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济学人/经济学家茶座精品栏目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金明善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济学家茶座》是以轻松、休闲、高雅为特色的通俗学术读物,关注民生,关注现实,关注学问,关注学界万象。作者为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家,他们将高深的经济学理论用通俗优美的文笔表达出来,引领读者步入经济学殿堂。自2000年6月出版第一辑以来,无论在学界、读者中,还是在媒体中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全国出版界一个知名品牌。目前《茶座》开设了经济评析、学界万象、国是我见、难得糊涂、学问聊斋、故事新编、说长道短、虚拟茶馆、经济漫谈、旧事重提、经济学人、经济科普等栏目。由于多是名家、名人撰稿,所刊载的文章如同上等名茶一般芬芳四溢,清醇甘洌,相信一定会给所有读者带来“爽”的感觉。

读本书,听经济学界评论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者的学术、人生和趣事。

内容推荐

本书对《经济学家茶座》出版9年来(第1~39辑)之精品栏目“经济学人”中的文章优中选优,选出精品文章近100篇。

读《经济学人》,听经济学界评论海内外著名华人经济学者的学术、人生和趣事。

目录

王建国 我的老师杨小凯和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001

张友仁 周炳琳教授和冯友兰教授的友谊/003

熊秉元 是非张五常/008

易宪容 张五常其人其事/011

梁小民 北大经济系师长杂忆(一)/016

梁小民 北大经济系师长杂忆(二)/024

张晓晶 樊纲:经济学界的“刺猬” /032

柳 红 如果你是大海,舀出来一勺,还是大海

——记吴敬琏论学 /038

汪丁丁 永远的贝克尔 /043

韦 森 沾亲带故:哈耶克与维特根斯坦/049

杨春学 作为投机家的凯恩斯/053

王玉霞 黄有光教授的笑声 /056

史晋川 聆听大师的教诲

——科斯教授午餐谈话侧记 /059

李俊慧 科斯的情怀

——爱上从未谋面的中国/064

柳 红 《改革》杂志的两位主编 /069

李伯重 批评何必成冤家

——李嘉图与马尔萨斯之间的争论和友谊/075

粱 捷 熊彼特与凯恩斯/078

陈 抗 三个和尚一定没水喝吗?

