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言为心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希杰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的言行都是人心的产物。言贵“由衷之言”。“口是心非”者为人所不齿。行当无愧于天地和人心。

大千世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普天之下,人之言行,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理只有一个,“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权只能独霸一方,称雄一时。”……

内容推荐

王希杰先生的随笔文字,多取之以语言学的视角开题,以文化深层的剖析加以破题,贯之以持平中道的说理,言语生动,机智风趣,体现出一位语言学家敏锐的阅世眼光和独到的人生见解。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言行注释人的存在

“做人”与“做”和“人”

“人一我”换位

你一我一他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男婚女嫁洞房花烛

“品头品足”说

望X兴叹

哀悼与思考

第二辑 智慧孕育幸福

偏见

战胜你自己

蜉蝣的辉煌

敢于不为

得与失

“胡子、眉毛一把抓”

幸福、幸福感和幸福观

枷锁

会与不会

第三辑 话语品深层

家长式、家长作风和话语霸权

糊涂话

爸爸的话

从“夫人”到“夫妻老婆店”

“女保姆”的学问

“老板娘”不是老板的娘

香罗帕和面巾纸

说白道黑

第四辑 史说与说史

宋襄公礼赞

“丙吉问牛”说

“英雄”和“竖子”

刘备斥“求田问舍”

不屑于骂阵的魏延将军

刘禅与乐不思蜀

鲁达和岳飞

岳飞论马

慕容德:空对空

关公战秦琼

“行者”武松和“打虎将”李忠

第五辑 前师往事

我的老师方光焘

洪诚与方光焘

“王力不读书!”

陈独秀给黄淬伯的信

黄淬伯老师

吴大猷:先生和院长

胡裕树教授的幸与不幸

忆沈谦教授

忆倪宝元先生

周钟灵老师

第六辑 吃出的文化

晒不死的马齿苋

汪辜会宴

天鹅

吃竹笋,屙背兜

看菜吃饭脍炙人口

牛首和羊头

红烧鲤鱼是谁的丈夫

第七辑 疑义相与析

胡说八道的“胡”

金星

龟儿子

大学校长的语文错误

从“藁砧”到“杀头的”

“胡麻好种无人种”

“那牡丹这等红哩”

“拜佛西天”

《狂人日记》的修辞分析

我的语言学观

第八辑 感或思

学院和大学

秀才和大兵

师生与真理

有的人

吹牛学发凡

戏子与虚无党

呜呼,唉哉!

错误

聪明人和大傻瓜

大和小的困惑及其他

恐惧

有序和无序

无知

碎话

不一定

随便说说

编后记/名诚玖英

试读章节

2006年8月,在六盘山旅游时,我对一个小学生说:“你不是人。”她不服气,说:“我是未成年人。”我说:“未成年人不是人,人不是未成年人!”

是的,小孩不是人,乘车不买票。“长大成人”,长大了,才是人。成为人了,还要举行成人仪式。

汉语中,“不像一个人”、“不是一个人”,都是骂人话,就是“不是一个东西”、“是一个畜生”的意思。

做人,是中国人的人生追求。陆九渊说:“不识一字也要堂堂做一个人。”曾凡在《中国人的人生之道》(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中说:“而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中国人的人生追求则凝聚为‘做人’两个字。”“可以说,‘做人’是实践的要求,‘天人合一’则是一种理想境界。‘做人’是以社会为参照系的人生目标,‘天人合一’是以自然为参照系的人生目标。”

“做人”,首先表现了中国人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不幻想成神仙进天堂。孔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死?”在人的问题上,中国是比较的现实的甘心做“肉眼凡胎”的“一介凡夫”、“草木之人”,甚至甘心做“芸芸众生”,而反对“异想天开”、“装神弄鬼”、“白日做梦”等。

每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已经是一个人了,只要他活着,就是在做人。因此,人本不需要“做”。然而,这个“做人”?是一个社会学的、伦理学的、文化学的字眼儿,它有特定的社会文化伦理的含义。所谓做人,就是,正如曾凡所说,“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做‘人’的核心是做被社会承认的、尊重传统的、体现传统价值观念的人。”而中国的传统是儒家文化的传统,中国的价值主流是儒家的价值。因此,所谓做人,说穿了,其实是按照儒家的价值观念来生活着,来待人接物,处理各种事物。所以儒家把做人看作为一个头等大事。

中国人的做人,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做一个正常的人,零度的人,规范的人,社会所允许存在的人。这是对一般老百姓的要求:“不偷不抢、问心无愧、无负于人、顺乎自然、安分守己、知足常乐”。周作人说:“前者要求有限的平凡的存在,后者要求无限的超越的发展,前者完全是人世的,后者却几乎有点出世的了。”(《自己的园地》,岳麓书社1987年)

普通老百姓的做人的目标是作为一个“有限的平凡的存在”。普通人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平常心”。

