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美丽的城市里有两个小男孩,他们的名字分别叫铅笔头和小铁皮。他们住在一所魔法学校里。
铅笔头是一个魔法画家,他画的每一样东西都会变成真的从纸上跳出来,魔法学校里的所有东西都是他画出来的。小铁皮不会画画,不过他可是一个真正的巧手大师。他会制作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无论是汽艇还是宇宙飞船,对他来说都不过是小菜一碟。
铅笔头和小铁皮有几个学生——小黄雀、小树枝和小娜斯佳。我们的主人公们最喜欢干的事情是旅游。
铅笔头和小铁皮的每一次旅行都少不了他们的好朋友轧轧博士。轧轧博士的全名叫轧轧·西蒙·西蒙诺维奇,他是一位地理学家,曾经不止一次在危难中救过大家的性命。
最近,他们又进行了一次神奇的旅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铅笔头、小铁皮以及他们的好朋友轧轧博士得知有一个生活着像牛和马一样大的昆虫的岛,于是他们决定前往这个小岛,亲眼见见这些巨大的昆虫。果然,在这个神秘的岛上,他们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巨型昆虫。当然,他们每次冒险都摆脱不了那两个捣乱的家伙——海盗布里布里和间谍德尔卡。这一次,两个坏蛋是想得到钻石甲虫和金黄蜂……为什么这个小岛上的昆虫都长得巨大无比?铅笔头和小铁皮他们勇敢地与两个坏蛋争夺金黄蜂,结果怎么样呢?
“就是这样了。”轧轧博士平静地说。
“这根本不可能啊!”铅笔头莫名其妙地挠挠后脑勺。
“真不可思议!”小铁皮直摇头。
他们的对话很奇怪,是不是?事情是这样的:
一大早,魔法学校的门铃就被人按响了——是邮递员给轧轧博士送来了一个邮包。接到邮包之后,博士把铅笔头和小铁皮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当着他们的面打开了邮包。原来,大邮包里装着几个巨大的角状物和一封信。
小铁皮打开信封,展开信纸,大声读起来:
尊敬的轧轧博士:
您好!
我们是遥远的叽叽喳喳岛的居民。我们久仰您的盛名,听说了很多关于您的冒险旅行的故事,所以我们决定冒昧地给您写这封信。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的岛屿旁边有一个不为外人知晓的小岛,它在所有的地图上都没有被标注出来,而且,到目前为止这个岛上也没有任何人居住。我们作为叽叽喳喳岛的居民,虽然知道这个小岛,却没有人敢到岛上去,因为我们听说在那个奇怪的岛上有一种可怕的怪物。关于那些怪物的传说是我们的祖先流传下来的,据说到那个岛上去的人都是有去无回。如果您有兴趣,欢迎您到我们的岛上来做客,我们将带您去看看那个奇怪的小岛。
我们给您寄了一些角状物,这些东西是海浪从那个小岛上带到我们这里来的,据说它们就是长在那个岛上的怪物身上的。
此致
敬礼
叽叽喳喳岛的居民们
“有意思,难道那个小岛真的那么奇怪?”小铁皮一边说一边折起了信纸。
“我从来没听说过。”博士耸了耸肩膀,他对这封信也感到很惊奇,“要知道,地球上所有的岛屿我都知道啊。”
“奇怪,这些角状物是什么动物身上的呢?”铅笔头若有所思地说。
“这有可能是鹿角。”小铁皮猜测道。
“不对,这绝对不是鹿角。”博士一个劲地摇头。
“那会是什么动物的?”铅笔头问,“是不是驼鹿的?”
