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他们的作品频频被选用为全国高考、各省市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的美文最适合作为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就是《最受中学生喜爱的美文作家丛书》的作者。本套丛书是最美的课外读物,最好的作文范本。
本为为丛书的其中一册,收录了《读者》签约作家林夕的经典作品。林夕的作品多用人生的经历做渲染,以娴熟的笔墨,充满哲理的语言,把生活里最直接、最至情、最让人感动的人与事,娓娓倾诉给读者。文字优美,观点睿智,结构通透,寓意深刻。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真情。
他们都是《读者》签约作家,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读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启迪》等畅销期刊上,他们在中学生中有亿万“粉丝”……
他们的作品频频被选用为全国高考、各省市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他们的美文最适合作为高考、中考试卷的阅读材料和作文背景材料。中学生知道这个秘密,四处搜寻他们的美文;家长也知道这个秘密,纷纷购买有他们作品的报刊;语文老师更知道这个秘密,想方设法收集他们的文章,供学生考前阅读……
他们就是《最受中学生喜爱的美文作家丛书》的作者。本为为丛书的其中一册,收录了《读者》签约作家林夕的经典作品。
给欲望设定底线
这是一位商界朋友讲给我听的故事。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每年都要去美国。我曾遇到一对夫妇,大儿子12岁生日时,送给他一台割草机作礼物,儿子用它为邻居修剪草坪赚了400美圆,他用这笔钱买了耐克公司的股票,不到10天就赚了80美圆。9岁的弟弟受他影响,用自己送报赚的钱买股票。这件事对我启发很大,中国的家长总是教孩子学习,很少在他们面前提钱,更不用说教他们赚钱了,这就是中美文化与教育的差异吧。我不否认中国的基础教育好,但美国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实用性。我决定中西合璧,对女儿进行财商教育。
国庆长假,我带女儿去看画展,旁边展厅正举行拍卖会。我灵机一动:拍卖场是最残酷也最锻炼人的地方,对手就在眼前,一锤定乾坤。没有过多时间思考,也没有回旋余地。我向女儿简单讲解一下竞拍规则,然后带她去参加。
女儿选了一位音乐家收藏的塔罗牌,她很崇拜那位音乐家。我告诉她:“这种塔罗牌正常售价20元,因为是收藏品,有感情和历史,你愿意为你的感情和它的历史多支付多少呢?”女儿想了想,说:“愿意付100元。”我说:“那好,100元加上原来售价20元,就是你的最高出价,也是底线,超过这个就放弃。”
随着拍卖师锤响,竞拍开始了。女儿开始举牌。我坐在她旁边,感觉出她很紧张,生怕别人和她竞价。我环视了下周围,竞拍者还不少,对手并没因为她是孩子而放弃。已经加价到100元了,女儿有些负气,小声嘀咕了一句:“糟了,快到了!”
