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坡拾瓦砾(苏东坡这个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涛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苏东坡备受历代文人推崇、深受广大百姓喜爱。该书以编年体形式,用诙谐幽默的笔调,评述了苏东坡曲折复杂的人生历程和诗文曲赋。同时讲述了与苏东坡相关的北宋近百年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将苏东坡的人生历程放到历史时代大背景中,既深刻剖析了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又鲜明展现了北宋时期特殊的精神文化内涵。

内容推荐

源远流长、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苏东坡是一位备受历代文人雅士推崇、深受百姓喜爱的诗人和政治家。《苏东坡拾瓦砾:苏东坡这个人》以编年体形式、描绘了苏东坡66年曲折复杂的人生历程,同时对其诗文曲赋,以及与之同代的历史事件和风云人物进行评述。作者将个人的人生经历置于恢弘的历史背景中,展现了苏东坡这一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

作者文笔诙谐生动,既有正史中记载的翔实的史实资料,又有生动活泼的民间传说,二者巧妙融为一体,使苏东坡这一人物既不失真实,又形象饱满,读来妙趣横生,不忍释卷。

目录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起名的学问

 一 苏东坡的星座分析

 二 苏东坡的长相: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唇边

 三 苏东坡名字解析

第二章 苏洵是个“愤青”

 一 苏东坡的老爸爸考不及格

 二 一个小脏孩儿和《辨奸论》

第三章 求学与第一次婚姻

 一 东坡童年二三事

 二 苏东坡的一位小学同学修炼成了神仙

 三 苏洵是个好教师

 四 苏东坡结婚了

第四章 从“高考状元”到待业青年

 一 张方平:苏东坡的第一位导师

 二 欧阳修:苏东坡的第二位导师

 三 刑赏忠厚之至论:高考作文玩“戏说”

 四 从“高考状元”到待业青年

第五章 凤翔签判:苏东坡的第一份工作

 一 夜雨对床,兄弟情深

 二 苏东坡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三 《喜雨亭记》:看苏东坡如何开导山神和龙王

 四 初入职场没多久,苏东坡和顶头上司干了一大架

 五 章惇:苏东坡的克星

 六 望乡心与雁南飞

第六章 丧妻丧父,然后二婚

 一 苏东坡说:“谢谢领导栽培”

 二 再次守孝三年,然后二婚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

 一 拒官、拒妾,安石美名天下扬

 二 天意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力排众议向前冲

 三 苏东坡:从商鞅到王安石,大刀阔斧变法的我都烦

 四 熙宁四年初,连上四道折子,四月接到了离京调令

 五 悲情王安石

第八章 人间天堂,任我遨翔

 一 在镇江金山寺,苏东坡看到了UFO

 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三 不携名妓即名僧

 四 苏东坡的前世今生

 五 张先是大词人苏东坡的“启蒙”老师

 六 在天堂大发牢骚,浑不知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牢狱

第九章 在密州第一次当上了一把手

 一 密州不产蜜,密密麻麻全是蝗虫

 二 千古第一情词

 三 永愧此邦人

第十章 奋战在徐州抗洪第一线

 一 抗洪

 二 结友

 三 求雨

第十一章 乌台诗案

 一 苏东坡被捕

 二 带人犯苏东坡

 三 东坡出狱

第十二章 黄州出了个苏东坡

 一 河东狮吼

 二 苏东坡的“酒囊饭袋”

 三 终于学会“见啥人说啥话,到啥山唱啥歌”了

 四 农妇、山泉,有点儿田:“苏东坡”是这样诞生的

 五 从“东坡肉”到“东坡宴”

 六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七 大江东去,千古之音

 八 辞别黄州

第十三章 连升八级非可贺。一头扎进是非窝

 一 第二次握手:从公已觉十年迟

 二 马不停蹄地升官

 三 著名笑星苏东坡

 四 北宋政坛玩起了“四国大战”

第十四章 再赴杭州

 一 柳堤而今尚姓苏

 二 苏东坡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医院

 三 故友新交

第十五章 颍州、扬州:吾公身在有西湖

 一 吾公身在有西湖

 二 “挖河”与“反挖河”

 三 烟花三月下扬州

 四 米芾

第十六章 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

 一 大通终于”大通”了

 二 佛印被剥成了”光猪”

 三 佛印是苏东坡的”天敌”

 四 佛印放了一个屁

第十七章 哲宗亲政,贬你没商量

 一 苏东坡“严重”得罪了皇帝

 二 当了大半年定州军区总司令

 三 数月内连降三次,惠州安置

第十八章 惠州是个好地方

 一 惠州就像苏东坡的第二故乡

 二 苏东坡到惠州了,同志们冲啊

 三 “狼”来了

 四 朝云去世

 五 新居落成,海南“有请”

第十九章 海南是个好地方

 一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 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

 三 老友一生苦追寻

 四 东坡书院

 五 海南是我家

第二十章 北归·谢幕

 一 哭着降生,笑着离世,弟子秦观先走一步

 二 吾生不恶,死必不堕

 三 印象苏东坡

试读章节

苏味道一没有狐臭,二没有厨师证,三不好玩,所以历史证明这个人名不副实。“苏味道”并不是个很有“味道”的人。 苏味道是个古人,而且相对来说还比较古,他是唐朝人。 对于古人们来说,由于语言学和出版传媒业的发展都相当有限,无形中反而让他们占了个大便宜,那就是闭着眼随便说句话,都可能成为自己的专利而流传千古。虽然大多数人并不能凭着这知识产权获多少利,但至少可以在文学史或历史上留个名。

