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古往今来,任何事都离不开“分寸”二字。人生在世,分寸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际关系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业需要把握分寸,推进工作需要把握分寸。分寸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个实践问题。
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过程。人生之旅生命闪光处,不一定是草长莺飞时;人生得意时,不一定是踏花归来处。人生的成败兴衰,浓淡缓急,无不在把握分寸中见分晓。总之,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实现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
本书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读者只要按目索引、顺藤摸瓜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校准自己如何改进与把握好分寸。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年轻读者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能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达,越走越宽广。
通过对人们为人处世与安身立命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懂得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善于把握分寸。
本书主要向你阐述了做人做事的有关知识。本书在成书的结构上,我们力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读者只要按目索引、顺藤摸瓜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校准自己如何改进与把握好分寸。在成书的语言上,我们力求简洁明快,轻松自然,并且配以一些经典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津津乐道,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是“分寸”。我们大多有这样的经历:出门旅游的时候,人们喜欢在一些景点留影。大多数人会用刻有当地标志的匾额做背景,并千方百计地突出其特点。人们拍摄的方法就是把距离拉近,表明自己和那个景点之间的联系,显示什么时间曾经到此一游。假如这个景点就在自家门口,人们反而会忽略这块匾额的重要性,忽略了特点突出的那一部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审美的角度就要变换一下。换句话说,就是要推远些距离,这样的感觉可能会更好。
照一张相尚且如此,更何况为人处世。分寸,是人的心灵需要的氧气。假如氧气没有了,心灵就要窒息。一句话,讲分寸是智者必备的处世艺术。
战国时代的赵国将军廉颇,武功高强,身经百战,在沙场上以一当十,屡立战功。当文官宰相蔺相如官职比自己高出一截时,廉颇心中非常不满,认为蔺相如只是一个耍嘴皮子的文官,官位不应该比自己高。就扬言要让蔺相如受点儿羞辱,蔺相如知道后就千方百计地躲着廉颇,避免与他直接见面。廉颇见蔺相如不敢见自己就很得意,以为蔺相如真的怕他,其他人也以为蔺相如惧怕廉颇。后有好事的人就问蔺相如为什么要怕比自己职位低的廉颇,蔺相如说:“我并不是害怕廉将军羞辱我,更不怕廉将军让我在众人面前丢面子。我个人的荣辱算得了什么呢?秦国人正盼着我们将相出矛盾、国内出乱子呢。若我与廉将军天天互相仇视,互不服气或者互相拆台,不是正好给秦国创造了攻打我们的机会吗?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只好先避免与廉将军见面了,等廉将军想明白了也就理解我了。”廉颇听说后,感到非常惭愧,向宰相蔺相如负荆请罪,从此将相齐心协力,共同保障了赵国的繁荣与安全。
这则“将相和”的故事所以能成为千古美谈,就是因为宰相蔺相如善于把握做人处世的分寸,得当地调整与廉颇的关系,最终“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掌握处世的分寸同样很重要。某厂宣传部张部长是一个求才若渴的人,见到基层单位的小刘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文笔不错,就多方跑动,终于将小刘网罗到自己的麾下。几年后,由于小刘精明能干,被调到厂办公室工作,厂办主任也很器重他。
过了不久,小刘忽然觉得,张部长似乎对自己有点儿看法,关系有渐渐疏远的感觉。私下一了解,才知道原来张部长和厂办主任之间有矛盾。张部长认为,小刘已是厂办主任的人了,有点忘恩负义。误解的形成很简单,一次下雨,中层干部开会,小刘拿着雨伞去接上级,只发现雨中的厂办主任,却没看见站在门口避雨的张部长,这雨中送伞就送出误解来了。
盛怒之下,张部长对个别人抱怨说,自己当初看错了人,没想到小刘是一个势利小人,见利忘义。小刘得知原委才意识到自己被严重误解。
“这可怎么办呢?”小刘有些为难了。
经过反复思考,他采取如下处理办法。
每当有人说起自己与张部长的关系时,他总是实事求是地解释说两个人之间没有矛盾。这样做可以一方面向张部长表明自己的人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误解的继续扩大,便于缓和与张部长的关系。
