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奥林匹克人文之光
分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作者 刘勇//杨志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安徒生·沙伊斯:新规则的创造者

完成比赛,是每一个运动员的心愿,漫长的跑道,迎接你的不仅仅是鲜花与奖杯,更多的还有危险与挫折。一个能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值得人们铭记,但一个明知道离冠军遥远、却仍然要跨过艰难险阻的勇士更令人佩服。在我们的人生之中,永远有这样的勇士,而我们也很可能成为如沙伊斯这样的勇士。

作为针锋相对的报复行为,前苏联拒绝参加1984年的洛杉矶奥林匹克运动会,而来自前苏联集团的唯一参赛国是罗马尼亚。洛杉矶奥运会上新增了女子马拉松项目,这个项目此前没有开设是因为女子被认为跑不了41.195千米,她们的身体条件不行。

比赛一开始,最受人们瞩目的运动员有来自美国的琼·贝努瓦,来自挪威的格雷特·韦茨和英格丽特·克里斯蒂安森,还有来自葡萄牙的罗莎·莫特。然而,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大量报道却都是关于一名39岁的爱德华滑雪教练安徒生·沙伊斯的,由于她具有双重国籍,还由于她为这项新生的比赛引入了新的规则。

因为从未挑战过马拉松,自从1981年11月开始,美国的贝努瓦就开始了严格的跑步训练,每周要跑160公里以上。她的教练鲍勃·塞弗恩把这位来自缅因州的27岁的姑娘称为“我所见过的最坚强的运动员”。就在美国奥运会选拔赛之前,她的膝盖受了重伤,但她以不屈不挠的精神挺了过来。如今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她下决心要证明自己在世界上是最优秀的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在谨慎的起跑之后,前三英里她一直领先,挪威的韦茨和克里斯蒂安森间或还能赶上来,可是贝努瓦一加快节奏,挪威人就开始落后了。当气温接近摄氏32度时,贝努瓦身后的对手们,就开始期待她在高温和洛杉矶上空恼人的烟雾中慢下来,可是她看起来一点儿也没有屈服。她用了2小时24分52秒到达了终点,比韦茨提前一分半,莫特和克里斯蒂安森分别位居第三和第四。

然而比赛并未结束,赛道上远远落后的新西兰选手圣安妮·奥迪恩在18公里处身体脱水,并请求旁观者带她去最近的医疗站,不幸的是谁也不知道医疗站在哪里,所以奥迪恩只得蹒跚而行,最后倒在了两名恰巧停下来观看比赛的洛杉矶消防局人员的脚下,他们把她抬上救护车送到了医院,在治疗后她逐渐恢复了体能。与此同时,洪都拉斯的迪亚斯·德·卡诺的赛程也同样非常艰苦,仅在3公里处,她就已经落后其他选手6分半钟,而到12公里处,她已经被落下将近半小时了。那时,负责竞赛的官员们由于担心她耽误当天的比赛安排,就劝她中止比赛,德·卡诺迫于压力不得不中途退场了,她的退场使道路又恢复了正常的交通。

就在美国的琼·贝努瓦胜利地跑进体育馆大约20分钟后,马拉松赛道上更为悲惨的一幕又发生了。这回就是安徒生·沙伊斯,她因为高温而发生眩晕,只见她的左臂无力地垂着,腰的左部还别着编号,当她左右晃动着前进的时候,腿直打弯,几乎无法伸直。大型体育场内77000名观众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医疗人员赶上去帮助她,但是她使出仅存的一点力气挥手让他们走开。她在跑道内走着缓慢而又奇怪的路线,并不时停下来捂着她的头。医生们在她旁边守候着,等着一旦她坚持不住而倒下时进行紧急救助。当她的状况有所改善的时候,一些人鼓励她继续跑下去,而另一些人却祈求她停下来。她焦急的丈夫试图接近她,但是官员们不允许他靠近跑道。在电视的画面上可以看到,瑞士的队医伯纳德·西格沙已经站了起来,面露焦急之色。最后沙伊斯还是坚持到达了终点,并随即倒在了3名工作人员的臂弯中。她排名第37,漫长的最后一圈她用了5分44秒。令人高兴的是,安徒生·沙伊斯的身体安然无恙,她的体温只有37.8摄氏度,但只是由于过热而脱水,并没有其他更糟糕的情况。经过两个小时的医疗,她就可以回奥运村了。  安徒生。沙伊斯的确感到难堪。在采访时她说在前32.19公里她感觉非常好,她认为自己是在最后一个“帮助站”忘记拿水才会导致脱水的。当她刚进入体育场的时候,她想自己跑几步再走几步就能完成比赛,但后来她意识到还有400米要跑时,就开始打晃了。“我努力让自己向前跑,”她说,“我尽量地放松并试图控制自己的动作,但我还是做不到。我感到痛苦,我知道当时我有些眩晕。我能想起当时的一部分情景,另一部分已经想不起来了。”在表达对那些怀疑她参赛资格的人的愤怒时,她说道:“我不是一个没有经验的、会在比赛即将结束的时候倒下的运动员。”在接下来的几周中,安徒生·沙伊斯收到了上百封来信。这些人把她看作英雄,她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把我视为英雄,”比赛三个月后她说,“对我来说,我应该做的就是尽我最大的努力跑完马拉松,这对那些把我视为英雄的人来说是一种尊重,我希望我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作为一名运动员,你宁愿因为比赛获胜而不是以我那样的方式被人记住。”在关于马拉松的争议平息之后,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就引入了“沙伊斯规则”,即允许运动员接受即时的医疗抢救而不必担心被淘汰。沙伊斯不仅为自己也为所有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赢得了尊严。

