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距离产生美。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距离太大,就是隔膜、障碍;距离太小,又仿佛失去了神秘感,失去了吸引力。就好像对一些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我们往往不懂得去珍惜;而对得不到又有机会得到的东西,我们会期待着去争取。
“在亲密无间中保持距离”,这也许是对距离最好的诠释了。保持距离感绝不是设置心灵上的屏障或戒备防线,物理距离也好,心理距离也罢,绝不是感情距离。“距离”没有固定的数字,它因人、因场合而异,掌握了距离这一门学问,我们就学会了尊重和被尊重,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和谐友善中走向辉煌。
距离是一根皮筋,拉长,感情才有绷紧的张力;距离是一张弦弓,拉长,感情才有冲动的欲望;距离是一根弹簧,拉长,感情才有接近的期求。
世界上所有的距离都是可以测量的,远到宇宙中遥远的天体,小到显微镜下的细胞,它们都可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测量到它们之间极其精确的距离。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距离是无法用工具测量的,也是无法用数字标示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许多人交友常常走入这样的误区:好朋友之间不需要讲究客套。他们认为,好朋友彼此互相了解,亲密无间,如兄如弟,讲究客套太拘束也太见外了。然而,他们不知道朋友关系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干涉、强求和控制。彼此之间只有情趣相投、脾气对味则合、交,反之,则离、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不讲礼仪,过于随便。否则,朋友间的默契和平衡就很可能被打破,友好的关系也可能不复存在。
朋友之间,在非原则问题上谦和礼让,宽厚仁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则应保持清醒,不能一团和气。见不义不善之举应阻之正之,如力不至此,亦应做到不助之。如果明明知道有人在行不义不善之事,却因他是长辈、上司、朋友,即默而容之,这是自私的倾向。有时候,立定了脚跟做人的确是会冒风险的,也可能会受到暂时的委屈,使别人不理解,但是这种公正的品德,最终会赢得人们的尊敬。
《说唐》里大名鼎鼎的尉迟恭是一名莽勇的将军,却不知在唐史里,也是一位以“和而不流”著称于世的君子。
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在朝间与吏部尚书唐俭下棋。唐俭是个直性子的人,平时不善逢迎,又好逞强,与皇帝下棋时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把唐太宗的棋打了个落花流水。唐太宗心中大怒,想起他平时种种的不敬,更是无法抑制自己,立即下令贬唐俭为潭州刺史,仍不觉解气,他又找来尉迟恭,对他说,唐俭对我这样不敬,我想借他而诫百官。不过现在尚无具体的罪名可定,你去他家一次,听他是否对我的处理有怨言。若有,即可以此定他的死罪!尉迟恭听后,觉得唐太宗这种张网杀人的做法太过分,所以当第二天唐太宗召问他唐俭的情况时,尉迟恭就是不肯回答,反而说,陛下请你好好考虑考虑这件事,到底该怎样处理。唐太宗气极了,把手边的茶杯狠狠地朝地下一摔,转身就走。尉迟恭见了,也只好退下。
唐太宗回去后,一来冷静后自觉无理,二来也是为了挽回面子,于是大开宴会,召三品官入席,自己则主宴并宣布道:“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表彰尉迟恭的品行。由于尉迟恭的劝谏,唐俭得以免死,使他有再生之幸;我也由此免了枉杀的罪名,并教我知过即改的品德;尉迟恭自己也免去了说假话冤屈人的罪过,得到了忠直的荣誉。因此赐尉迟恭绸缎千匹。”
唐太宗这样做,当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同时,他也感谢尉迟恭。假使尉迟恭真的按他的话去陷害唐俭而致其死,又安知唐太宗肯“公正”起来,不治罪于尉迟恭呢?与朋友相处也是一样,如果是真心待人,就应该对他加以爱护,不但帮助他渡过种种难关,而且也要帮助他克服种种弱点,天长日久,朋友们自然会了解你的为人和品格,包括自己的上司和同事。
充沛的感情能促进和谐深沉的交往,这种感情不是矫揉造作,而是真诚的自然流露。中国自古为礼仪之邦,用礼仪来维护和表达感情是人之常情。当然,我们说好朋友之间讲究礼仪,并不是说在一切情况下都要坚守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而是强调好友之间要相互尊重,绝不能涉足对方的禁区。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矛盾与冲突。譬如,不问对方是否空闲、愿意与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对方已有安排的宝贵时间,一说起来就不愿停止,全然没有意识到对方的难处与不便;或“死缠烂打”地追寻对方不愿启齿的秘密,一味探听对方秘而不宣的私事;或忘记了“人亲财不亲”的古训,忽视朋友是感情一体而不是经济一体的事实,花钱不记你我,用物不分彼此。凡此等等,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干涉朋友的坏现象。偶尔疏忽,可以理解和忍受。长此以往,必生间隙,导致朋友的疏远或厌倦,友谊的淡化和恶化。因此,好朋友之间也应讲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对朋友的失礼与放肆无忌,是最能破坏友情的,其表现有以下几种,在这些方面我们一定要严格地约束自己。
