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倡导减税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经典通读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英)凯恩斯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巨著。它问世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以其独到的“有效需求理论”与“乘数理论”,解释了生产水平倒退及失业率骤增等等传统经济学无力解答的现实问题。

今天,我们每个人的资产甚至命运依然会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涨跌,通胀率、利息、央行货币政策中的任何一项不仅会影响我们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也将影响持有者选择投资时机的策略。而《通论》所论述的正是这些现代人不可不知的经济知识。

内容推荐

《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修正了传统西方就业理论的核心——萨伊定律,凯恩斯试图推翻传统的有关就业理论赖以组成的劳动市场论、利息论和货币论组成的三个部分并且提出治理危机的对策。本书至今还在影响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制定。

目录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的诞生——《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第一编 引论

 第一章 何谓通论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理

第二编 定义与观念

 第一章 单位的选择

 第二章 作为决定产出与就业的预期

 第三章 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

 第四章 对储蓄和投资的意义的进一步考察

第三编 消费倾向

 第一章 消费倾向的客观因素

 第二章 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

 第三章 边际消费倾向和乘数

第四编 投资诱导

 第一章 资本边际效率

 第二章 长期预期状态

 第三章 利率的一般理论

 第四章 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

 第五章 流动性偏好的心理动机和业务动机

 第六章 关于资本性质的几点考察

 第七章 利息和货币的主要性质

 第八章 对就业通论的复述

第五编 货币工资与价格

 第一章 货币工资的改变

 第二章 就业函数

 第三章 价格论

第六编 通论引起的几点思考的概述

 第一章 略论经济周期

 第二章 略论重商主义、禁止高利贷法、加印货币以及消费不足论

 第三章 对《通论》可以引起的社会哲学的简要总结

试读章节

第一编 引论

第一章 何谓通论

我把本书命名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用以强调前缀“通”字。这一命名的用意,在于把我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和结论的特征与古典学派的进行对比。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古典学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一直统治着我这一代统治阶级和学术界的经济思想,而我本人也是在古典学派的熏陶中成长起来的。我将要说明的是:古典学派的假设条件只能被运用于特定情形,而不能被运用于普遍的情形,这种假设的情形只是各种可能均衡位置中的一个极限点。而且,古典学派所假设的特殊情形的特征,恰恰不是我们实际生活于其中的经济社会具有的特征,如果我们试图将古典理论运用于经验事实,它的教义将会产生误导,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章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

关于价值论和生产论的大多数著述,主要研究的是既定量的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是怎样配置的,同时,也研究在使用这一既定量资源的前提下,哪些因素决定各种资源的相对报酬和它们产品的相对价值。

同时,对于现有可用资源数量的问题,例如,可就业人口的规模、自然财富的丰瘠以及资本设备累积的数量,通常采用对既定数量进行叙述的方法处理。但是,关于是什么因素决定现有可用资源中实际使用量的纯理论,却很少被详细检验。当然,如果说这种纯理论根本没有得到检验,当然是荒谬的。因为,存在许多关于就业量波动的论述,它们都会涉及到这个纯理论。我的意思是,不是这一主题被忽视了,而是对于构成这一主题基础的基本理论,我们的态度过于简单。

我认为,被认为是简单和明显的古典就业理论,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基本假定前提之上的:

1.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

这就是说,一位就业者的工资等于就业量减少一单位所损失的产值(在减去由于产值下降而减少的其他成本之后),但这是有约束条件的相等,因为,当竞争和市场出现不完全性时,这种相等关系就会被破坏。

2.当就业量既定时,工资的效用与该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相等。

这就是说,每一位就业者的实际工资(根据就业者自己的估计)正好可以使原有就业量继续维持不变,与竞争的不完全性会破坏第一个假定所遵循的约束条件相类似,第二个假定所要求的单个劳动者地位平等的约束条件会由于劳动者结成工会而被破坏。此处,负效用必须被理解为,一个人或一群人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其宁愿失业,也不愿意接受在他们看来效用低于某一最低限度的工资。

第二个假定前提不会与所谓“摩擦”失业相冲突。因为,在把它运用于在实践中的时候,应当允许在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一些误差,从而导致不能持续保持充分就业状态。例如,由于错误的计算或者需求的不连续,专业化资源相对数量暂时失去平衡而产生失业;或者,由于出乎意料的变化而产生的时滞;或者,转换工作时所必然花费的时间。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一个非静态社会中,总有一部分资源因“在不同工作间转换”而无人雇用。除了“摩擦”失业,该假设前提也不会与“自愿”失业相冲突。“自愿”失业是指:由法律规定或社会陈规、劳动者为进行集体谈判而结成工会、对变革反应迟缓、人们的惰性以及人们拒绝或者无法接受相当于他们边际生产率的产品价值的工资而产生的失业。

P1-3

序言

写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前面

《经典通读》丛书第一辑出版一年了,20册经过全新编译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经典学术著作一经面世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赞美者有之——对西方经典学术著作进行通俗化的解读,让普通读者也能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批判者亦有之——不是大师原著,读来何用?警惕快餐文化向学术圈进逼!