咱们现在使用的成语,第一次出现大多在唐朝以前的书中,像《史记》啦、《诗经》啦、《孟子》啦、《庄子》啦、《论语》啦等等。唐朝之后的书中当然也有,不过数量就急剧下降;到了宋朝以后,新出现的成语数量就少得可怜了,这说明该说的能说的易说的,都让那些多嘴多舌的前辈们说得差不多了。

苏味道紧赶慢赶也没赶上全民批量开发成语的黄金期,只搭上个造词儿的末班车,不过排列组合一番后,也给他发明了几个,比如“摸棱两可”。现在大家都把这个词写成“模棱两可”,那是因为不知道这真是苏味道“摸”出来的。

苏味道参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赶上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上台当了国家最高领导,苏先生这时候既有响当当的文凭,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没有大男子主义。愿意在女同志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于是不停升官,最后当上了宰相。

宰相那是一人之下(这个词儿好像不太适用于女领导)、万人之上,绝对属成功人士。难免有些还不太成功的人士请苏味道介绍介绍成功经验。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人家大都把“刻苦敬业,不断进取”之类的年终工作总结随便背背,苏味道那天也不知道是喝多了酒还是吃错了药,此人实话实说,真诚得一塌糊涂。

苏味道的发言中让不少人“受益非浅”的一句话是:“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他告诉下面瞪着大眼小眼, “求钱若渴”、“求官若渴”的听众们,甭管你是干啥的,想当官发财的话,都给我记住喽,遇事千万别整得太明白,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然万一出了错,一点退路都没有。至于正确的方法,打个形象的比方吧,就像用手摸床啊桌子啊的棱角一样,摸这端可以,摸那端也行,上下左右咋摸都一样。

苏氏“十八摸”迅速传开,从此以后“苏味道”这个名字基本上就成了过去时,这位老兄的新名号层出不穷,像什么“摸棱手”,“摸棱宰相”、“苏摸棱”等等都是。

武则天朝的另一位宰相狄仁杰很看不起这个“摸棱两可”的同行。说他是一个不足以成天下之务的“文吏”。唐朝文坛大腕杜甫的爷爷杜审言说起话来更不客气,看到“文吏”的鉴定报告后,老杜以每分钟约120次的频率摇着大脑袋说,什么“文吏”,我早就说过,苏味道文的也不行!

这事在《唐才子传》中有记载: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总结一下杜审言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大致就是,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码字儿的前三名是:杜审言!杜审言!!杜审言!!!

老杜大嘴一张说,论书法,自己随便刷两刷子,至少比王羲之强;码字儿就更不用提了,什么屈原啦宋玉啦,只配给自己打打下手当当书僮,像苏味道这样的,说是个“文学青年”都勉强,最多算个“文学爱好者”,自己这个“文圣”写的公文都比他的散文有文彩。看了能羞死他。

苏味道没羞死,活得好好的,他这么多年“摸棱两可”,“摸”到个天官侍郎(相当于人事部副部长)的位子不容易,生命力绝对顽强,别说羞死了,人家脸皮都不红一红,扬着个大胖脸儿笑眯眯地鼓励老杜:“忽悠,接着忽悠!”

遇到杜审言这样的,也就得这么治他,苏味道太清楚了,此人就是目空一切,瞅谁都不如自己好看,说话从来不怕风大闪了舌头的典型代表。

杜审言俩眼朝天狂了一辈子,他年老病危时,宋之问等人前来探病,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杜审言还是牙尖嘴利,一点也不善,他翻翻眼睛看看这一堆人,撇着嘴说了一句话:“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因大慰,但恨不见替人耳。”

杜审言说我就要死了,对你们这帮家伙来说可是件烧高香的大好事,可算是有了出头的机会了。唉,可惜的是这个圈子里一代不如一代,像我这样出类拔萃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冰清玉洁的人物,以后再也见不到喽,只能在你们这些个瘸子里面选将军。

虽说杜审言没流传下来几首好诗,文章更别提了,不过人家孙子厉害,就算看在杜甫的面子上,大家也犯不上跟他较劲,所以也没人出来给苏味道、宋之问打抱不平。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宋朝那就不一样了,老杜家不行了,老苏家拔地而起再创辉煌,苏味道的后人中终于出现了一位真正有味道的人物,他就是——苏东坡!P2-4

序言

山羊说:“我是哲学家。”

袋鼠说:“我是拳王。”

斑马说:“我是健康活泼的英国皇家水兵。”

狮子说:“我是狮子!”

山羊袋鼠斑马的自我介绍,让人想起某些人的名片,前面的称谓比他本人的名字要长几十倍。

狮子,不需要。

苏东坡,也不需要。

苏东坡1036年出生,1101年去世,活了还不到七十岁,不过你就算活七百岁,也绝没有他的故事多。

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只有两个字好说——有趣。

林语堂先生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是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所以,写苏东坡的故事,如果一点儿不好玩,就对不起全国人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