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为背景,立足于中国当代法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哲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角度,以法律、伦理与道德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理论前提,以对法律的伦理性,特别是对法治秩序中的具有普遍之人性的人的研究为切入点,以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分析为框架,主要从宏观层面上研究当代中国道德与法律的冲突问题。
前言
第一章 基本理念的阐释与界定
第一节 法律、伦理与道德
一、法律
二、伦理
三、道德
四、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法律的伦理性
一、法律的伦理性及其主要内容
二、法律的“非伦理性”与法律的道德性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一、冲突及其意义
二、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第二章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法律与伦理
第一节 法律与伦理内在关联的历史追寻
一、中国
二、西方
第二节 法律与伦理的理论逻辑
一、法律对伦理的依赖
二、法律与伦理的相对分离
第三章 普遍之人性:人类生活的共同伦理之前提
第一节 普遍之人性
一、自利与同情
二、个体的“无知”与利他合作
三、自由及其限度
第二节 人的行为及其规范倾向性
一、韦伯的社会行为合理性研究
二、人类行为的规范倾向性
三、规范有效性与规范的“异化”
第四章 法律与道德: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第一节 形式正义与法律
一、法律之形式性
二、法律的形式价值——形式正义及其标准
第二节 实质正义与道德
一、道德之实质性意义
二、道德之实质正义价值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的必然性
一、个体道德对实质正义的背离
二、形式正义对实质正义的背离
三、法律对形式正义的背离
第五章 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的统合与分离
一、国家与社会的统合: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二、国家与社会的分立: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从传统到现代
一、社会转型
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第三节 价值冲突:法律与道德冲突的深层起因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本位
二、人情与法律
三、“官本位”与权利本位
第四节 地方性特征与普适性要求: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实展现
一、普适性要求
二、道德习惯的地方性特征
三、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
第六章 良法及其实现
第一节 立法之伦理:良法之实体内容
一、良法之标准
二、良法之体现
第二节 法的适用:实质正义的适度妥协
一、妥协之必要:法律的至上性与法律自治
二、诉讼人情化的批判
三、严格规则的例外:基本的正义和人权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及其公正行使
一、自由裁量权
二、公正与合理: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第七章 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
第一节 合作与宽容
一、社会系统论与合作精神
二、文化的多样性与宽容理念
第二节 “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并存:“活法”
一、“民间法”研究的理论背景和方法
二、“民间法”及其范围
三、“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节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调解制度为例
一、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意义
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法治
三、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