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其实很简单——亚健康的中医调摄》一书凝聚了王雄教授几十年追随名医名家学习、苦心孤诣的实践体会和心血。书中用中医理论观点诠释“亚健康”——诸如证候、体质、藏象等,逐步深入至中医“治未病”的研究途径,阐述了“亚健康”乃治未病的重点、“体质”是治未病的根本、“养生”为治未病的基础,故“特殊人群”是治未病的关注对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健康其实很简单(亚健康的中医调摄)/非常健康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王雄 |
出版社 | 海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健康其实很简单——亚健康的中医调摄》一书凝聚了王雄教授几十年追随名医名家学习、苦心孤诣的实践体会和心血。书中用中医理论观点诠释“亚健康”——诸如证候、体质、藏象等,逐步深入至中医“治未病”的研究途径,阐述了“亚健康”乃治未病的重点、“体质”是治未病的根本、“养生”为治未病的基础,故“特殊人群”是治未病的关注对象。 内容推荐 几千年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为干预亚健康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依据,王雄教授应时应势撰写的《健康其实很简单——亚健康的中医调摄》一书,用中医理论观点诠释“亚健康”——诸如证候、体质、藏象等,逐步深入至中医“治未病”的研究途径。阐述“亚健康”乃治未病的重点、“体质”是治未病的根本、“养生”为治未病的基础,故“特殊人群”是治未病的关注对象。可谓明确了概念、把握了要领、弘扬了“上工治未病”的思维及其内涵。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了解亚健康 一、何谓亚健康状态 二、亚健康的成因 1.过度的压力或紧张 2.不良生活方式或习惯 3.自然环境污染的影响 4.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刺激 5.用药不当 6.遗传的因素 三、亚健康的表现类型 1.躯体性症状 2.心理性症状 5.社会适应性症状 四、亚健康的常见临床症状 1.疲劳感 2.睡眠障碍 3.食欲不振 4.疼痛 5.肥胖症 6.性功能障碍 五、亚健康与衰老的关系 六、亚健康状态的判断 七、亚健康状态的应对措施 1.调整生活节律,保证睡眠 2.适当运动锻炼 3.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4.调节心理,保持良好心态 第二章 中医与亚健康 一、中医对健康的理解 二、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三、中医对亚健康成因的诠释 (一)先天之因 (二)后天之素 1.外感六淫 2.情志异常 3.劳逸过度 4.饮食不节 5.年龄因素 6.环境因素 四、中医治疗亚健康的优势 (一)“治未病”的理念充满智慧 (二)“治未病”的识别富有特色 1.四诊合参 2.八纲辨证 (三)“治未病”的医理别具一格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第三章 亚健康的中医调摄方法 一、形神共养——情志调摄法 1.思想清静 2.精神乐观 3.消除忧愁焦虑 4.适度思虑 5.避免惊恐 6.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 二、阴阳平衡——饮食调摄法 (一)饮食调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 (二)饮食调摄的宜忌 1.合理选择,适当配伍 2.饮食有节,适时适量 3.因时制宜 4.因人制宜 5.因地制宜 (三)进餐时的饮食卫生 1.食时专一 2.细嚼慢咽 3.姿势端正 三、和谐调理——茶酒养生法 (一)茶 1.茶的功效 2.饮茶应适度 (二)酒 1.酒的功效 2.饮酒宜适度 3.饮酒须注意 4.中药药酒 四、精气流通——经络调摄法 (一)通调经络至关重要 1.经络系统的组成 2.经络在全身的分布规律 5.经络保养的正确时间 (二)十二经络在全身的分布规律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13.经络系统的功能 14.经络学说与脏腑学说的关系 (三)任督二脉在“治未病”中的作用 1.真气生发之本源 2.涵养精、气、神 3.协调阴阳 (四)通调有方,病体康复 五、动静适宜——运动调摄法 1. “治未病”的动静辩证法 2.形体宜动,形体保养,以动为主 3.动以养形 4.动静失宜,则生诸病 5.动静适宜,利于康复 六、天人相应——起居调摄法 1.起居有常 2.顺应四时 3.不妄作劳 4.讲究卫生 七、养气葆精——体质调摄法 (一)养气葆精 1.调补元气 2.节欲葆精,积精全身 (二)阴虚体质以及药食宜忌 (三)阳虚体质以及药食宜忌 第四章 常见疾病的中医调摄方法 一、感冒 二、冠心病 三、神经衰弱症(失眠) 四、高脂血症 五、单纯性肥胖症 六、便秘 七、脂肪性肝病 八、高血压病 九、糖尿病 十、中风 十一、颈椎病 十二、腰椎间盘突出症 十三、前列腺炎 十四、男性性功能障碍 十五、围绝经期综合征 第五章 亚健康的常用中医方药 一、中药调适方法的原则 1.因时进补 2.对症进补 3.补勿过偏 4.不无故进补 二、常用补虚中药 1.补气常用中药 2.补阳常用中药 3.补血常用中药 4.补阴常用中药 5.其他常用中药 三、常用补虚方剂 第六章 了解常用药酒、药膳 一、药酒 二、药膳 第七章 常用气功及运动锻炼方法 一、气功的内涵 1.气功的功效 2.练功时须知 二、气功的特性 1.主动疗法 2.整体疗法 3.自然疗法 三、气功的基本原则 1.松静自然原则 2.动静结合原则 3.辨证练功原则 4.练养相兼原则 5.意气相随原则 6.上虚下实原则 7.循序渐进原则 8.持之以恒原则 9.姿势正确原则 10.“气息归元”原则 四、太极拳(简化) 五、五禽戏 六、立式八段锦 七、坐式八段锦 八、放松功 九、内养功 十、强壮功 十一、小周天功 十二、易筋经 试读章节 要了解亚健康,首先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健康”。“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健康它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指在遗传或先天条件下的心理特征,如性格、喜好、情感、智力、承受力等造成的健康问题)以及精神健康(社会因素,如地位、学历、经济、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等导致的健康问题)。这种健康的理念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医学发展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相吻合。对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健康长寿的医学目的有着深远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因此为“健康”制定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5.善于休息,睡眠充足。 4.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适应外界环境中的种种变化。 5.抵抗力强,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所谓的“亚健康状态”,通俗地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 1.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疾病原因虚弱状态。 2.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 3.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4.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检查无生理、病理的改变,但呈现出疲劳,自我有种种不适的症状,活力、反应能力、适应力减退,创造能力较弱。