“也不是驼鹿的。”博士想了一会儿说,“这是些很奇怪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我一定在哪里见过它们。可是,现在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是在哪里见过的了。”
“博士,您不是有本书,里面讲的全是地球上长角的动物吗?我记得书里还有照片呢。”小铁皮提醒博士。
“对啊!”博士恍然大悟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我现在就去图书馆把这本书找出来。”
轧轧博士直奔图书馆,他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是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东西。这时候,魔法学校的学生们——小黄雀、小树枝和小娜斯佳——跑了进来,开始饶有兴致地研究这些角状物。孩子们不停地翻转着它们,想从各个角度仔细观察一番。小娜斯佳问铅笔头,这东西到底长在什么动物身上,铅笔头耸了耸肩,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过了几分钟,轧轧博士回来了,他手里抱着一本又厚又沉的大书,书里有地球上所有长角的动物的图画和照片。
轧轧博士把书放在桌子上,然后开始翻起来。孩子们站在一边,好奇地看着这本书里收集的所有模样奇怪而又罕见的长角动物。书中提到了弯角山羊、雪山羊、弯角绵羊和羚羊;提到了笨重庞大的欧洲野牛,它们的角短而有力;提到了美丽的鹿,它们的角坚硬而又华丽;还提到了长颈鹿,它们那又短又小的角对任何动物都起不到威慑作用,即便是一只蜗牛也不会害怕它们。
轧轧博士继续翻书,但是一直找不到相关的资料。最后,他把书推到一边,开始在屋子里一圈一圈地踱起步子来。博士一边摸着下巴一边思考,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什么动物身上看到过这样的角。他依稀记着自己是见过的,那么,到底是在哪里呢?
“我什么也没找到。”小铁皮失望地说,“我们好像已经把所有长角的动物都查遍了,可还是没有找到长着相似的角的动物。”
“这怎么可能呢?”铅笔头突然喊了起来。
轧轧博士、小铁皮和三个学生同时将目光转向了铅笔头,只见他趴在洒满阳光的窗台边,面前摆着一本昆虫标本。
“怎么了?”小树枝奇怪地问。
“你们快来看这只甲虫!”铅笔头挥着手招呼大家。
……
P7-10
笔者在俄罗斯儿童文学领域疏于研究,但作为爱好者不算言过。刚进入大学时,最早读的俄语原文便是盖达尔的《丘克与盖克》,大学毕业做论文可以翻译作品,首选的便是诺索夫的《维佳·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在家里》,译至大半,发现国内已有译本,只好改弦易辙,但最终选定的还是儿童文学作品,即巴拉卡耶夫的《三幅画的故事》。若问为何“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回答只能是俄罗斯儿童文学多元的美包围了我,俘获了我!这种美是一种温暖陶醉,是一种沁心浸骨,它益神长智,让你心揪心痒,能够带着你的灵魂展翮飞舞,洋溢欢欣。这种“痴爱”浸润了我前后六年的留俄生活,以至于在俄罗斯无论是逛书摊还是去书店,见到儿童文学作品就心动,毫不吝惜地奉上卢布,不经意间倒也积攒了几十本儿童书。记得九七年学成回国,稍作安顿便直奔一家大出版社欲与其签订儿童文学出版合同,但禁不住同行的再三“提醒”,“那是小儿科,不会有大发展,作罢吧!”而当真作罢。接下来,进大学,教起了俄罗斯成人文学,教来教去,一种说不出的隐情,更应该说是遗憾,总也拂之不去。细想来,儿童文学仍是我的心结,不释不快,却苦于无缘释怀。感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邀我为尤里·德鲁日科夫父子的传世名作作序,让我再度与俄罗斯儿童文学零距离接触,给了我与儿童文学说几句“体己话”的机会,触动了我久违了的审美快感,也庆幸于“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带给我的新的心灵震撼。
回眸历史,俄罗斯儿童文学是俄罗斯文学阵营的一支劲旅。翻看任何一部俄罗斯文学史,普希金、阿克萨科夫、萨尔特科夫·谢德林、列夫·托尔斯泰,及至高尔基、普里什文、帕乌斯托夫斯基等等,哪一位文学伟人,不曾在儿童文学领域一展身手?在灿若星河的俄罗斯文学的“儿童世界”,我们能数得出一连串闪闪发光的名字:盖达尔、诺索夫、叶尔绍夫、沃尔科夫等等,他们都堪为巨星级的儿童文学作家,无不以个性各具、意旨深邃、艺术精湛的创作,接力前人,引领后继,共同铸就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一代辉煌。
本套丛书作者之一尤里·德鲁日科夫虽然不与上述作家齐名,但他却创造了俄罗斯儿童文学史上的奇迹。
