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辽西夏金元史十五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屈文军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辽、西夏、金、元四个王朝是由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四个非汉民族分别建立的或地方性、或全国性的政权,由于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传统的汉族历史学家往往对它们不大重视,尤其是对与宋朝同时的北方政权更是抱有偏见,于是王朝的顺序人们习惯于说“唐宋元明清“。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这四个王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本书作者认为这是一种狭隘的民族心理,其实这些政权和汉族政权一样,对中国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一定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内容推荐

《中国史讲座》系列的共九个分册,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晚清九个历史时段划分,以清眉目;然而对于每一时段的描述,却突破了帝王史、政治史的框架,在讲座体的基础上吸取了最新的史学理论的精神,以专题讲座为纬,以时间线索为经,由多元的现代性的视域,择取纠结有诸多矛盾因素的历史片断,通过生动可感的描述与犀利有别裁的透析,在梳理纠结点之前因后果的同时,前后串联,带出整段历史的演进轨迹。如果说坚实的史料学基础、严谨的科学精神、可读的历史描述是丛书各分册的共性,那么,彰显学术个性,同时随史赋采,各极其趣,则使各分册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相信读者会随着作者们娓娓动听的史事讲述、深入浅出的个性思辨,在感受阅读愉悦、思想开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历史的知识统系与精神要髓。

本书为该系列之《辽西夏金元史十五讲》,供广大读者朋友们阅读。

目录

出版说明/1

第一讲 北族王朝与中国历史——辽、西夏、金、元

 四朝的历史地位/1

 北方民族与中国历史/3

 关于“征服王朝论”/9

 辽、西夏、金、元四朝的历史影响/16

第二讲 辽王朝的双轨制/19

 可汗世选与皇位世袭/21

 捺钵与五京/25

 官分南北/28

第三讲 “辽以释废”?——辽朝的佛教/33

 辽朝的经济与文化/35

 辽朝的佛教/38

 “辽以释废”?/42

第四讲 丝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47

 西夏王朝的兴亡/49

 西夏的法典/54

 西夏王朝的经济与文化/56

第五讲 公正地评价金王朝/61

 女真王朝的兴衰/63

 政治制度的影响/67

 经济文化上的成就/70

第六讲 “金以儒亡”?——女真人的汉化/75

 汉制的采纳与女真旧制的维持/77

 金世宗与金章宗/80

 “德运”之争/83

第七讲 “胜者为汗”——大蒙古国的建立/87

 蒙古族的起源/89

 漠北的统一/93

 大蒙古国的建立/96

第八讲 世界征服者的功过/1叭

 成吉思汗的西征/103

 成吉思汗后裔的西征/106

 南宋的灭亡/109

第九讲 “祖述变通”——元代的政治制度/115

 国家符号的两套体系/117

 职官制度的概貌/119

 政治制度的影响/124

第十讲 “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于西土”——元朝对边

 疆和民族地区的治理/129

 岭北行省的成立/131

 对西藏的统治/135

 元代的云南地区/138

第十一讲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蒙元王朝的

 对外关系/143

 与宗藩之国的关系/145

 与周边邻国的关系/148

 与欧洲的关系/152

第十二讲 “宜人新年怎生呵?”——蒙古统治下的

 元代社会/157

 所谓的四等人制/159

 读书人的地位:九儒十丐?/162

 蒙古的统治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日常生活?/166

第十三讲 “江南有眼何曾见?”——元代交相

 辉映的多元文化/171

 宗教的兴盛/173

 瑰丽多姿的异民族文化/177

 精英角色的扩散/180

第十四讲 “穷极江南,富夸塞北?”——元代的

 经济/185

 元代的交通与海运/187

 元代的纸币/189

 有无“13、14世纪的转折”?/192

第十五讲 “天意如此,朕将奈何?”——蒙元王朝的

 衰亡/199

 中期激烈的帝位争夺/201

 顺帝朝的危机/205

 元王朝为什么衰亡?/208

后记/213

试读章节

北方民族与中国历史

辽、西夏、金、元四个王朝是由契丹、党项、女真和蒙古四个非汉民族分别建立的或地方性或全国性的政权。由于统治者是少数民族,传统的汉族历史学家往往对它们不大重视,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认为这四个王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阻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辽、西夏、金、元四朝是否代表了历史的退步,待下文再辨析。这里首先要强调一点,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文明是由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汉族人和汉族王朝的历史,也要了解少数民族历史和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各个王朝或政权的历史。

今天,汉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不到全国面积的一半,占中国领土一大半的是少数民族地区。古代的中国,从文化地理角度也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汉文化的主导区域,居住人口主要是汉族人;另一块是汉文化主导区以外的地区,居住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文化上受汉文化的辐射和影响,有的地方则以非汉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为主。中国这种文化、人口分布格局大约形成于两汉时期,以后尽管不断有发展变化,但直到晚清以前,基本面貌仍然没有太大改变。