第二,是水平线以下的人,不是一个人的人,是社会的罪人,他将不容于社会,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就是“人”的负面的偏离。

第三,人上之人,超人,上等人,伟大的人。人的正面的偏离,对零度人的超越。他们追求的是“无限的超越的发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济民、兼治天下、立德立功立言、年高德昭、高风亮节、义薄云天、经天纬地、泽被四野、流芳百世、一代楷模、为人师表、中流砥柱”。

中国人重视子女教育。自己是普通人,对子女的做人教育,往往是高标准的。“望子成龙”,做一个杰出的人:“人中之龙”、“人中狮子”、“人中龙虎”、“人中骐骥”。

做人的基点是每一个人自己。“对于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当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宋锦添《人生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所以做人的关键是妥善处理个人同社会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做人难”就是历代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感叹。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引用大学者朱熹的话说:“谚云:‘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此言虽浅,然实切至之论,千万勉之。”“不自在”就是“难”,连大儒朱熹也深感到做人之难了。所以每个时代的普通老百姓都感叹做人难就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了。

P13-15

序言

万物之灵的人,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语言发展了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人是社会人,是语言促成了人的社会化。人也就是“语言人”。

心之官则思。我思故我在。人最宝贵的是一颗心。万物皆备于我心。情、理、法,皆出自于人心。“幸福着我们的幸福”,这是一种心的感受——幸福感。谁也不愿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没有心的人就是行尸走肉!堂堂正正地做人,因为有一颗光明磊落的心。人生在世——平常之心;待人接物——赤诚之心;为中华民族——赤胆忠心……

人的言行都是人心的产物。言贵“由衷之言”。“口是心非”者为人所不齿。行当无愧于天地和人心。

大千世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普天之下,人之言行,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但是,理只有一个,“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权只能独霸一方,称雄一时。”

宇宙间最重要最奥妙的就是这个人心: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风波(刘禹锡《竹枝词》)。天可度,地可量,惟有人心不可防。……惟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白居易《天可度》)。人心不可识,善恶实难知(王梵志《五古》)。

某物在某种语言中有无相应的词语,与词语的多少,就体现了该物在这种语言中的文化地位。汉语中的“心”有许多的同义词,例如:灵台、方寸、心宫、寸心、心曦、心泉、心弦、心海、心房、心田、心坎、心体、心窝、心眼、心地、心胸、心里、心头、心坎、心中、心上、心下、心琴、心扉、心泉、心房……这证明了它的重要的崇高地位。敏感的诗人们,对于人心更是不遗余力地歌吟着,例如:

虽有一灵台,如同客作奴。(寒山《五古》)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自居易《赠元稹》)

平生感知己,方寸岂悠悠。(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

守二十四韵》)

耳边要静不得静,心里欲闲终未闲。(罗隐《寄沈先辈

归送上嘉礼》)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钱起《五绝》)

每觉宇宙窄,未尝心体宽。(白居易《马上作》)

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白居易《啄木曲》)

低腰复敛手,心体不惶安。(白居易《酬李少府曹长官

舍见赠》)

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寒山《五古》)

心中无一事,水清众售现。(寒山《五古》)

大海一滴水,吸入在心田。(寒山《五古》)

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无名氏《眼儿媚》)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灿登楼。(周密《一萼红》)

小花静院相逢,的的风流心眼。(蔡松年《蔚迟杯》)

人心是我们关注的最中心。但是,人心是潜性的,看不见的。幽默滑稽的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才这样写道:

假僧(孙悟空)将那些心,血淋淋的,一个个检开与众观看,却都是红心、白心、黄心、悭吝心、利名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点黑心。

其实,也不需要如此这般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行来观察他的心,一个个的人的言行是显性的,正是人心的外在表现。

我1940年10月13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县马逻镇。曾祖父是秀才。祖父是中医生。父亲因为宣传抗日而坐牢。在我出生前夕,黄克诚将军的军队解放了我父亲,他参加了共产党。母亲后来也参加抗日战争,在新四军的织布厂工作。

我1953年毕业于扬州苏北育才小学。1956年毕业于南京市第十中学(金陵中学)。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直到2005年秋天退休。我讲授语言学和现代汉语学。指导过硕士生和博士生。我的代表作是《汉语修辞学》和《修辞学通论》。我喜欢写短文。我写了一些语言随笔,还比较受欢迎。

我写作博客是很偶然的。2007年9月末,“文革”前的学生邓晓文等来银川看我,一同游延安。晓文教我办博客,并自称是“博导的博导”——博导的博客导师。

我逐渐喜欢上了博客。经常在博客上随意侃侃,胡乱写写。我的体会是:博客是一个新世界,博客是一所大学校。博主既是学生,也是老师。博客在今天社会上的作用是不可以低估的。本书的许多篇章便选自我的博客。

