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父亲茅盾的晚年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韦韬//陈小曼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九六六年八月一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的前后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毛主席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二是毛主席给清华大学附中的红卫兵写了一封热烈支持他们的造反精神的信,三是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十六条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强调青少年的革命大方向是正确的,要敢字当头,不能温良恭俭让。

八月十八日,天安门广场召开“庆祝文化大革命大会”,并举行大规模的游行。这一天,毛主席第一次接见了红卫兵。从凌晨一时起,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和师生,北京各大中学校的红卫兵和师生,以及上百万的革命群众,在统一指挥下,陆续聚集到天安门广场及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城楼两旁的观礼台上站满了红卫兵代表,另有一千五百名各地的红卫兵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一起检阅游行队伍。爸爸有幸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登上天安门城楼,目睹了这激奋壮观而近乎疯狂的场面。

从这一天起,红卫兵举着“尚方宝剑”开始冲出校园,杀向社会。红卫兵上街的第一个革命行动是“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凡他们认为是封资修的东西一律“砸烂”,是“牛鬼蛇神’,一律抄家。红色的风暴席卷了北京的千家万户,在二十天左右的时间里就有十万多户被抄了家!

一天,妈妈从菜市场回来,气急败坏地说,她亲眼看见两个戴红卫兵袖箍的小伙子,不过十五六岁,手持剪刀,揪着一个过路的妇女,不由分说,就将她的西服裤从裤脚一直剪到大腿,还呵斥说以后不许穿小裤腿。另外一个女红卫兵,把一位妇女的高跟鞋拧掉一只鞋跟,那妇女只得光脚走路。“哎哟,真可怕!”妈妈叫道。爸爸皱起眉头,半晌才说出四个字:“无—法—无—天!”

很快,“破四旧”的革命行动也波及了文化部大院。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大概都是文化部职工的子女,模仿街上的红卫兵,把大院礼堂前的几个汉白玉石盆——推倒,又摸进爸爸的小院,把院里的一个汉白玉小盆也翻倒在地,然后发出一阵胜利的唿哨,飞奔而去。

又过了几天,小钢去医院作肝功能的定期检查回来,爸爸妈妈照例仔细询问检查的结果。突然看见化验单上印着工农兵医院的字样,就异口同声地问:“你换医院了吗?怎么没听说过这个医院的名字?’小钢说:“爷爷奶奶,你们坐在家里不出门,不知道外面的变化。现在所有‘四旧’的名字都改了,工农兵医院就是原来的同仁医院,协和医院改成了反帝医院,东安市场改成东风市场,听说东西长安街也要改成东方红大街哩。奶奶,你不记住新地名、新招牌,买东西就找不到地方啦!”妈妈不禁感叹唏嘘,爸爸只是无奈地摇头。

这期间,红卫兵“夜袭”政府领导人和社会名流的府邸、寓所,抄家、批斗乃至“扫地出门”的事件频频发生。有一天,传来了老舍先生在太平湖饮恨自尽的消息!爸爸听到后,长叹一声道:“平日见老舍随和、幽默、开朗,想不到还是一个性格刚烈、自尊极强的人!他是受不了横加在他身上的对人格的极大侮辱啊!他自杀在太平湖,显然是对这种不公正的无声的抗议。不过,自杀终究不是办法,为何不坚持一下,亲眼看看这世事究竟怎样发展变化呢?我相信即使沧海桑田,最终也逃不脱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那时爸爸尚未“靠边站”,毛主席每次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他都应邀参加。老舍先生自杀后不久,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周总理把爸爸叫到一边,问他知不知道老舍先生自杀的事,爸爸说听到了传闻。总理沉痛地说:“老舍先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没有保护好他。你知道他家属的情况吗?”爸爸答:“不知道。”总理沉吟片刻道:“请你告诉王昆仑,就说我要他照顾一下老舍的家属,关心一下他们的生活。”那时王昆仑还没有被打倒,仍旧是北京市副市长。于是第二天,爸爸就给王昆仑写了一封信,把总理的指示转告了他。

社会上的动乱不久也波及到我们家。一天,我们正好都在爸爸寓所,小钢放学来到爷爷家中报告:“弟弟在学校挨批了!”当时小学生中也开始流行批判之类的政治术语了。“什么?为什么?”我们都急了,忙追问。小宁那时只是个二年级的小学生。“我们在操场开大会,呼口号的时候小宁没注意,把红宝书举倒了,有个同学还发现他垫在屁股底下的报纸上有最高指示。老师说他是错上加错,要他写检讨。”“八九岁的孩子懂什么,真是形式主义!”爸爸愤愤地说。我们都没有责备小宁,我们认为这种批评是无理的。但我们心里感到很压抑,因为这样小的孩子就受到了政治冲击。

