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理学是什么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作者 王恩涌//许学工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许会让我们觉得高深莫测,但它确是与我们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远的知识,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这些知识。北京大学继出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后推出这套《自然科学是什么》丛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为大、中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自然科学世界。

本书是该丛书之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

内容推荐

北京大学继出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后推出这套《自然科学是什么》丛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为大、中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自然科学世界。相信这套书的出版会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养、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地理学是什么》分册。

目录

第一篇 了解地理学

 一 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 地理学的今与昔

2 “地理”之名的来历

3 古典时期的地理学

4 中世纪时期的地理

5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地理学的影响

6 科学地理学的建立

7 近代地理学的发展

8 现代地理学的新发展

9 地理学的体系

10 地理学的特点

第二篇 认识地理学

 二 气候

1 温度

2 降水

3 风系

4 世界气候带与气候类型

 三 陆地水文

1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循环

2 河流、水系和流域

3 湖泊与沼泽

4 冰川

5 地下水

 四 地貌

1 地貌的形成因素

2 构造地貌

3 河流地貌

4 喀斯特地貌

5 冰川与冰缘地貌

6 风沙地貌和黄土地貌

7 海岸地貌与类型

 五 植物地理

1 植物的生活与环境条件

2 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3 世界植被的主要类型

 六 农业地理

1 农业的起源

2 农业的出现与人类文明 

3 农业的发展阶段与类型

4 农业类型的区位与地理环境

 七 工业地理

1 工业革命的出现和发展

2 工业生产的扩散和新发展

3 影响工业分布的各因素

4 工业区位论

5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6 经济活动的区域分析

7 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工业格局与变化

 八 旅游地理

1 旅游业的兴起

2 旅游的区域特征

3 旅游者的动机与决策

4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

5 旅游开发对区域的影响

 九 城市地理

1 城市的起源和发展

2 城市的区位和城址与自然环境关系

3 城市空间结构与人文因素关系

4 城市化类型与当今城市化特点

 十 地理信息

1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2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构成

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4 地理信息科学远景展望

第三篇 应用地理学

 十一 地理学的应用

1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的整治

2 贵阳的环境经济系统规划

3 辽河下游三角洲湿地的开发与利用

4 柳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

5 敕勒川(哈素海)旅游区开发项目的策划

推荐阅读书目

《自然科学是什么》丛书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防的重要推动力,其投入的资金、动员的人力也是空前的。对地理学来说,影响比较大的,一是航天的卫星,二是电脑的发明。过去的地理学实地考察是靠两条腿的爬山涉水,两只眼睛的观测、记录。一年中,大多只能在适合的时间。对具体地点,只是片刻之间的观察。对广大地区来说,只是观察一些点与线。因此,很难观察到一个地区的整体,一年四季的全貌。卫星的出现,有了高清晰度的卫星照片,等于人在高空可以常年观察地面,可以高效率地代替一些地面调查,大大便利地理学的野外工作。

电脑的出现,对地理学的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地图的编制带来极大的便利。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需要大量的各方面的资料,电脑可以帮助资料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甚至帮助决策。过去地图的编制都用手工,费工费时,现在电脑完全取代了手工,而且可以根据需要瞬间完成。

过去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大多是采取定性的分析方法,这使得地理学的分析难以深人,地理学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因此,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出现以数字定量化数据代替文字的表达阐述,用模式来表达地理现象和事物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过程。因此,在20世纪60年代地理学中形成的这种浪潮被人们形容为“计量革命”。这场革命对地理学走向数量化与科学化毫无疑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地理学中的各地理要素作用与相互影响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可以数量化,有些则难以数量化。因此,定量分析尚不能完全取代定性,定量定性两种方法只能相辅相成,而不能将定量方法过于绝对化。

在地理学采用定量的方法的同时,人文地理学除原来的经验主义方法外,还吸收人文科学中的实证主义方法与人本主义方法、心理学中的认知和行为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引进和应用不仅促进人文地理学中各相关分支学科的发展,亦对地理学中各分支学科的相互联系有所加强。

正是上述的这些新的变化,引来地理学的巨大变化。首先是应用地理学的大发展。过去地理学多在学术范围和教育范围,很少直接正式进入应用领域。就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大学地理系的毕业生出路是大学与中学的教员,地理的及与地理相关的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到政府各部门从事与地理相关的管理工作。可以说就业的出路并不太多。现在可以说,城市和区域的经济发展,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的保护与灾害的防治等方面都成为今天建设和发展的热门话题。大学毕业地理系学生在我国数量比过去大大增加,就业于应用领域的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以学术和教育为主的比率。

地理学的巨大变化的另一表现是在学科的发展上。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新学科的出现,其中有城市地理、公司地理、计量地理、地理信息系统、资源地理、旅游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等。另一方面是在原学科中的新的方向,如自然地理学中的环境、生态、国土(或土地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经济、新区位论……政治地理学中的地缘政治……这里有两点应当说明。一是环境,“地理”与“环境”在过去实际上是同义词。地理中的自然地理要素与环境科学中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历史上地理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地理环境决定论”,亦简称为“环境决定论”。目前环境科学是在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后,聚集相关理科与工程技术理论而形成的科学,而地理学中亦聚集地理学相关分支形成对人类产业影响下环境问题的研究。生态一词属生物学,但生物地理属生物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存在的环境,所以美国地理学家在上世纪早期就称地理学为人类生态学。

