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齐美东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实施产权多元化等方面改革,银行业的垄断和竞争成为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问题。研究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阐明银行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有银行主导的寡头垄断结构是体制性的产物,是计划经济的结果,而不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寡头垄断银行未能发挥市场经济中寡头垄断对银行产业组织的积极作用,银行业也未能形成寡头与中小银行大中小共生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因此,本书从产业组织角度出发,在坚持立足本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中的有益经验,着眼于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以构建一个寡头银行和中小银行大中小共生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从而发挥银行产业组织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这是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改革所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内容推荐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实施产权多元化等方面改革,银行业的垄断和竞争成为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问题。研究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阐明银行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国有银行主导的寡头垄断结构是体制性的产物,是计划经济的结果,而不是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寡头垄断银行未能发挥市场经济中寡头垄断对银行产业组织的积极作用,银行业也未能形成寡头与中小银行大中小共生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因此,本书从产业组织角度出发,在坚持立足本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中的有益经验,着眼于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的竞争力,以构建一个寡头银行和中小银行大中小共生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从而发挥银行产业组织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作用。这是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改革所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全书由6章组成。

第1章导论:本章先对市场结构的内涵以及相关范畴作出界定,然后考察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基本类型,继而阐明选题的动因、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阐述全书的框架体系。

第2章:市场结构理论研究综述。以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发展史为脉络,回顾不同理论派别研究市场结构的理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加以评价。古典经济学有关市场结构的研究是在探寻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中体现的,最早萌芽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思想。竞争机制被视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其实质是想构建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从而促进有效竞争。亚当·斯密在强调自由竞争时,从反面也提出了完全垄断问题。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理论产生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A.马歇尔进一步发展了斯密自由竞争的观点,形成比较系统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理论。A.马歇尔的关于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矛盾学说,开创了现代市场结构理论研究的先河。张伯伦以垄断因素的强弱为依据,把市场结构细分为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等多种形态,突破厂商要么竞争、要么垄断的框框,为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结构分析奠定了基础。J.M.克拉克的有效竞争概念的提出,部分地解决了“马歇尔冲突”所提出的难题,为以后市场结构理论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哈佛学派E.S.梅森首次提出用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来分析产业(市场)竞争的有效性的思想。贝恩创立了以垄断竞争为主导模型、以市场结构为中心线索、以SCI范式为研究框架的较为完整的市场结构理论体系,建立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SCP框架,即“结构—行为—绩效”框架。J.S.贝恩着重对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进入壁垒、规模经济等)及其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并得出了重要结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哈佛学派采纳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使SCP单向静态的分析范式在转变为双向的、动态的分析范式时能够更敏锐、更完善地反映现实。在对哈佛学派的论战中,形成了芝加哥学派的市场结构理论。其基本理论主张是维护市场竞争机制、鼓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等,深化并拓宽了现代市场结构理论研究范围和内容。将银行业纳入产业组织学的研究范畴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银行业的分析框架被建立在银行微观经济理论基础之上。从此,银行微观经济理论开始采用产业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即将单一产业的实证分析与产业组织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实践看,20世纪90年代国际银行业放松管制后,银行业的竞争与策略性行为成为研究的前沿课题。

第3章: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国际比较。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比较完善j市场化程度较高。但由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在不同国家有一定的差异。从世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演进的趋势来看,主要类型同样是以寡头垄断为主,同时存在着大量的中小银行,寡头与中小银行既合作又有竞争。西方国家银行业集中度普遍较高,但是发达国家是市场机制作用下的高集中度,而发展中国家则是行政主导作用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实施不同金融发展战略造成的。发达国家银行业经历了漫长的制度变迁和市场演化,有比较从容的发展历程,进入壁垒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宽松和自由得多。发达国家的市场准入更多地是表现为结构性(经济性)进入壁垒,而发展中国家银行业进入壁垒主要表现为行政性壁垒以及体制性壁垒。发展中国家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的任务艰巨,面临着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与降低银行业业务壁垒的风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市场退出机制不同,发达国家对有问题的银行的处理应始终遵循市场化原则,而发展中国家在银行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上还相当不成熟,往往实行行政性退出,实现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意图很不明确。这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其较短的银行发展历史有关,更与各国政府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战略的决策有关。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银行最佳规模经济的分析表明,在非完全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中,银行规模经济与其绩效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最佳规模经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扩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最佳规模经济,而发展中国家银行的最优规模低于发达国家。上述情况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银行业市场结构,适应了银行产业组织发展的要求和其自身的国情,而发展中国家银行业市场结构很不合理,面临着市场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