八月二十八日中午,小曼下班回家,一眼看见家里的饼干筒、果盒、热水瓶、提篮……一切有花纹的器皿上全糊上了一层报纸,糨糊还没有干透。小曼问阿姨怎么回事?这位阿姨是在我们家工作了多年的老太太,仿佛惊魂未定,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地说,上午来了几个红卫兵(后来知道是冒充的),在楼道里高喊:“打倒沈雁冰!”她吓得两腿发软,赶紧把门闩上。不一会儿听见他们来敲门,敲不开就用脚踹,阿姨怕门被踹破,只好打开。他们冲进来,在屋里巡视了一番,指着家里的瓶瓶罐罐说:这些都是“四旧”,一律砸烂。阿姨以为他们就要动手了,没想到他们倒还客气,只是拿起书架上的一部《红楼梦》和一部《西游记》当着她的面撕碎了,还指着书架上其他的书说,这些书全是大毒草,统统烧掉!说罢就扬长而去。总算万幸,只损失了两部古典小说。他们走后,阿姨赶忙把那些有花纹的家什全糊上了报纸。P17-21

后记

一九八一年三月二十七日爸爸溘然长逝。

自一九一六年八月爸爸跨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大门之时起,爸爸在中国文坛上驰骋了整整六十五年。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爸爸六十五年的文学生涯,从一个侧面,反映和印证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历史。这段历史若能完整地记载下来,将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然而爸爸晚年撰写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却把结尾的时间定在一九四九年,也就是仅仅回忆了前三十三年的文学历程。爸爸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猜想。大概他认为自己真正的创作生涯是在前三十三年,而后三十二年主要从事于文化领导工作。

爸爸去世后,我们听到社会上许多反映,认为爸爸的回忆录只写到一九四九年是非常遗憾的,于是不少出版社和杂志社热心的编辑希望我们能弥补这个缺憾。

随着茅盾研究的开展,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茅盾研究佳作络绎问世,评传、专著、论文、传记、年谱、词典等已出版了不少。我们感谢并祝贺他们取得的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著作主要是讲述爸爸的文学活动的,研究者和读者们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第一手的真实反映爸爸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的资料。当前又有个别人专以搜罗甚至编造作家的所谓“秘闻轶事”来取悦和招徕读者。因此,我们作为茅盾的后代,有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将我们所知道的爸爸的真实情况奉献给读者,同时,也尽可能弥补爸爸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所留下的遗憾。

这本书着重写了爸爸一生中最后的十五年,即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爸爸谢世,因为这十五年我们和爸爸始终生活在一起;而“文革”前的十七年,只能选择我们所知道的若干重大事件,作一概略的回述。所以,这本书就命题为《父亲茅盾的晚年》。由于水平所限,我们这支秃笔未必能将爸爸的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完整地向世人传达出来,但我们尽力使它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韦韬陈小曼

二零零六年八月修订

目录

风暴前夕

红卫兵抄家

大串连

沉默也是抗议

含饴弄孙

痛失患难与共的老伴

消沉中思念亲人

与旧体诗词的“姻缘”

圆梦

锻炼·中秋节·游公园

“批林批孔”

搬家

谣言四起的一年

丙辰清明

“大地震”

“拨乱反正”

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

写回忆录(上)

写回忆录(下)

“杂家”的负荷

最后的日子

后记

内容推荐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也是虹口区十大文化名人之一。近读韦韬、陈小曼《父亲茅盾的晚年》为它结构巧妙、语言朴素、材料详实、内容丰富所折服,感到它是一本了解和研究茅盾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值得信赖的参考书。

全书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交织成文,起自《风暴前夕》终于《最后的日子》,共分21个专题,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着重写了爸爸一生中最后的十五年,即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爸爸谢世,“而”文革“前的十七年,只能选择我们所知道的若干重大事件,作一概略的回述。”

编辑推荐

茅盾在中国文坛上驰骋了整整六十五年,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学生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印证了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历史。本书着重叙述茅盾一生中最后的15年,即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茅盾谢世期间的生活经历,对“文革”前17年则只选择重大事件作一概略的回忆。本书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真实的反映了茅盾晚年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尽力将他的高尚情操和伟大人格完整地向广大读者传达出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