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包括东南、中南、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一般只形成分散的、实力有限的地域性集团,很少对中国历史的全局发生影响。西北戈壁、沙漠间的绿洲民族是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沟通者,政治影响方面,由于本身实力有限,往往为其他强大政权所控制或者被它们所争夺。而其他北方民族,包括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游牧民族、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和辽西一带的游牧狩猎民族、中国东北的半农半猎民族以及青藏高原上的游牧狩猎或半农半牧民族,则常常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团,对中原地区以及中国历史的全局产生重大影响。

北方民族建立的强大政权首先出现在蒙古高原上。这一地区大致东至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两麓,南至阴山、河套地区和长城一带。因为当中有一大片荒无人烟的、古人习称为“漠”的戈壁,史书上经常以“漠南”、“漠北”称之。大漠南北的古代民族生活以游牧为主,狩猎、采集为辅,虽然有一定的农业,但产量极其有限,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甚微。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随四季转移牧场,住帐篷,饮食以饲养的动物乳、肉为主。大漠南北游牧民族同南方的农耕民族,包括中原的汉族以及西北地区的绿洲民族之间天然地需要互通有无。农耕民族需要游牧民族的动物产品,如毛、乳、皮、肉等,军旅需要游牧民族的马匹;游牧民族则需要农耕民族的农产品、纺织品、手工业产品以及制造兵器所用的金属等。和平时期,双方可以通过正常的贸易互通有无,但这种贸易经常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而不能正常进行。最常见的因素是畜产品的剧减,游牧经济相当脆弱,遇到风雪雷旱等灾害,牲畜往往大量死亡,这时游牧民族就拿不出多余产品进行交换。农耕民族的统治者有时出于政治目的也会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正常进行。如果游牧民族因为畜产品剧减而生计艰难,他们往往会通过对农耕民族的掠夺来维持生活,在生存于恶劣环境下的他们看来,困难时期对其他民族的掠夺是一种正常的谋生手段。另一方面,当游牧民族的畜产品过多,而农耕政府又人为阻挠两者问的贸易时,游牧民族也往往会通过战争手段来强迫农耕民族开放贸易。古代这两种导致战争的情形时有发生,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主要是汉族——间的冲突以及由和平或战争交往导致的民族融合也就成为中国历史的一条重要脉络。

差不多在秦统一六国的同时,匈奴在大漠南北也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先后同秦、西汉对峙。到东汉时期,匈奴政权由于统治者间的内讧和自然灾害等原因而瓦解,一部分匈奴人西迁,一部分南下融入到汉族等民族中,留居故地的匈奴人则融入自大兴安岭一带西迁过来并占领其地的鲜卑人中。东汉末年起,汉地统一的国家分裂,北方各地不少少数民族包括鲜卑族乘机进入汉地,西晋灭亡后,它们先后在汉地建立了十多个国家,历史上习称为“五胡十六国”。

公元4世纪末,鲜卑人的一支拓跋部建立了强大的北魏王朝,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汉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的强盛使“拓跋”一词声名远扬,同时或稍后的波斯、拜占庭等地即以此称呼中国,直到金元之际,中亚还把汉人叫做“桃花石”,该词也来自于“拓跋”。建立北魏的鲜卑人后来同化于汉族,他们曾居住过的大漠南北则兴起了柔然、高车、结骨等游牧民族政权,其中以柔然的实力最为强大,是北魏北方的劲敌。

公元6世纪,突厥崛起于大漠南北,并向东西部扩张,形成东起辽东、西至咸海的强大游牧政权,后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大汗国。在突厥政权出现不久,汉地也先后建立了强大的统一王朝隋朝和唐朝。唐朝消灭了东突厥,臣服了西突厥,控制了西域的绿洲国家。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实力锐减,大漠南北旋为回鹘人控制,西域被兴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控制,西方大食人的影响则进入中亚:唐朝最后不得不借助回鹘人的兵力平定安史之乱。公元9世纪,东部亚洲几个强大政权相继衰落或瓦解。唐朝陷入藩镇割据状态,907年最终灭亡。北方汉地相继出现后梁等五个王朝,习称“五代”,其中后唐、后晋、后汉为有突厥血统的沙陀人建立。吐蕃王朝衰落、瓦解后,其曾经控制的地域内也出现不少割据政权;大食政权衰败后,中亚也呈现群龙无首状态。840年,立汗廷于漠北的回鹘政权被黠戛斯(即北魏时期的结骨)人攻破,回鹘人一部分南下融入其他民族,一部分留居故地融入后来进入的民族中,大多数人则西迁河西走廊、西域以及中亚地区,同当地人融合,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如在河西走廊,他们建立了甘州回鹘政权,后来大部分地区被西夏吞并;在西域高昌,他们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又称畏兀儿,后来归附于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

