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让未来记住今天(上杨澜访谈录6周年特辑)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常昊/“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

常昊,1976年11月7日生于上海。获第1、3届全国“棋童杯”赛冠军、第1、2届全国“神童杯”赛冠军,第5届世界青少年赛冠军,第12届世界业余赛冠军,进入第5届名人战循环圈。获第2届“大国手”赛挑战权,第8届“十强战”第五名。进入第6届“棋王赛”四强,首届“霸王战”八强,第6届“CCTV”杯赛四强。获第10届世界青少年赛“超级青年组”冠军,1995年全国个人赛冠军。进入第10届天元战四强。获第3届“新人王”冠军。获第11-15届“天元战”冠军,第10届、第11届中日天元战优胜,进入第2届世界围棋公开赛八强、第10届“富士通杯”八强。获第1-5届“乐百氏杯”赛冠军,首届棋圣赛冠军,第11届“富士通杯”亚军,'98古田杯四强邀请赛冠军,第七届“NEC杯”冠军,2005年获得第五届“应氏杯”冠军。围棋九段。

有幸出生在现代文明肇始的20世纪,结识深奥幽玄的围棋竞技,并成为跨世纪棋士的一员,我深为百年围棋从溪流到飞瀑的巨变而感慨。一百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一朵浪花、数圈涟漪而已,但在20世纪的百年,围棋却取得了过去几个世纪都无法企及的长足发展,尤其现代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围棋从刀耕火种的时代带入飞速发展的轨道。围棋,就像一条置身于繁华都市的幽巷,在今天的文明社会中,流淌着古朴的韵味。

再过一百年,围棋会变成什么样子?让我希冀让我忧。

当中、日、韩三国棋手在为世界冠军而战的时候,另一个不速之客闯进了我们的视野。今天的计算机,已在人们惊恐的注视下战胜了顶尖的国际象棋棋手,却还在为如何攻克围棋的一项项简单技术而一筹莫展。这便引发了人们对围棋魅力以及其深奥程度的重新思考。日本著名的围棋棋圣滕泽秀行说:“如果围棋是一百的话,我只懂其中六七”,或许是因为围棋技术中无法用单纯计算来解决的“虚路”,有别于逻辑鲜明、算路直线的国际象棋,使拥有每秒运算能力达到数十亿次的计算机在围棋面前裹足不前。但一百年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或许会产生质的飞跃,那时,围棋还会成为它面前的“孤独的城池”吗?人类科技的发展固然令人欣慰,但作为一个棋士,对自己毕生探索的事业有着深厚的情结。围棋,就像一个天外明珠降临在东亚的土地上,这个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竞技至今没有在全球普及,就要败于科技手段,令人难以接受。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已经开始了解围棋、学习围棋,互联网作为一个传递的媒介不可或缺,今天,北京的大街小巷都飘扬着奥运彩旗,一年之后,北京将迎来第29届奥运盛会。而放眼远眺,一百年后的今天,将是第54届奥运会的前夜,由衷地希望,围棋竞技会成为五环旗下的一员。

我相信,今后的一百年,围棋总有一天会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而为世人共享,不同肤色的人会在棋盘上竞技……同时,这一百年也将是围棋与计算机的战争。现代科技与古老智慧的碰撞孰胜孰败,对于我来说,更愿一百年后的棋盘上——棋美如斯。

常昊

2007年7月14日

人们常说一个能够把事业追求与兴趣爱好相结合的人是最幸福的,然而一个有追求的人要想对胜败真正具有平常之心难道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吗?

常昊是中国围棋界的一流国手,也被人称为“神童”。他6岁开始下棋,8岁就获得了“棋童杯”的冠军,10岁入选国家少年队。年仅25岁的他已经获得了多项全国冠军,现在就差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了。

当他在“三星杯”国际围棋赛中再次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之后不久,我采访了他。我在想,他会以什么样的一个状态来接受我的访问呢?

常昊:这次“三星杯”输了,经过这两天的恢复我觉得心里好过多了。

杨澜:哈哈,还好是两天之后采访你。  常昊:如果当天的话……

杨澜:就不理我了。

常昊:那也不会,但肯定受影响。

杨澜:在跟你约采访的时候,棋院的人说,如果“三星杯”跟曹薰铉这一场赢了,那肯定没问题;要是输了,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所以我非常感谢你还是如约来接受访问。

常昊:当然赢了会很高兴,但即使输了,我觉得答应了的事情也一定要做。

杨澜:谢谢!谢谢!

常昊:而且很高兴能接受阳光卫视的采访,因为我很喜欢看阳光卫视。

杨澜:非常感谢。你还有时间看电视吗?

常昊:应该说不是太多,但是我觉得有时候看电视也是一种放松,我尤其喜欢看一些历史方面(的节目)

杨澜:有件事我还得要祝贺你。你又得了全国围棋联赛的最高胜率奖是吧?

常昊:对。

杨澜:还有一个值得祝贺的事。这一次把李昌镐下赢了,我觉得还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因为从“富士通杯”以后,你连输了他10场是吧?

常昊:对。

杨澜:你会不会对他已经有这种心理上的恐惧?

常昊:应该说是有一点吧。不过一般别人问我或者采访我,我总是说,应该没有。

杨澜:不承认。

常昊:不承认。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多多少少有一些。1997年我们第一次比赛,那是一个中韩天元的对抗,我最后是1∶2输了。虽然输了,但跟李昌镐下应该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我觉得第一我至少赢了一盘;第二只要发挥水平,其实我还是挺有希望的。到了1998年“富士通”决赛,我是第一次进入决赛。那盘棋我是发挥得不错,完全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了。但是到最后阶段大概心理还是不过关,出现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本来我应该是赢一目半的,最后反而输了一目半。一个非常微小的失误,前功尽弃。那一盘棋之后,我产生了一种急躁的心理,就老想把比分扳回来,有时候反而适得其反。

杨澜:对,你们俩现在的胜负比例应该是4∶15是吧?