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儿童作家,“谜”到他的大名绝迹于我国出版的任何一本俄罗斯文学工具书,即便在俄罗斯网站,他的“出名率”也是星星点点,国内外对他的评论文字也寥若星辰,汇聚不出预想的耀眼之光,偶有文字,也只是他的生平履历和作品清单。这无疑给人们对他的了解与研究增添了难度,人们只能根据他的实绩和代表作的艺术含金量见仁见智地去品评。的确,尤里·德鲁日科夫的作品可谓不多,代表作也就两部,但正如我们所知,文学史上历来不是按数量论英雄的,当年的巴别尔创作可谓很少,却在世界文学大师排名榜上排得头名。如果说,巴氏在西方扬名,有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那么当年的丘特切夫却也是以少胜多,独领风骚数百年,这就应该说是得益于诗人自身作品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尤里·德鲁日科夫的作品非常有限,但确曾一度卷起文坛狂飙。文学档案上有对其“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的第一部作品《初临险境》(1969年)出版时的盛况记录,“赞扬信从世界各地雪花般铺天盖地而来,满带狂喜地恳求作者继续写下去”,作品问世当年即摘得全苏少儿书“金色奖章”。当年流行的话语当然不是中国当下的“送礼就送脑白金”,而是“送礼就送铅笔头和小铁皮”。读者的热切需要就是作家的神圣使命,经过十四年的精心“磨剑”,尤里·德鲁日科夫果然不负众望,推出了他的第二部代表作,即1983年出版的《魔法学校》。这部作品的问世再度托举了《初临险境》的艺术成就,而且人物形象、故事立意在后一部作品中有了新的拓展,更重要的是,第二部的问世将两部作品的两位小主人公“铅笔头”和“小铁皮”定格为“世界级”儿童文学的经典形象,引领了半个世纪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两部作品的成功,极大刺激了作品自身的翻译与出版,不仅打造了文学翻译史上的神话,同时也刷新了出版业上的记录。作品被翻译成18种文字而风靡欧美,两本书的出版总数当即达到3000万册。
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列皮耶娃指出《初临险境》的首要特征在于它的包罗万象,但评论家所指的“万象性”只是停留于表面。的确,这里有魔幻离奇的事件,有行善,有犯罪,有盗窃,有追捕与擒获;有长着翅膀满天飞的黄瓜,有配着羽绒枕头轮子在大街上奔跑的汽车,还有魔法般的船模大赛;有失意时的沮丧,有胜利时的狂欢。但深藏于内的更有千姿百态的人物画谱,各色人物分解了俄罗斯人-的所有性格特征,即他们所特有的幽默、风趣、聪明、机智、善良、坚忍、坦诚、正义、冲动等,掩卷深思,你会久久温情流连于作品各具姿态的人物:有单纯娇憨的铅笔头,灵歹了勇敢的小铁皮,知错必改的小树枝,见义勇为的小伙伴的爸爸,助人为乐的市民,甚或是贪婪但又不失人性的海盗和间谍。这是一幅俄罗斯文化与性格,及至百态人生的多彩画卷。这种多元与“百科”描写,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让读者从“小”读到“大”,抬升了作品的“成人性”。但这种“成人性”b板着面孔说教毫不相干,它恰恰在儿童的稚气俏皮中让各色读者从中找到共鸣,即便成人读者也从中受益。以此可见,作品自问世以来赢得罕见的受众群体,让人至今喜爱不已,我想自有其道理。据报道,2006年适逢《初临险境》问世五十周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书店,争相购买尤里·德鲁日科夫的作品,两代人同捧一本书,以不同的精神需求感受作品的美好。据说,尤里。德鲁日科夫之子瓦列金·波斯特尼科夫盛邀这些热心读者去欣赏他自己的作品,带着他们观看铅笔头与小铁皮如何登上月球和火星进行新的神奇旅行,故而也带动了作家儿子的作品的热销。
打开作品,作家亲切自然之文笔,幽默诙谐之语调,生动逼真之讲述,活泼伶俐的对话语言无不让读者心醉神暖,读着读着,你就会身不由己地被带入一个如梦似真,充满魔幻的境地,甚而让你宁愿信其真,不再视其幻。试看:一个现实的中午,发生了非现实的奇事,玩具店的玩具盒里,本无生命的两个玩具——一个叫铅笔头,另一个叫小铁皮——竟然奇迹般地获得了生命,拥有的不仅仅是人的形状,而且有人的感情,人的认知,就这样,一个会画活画的魔法画家,一个是能修理一切的巧手大师,开始了他们的人生游历,经历了人世的一桩桩奇遇……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忘我战胜唯我。作者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将作品写得妙意横生,童趣盎然。作品结构精巧,跌宕有致,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却又将诗意、哲理,乃至各种自然科学知识润物无声般地送进读者心底,给人以回味无穷的美的享受。更可贵的是,作品展示的不仅仅是两位小主人公的种种奇遇,而且还凸显了他们美好的心灵世界,从而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切追求。
作品以深邃的思想旨向与高超的艺术技巧,浸润了此后五十年的俄罗斯儿童文学。更具意味的是,这两部作品创造出了“子承父业”的文学传奇,亦即启动了儿子瓦列金·波斯特尼科夫的创作灵性并铺就其一生的文学道路。瓦列金自幼受到家庭气氛熏陶,酷爱儿童文学,小小年纪就曾跃跃欲试,写出自己想象中的儿童故事,最终,儿子站在父亲的肩膀上一路攀登,文海搏击,竟使得这两部作品绵延成为40本系列丛书,终于赢得了儿童文学的“如金碧天”。据统计,这套丛书现今已经翻译成48种语言,出版总数达3亿册,父亲创造的“铅笔头”和“小铁皮”在儿子手下接力传递,走向全世界。瓦列金本人也成了全俄作协会员,并集多种奖项于一身。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编辑以敏锐的市场意识,不俗的审美品位,截取了俄罗斯儿童文学辉煌时段的经典,同时从瓦列金40集的后续作品中选取思想与艺术双佳之作品,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谨以此为序。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王立业
2009年平安夜