我一听,坏了,这是拍卖中最忌讳的,把自己底牌亮出来了。我用胳膊肘碰了她一下,她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但已无力挽回。塔罗牌一路上涨,冲过120元底线,女儿还想举牌,我抬手制止她。
走出拍卖厅,我安慰情绪低落的女儿:“你虽然没得到那副塔罗牌,但你今天学到的东西比这副牌更有价值。首先,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你今天学会为欲望设定底线,这很好,很多人失败就是没控制好底线,成了欲望的奴隶。其次,输不要紧,关键要知道输在什么地方。你今天犯了两个技术性错误,一是让对手看出自己经验不足;二是不该说那句话,把底牌亮给人家,这是商场大忌。其实,很多时候,竞争者水平不相上下,最终谁能获胜,取决于心态。拍卖会是一个浓缩的社会,参与者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你要想办法如何战胜他们。”
女儿冲我笑了笑,脸上的表情还是有些失落。我问她:“如果塔罗牌主人不是那位音乐家,你还会这么喜欢吗?”她摇摇头。我说:“你以前不是总问我,什么叫产品附加值?这就是。其实人也一样,你现在和班上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十年后你们的位置就不一样了,你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取决于你的附加值——知识储备、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其实这副塔罗牌,爸爸完全可以买下来,作为礼物送给你,但我希望你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它。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成长了,有收获,这是我今天送给你的最好礼物。”
慷慨的吝啬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慷慨的人,因为我很喜欢送东西给别人。
买了新衣服,穿过几次或者根本没穿,不喜欢了就送给叔伯家的表妹。圣诞节、生日聚会收到许多玩具、饰品,挑出自己最喜欢的,剩下的随手送人。我周围的亲戚、朋友几乎都接收过我的小礼物,他们一定喜欢并感谢我,我以为。
但是,父亲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这表面上看是慷慨,其实是吝啬。他一再告诫我:“不要随随便便送东西给别人,特别是自己用过的不喜欢的东西。”
对此,我并不以为然。
有一天,父亲带我去拜访他的上司,过去他们曾是朋友。
因为过去是朋友,他对我们非常热情,又因为现在是上司,这热情中又多了几分矜持。父亲大概感觉出来了,和他聊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他客气地挽留我们,见我们执意要走,就转身对老伴说:“把家里的苹果给他们带点。”父亲客气地谢绝,但是他们执意要给。
夫妇俩进了储藏室,我和父亲站在门口等了半天,他们拿了一箱苹果出来。
回到家,我和父亲把苹果拿进屋里,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皱皱巴巴、比鹅蛋大一圈的小苹果。我忍不住大叫 “什么破玩意儿?还没有咱家的好!扔了都没人要!”
父亲指指地上的苹果,说:“这些苹果至少告诉我们两个信息:第一,这是别人送的,如果是自己买的就不会放这么久。第二,这是他们吃不了挑剩的,扔了又觉得可惜,就顺便送给我们,想让我们感谢他们,结果正相反。”
我看也不看那些苹果,用鼻子哼了一声:“哼,什么破玩意儿?”
父亲看着我,说:“你刚才说的什么?你再重复一遍!”
“我说:什么破玩意儿?”我看着父亲,一时没明白他的意思。
“对,什么破玩意儿!你要永远记住这句话。当你把自己不喜欢、不需要的东西送给别人时,你得到的就是这句话!”
我的脸“唰”的一下红了。我想起以前送给别人的那些穿过的衣服、挑剩的玩具、饰物,当他们回到家打开时,他们也一定说过相同的话。
父亲看着我,说:“记住,不要把别人当傻瓜。他会和你一样,知道这东西的价值。要么不送,要送,就把自己认为最好、最喜欢、最舍不得的东西送给别人。”
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当年说的这句话,它让我终生受益。现在,我再也不随便送东西给别人了。
P6-9
每个人都可能曾经有过重走一遭人生的念头,特别是那段青春岁月。读读林夕笔下一个个动人、温暖的故事后,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个新观念,人生无法重来,但无需背负太多行李,珍惜过往与当下,微笑向未来。
——《读者·原创版》主编 张笑阳
林夕的文章,意味绵长,富有哲理。她笔触细腻,观察敏锐,许多生活中的平凡琐事,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枝末节,经她细致入微的描绘,变成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美文。让繁忙的都市人,从中汲取到奋斗的力量和改变命运的勇气。
——《青年文摘·彩版》主编 杨润秋
林夕的文章不光有启迪的色彩,更有思考智慧的空间,在看似短小简单的琐事中找到人生的真谛,给人以启发,赠人以力量与睿智,是青少年的良师益友。
——《启迪》主编 赵婕
阅读是一种幸福,一种智慧,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林夕精美的语言艺术,以及作品中体现的深刻内涵,无一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
当你徜徉于浩瀚的书海,在形形色色的读本前眼花缭乱时,不妨让眼光在林夕这本书上停留。她会带给你独到的智慧,奇特的灵感,全新的收获。
——央视东方之子、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专家、语文特级教师、畅销品牌《中学生魅力阅读》总编 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