(1)放荡不羁,过于散漫不拘,会让朋友对你产生厌恶
朋友之间,交往相处理应直率、大方、亲切、不矫揉造作,方显出自然本色,但如果过于散漫、不重自制、不拘小节,则会使朋友感到你粗鲁不自重。也许你和一般人相处会以理性自我约束,但与朋友相聚就忘乎所以,或指手画脚,或信口雌黄、天马行空,或在朋友讲话时肆意打断、讥讽嘲弄,或左顾右盼、心不在焉。也许这是你的自然流露,但朋友会觉得你有失礼仪,没有风度和修养,对你产生一种厌恶轻蔑之感,厌恶你的为人,改变原来对你的印象。所以,在朋友面前应自然而不失自重,热情而不失态,做到有分寸、有节制。
(2)过于张扬自我,言语无忌,伤害朋友自尊心
也许你与朋友之间的关系异常亲密,可以说是无话不谈,而你的才学、相貌、家庭、前途等令人羡慕,高出你朋友一头。但如果你不分场合,尤其与朋友在一起时,锋芒毕露,过于表现自己,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优越感,就会使朋友感到你在居高临下对他说话,在有意炫耀抬高自己,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挫伤,很可能觉得和你有太强的距离感。因此,在与朋友交往时,要控制过于彰显自我的情绪,保持理智平衡,态度谦逊,虚怀若谷,把自己放在与朋友平等的地位,千万不能忘了朋友的存在。
(3)不分彼此,把朋友的都当成自己的,让朋友对你产生厌恶
朋友之间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彼此物品的处理不慎,常以为“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使用,而且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一次两次的话,朋友很可能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指责,久而久之则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实际上,朋友之间除了友情,还有一种微妙的契约关系。以实物而言,你和朋友之物一般都可随时借用,这是超出一般人关系之处,但是你与朋友对彼此之物首先应该有一个观念,“这是朋友之物,更当加倍珍惜”、“亲兄弟,明算账”。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做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
P3-6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距离是一根皮筋,拉长,感情才有绷紧的张力;距离是一张弦弓,拉长,感情才有冲动的欲望;距离是一根弹簧,拉长,感情才有接近的期求。
世界上所有的距离都是可以测量的,远到宇宙中遥远的天体,小到显微镜下的细胞,它们都可以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测量到它们之间极其精确的距离。但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距离是无法用工具测量的,也是无法用数字标示的,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距离太大,就是隔膜、障碍;距离太小,又仿佛失去了神秘感,失去了吸引力。就好像对一些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我们往往不懂得去珍惜;而对得不到又有机会得到的东西,我们会期待着去争取。在动物园参观,远远看见大老虎的时候,你会有一种很神秘的美感,可是一旦老虎走近,就算安全防范做得再好也会让你不寒而栗。人和人之间同样会有一个“安全距离”,如果“安全距离”被破坏,人的心理安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矛盾也就会如影随形。
冬季里,豪猪们觉得很冷,大家就想办法取暖,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相互靠近,利用彼此的温度形成一个温暖的环境。于是,豪猪们就相互靠近,但是,大家很快就会分开,因为彼此间的刺刺伤了大家,豪猪们纷纷地离开对方,每个豪猪都远远地孤独地待在一个角落。但不久,寒冷重新袭来,豪猪们又被冻得无法忍受,于是,大家再一次慢慢靠近,距离越来越近,最后,大家聚在一起,刺,再一次伤害到了彼此,大家再次逃离对方,选择了孤独,寒冷再次袭来,豪猪们重新选择靠拢,就这样,在一次次的伤害和靠近中,豪猪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既保证能有足够的温度,同时又不会让彼此受到伤害。
人就像冬天的豪猪,太近了刺人,远了又觉得孤独和寒冷。“在亲密无间中保持距离”,这也许是对距离最好的诠释了。保持距离感绝不是设置心灵上的屏障或戒备防线,物理距离也好,心理距离也罢,绝不是感情距离。“距离”没有固定的数字,它因人、因场合而异,掌握了距离这一门学问,我们就学会了尊重和被尊重,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和谐友善中走向辉煌。
编者
200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