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期望和规则系统。
三岁前是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的儿童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应该尽早开发孩子大脑潜能。还有更重要的是,家长在早教时一定要注意言传身教的作用,自己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而且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种双向沟通的关系,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意见,多些耐心,更多去了解孩子。所以,身为家长,还是要把握好3岁黄金期,我们的孩子才会按照其本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因此,孩子从出生到7岁这一段时期,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科学研究发现,这个“三岁”和“七岁”具有相当准确的科学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获得。
7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意思是看3岁小孩的行为,就能知道他长大后的脾气秉性;看7岁孩子的处事,就能知道他一生的性格。
这句俗语是古人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很多家长并不认同其中有多少科学性,只是把它当作一些生活巧合或片面的经验总结。但事实上,这个“3岁”和“7岁”具有相当准确的科学性。研究人员发现:小孩刚出生时,脑重量仅有370克,但孩子在3岁前,大脑的发育已经完成了70%~80%;孩子到7岁时,脑重量就和成人的脑重量相差无几了。这说明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就在7岁前。
尤其是0~3岁期间,是孩子脑部飞速发育的时期,而出生后的第一年则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段时间对家长来说是必须要密切关注和把握的,因为脑部发育不同于其他的成长需要,如免疫力、肠道健康、骨骼发育等,脑部发育是不可逆转的。这意味着脑部发育只有一次,错过了黄金期,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基本定格,以后再想弥补就非常困难了。
而且,大脑的发育与视觉的发育是密不可分的,孩子的视敏度发育得越好,孩子就越能更多地接受外界的信息与刺激,从而促进脑部发育。而视敏度的发育关键期也是在第一年,孩子1岁时他的视力可达到出生时的10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孩子在4岁前就已经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7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7~17岁间获得。也就是说,孩子在0~7岁这个阶段获得了80%的智力。
美国科学家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技术,对幼儿早年大脑的发育进行扫描观察,发现孩子在出生之后,由于视、听、触觉所接受的信号刺激,脑神经细胞之间迅速建立联系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同时,早期教育科学研究者们还发现:4岁时,大脑的代谢达到高峰,大脑逐渐成熟,对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这一年龄的孩子之所以会不停地动,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获得信息,耗脑量比较大,需要的营养比成人要多,身体发育同时也加快。此时,大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已经基本定形,此后的发育开始逐渐变得缓慢。
因此,家长要想最大程度地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就一定要抓住7岁前这一时期。要提供最丰富、充足的营养,以保证大脑的物质基础得到充分生长;为孩子提供最完善的外部环境刺激,以保证大脑内部的组织结构快速健康地发育。
这一时期的儿童脑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如果家长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好对孩子大脑的开发,相信你的孩子也会拥有爱因斯坦一般聪慧的大脑!
7岁前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期
说到学习,我们通常都认为是从孩子进入小学或进入幼儿园才开始的。实际上,孩子的学习早在一出生就开始了,而且此时的学习是最重要、最高效的,简单容易得仿佛不费吹灰之力。如果错过这个阶段,学习将会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1920年10月,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七八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两岁,被取名为阿玛拉。
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则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的辛格牧师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
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只吃肉;吃食物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的引颈长嚎。
经过7年的教育,卡玛拉才掌握45个词,勉强地学会说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仅相当三四岁的孩子。
狼孩的故事说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的最佳时期,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所谓“关键期”,就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及时进行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那么为什么学习的关键期会出现得那么早,而不是在我们通常认为的七八岁呢?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突触连接后,马上会出现髓鞘形成,使连接的通道受到保护,信息不受干扰地快速传递。在婴儿成长的某个特定时期,由于某些神经元的成熟,容易伸出树突和轴突与有关的神经元联系形成回路网路,作出特定的反应,从而学会某种技能。由于髓鞘形成,能够经过多次复习而得到巩固,这个特定的时期就是这种技能学习的关键期或敏感期。如果抓住这个时期教会孩子特定的技能,因为网络已经形成,以后这种技巧就越用越熟练。
由于每一种功能的神经元成熟时间不同,能产生突触连接和髓鞘形成的时间也不同,在能进行突触连接和髓鞘形成时期,就是该项目的最佳学习时期,比如4~18个月是孩子学习运动的关键期;2~3岁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4~5岁是孩子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而弹钢琴、拉小提琴则最好从3岁之前就开始。 如果错过时机,神经元已经老化,不容易伸出突起与别的神经元发生联系,经过较大的努力也难以学会这种技能。比如游泳,越小的孩子学习游泳越容易,很多小孩子在游泳池里如鱼得水,而堂堂的彪形大汉却费了好大的力气也无法掌握游泳的要领。
因此,要想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技能、更多的本领、更高的智慧,父母就要把握好7岁前这段重要的时期。
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