常昊:对,他有绝对优势。

杨澜:我在想,跟一个对手比赛了这么多年之后,可能彼此之间也会产生一种尊重,甚至是互相的欣赏。你能谈谈对他的印象吗?

常昊:虽然我输给李昌镐那么多次,但是跟他的私人关系还是非常好。我们语言不通,但通过翻译彼此关系还很不错。一般他来中国比赛或者我去韩国比赛,只要有时间的话我们都会一块儿出去吃吃饭,聊聊天,彼此说一些对棋的认识或者想法。

杨澜:你觉得他有什么高招啊?或者说他对这个棋的理解上有没有胜人一筹的地方啊?

常昊:是勤奋吧,我想。能下到像李昌镐,包括像曹薰铉这一步的人,棋上的才能肯定是非常好的。棋的才能以外呢,勤奋是最主要的。而且虽然李昌镐给人印象好像不怎么爱说话,其实他内心还是……

杨澜:挺活泼的,是吧?

常昊:尤其跟年龄相仿一些的人待在一块儿的时候。

杨澜:他比你大多少岁啊?

常昊:他比我大一岁,他属兔。

杨澜:你觉得他的棋风跟你有什么不一样?  常昊:应该说棋风我们两个人是算比较相近的。

杨澜:都是比较稳健。

常昊:对。但是我跟曹薰铉相差很多。曹薰铉非常锐利,但相对来说他的漏洞比李昌镐多。

杨澜:一年365天,你有多少天是在比赛呢?

常昊:我大概一年要下70盘棋左右吧。最近稍微少了点儿。以前我还没有升到九段,每年还要下段位赛,要从预选赛开始下,所以最多的一年我下过100多盘。现在70盘,差不多5天下一盘。

杨澜:现在这种联赛的商业化的运作有没有影响到你?有的人说围棋棋手之所以要下那么多的比赛,是因为参加了才能够有收入,是不是这样?

常昊:应该有关系。像日本、韩国都是职业棋手,他就是靠这个职业为生,当然中国现在也面临着这个问题。在日本、韩国,大概只有前几名才能靠比赛、奖金和对局费、出场费,生活得还可以。水平相对差一点的棋手呢,就只能去教棋。

杨澜:你现在如果得了奖的话,百分之多少要归棋院?p1-5

书评(媒体评论)

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在2107年的时候,上海的小笼包、北京的冰糖葫芦,还有成都的小吃、湖南的酸辣,所有的这些好吃的都还是和今天一样的味道。

谭盾

无论如何,我相信,一百年后真心的爱不会变。不管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男人和女人都向往用生命换得的爱情,相濡以沫,共度一生一世。我期待看到一百后年真正的爱情。

陆川

一百年以后,那时候的人类会觉得,一百年前的这些科学家们在做生物能源真有意思啊。也许那时候这些已经很普遍,比如说,种植大量的植物,玉米、甘蔗、土豆、番薯、油菜,这些东西都含有淀粉,可以转变成能源的油…一这些能源,这些酒精,能够用在很多需要能源的地方,能够发电,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一百年以后的人觉得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还是做了好事的,保护了地球。

陈章良

对一百年以后的中国人,我最放心不下的问题是两个:第一个问题,这一百年间会不会有大的战争或是自然灾害给中国甚至是世界以毁灭性打击? 如果没有,那就是第二个问题,中国在2107年在世界上是不是真正的强国,排第几?

柳传志

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并非为了财富,而是为了人的健康和幸福。总有一天,不用一百年,人们会用理性的眼光,冷静的心态审视自己,使生活节奏返璞归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新回归天人合一。

洪昭光

目录

常昊:“围棋让我希冀,让我忧”

陈章良:“我的性格不好,太有进取心了”

费翔:流行音乐越来越幼稚了

何冀平:从《天下第一楼》到《新龙门客栈》

洪昭光:适则有寿

蒋雯丽:自负与自卑的矛盾体

孔祥东:古典音乐的叛逆者

柳传志:让蛇吞了象

陆川:保持正常人的情感

龙永图:从谈判专家到主持人

罗启妍:两只鞋的颜色不一样

刘诗昆:一边弹钢琴,一边做生意

刘伟:先救中国再说别的

罗燕:这一代人更能忍

马振岗:在位者容易受批评

牛根生:有钱大家花

潘文石:带手枪的教授

潘岳:理想与现实永远相撞

森英惠:服装界的“蝴蝶夫人”

谭盾:巧克力蛋糕配辣椒酱

内容推荐

杨澜策划并主持的“杨澜访谈录”已经成为电视访谈类的金牌节目,开播6年来,所访问的人物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娱乐、科学等诸多领域的数百位公众人物。此书为《杨澜访谈录》6周年纪念特辑。分为上下两册。上册采访了20位公众人物,下册18位。为配合“杨澜访谈录”开播6周年,召开了主题为“让未来记住今天”的研讨会,参加访谈的访客,每人写了一篇题为“让未来记住今天:写给100年后的一封信”的文章,颇有区别于其他访谈节目的独到之处。

本书为上册。

编辑推荐

让未来记住今天:100年后这个世界会怎样?

此书为金牌节目《杨澜访谈录》6周年的特辑。分为两本。第一本采访了20位公众人物,第二本18位。参加访谈的访客,每人写了一篇“让未来记住今天:写给100年后的一封信”的专题,颇有区别于其他访谈录的独到之处。

本书为上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