为满足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长期从事力学教学的经验,编者们精心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本书力求以应用为导向,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这几部分。并在每章后有适量的思考与练习题,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工程力学(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机电系列实用规划教材) |
分类 |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成人教育 |
作者 | 武昭晖//张淑娟//葛序风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满足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长期从事力学教学的经验,编者们精心组织编写了本书。 本书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型人才。因此,本书力求以应用为导向,主要内容包括静力学、材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这几部分。并在每章后有适量的思考与练习题,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内容推荐 本书是依据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3篇12章,第1篇为静力学部分,第2篇为材料力学部分,第3篇为运动学和动力学部分。 本书文字简明,内容精练,简化理论推导,注重理论应用。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及近机械类专业60~70学时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篇 静力学 第1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1.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1.1 刚体的概念 1.1.2 平衡的概念 1.1.3 力和力系的概念 1.2 静力学公理 1.2.1 二力平衡公理 1.2.2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1.2.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2.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1.2.5 刚化原理 1.3 约束与约束反力 1.3.1 柔索约束 1.3.2 光滑接触面约束 1.3.3 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1.3.4 轴承约束 1.3.5 球铰链约束 1.3.6 二力杆约束 1.4 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章 平面力系 2.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2.1.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 2.1.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2.1.3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2.2 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 2.2.1 力对点之矩 2.2.2 力偶及其性质 2.3 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2.3.1 力的平移定理 2.3.2 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2.3.3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2.4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物体系统的平衡 2.4.1 静定与超静定问题的概念 2.4.2 物体系统的平衡 2.5 考虑摩擦时的平衡问题 2.5.1 滑动摩擦 2.5.2 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2.5.3 考虑摩擦时的物体平衡问题 2.5.4 滚动摩擦简介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章 空间力系 3.1 力在空间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3.1.1 一次投影法 3.1.2 二次投影法 3.2 力对轴之矩 3.2.1 力对轴之矩 3.2.2 合力矩定理 3.3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3.3.1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3.3.2 轮轴类构件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 3.4 物体的重心和平面图形的形心 3.4.1 物体重心的概念 3.4.2 重心的坐标公式 3.4.3 确定物体重心的方法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2篇 材料力学 第4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4.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与实例 4.2 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 4.2.1 内力的概念 4.2.2 截面法 4.2.3 轴力图 4.3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4.3.1 应力的概念 4.3.2 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4.4 轴向拉伸或压缩时斜截面上的应力 4.5 材料在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5.1 拉伸试验和应力-应变曲线 4.5.2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4.5.3 材料在卸载和重新加载时的力学性能 4.5.4 其他塑性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4.5.5 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5.6 铸铁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6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4.6.1 极限应力、许用应力和安全系数 4.6.2 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4.7 轴向拉(压)秆的变形胡克定律 4.7.1 变形与线应变 4.7.2 胡克定律 4.8 拉压超静定问题简介 4.8.1 超静定问题的概念及其解法 4.8.2 装配应力与温度应力简介 4.9 压杆稳定性的概念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5章 剪切与挤压 5.1 剪切的概念与剪切的实用强度计算 5.1.1 剪切的概念与实例 5.1.2 剪切的实用强度计算 5.2 挤压的概念与挤压的实用强度计算 5.2.1 挤压的概念 5.2.2 挤压的实用强度计算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6章 圆轴扭转 6.1 圆轴扭转的概念与实例 6.2 扭矩与扭矩图 6.2.1 外力偶矩的计算 6.2.2 扭矩与扭矩图 6.3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6.3.1 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律 6.3.2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6.3.3 极惯性矩Ip和抗扭截面模量Wp 6.3.4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 6.4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6.4.1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 6.4.2 圆轴扭转时的刚度条件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7章 平面弯曲 7.1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7.1.1 平面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7.1.2 静定梁的基本形式 7.1.3 梁上载荷的简化 7.2 平面弯曲内力 7.2.1 剪力与弯矩 7.2.2 剪力、弯矩方程与剪力、弯矩图 7.3 剪力、弯矩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 7.4 平面弯曲正应力 7.4.1 纯弯曲试验与基本假设 7.4.2 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 7.4.3 惯性矩与平行移轴公式 7.5 弯曲剪应力简介 7.5.1 矩形截面梁横截面上的弯曲剪应力 7.5.2 其他常见典型截面梁的最大 弯曲剪应力公式 7.6 弯曲强度条件及应用 7.6.1 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7.6.2 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 7.7 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 7.7.1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7.7.2 采用变截面梁或等强度梁 7.7.3 改变梁的受力情况和支座位置 7.8 梁的变形与刚度条件 7.8.1 挠度与转角 7.8.2 计算梁变形的积分法和叠加法 7.8.3 梁的刚度条件 7.9 简单超静定梁 7.10 提高梁刚度的主要措施 7.10.1 合理的结构设计 7.10.2 合理安排载荷 7.10.3 增大抗弯刚度EI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8章 强度理论与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8.1 应力状态的概念 8.1.1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8.1.2 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 8.2 强度理论 8.2.1 常见的强度理论 8.2.2 强度理论的选择和应用 8.3 弯拉(压)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8.4 弯扭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3篇 运动学和动力学 第9章 点的运动 9.1 描述点的运动的方法 9.1.1 矢量法 9.1.2 直角坐标法 9.1.3 自然法 9.2 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9.2.1 点的速度 9.2.2 点的加速度 9.3 求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直角坐标法 9.3.1 用直角坐标法求点的速度 9.3.2 用直角坐标法求点的加速度 9.4 求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自然法 9.4.1 自然坐标轴系 9.4.2 用自然法求点的速度 9.4.3 用自然法求点的加速度 9.5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9.5.1 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 9.5.2 直角坐标形式的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9.5.3 自然坐标形式的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小结 思考与练习题 第10章 刚体的运动 第11章 动能定理 第12章 动静法 附录 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