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通俗读物。该书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从事统一革命战线工作的艺术,通过《精兵简政是对症药》、《现在需求海外关系》等故事展出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我国的统战工作情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纳百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统战艺术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胡继堂 |
出版社 | 武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通俗读物。该书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从事统一革命战线工作的艺术,通过《精兵简政是对症药》、《现在需求海外关系》等故事展出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我国的统战工作情况。 内容推荐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国老一辈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邓小平、共和国元帅从事统一革命战线工作的艺术。通过《精兵简政是对症药》、《现在需求海外关系》等故事展出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我国的统战工作情况。 本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海纳百串——毛泽东、刘少奇的统战艺术 “三大法宝”赠将士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精兵简政是对症药 精神治疗最讲感情色彩 尊重艺术相契相知 听塞克意见撤岗哨 把《甲申三百年祭》当作整风文件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共产党定能跳出“周期率” 为了新中国我愿喝干大海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且共欢此饮 相知每从相识始 一块旧表见证半个世纪的交谊 日常交往中的统战艺术 踏雪夜访五台山 进谏纳谏肝胆相照 善纳群言定国歌歌词 要平和不要清一色 先有中国后有共产党 当成我们党的同志一样看待 人民不会忘记你 五十打照片辟谣 月给“上司”大米五万斤 “还债十年” 捐弃前嫌济张干 登门访故旧 风物长宜放眼量 “手掌手背都是肉” 诚邀南洋华侨领袖共商国是 还是叫社会主义学院好 敬老崇文尊贤 共产党就是需要你老这样的诤友 朋友交往要重信义 凡有理要争鸣 今天统统吃素 润物细无声 与京剧大师的情谊 为赵丹打抱不平 与国画大师的乡谊 “侯宝林是个人才” 国宝只应故宫藏 让竺可帧“管天” 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讲“对称” 保护蒋氏遗迹 笑对投石问路 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都以礼相待 民主党派不能取消 不能干刀万剐唐僧 设家宴款待“末代皇帝” 要有“七擒孟获”的度量 要同和尚合作 “白区”工作的复苏 做好上层统一战线工作 “法宝”克敌制胜在豫西 “天津讲话”消疑虑 肝胆相照——周恩来、董必武的统战艺术 对进步人士的两次大营救 山城祝寿鼓士气 团结御侮相忍相重 为党外人士题写墓碑 无微不至的关怀 协商组建新中国首届政府 让“红色资本家”参加国事访问 现在就缺老舍先生一人了 婉言护铜狮 细微之处见真情 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三哭张学良 “只要于先生高兴,我们也就心安了” 敬老尊贤真诚相待 关怀艺术工作者 保和丸“保”卫“和”平 审阅参加国宴人员名单 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 平而不苛客观公正 做统战工作切忌妄自尊大 为总理多分担一些统战工作 尊重“一字师”不搞“一言堂” 春风化雨——邓小平的统战艺术 棋高一着 要与少数民族交朋友 不忘培养了两位共和国副总理的恩师 相逢一笑泯恩仇 寄语最年轻的国家领导人 为原工商业者“脱帽”“加冕” 知识分子的名誉要恢复 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 不能动“傻子瓜子” 情动华人首富 不走回头路 勉励世界船王建设宁波 你的小说我读过 一次妙趣横生的宴请 香港50年不变 看高一点看远一点 学会先进的东西才能超过先进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以牌会友技惊世界桥牌女皇 半句成语赠棋圣 胸怀广阔不记前怨 还是“国共合作”,不讲“共国合作” 铸剑为犁——共和国元帅的统战艺术 说服川军将领杨森背弃北洋军阀 保存八一南昌起义的火种 善待诺那活佛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共产党不会忘记老朋友 总司令为起义将领下厨 过来了就很好 模范执行党的少数民族政策 义释冶成章 做知识分子的贴心人 团结各民族建设大西北 以德怀人鸿宾如归 国事为重不记家仇 共产党人也要与国民党将领交朋友 新社会也需要敲警钟 不杀传教士 一代统战楷模 两次道歉显真诚 妙联促统战 相忍为国 诗酒传情共谱佳篇 请投荣毅仁一票 给傅作义让房 协商中的“名单学” 党需要你这样的知识分子 元帅诗人与大收藏家的生死情谊 彝海湖边歃血为盟 创建统一战线的模范区 与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战斗情谊 两弹一星的元勋 宏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 天下黄埔是一家 市场搭台统战唱戏 坚持原则履行诺言真诚合作 儒雅磊落平易近人 现在需要海外关系 心念乡情旧谊促进祖国统一 试读章节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宣言和讲话的发表,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根据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北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边区首府设在延安。毛泽东要求各抗日根据地搞好同各友军和地方士绅的关系,“减少磨擦,团结对敌”,并强调,“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与方针”。发生在延安的一个小故事,就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统战艺术。 陕甘宁边区成立后,为了监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仍将延安县党部留在延安城内。