P77-79

目录

绪论

上 编

一、纪录:精彩的瞬间和不灭的记忆

二、宽容:悲喜之间温暖的人性

三、尊严:在赛场上得到完美阐释

四、信念:运动员心中永恒的圣火

五、勇气:挑战困难,不断向前

六、真情:奥林匹克拒斥虚假和媚俗

七、谐趣:激烈竞争中的轻松时刻

下 编

八、火炬:照亮人类的璀璨文明

九、会徽:浓缩奥林匹克精神

十、创新:突破自我,追求超越

十一、魅力:奥运会上的艺术与文化

十二、传统:由古希腊走向现代文明世界

十三、教育:奥运会最初的意义

十四、申奥:失败乃成功之母

主要参考文献

序言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丛书总序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善之区,也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五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在此燃起人类文明最初的火炬;三千多年前,燕、蓟古城在此兴起;一千多年来,辽、金、元、明、清相继在此建都。这样长达三千多年未曾间断的建城史,这样连绵不绝的文明发展历程,在世界城市史上是极其少见的。这不但给北京留下了琳琅满目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赋予北京一种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传统。它积淀了历朝历代的文化精粹,融合了汉、满、蒙、维等华夏民族儿女的勤劳智慧,从而孕育了大量杰出的历史人物、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创造出堪与罗马、伦敦、巴黎等世界城市文化相媲美的北京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古老的北京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在短短的数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北京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文化投入持续增加,文化设施逐步改善,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文化消费空前增长,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历史文化旅游业、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产业均蓬勃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今日的北京,传统精神和现代观念正无处不在地剧烈冲撞着,快速融合着,显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毫无疑问,这样一种处于运动状态中的北京,正在孕育一个全新的更加灿烂更加美好的北京文化!

今明两年,是北京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时期,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如何在总结数十年北京文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北京文化的未来发展态势提出准确到位的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对策,促进北京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北京文化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使命。为此,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暨北京文化发展研究基地专门组织专家学者编纂了这套“北京文化发展研究”丛书。

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一个基本构想是:它应该侧重于关注北京文化发展中最能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有助于推进北京文化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要尽量吸收北京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达到历史与,现实的合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当前,随着我国国力的加强,北京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今日的北京已经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正在向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快速转变。在这场气势宏伟的现代转型过程中,北京文化既承受着传承中的断裂,又面临着冲撞中的融合。因此,贴近北京文化发展的这种全新态势,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促进北京文化的顺利转换和健康发展,毫无疑问应该成为是北京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编撰丛书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每本书都具有“新”、“深”、“广”的特点。“新”,体现在它注重吸取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建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文化研究的学术前沿性;“深”,体现在它注重从历史背景、文化运动、文化机制等多角度深入展开北京文化研究,不做泛泛的讨论;“广”则体现在它研究北京文化的时候,既有突出重大问题和重要现象的专题性研究,又有全面勾勒北京文化发展全貌的通史性著作,重点突出、点面结合。

在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意展示专家学者研究的独特风貌。参与丛书编撰的作者,都是有关北京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高水平的知识素养和丰富的科研积累。在丛书编撰的过程中,我们尊重专家学者的学术个性,让他们充分展示自身内在的魅力和学养,而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划一,这也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本套丛书的编撰得到了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教委、北京师范大学以及文化艺术出版社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丛书编委会  2008年5月5日

内容推荐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丛书,侧重于关注北京文化发展中最能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特别是有助于推进北京文化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尽量吸收北京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达到历史与,现实的合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丛书注重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每本书都具有“新”、“深”、“广”的特点。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编辑推荐

五千年华夏文明传统,三千年独夫历史底蕴,一百年奥运人文精神,交相辉映在今日北京。

本书关注奥林匹克人文精神,把探寻的目光投向百年奥运,不只是泛泛查找它们的举办规模、参加人数、世界纪录等“宏大叙事”,而是深入下去,细细观察举办过程中发生的那些具体的、细微的事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9: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