只要小刘和张部长在工作中有接触,他总是先向张部长问好,不管对方理与不理,脸上总是笑嘻嘻的。每逢工作上有宴请一起招待客人时,小刘总是斟满酒杯,当着客人的面向张部长敬酒,并坦然说明是张部长培养和提拔,自己才有了今天的进步。小刘的感激与坦然,不仅是出于礼貌的介绍,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心灵表白,表达了自己并非是忘恩负义的小人,就这样,张部长终于和小刘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否巧妙而又恰如其分地与人相处是非常重要的。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失败的多是因为分寸把握得失调,成功的则多是因为分寸得当。有的人只是喜欢接近自己的领导或者对自己有用的人,对这些人言听计从、唯唯诺诺,无论什么事都俯首帖耳,却较少答理那些对自己看起来没有用处的人或领导,甚至连正常的工作程序也不走,理应汇报的事情也置之不理,那么,领导一变动这些人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反之,作为领导也要一碗水端平,有分寸地处理事情,不要有什么事总是找自己喜欢的部下去办。不得分寸要领的人,必然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久而久之,必然会给工作和自己的形象带来不好的影响。P6-P9
通过对人们为人处世与安身立命的研究,我们发现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其原因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也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勤奋,更不在于他们懂得多少方法与手段,而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善于把握分寸。
在自我表现的时候,他们懂得如何既能够表现自己,又不让人感到张扬,总是能够把一个最好的自己呈现在别人面前。在与人说话的时候,他们会拿捏分寸,懂得说话的轻与重、虚与实,什么时候多说几句,什么时候少说几句,什么时候该表扬,什么时候该批评,即使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他们也能够既达到目的,又润物细无声。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们既能严于律己也能宽以待人,既善于与人相处又不失自我,能够把握与人交往的恰当距离,谁也不得罪,从容地周旋于来来往往之中。在与人办事的时候,他们因人而异,懂得怎样轻松达到预想的目的,取得办事的实效,给人留下办事能力很强的印象;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他们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懂得什么事情需要冷处理,什么事情需要热处理,什么时候应该清楚一些,什么时候应该糊涂一些;他们善于把握处理问题的时机,处理问题能够做到手起刀落,药到病除。在职场上,他们善于处理好会说与会做的关系,兼顾分内与分外,不仅会实干还会巧干,会争也会让,服从领导却不盲从领导,并且善于处理与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能够赢得同事的拥护与上级的青睐,因此,职位一旦有空缺,他们总是能捷足先登,成为部门领导或中层管理者。他们非常善于与下属相处,该宽则宽该严则严,不侵权也不越权,能够恰如其分地实施奖励与惩罚,能够游刃有余地掌控下属,使下属按照既定的目标冲刺。在与异性相处的时候,他们能够洁身自爱,把握住自己的角色,不越线,不犯规,精心呵护彼此的空间。他们有着良好的处世心态,他们能够高标准处世做人,既厚道又精明,得意时不张狂失意时不气馁,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正因为他们能够把握这些分寸,才最终能够取得成功,或者比别人更接近成功。
相反,那些说话办事、为人处世把握不好分寸的人,往往会与成功失之交臂。也许是一句话不够得体,也许是一个动作不合身份,也许是一件事办得不够圆满,都有可能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最后陷入得不偿失,后悔不已的尴尬境地。
也正是鉴于以上考虑,我们才萌生了编撰本书的想法。在成书的结构上,我们力求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读者只要按目索引、顺藤摸瓜就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校准自己如何改进与把握好分寸。在成书的语言上,我们力求简洁明快,轻松自然,并且配以一些经典的小故事,让人读起来津津乐道,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相信本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年轻读者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能够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顺达,越走越宽广。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