医学上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身心疾病称为人体“第二状态”,亚健康是“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又因为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而且不固定,也被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临床前期”、“潜病期”等,它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 首先,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其次,若这种失调若持续发展,可进入“潜临床”状态(此时,已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其表现比较错综,或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且上述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或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最后,另有至少超过10%的人介于潜临床和疾病之间的,可称作“前临床”状态,指已经有了病变,但症状还不明显或已有明显症状未就诊、或未明确诊断,即便进行大量的或各种检查,尚未有阳性结果。严格地说,最后一类已不属于亚健康,而是有病的不健康状态,只是有待于明确诊断而已。因此,即使扣除这部分人群,也有不少60%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 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者也不过占人群总数15%左右。有趣的是,人群中已被确诊为患病,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占15%左右。如果把健康和疾病看作是生命过程的两端的话,那么它就像一个两头尖的橄榄,中间凸出的一大块,正是处于健康与有病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亚健康。 亚健康并非不健康,当然,它也不属于现有的已经明确病因和定义的疾病,但它可能诱发或发展成为疾病。因为在亚健康状态,人的免疫功能将大大降低而诱发或感染疾病,亚健康也可能是一系列疾病的前兆。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这个连续过程之间的一个特殊的、短暂的阶段,它既可以因为处理得当而恢复到健康状态,又可以因为处置不当而发展为各种疾病。亚健康状态的范畴很广,躯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感觉,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确诊是哪种疾病,均可包括其中。衰老、疲劳综合征、精神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及重病、慢性病的恢复期,均属于亚健康状态范畴。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泛指身心上不适应的感觉所反映出来的种种症状,在相当时期内往往难以确诊的状况。 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如已有心血管、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而未形成明显的病理改变;或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或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以及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等)。 5.一时难以明确其临床病理意义的“症”,如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症、忧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4.某些重病、慢性病已临床治愈进入恢复期,而表现为虚弱及种种不适。 5.在人体生命周期中衰老引起的组织结构老化与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虚弱症状。 这种亚健康的状态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工作生活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国家中更容易发生,在我国及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过劳死现象,常常与亚健康相关,目前亚健康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其危害主要在下列五个方面: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 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 5.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 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 5.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可明显危害健康,诱发早病和早残,甚至造成英年早逝。P1-3 序言 “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可见中医药产生之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对整个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中医药仍在为人民群众健康继续做出贡献,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开创了预防为主的先河,“治未病”的着眼点是“欲病之人”,《千金要方》几千年前就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其中所载的一整套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沿用至今。明末清初《医门法律》就是以“未病先防,已病早治”的精神贯穿始终。所以,中医学认为,医学的目的首先是“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其次才是治病。如何肩扛传承几千年的积淀,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融汇到现代医学之预防保健中,构建现代人的精神调养与生活方式,此乃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中医事业的振兴,需要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更需要能够身体力行,为实践理想而放弃虚名浮利,孜孜以求、开拓创新的人。王雄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三代单传,自幼耳闻祖父活人无数,目睹父亲救人濒危造福百姓。故有志继承祖业、走中医药学之路。其为人也,师天地之德,强调“自强不息”,唯求“厚德载物”。其治学也,嗜学经典、崇仲景而师百家,故能汇通诸家、博采众长,师古而不泥古。20世纪80年代初随余左右悬壶侍诊,昼临床、夜读书,得余之言传身教,业务精进、经验日丰,故能声名日隆也,能为其师乃缘也。 几千年来中医“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为干预亚健康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依据,王雄教授应时应势撰写的《健康其实很简单——亚健康的中医调摄》一书,用中医理论观点诠释“亚健康”——诸如证候、体质、藏象等,逐步深入至中医“治未病”的研究途径。阐述“亚健康”乃治未病的重点、“体质”是治未病的根本、“养生”为治未病的基础,故“特殊人群”是治未病的关注对象。可谓明确了概念、把握了要领、弘扬了“上工治未病”的思维及其内涵。有观点、有体会,有启发临床思维之功,具传承名医经验之效。注重养生健体、顺势精进,使中医“治未病”成为专门的学问,得以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我深表赞同。 该书凝聚了他几十年追随名医名家学习、苦心孤诣的实践体会和心血,可谓厚积薄发,作为他的导师,由衷地为他感到自豪。余应邀握管濡毫、感而慨之。今嘉其志、感其诚、念其勤,谨为之序。 (作者赵冠英,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名中医,现为解放军总医院中央保健专家组一级教授,长期担任党和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