今年暑假,受出版社朋友之邀,我们接手翻译了“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起初拿到作品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这是一项并不简单的工作,虽然它的语言并不复杂。记得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儿童读物是为教育而写的,而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决定着人的命运。这样一来,作为译者,亦即中俄文化的传播者,准确、生动地为中国小读者传播如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便成了我们光荣的使命。
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字多图少,这与当下很多时髦的童书有本质的区别。起初,我还担心,如此朴实无华的作品能够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吗?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吗?可是阅读之后,我的顾虑完全被打消了。这部幻想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童趣盎然。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性格迥异。小说并不流于简单刻画人物形象,每个人物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即便是海盗,有时也被正义的力量征服,表现出善良的一面。小说的语言活泼,满含温暖,思想鲜明,并富含哲理。走进小说,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你的想象被插上翅膀,任何奇异的事情你都可能遇到。同时,小说中充斥着大量的科学小知识,有生物的,地理的,天文的……真是应有尽有。阅读之后,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翻译工作。如前所料,翻译工作并不一帆风顺。首先,小说语言中含有很多科学术语,名目繁多的动植物名称就足以令我们眼花缭乱。由于中俄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些术语的确切翻译要经过反复查阅各种百科全书才能最后确定。其次,由于这部作品面对的读者群是小朋友,其语言必然是口语化的,语言的灵活性也是很强的。比如,小说中有很多俄罗斯人约定俗成的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这种表达方式是运用于俄罗斯儿童之间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小东西”却给我们的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幸亏身边有来自俄罗斯的朋友,我们将这些问题一一向他们请教,然后努力将这些“小东西”转换成汉语的惯用表达,希望能够得到小朋友们的认可。总之,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都努力克服了,这个过程是烦琐的,却也是快乐的。每每想到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语言带着小朋友们一同“历险”,我们就无比欣慰。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字斟句酌的原则,努力做到传文又传神。当然,事无完美,由于译者的学识和翻译水平有限,译文中难免有一些地方需要做进一步改进。感谢小读者们肯花时间和精力来阅读这个译本,更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我不得不说,“铅笔头和小铁皮历险记”系列丛书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虽然是一部给孩子写的书,但成人也会喜欢。记得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时常II-~m-自禁地笑出声来,有时还为很多情节感动,心中总能洋溢着温暖的情绪,一种对真善美褒赞的情绪。这种情绪将我带回了童年,带回了那个纯真而美好的年代。相信大人们在为孩子们读故事的时候,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吧!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小读者感谢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引进了如此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感谢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从始至终所付出的大量心血。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也有助于促进中俄两国小朋友的思想交流。真心希望中国的小读者们能够喜欢这套丛书,同时我们也期待看到更多的、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北京师范大学俄语语言文学博士
国晶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