——奥尔森学术思想介绍(一)/081

陈 抗 瓷器店里的哄抢

——奥尔森学术思想介绍(二) /086

陈 抗 流寇,坐寇,看不见的左手

——奥尔森学术思想介绍(三) /090

陈 抗 外国有个加拿大,外国也有大家拿

——奥尔森学术思想介绍(四) /094

徐康宁 两个人与一个国家/099

李 斯 “北京赣籍经济学人”群体扫描/105

熊秉元 智者克鲁慢,识者张五常 /111

董新兴 一个经济学家的真话

——访梁小民教授/114

董新兴 直言是金

——访王松奇教授/127

董新兴 制度与产权理论的解释力

——访黄少安教授 /137

柳 红 行云流水

——朱玲访谈/142

徐庆全 我的外公孙冶方

——武克钢访谈录 /149

纪 辛 中国经济学界的曾经领军人物——方显廷 /166

赵 峰 欧文·费雪的传奇/172

余永定 怀念敬爱的浦山先生/175

赵人伟 骆耕漠的“三个过渡”是唱对台戏吗?/179

张友仁 蒋硕杰教授的经济学人生/184

王梦奎 北大经济系旧事/190

汤铎铎 叔本华的豪猪和哈耶克的知识/194

陈瑞铭 追思顾准 /199

新 望 改革年代里的兄弟经济学家

——近看孙冶方与薛暮桥/208

许成钢 自学与思考/212

聂辉华 一个大陆学生心中的杨小凯/220

刘佛丁 王玉茹 南开经济学科的奠基人何廉、方显廷/224

韦 森 亚当·斯密:一个鲜为人知的语言学家/231

黄范章 陈岱孙老师的哈佛情结

——纪念岱老逝世十周年 /236

王玉霞 神化与魔化了的张五常/239

张问敏 忆“文革”时期孤凄的顾准/242

沈 越 小韦伯与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245

王玉霞我的经济学人缘/250

沈 懿 张维迎:中国经济学界的“大白话家”/257

方 文 疏离的眷恋

——相识熊秉元先生/263

何 帆 谁还在拯救自我/268

李俊慧 邹至庄:经济学界的普罗米修斯/273

韦 森 纳什与科斯/279

王则柯 冯·诺意曼为小人物丹齐克辩护/282

王玉霞 穿过夜幕的经济学明星

——张培刚教授90华诞见闻/286

聂辉华 杨小凯:华人经济界的“骄杨”/290

柳 红 滴水见日

——访问梁小民/296

刘汉民 O.E.威廉姆森的学术历程/303

赵人伟 大师已去风范犹存/307

陈瑞铭 我心目中的“耕漠同志”/311

顾秀林 我心目中和记忆中的骆耕漠伯伯 /316

王梦奎 苏星和他的蜥中国经济史》/319

董全瑞 我观杨瑞龙教授讲经济学/323

卢昌崇 经济学人路深浅,叩问国计为民生

——我“师父”汪祥春教授 /326

叶 坦 景行化雨史通古今

——追思赵靖先生 /335

陆兴龙 从史料中追寻历史

——记张仲礼先生的学术研究/342

赖德胜 学问靠真/347

李辉文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纪念高鸿业先生 /352

谭国富 林少宫老师与经济学研究生培养 /357

赵德馨 高山仰止——记吴承明教授二三事/360

赵人伟 薛暮桥一个未圆的梦

——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图书馆兴建之流产 /365

李钧 和岳父薛暮桥一起生活的日子/370

冒天启 在冶方身边重读《资本论》/376

朱绍文 早期两岸经济学家的交流

——陈岱孙先生与蒋硕杰先生的几封信 /384

陈 抗 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388

试读章节

黄有光教授的笑声

王玉霞

2000年岁末,东北财经大学有幸邀请到世界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先生前来讲学。黄有光先生是澳大利亚莫纳什(Manash)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七位名列“世界经济学名家”的澳洲学者之一,因其著作引用率极高而受聘担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黄有光先生所创立的综观经济学及与杨小凯先生共同创立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均属于世界一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黄教授是炎黄子孙中少数几个能在世界经济学论坛自由出入的一流经济学家之一。不难想象,他在东北财经大学所作的三场学术报告是如何场场爆满与轰动。作为学者,黄教授无疑值得我们尊敬。

然而令我十分难忘的除了黄教授那睿智博学的大师风范外,还有他那极具感染力的笑声。可以说,在此之前我从未听到过任何一个人的笑声能与黄教授的笑声雷同。那份无拘无束、那份纯正无邪、那份真诚坦荡,通过那成串的笑声,张扬着黄教授的个性。

我不知道是黄教授朗朗的笑声铸就了他那天马行空的思维,还是因为学问上的炉火纯青,才会有这么纯真自信、独树一帜的笑声。或许笑声与学问互补。与黄教授朝夕相处数日,我深深地感到了黄教授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与我们国内学者的不同。

一、对吃的关注

在黄教授与我的对话中,他重复率最高的一句话是“几点吃饭”,吃早饭时问几点吃午饭,吃午饭时又问几点吃晚饭。今日问罢明日问,一直问到最后的晚餐。黄夫人香解释道:“黄教授频频地问吃下顿饭的时间,是要根据这间隔的时间计算这顿应该吃的热量。”吃饭尚如此认真严谨,难怪黄教授能用数学模型计算出生命的价值。身为贵客不断地询问几点吃饭,这在国内虽不能说绝对没有,却也实属罕见。我们也做过客,即使是饥肠辘辘,曾几何时敢问主人几点吃饭?