南京晓庄学院的钟玖英教授来电话说:中国青年出版社要出版我的随笔文选,请她主编。我建议他们夫妻一同主编,她先生钟名诚是文艺学教授。

钟玖英教授告诉我,编辑是我的学生。老伴打开他的博客,问我对编辑还有印象否?我努力寻找记忆。我很高兴,本书的责任编辑是我的学生。我特意挑选我写南京大学中文系几位教授的短文,编辑会感到非常亲切的。

写北京大学教授的文章非常多,写南京大学教授的几乎没有。其实,南京大学许多老教授是很值得写的。

2008年5月4目

刚从崆峒山、须弥册归来

后记

王先生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导师,一直把我们当作他体制外的弟子,他的学术思想和个人风格深深影响着我们。自从他写博客以来,阅读他的博客也成了我们每天的“必修课”,甚至成了我们聊天的日常话题。现在有机会将王先生的随笔文章编辑出版,我们当然很高兴做这个事情。

王希杰教授2005年秋从南京大学退休以后,就被北方民族大学聘为该校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指导该校语言学科的专业建设,并指导该校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在王教授的悉心而有效的指导下,该校语言学学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研究生的学业能力也得到了很快提高,研究生的研究成果不时在学术刊物发表。

在北方民族大学的教学与研究之余,王先生喜欢上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写博客。并于2007年10月份在雅虎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空间——“王希杰的博客”。后来又在新浪网上开设了第二个个人空间——“万卷楼主人王希杰”的博客。

王先生是一位很认真、很勤快的博主,他天天辛勤耕耘自己的田地,日日更新自己的博客。他常常对我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既然开设了博客就不仅要对得起自己,更要对得起博友,博友每天来看你的博客,你就要有新的东西让人家看。

到目前为止,他在两个博客上共发表了近两千篇博文!读者群也不断扩大,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雅虎博客访问量就达到了十二万多,新浪网博客的访问量也在飞升,可见他的博客很受博友们欢迎。

王先生办博客当然不是为了追求点击率,他在博客宣言中这样表述自己的目的:“我言说,故我在。语言就是我的存在方式。我生活着,我言说着。不追求他人的眼球,只是表现我自己的一种状态。”

博客的内容可以五花八门,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可谈。

王先生是一位语言学家,但他的博客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学领域,涉及了文化、文学、人生、社会、历史、教育、政治等诸多领域。

王先生的博客内容极其丰富。谈语言、谈新闻、谈古今人物、谈家教、谈成语、谈历史、谈文学、谈民俗、谈文化、谈学风、谈见闻、谈友人、谈生活,无所不谈。咬文嚼字、吃喝玩乐、读书札记、三言两语、随想随记、温故知新、旧事重提、书海采珠、广而告之、开心一刻,样样都记。其丰厚的文化素养、独到的人生见解、敏锐的阅世眼光、机智风趣的博客文笔,吸弓l了越来越多的博友。博客世界的王先生,不仅仅是一名语言学家,更是一位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见解独到、思想敏锐、机智风趣的思想家。

博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电子时代的一种新型媒介,是最自由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最平等的一种交流方式。写博客,男女老少,平头百姓,无人不能。没有职称的要求,没有文凭的限制。写博客不必考虑行文格式,不必写内容提要,不必写关键词,不必讲究起承转合,不必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更不要花版面费。

博客文章可长可短。短,可以只有一句话,长,可至千言万语。

博客文体随便。可散文、可小说、可诗歌、可杂感。可记事、可议论、可抒情、可描写。

王先生的博客文章,长者有几千上万字,短者也就几句话。长有长的意蕴,短有短的精妙。

王先生将写博客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是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见解的最灵便的方式。

在王先生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他的朋友都办起了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上交流学术、交换思想。快捷而又快乐。为此,王先生说,写博客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博客改变了世界。博客创造着世界。现代人也生活在博客世界之中,现代人也是博客人。博客人创造着博客文化。”

当然,写博客只是王先生的一项业余爱好,他的主业仍然是教学和学术研究。作为博主,博客精彩了他的业余生活,也丰富了博友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学者的王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修辞学大家,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博导。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先生出版了《汉语修辞学》、《修辞学通论》等近三十种学术专著,发表了六百多篇学术论文,还写作了两千余篇深受读者喜爱的语言随笔小品。其学术思想不但深深影响了中国语言学、特别是修辞学的研究走向,还冲出国门在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汉字文化圈产生了不小影响。他被公认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第一人,他的学术研究体现了中国修辞学的最高成就。他是中国活着的语言学家中被研究、被评论最多的学者,如今研究他的学术思想的文字已经公开出版了两百多万字。他的一些学术著作多次再版,供不应求;他的语言随笔小品更是受到读者的热捧,被学界称为“王希杰现象”。不少学者一再说读王希杰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还会使人更聪明!

因为时间匆忙和水平有限,我们的选文不一定符合所有读者的需求,我们期待着您的批评指正!

名诚玖英

2008年5月于南京晓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