第4章: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变迁。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改革前,中国实行的是国家完全垄断的中央集权的计划金融制度。改革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外资银行机构的引进,适应了市场经济多层次、多类型金融服务体系的要求。中国银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中外资银行并存、多种类型银行竞争的新格局,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性市场环境初步形成,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构建了适度竞争市场主体,使中国银行业市场真正成为有竞争的市场。中国银行业变迁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银行产权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的初始动力就在于不同产权形式的冲突与竞争。一个成熟的银行业市场上,市场结构的变动是各种产权形式的银行相互博弈的结果。单一且垄断的产权结构只能导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则有利于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建立。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不是市场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国有产权垄断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成因。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从形式上看是高度的寡头垄断,但从出资者的结构上看,其实质上是国有产权的垄断。在国有产权垄断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必然是一种国有产权垄断导致的寡占型结构。

第5章: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重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是一种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寡占型市场结构,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银行市场由国家的行政垄断转向市场垄断,但国有产权垄断仍未改变。在垄断的银行市场上,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显然不可能有所改善,反而因此导致一系列问题。中国目前银行业的集中度非常高,进入壁垒较高,产品虽然差异不大,但存在一定差异;大银行数目较少;银行退出仍以“保驾护航”的政策为主,没有采用建立在市场原则上的退出形式,市场化退出机制仍然不健全;国有商业银行虽然经营规模大,但效率不高,存在着规模与效率背离的情况,而中小型银行企业尚没有达到规模经济边界,规模经济效益的临界点应在更高的水平上。因此,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革的关键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垄断,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中国银行业重构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必须以实现有效竞争为目标,充分发挥产业组织这一“组织”要素在银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寡头银行和中小银行大中小共生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新格局,共同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6章:结论。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变革。一个成熟的银行业市场上,市场结构的变动是各种产权形式的银行相互博弈的结果。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不是市场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国有产权垄断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成因。因此,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变革的关键是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垄断,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与产权改革同步必须重构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并就重构和完善中国银行业市场的结构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本书的主要创新是:(1)本研究从产业组织的中观层面,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全面、系统地考察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构建了,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框架。(2)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探讨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变迁。转型期中国市场取向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是从打破“大一统”的银行垄断体系、引入竞争机制开始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变迁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增量到存量的渐进深化过程。(3)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变迁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变革,国有产权垄断是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成因。一个成熟的银行业市场上,市场结构的变动是各种产权形式的银行相互博弈的结果。单一且垄断的产权结构只能导致垄断的市场结构,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则有利于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建立。转型期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表现为高度的寡头垄断,根源于国有产权的垄断。(4)与产权改革同步必须重构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中国银行业所具有的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制度创新,重新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寡头银行和中小银行大中小共生的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才能彻底地加以解决,从而提高中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5)提出重构和完善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一系列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促进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6)提出构建中国金融监管大部制,并就其目标、路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市场结构及相关范畴

 1.2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研究动因

 1.3 研究结构体系安排和研究方法

第2章 市场结构理论研究综述

 2.1 古典经济学视野中的市场结构

 2.2 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结构理论

 2.3 西方市场结构理论研究评述

 2.4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理论研究现状

第3章 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国际比较

 3.1 西方国家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集中度比较

 3.2 西方国家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进入壁垒比较

 3.3 西方国家银行业市场结构的退出壁垒比较

 3.4 西方国家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规模经济比较

 3.5 西方国家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类型与发展规律

第4章 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变迁

 4.1 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演化

 4.2 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成因

第5章 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重构

 5.1 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重构的目标模式

 5.3 完善中国银行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的对策

第6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