一天晚上,西北青年救国会主任冯文斌到杨家岭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两人谈了很久,坐在门外的警卫员翟作军打了会儿盹,醒来却发现毛泽东不见了。他焦急万分,连忙到延安城到处寻找,最后来到国民党延安县党部,看到毛泽东正在和县党部负责人罗某某谈话,这才将悬着的心放下来。毛泽东说:“有句话说得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嘛,务请三思。”罗连连点头说:“诚然,诚然。”稍停,毛泽东又笑着说:“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嘛!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至于变成仇人嘛!”罗某某受宠若惊,连忙说:“主席之言极是,兄弟我高攀了,敝人一定言必信,行必果。”说完,他恭恭敬敬地将毛泽东送到门口。 回到住所,翟作军与其他几个警卫员向毛泽东请教“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笑了笑,向他们解释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诗经》里的诗句,比如有兄弟两个在吵嘴,恰好一个小偷来抢他们的东西,你们说,这兄弟俩是继续吵下去呢,还是去抓小偷?”翟作军说:“当然去抓小偷。”毛泽东说:“这就对了。这兄弟俩一道去对付小偷,保卫全家的财产,目标是一致的,维护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和国民党讲团结,讲统一战线,也是这个道理。”毛泽东走了几步,又对大家说:“实行国共合作,不容易呀!要有诚心诚意,还要有耐心。我们要用一切办法去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和揭露亲日的投降派。一只公鸡四两力嘛,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胜利。” 精兵简政是对症药 1941年11月6日至21日,在延安新落成的参议会大礼堂里,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议隆重举行。这是边区民主建设的空前盛会。毛泽东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党内外要密切合作,希望同志们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多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选举出新一届边区参议员和候补参议员,他们中有工人、农民、中共干部,也有支持抗日的党外民主人士。大家济济一堂,共商边区建设大计。 当选的议员中有一位杖藜鹤发、精神矍铄的老者,他就是米脂县一位有名望的乡绅李鼎铭。清朝末年,李鼎铭曾在米脂创办小学,后又担任过榆林中学的教员和小学校长,晚年亲行农耕之余,还行医研药,救济乡邻。李鼎铭为人正直,同情农工,拥护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策,被选为米脂县参议会会长、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议员。毛泽东主席的讲话令他倍受鼓舞。在这次会上,他提出了著名的“精兵简政”提案。李鼎铭根据陕甘宁边区老百姓负担重的情况,建议兵要精,政要简,行政机构要以质胜量,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地完成抗日救国事业。 提案提出前,李鼎铭曾找一些议员征求意见,其中有些民主人士对共产党能否采纳有疑虑,数度劝阻他不要提出。但是,李鼎铭看到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参加大会、小会,找议员谈心,认真听取对政府的批评建议,深深感到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是出于至诚,就大胆地将提案提了出来。 “精兵简政”议案提出后,果然受到一些人特别是来自共产党内的批评,他们认为:“提倡精兵主义,部队就不能发展”,有的人甚至怀疑李鼎铭先生提出这个方案的动机。 关键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阔胸襟和远大目光,敏锐地认识到这个提案是解决抗日根据地困难的一剂良方。他在提案旁加了一段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进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 后来,“精兵简政”提案提交大会讨论时,李鼎铭刚发完言,毛泽东就站起来,边鼓掌边走到台前,极其深刻而生动地阐述了实行精兵简政的必要性,对一些不正确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他说:在抗战初期采取精兵主义自然是不对的,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全面抗战已经四五年了,人民经济负担很重,而我们的大机关和不精干的部队,又不适合今天的战争环境。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论谁提出的意见,只要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办。 “精兵简政”议案终于在参议会上通过了。同年12月,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为了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实行精兵简政重要性的认识,毛泽东还亲笔为延安《解放日报》写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进一步推动精兵简政这一政策的实行。 经毛泽东的提议,在这次参议会上,李鼎铭先生被选举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不久,他由米脂县搬家到延安,搬家时,他将全部家产献给了当地政府。当李鼎铭把这件事告诉毛泽东时,毛泽东深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真是开明人士。” 毛泽东把李鼎铭视为共产党的挚友、诤友。李鼎铭每次来杨家岭,毛泽东都要抽时间接见他,给他讲析国内外抗战的形势。毛泽东还经常到边区政府看望李鼎铭,并指示有关部门对他生活上加以照顾。有一次李鼎铭到杨家岭看望毛泽东,见毛泽东的胳膊关节炎久治不愈,就开了四副中药方。毛泽东身边的医生和工作人员不同意买中药,说:中医不科学、不卫生,连孙中山、梁启超那样的人都不信中医中药。毛泽东却说:“中医西医应该结合,两个法子都可以治病,我就是要吃李先生开的药。”果然,药到病除,毛泽东对再来看望他的李鼎铭说:“李先生有‘医’政的高见,又有妙手回春的医术,贤哉!” 1947年12月10日,李鼎铭去世。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邀请了不少党外人士参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为李鼎铭的墓碑亲笔题写了“爱国典范”四个大字。 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