回忆丛书策划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卢梭、休谟、康德、马克思、牛顿、达尔文等一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大师的无限敬畏,以及对其伟大著作的只闻其名未见其详的无比难堪,可以说《经典通读》丛书实现了“大师经典,通俗阅读”的出版目的,完成了把艰涩难懂、鸿篇巨制的学术著作,转化为普惠大众的精神食粮的任务。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10万字左右的通俗读本,有多少人会真的捧起《政治学》、《政府论》、《资本论》、《人性论》、《战争论》、《社会契约论》、《国富论》、《相对论》……并能坚持读完?这就是《经典通读》的功绩,这就是为什么一套20册的学术书能在半年多的时间里累计销售30多万册的原因。

可以说学界对《经典通读》的出版是宽容和肯定的,大多数专家学者开始明白,学术经典不该只是象牙塔中供少数知识精英把玩的古董,它们代表了人类文化思想的精髓,应该发挥其“以文化人”的作用,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这些经典,了解这些经典,汲取人类先贤们的文化营养,分享人类思想的丰硕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袁济喜认为,研读西方经典,对于提高国人素质是必要的。中国自古以来便重视知识的通俗化,《三字经》、《千字文》就是经典通俗化的代表。从文化的长远发展来看,通俗的编译本是必然的,也是可取的。就坚持阅读品位、坚持图书导向来说,这套《经典通读》丛书也是很有意义的。

著名经济学家邢国均研究员说:当今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得跨学科的研究很普遍。比如经济学研究者可能希望了解一些哲学理论。而有些著作往往篇幅过长,且理论艰深、晦涩难读。如果有可靠的普及本,读者就可以对原著有一个概要性的把握和初步的了解。另外,对于初次接触某一新的知识领域的读者来说,对某些理论的理解可能不是很有把握,通读本就能起到引导的作用,读者可以参照编译者对原著的理解把握这些理论。如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的加速,需要大量国际化人才,而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是国际化高端人才必备的素质。《经典通读》这样的丛书,有利于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刘祯教授还就国学热背景下的西方经典阅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就一定意义而言,整个20世纪的中国历史,就是国学与西学相互碰撞的历史。社会思想潮流的变化也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目前社会上的国学热,其实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国人自信心增强的表现。以前我们看西学可能是仰视,现在可能就是平视了。也正因如此,才更应该将西学名著通俗化、普及化。另一方面,许多著名的国学家都是中西贯通的大家。如著名的清华大学“国学四导师”,他们除了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之外,都对西方的思想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今天研究国学,也要懂得西学。

正如在《经典通读》第一辑的《编者的话》里写到的,“与世界接轨”,首先就该“让思想先行”。除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对西方经典文化也应积极推广。我们就是要打破这种传播中的壁垒——几十万上百万字的沉重篇幅,几百年几千年的历史跨度,不同时期的艰深译文。要做到这点,通俗易懂、变繁为简最关键。换言之,再好的著作,读的人少,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想读、能读、爱读!  《经典通读》丛书第一辑的出版,受到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日报》等100多家媒体的关注,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也纷纷进行深度报道,其中人民网还针对这套丛书进行了读者调查,让大家发表对这套书的看法。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广大读者非常欢迎这样的作品,认为这是能让他们阅读这些经典的最好办法。而在全国掀起的明星代言《经典通读》活动更是引起舆论关注,众多媒体以大幅版面介绍本丛书和大家投票选出的代言明星。明星与经典学术著作的强烈反差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了我们策划《经典通读》丛书的初衷。当记者在“两会”期间采访票选名列前茅的杨澜时,她表示:系统地介绍西方的人文著作,要看它整体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很好的话,作为公众人物,去推荐或者是以其他方式来吸引青少年阅读,我觉得对推广文化也是很好的事情。

几千年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经典学术名著浩如烟海,与第一辑的20册同样重要的著作还有很多。受到第一辑成功的鼓舞,今天我们又推出了《经典通读》第二辑,使丛书的总册数达到40册,涵盖的作者和门类更加齐全和有代表性。

在第一辑中,马克思揭秘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用《资本论》缔造了一个新世界;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探索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其影响力至今不衰;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创立的“三权分立”学说,是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奠定了西方的国家政权模式;伟大的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注定成为人类挑战宇宙的旗帜!

在第二辑中,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通过自己的《沉思录》,解析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使领袖和平民都成为他的读者;卢梭从他的自然人性观出发,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人人都应享受这一天赋的权利,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爱弥儿》;亚当·斯密期望人类有冷静慎思的能力,而不仅仅受自利的驱动,于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以《道德情操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众多国家的经济政策……

《经典通读》第二辑仍然秉承第一辑的出版原则,完全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在保持原作原貌的前提下,将经典大部头进行瘦身,力求提炼出原著精华,在原汁原味中化繁为简地通俗解读大师们的著作。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啃”原著的读者来说。这套丛书能满足大家了解原著的基本需要,有“替代”原著的作用;同时,对于想认真阅读原著的读者而言,它也具备了引导的作用,真正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西方学术经典的大门。

同第一辑一样,《经典通读》第二辑的编译者也均为年轻的学者。他们具有较高的外文水平,并且所编译的著作都在其专业研究领域之内,这就避免了已往有些编译者只懂外语而不懂专业所造成的译稿不准确、不通畅等问题。或许有人质疑年轻人的功底,其实,这些人往往只注意功成名就者的成果,而忽略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只要他们有披荆斩棘的勇力,梳理芜杂、条分缕析的细致与耐心,相信他们一定能奉献给我们期望中的经典。请别忘了,傅雷翻译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时年龄不过24岁。

在《经典通读》第二辑出版之际,我们想重申《经典通读》第一辑《编者的话》中的观点:“编译毕竟不能替代原著。希望阅读完这套丛书后,有更多的读者有兴趣和勇气,并且满怀敬意地去研读经典原著,更为直接地感受和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

对学术经典的轻松“悦”读是我们的理想,但要真正实现难度却很大。但愿第二辑做得比第一辑好些。不当处,请读者见谅,并欢迎批评赐教。  石岱峰

2008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