由于地理的应用与学术的发展,在我国各大学地理系亦发生很大变化。首先是招生数量大增,原来的系已扩大为院。由于多数学生学习应用方向的地理,为了使报考的中学生易于了解,多数的院的名称也作了调整。新的名称都选“城市”、“环境”、“资源”、“区域”等几个词中的两词组合而成。其次,在专业设置上,其名称有传统的,如自然地理、地貌学、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有新的学科的,如环境、生态、城市地理、地理信息系统、旅游地理、国土、土地利用、资源地理等。还有是学科组合的,如经济地理与城市规划、旅游地理与旅游管理等。P30-33

序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了解自然,适应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历史。远古时代,人类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感到不知所措,对雷电、风暴、地震、火山爆发、瘟疫、彗星等自然现象怀着畏惧和崇敬的心情,以为雷电是上天惩罚恶人的神火,彗星预示着战乱、饥荒等灾难的来临。进而,远古人类将大自然加以神化,于是便产生了自然崇拜,成为原始宗教最早的表现形式之一,反映了人类当时对自然的无知。经过长期的生存斗争和不断的总结,人类逐步积累了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并进一步对自然现象认真地进行观察、记录、研究,整理概括出一些线索,发现了很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规律,而且能够根据这些规律再去推断其他的现象。这样,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逐渐丰富和深入,遂发展成为系统的认识。这些建立在实践和事实基础上的对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系统认识,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自然科学。

我是搞植物学研究的,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影响也只能说有一点点了解。地球的年龄大约为46亿年,在这漫长的历史时空里,自然给予世界的既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也有灾难甚至是灭亡。旱灾、洪涝、台风、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传染病、农林病虫害等每年都在世界一定的范围内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1976年我国唐山发生的7.8级地震,使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2004年印度洋海啸波及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近30万人离我们而去。艾滋病自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以来,全世界已有超过2 500万人被与艾滋病有关的疾病夺去生命。我们更不会忘记2003年罕见高死亡率的sARs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带来的恐慌。凡此种种,自然向人类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

多少年来,人类不惜牺牲生命去探索自然的奥秘,在与自然的斗争中逐渐获得了主动,推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对风暴、地震等自然现象,人们不仅能够解释,而且在一定范围内还可以作出预报和防范,将它们造成的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通过对药物、医疗手段的研究和改进,人类有效地改善了自身的健康状况、延长了寿命,世界人口死亡率也不断呈下降趋势。核能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纳米和新材料技术、激光技术、光电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新能源科学技术不断被开发,并应用于现实世界当中,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现在,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化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引导着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历史事实证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将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不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更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格局。18世纪的工业革命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20世纪40年代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正经历着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技术革命,人类开始全球化进程。今天,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能在国际政治经济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我们鼓励科技创新,就必须普及自然科学知识,从基础做起,促成一种追问自然、加快创新的求知氛围,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和追求成为科学创造的核心力量,推动人们不懈地探索宇宙的奥秘,发现自然的规律,取得更多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创造性成果。

自然科学还是“真”与“美”的和谐统一。一种科学理论成果,如果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它就不仅是“真”的,而且是“关”的,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便是这种真与美的结合。在科学史上,欧几里德的几何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普朗克的量子论等就被人们称为“科学的艺术品”。另外,追求科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客观精神、理性精神、实证精神也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中真与美的表现。

今天,我们的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被很多难题困扰,比如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环境破坏、艾滋病蔓延,等等。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要面对的,而且是整个世界,尤其是青年朋友们都应该关心的。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对自然科学有更为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科学现象和规律进行不断探索,在技术上不断改进。

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也许会让我们觉得高深莫测,但它确是与我们联系最紧密,影响最深远的知识,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这些知识。北京大学拥有百年的基础科学教育和研究的历史,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曾在或正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既有邓稼先、于敏等“两弹一星”元勋,也有黄昆、王选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们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理论创新、科技发展、社会进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大学继出版《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后推出这套《自然科学是什么》丛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为大、中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自然科学世界。相信这套书的出版会对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素养、普及自然科学知识起重大的推动作用。

后记

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推出《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后,引起很大反响。这其中就包括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来信者年龄最小的14岁,年龄最大的82岁),很多读者在来信中希望北大出版社应再出版一套《自然科学是什么》丛书,为国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做出贡献。这期间我们走访了一些大学,向大学生和大学老师征求意见,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很有必要出版《自然科学是什么》这样一套书。因为这是弥补大学目前课程设置不够科学,通识教育比较欠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一般认为是具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理论能够同实践结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需要。正是基于读者的希望和大学生、大学教师的要求,我们出版了《自然科学是什么》丛书。

我们真诚的感谢叶铭汉院士、吴国盛教授、方在庆研究员,他们在本套书的内容设计,作者选择及顾问的邀请方面或提出很好的建议,或不辞辛苦为我们联系,真诚感谢李政道先生、叶铭汉院士、许智宏院士顾问此套丛书,感谢许智宏校长在百忙之中为本套书作序,从中我们感受到科学家、科学史研究专家出于社会责任感对我国科普事业及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的作者是非常优秀的作者(所谓优秀即才、学、识兼具),他们中有年逾80的老先生,有不到40岁的长江学者。当我把选题设想提出征求他们的意见时,先生们热情洋溢的肯定鼓舞了我;而当他们排除身体疾病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困难,以非常认真的态度投入写作,并表示要写就尽量写出精品时,我又被作者的认真态度、负责精神所深深打动。

我常同青年编辑讲,选题策划如没有作者来实现只能是空中楼阁,作者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借此套书出版之际谨向支持我、帮助我的那些坚持学术理想,为提高民族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培养民族理性精神而孜孜不倦追求、写作的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杨书澜于学思斋

2008.3.10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