黠戛斯人攻破回鹘汗廷后,并没有在漠北长期立足,他们很快又迁到了原先活动的叶尼塞河流域。大漠南北出现了权力真空,大兴安岭地区操蒙古语族语言的民族遂不断西迁至蒙古高原。之前蒙古高原上的各种游牧部族中,匈奴人的语言不大清楚属于哪一语族,鲜卑、柔然政权统治者民族的语言属于蒙古语族,但治下的大多数游牧民众的语言则应不属于蒙古语族。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回鹘帝国瓦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蒙古高原上的各民族所操的语言以突厥语族为主。漠北回鹘瓦解后,回鹘民众大多迁走,东部操蒙古语族语言的各个族群、部落不断迁移至蒙古高原,大漠南北开始了语言蒙古化的过程。P3-5

序言

“读者中涌动有增加知识厚度,提升阅读层次的自觉需求”,这是十数年前本社大力发展文史普及读物时的理念。对此,我们至今深信不疑。《中国史讲座》系列,就是旨在将当前风行的文史讲座热,再提升一步的初度尝试。

《中国史讲座》试图将讲座活泼亲切、与读者互动的长处,和国人潜在的渴求知识统系与思考自主的阅读习惯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次“时尚”与“传统”的对接。而之所以一眼觑定“中国史”为突破口.则是因为这门学科的发展现状与社会关注度,更具备进行上述尝试的条件。

新型的图书,呼唤着新型的作者。我们兴奋地看到,当前中国史学界正活跃着这样一批以中青年为主的新型作者。他们大多在改革开放的深化中成熟,他们的学术进路伴随着外文热、电脑热、新思维、网络化等等现代化的习尚,也因而与广大的读者群有着更多的表述、欣赏的共同点;然而同时,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在中西交通的大背景中,较之其他学科更为迅速的发展,又为他们提供了丰厚的学术土壤。

我们不能在这里系统回溯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历程。只须指出三点:其一,由民族危亡到民族振兴的现实历史,使近代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在中西交流的总趋势中,表现出高度的现实关怀、人文关注与世界性的视域;从而在学理深入的同时,与“学点历史”这一社会各阶层的普遍诉求,桴鼓相应。其二,大量的出土文物、文献,为中国史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层出不穷的,为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丰富资料,这不仅促使了近现代史料学的发达,更引发了林林总总的史学流派;有关历史观、方法论的热烈讨论,在催生无数的科研新成果的同时“百家争鸣”,并对文学、哲学、文化学等等的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又促进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派新气象。于是,其三,近现代中国史学领域,诞生了远比其他学科为多的大师巨匠,而今天,活跃于史学界的新型学者,正是通过“世纪回眸”等深刻反思,站在巨人肩上,而同时富于时代感的探索者、创新者。

《中国史讲座》系列的构想与具体设计,正是在广泛吸纳这样一批新型学者的意见,同时研究了当前颇多争议的中学新编历史教材之得失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她的九个分册,仍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晚清九个历史时段划分,以清眉目;然而对于每一时段的描述,却突破了帝王史、政治史的框架,在讲座体的基础上吸取了最新的史学理论的精神,以专题讲座为纬,以时间线索为经,由多元的现代性的视域,择取纠结有诸多矛盾因素的历史片断,通过生动可感的描述与犀利有别裁的透析,在梳理纠结点之前因后果的同时,前后串联,带出整段历史的演进轨迹。如果说坚实的史料学基础、严谨的科学精神、可读的历史描述是丛书各分册的共性,那么,彰显学术个性,同时随史赋采,各极其趣,则使各分册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相信读者会随着作者们娓娓动听的史事讲述、深入浅出的个性思辨,在感受阅读愉悦、思想开展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中国历史的知识统系与精神要髓。

丛书各册各讲还设计了“关键词”、“问题讨论”、“原始资料”、“视野拓展”等相关链接块面,帮助读者提纲挈领、深入阅读,引发自己的思考。相信这些设计对于青年学子与社会读者会尤其有用。

《中国史讲座》的九个分册,将于2007年底至2008年底之间陆续推出。至于丛书的设计与写作是否确实体现了我们的初衷,则请读者批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11月

后记

2005年年初,经暨南大学张其凡教授推荐,又承蒙上海古籍出版社吕健先生信任,本人承担了“中国史讲座”中有关辽、西夏、金、元四朝部分的撰写工作。写作过程中,本人参考引用了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但由于丛书体例限制,不能在正文中一一注明,我感到很是遗憾。每讲正文的后面,我都列了些有助读者视野拓展的书目或论文,它们也是我撰写该讲内容时参考较多的前人论著;当然有更多的书目未能列出,敬请这些论著的原作者和读者原谅。另外,姚大力师将他给复旦大学研究生授课的备课课件复印给我,我在本书中也吸收了其中不少内容,有一些属姚师未公开发表的成果,这里谨向他致以诚挚的谢意。我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些不同前人的见解,为此很感谢丛书策划者,他们设定的撰写要求,为我表达这些新意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当然,这些见解能否成立,还希望听到学界同仁和读者朋友们的意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