当然,黄教授只在意吃饭的时间而不在意吃饭的内容。讲学期间,东北财经大学领导请黄教授一行在香格里拉饭店进餐,望着价格不菲的一桌佳肴,黄教授又计算出其价格高于价值,尚不如学校的宾馆,从而引出弟子王建国博士一番宏论:“光,不对!倘若我们回到北京,谈到东北财经大学的校领导在香格里拉请我们吃饭,就这一句,值了。”

二、对钱的偏好

黄有光先生作为一流的经济学家,收入相当可观。其夫人香也是一名经济学教授,与黄教授既是澳洲莫纳什大学的同事也是北京大学的同事(同为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以远远高于国内教授的报酬聘请黄教授夫妻双双把学讲。依常理推断,钱对黄先生来说应该是十分充裕的,然短短数日我竟发现黄先生两次提到钱,且没有半点的羞涩与不安。一次是同行的《经济学消息报》主编高小勇先生邀请黄教授为其撰写专栏,黄先生非常自然地问道:“稿酬几何?”另一次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社长见缝插针,询问能否出版一本黄教授的著作,黄教授又问道:“版税多少?发行量如何?”黄先生这种直面金钱的态度令我好生惊诧。国内学者的收入与黄教授相比,简直是天上人间,他们的工薪收入只能维持温饱,出书、撰文、讲学的收入关系到家庭的小康,生活的尊严。从经济学的角度讲,金钱对国内学者更为稀缺,因而国内学者其实更在意金钱,但为什么一提钱我们往往感到气短?我自己就有因故作清高不讲价钱,以致最后上当受骗的经历。

不过黄教授仅仅是谈钱。据我所知,黄教授拿到的讲学撰文报酬不但与其世界一流经济学家的地位极不相称,在国内也实属中等,黄教授竞在笑声中OK了。

三、奇异的师生情

与黄教授同时到东北财经大学讲学的学者还有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王建国博士。王教授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从过政,下过海,最后在澳洲莫纳什大学师从黄有光先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王建国先生才华横溢,精力充沛,又继承了湖南人“不信邪”的秉性,师生之间没有半点俯首帖耳的痕迹,倒像是两个偏好斗嘴的顽童。王建国与黄有光两位先生在一起,能让你体会“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老话。往往是黄教授言论一番,王建国紧接着反驳。两人之间的论战从马克思到邓小平,从国内到国外,几乎没有yes,全是no。即使有一次王建国先生谈到有些海外学者为了显示自己公正,苛求同胞,而光却对中国学生格外关照时,光仍反驳道:“不对!我对谁都一样。”一日席间,黄教授谈到王建国在莫纳什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中有一处计算错误被他指出时,王建国曾气急败坏地说:“我已多次计算,绝对不会错。如此刁难,大不了我回湖南种地。”黄教授话音未落,王博士立马应战:“光,你总是这样,将自己比成羊,将别人比成狼。每次重复这段故事,你总是加进一点东西,时间一长,你自己都不知真假了。”面对徒儿邀番大不敬的言辞,黄教授的反应自然又是他那哈哈哈的笑声。

当我问到他们师生何以能达到如此境界时,王建国回答:“光这个人你不驳他,他不教你真东西。”“哪里是这样!”又轮到黄教授了。师生之间的斗嘴,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香女士讲,他们的许多论文就是在碰撞中诞生的。

国内的导师有谁能在学生面前这样地忘形?国内的弟子有谁敢在导师面前这般地放肆?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抖掉一身沉重,享受本色人生!

有人统计,国内世界级的名人远不如海外华人中的世界级名人多,同祖同根、同样的智慧与努力,这是为什么?

我们也有笑声,然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我们的笑声中掺入杂质,使它失去原有的透明。国内经济学界如黄有光教授般的学者极为稀缺,同样稀缺的是能让学者返璞归真、开怀大笑的环境。

P56-5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