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三个字包含着多少代山东人的悲苦、希望和奋斗。这是一段悲怆、强悍的历史,一种生命的延续和自强。
《闯关东那些事儿》再现了先辈的悲壮和倔强、顽强的民族精神。它不仅唤回了人们那遥远的记忆,还促使人们去思考、探寻闯关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原因及其历史价值,更能够让我们从这段历史的回忆中感受到山东人那坚韧的意志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闯关东那些事儿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韩源泉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闯关东”三个字包含着多少代山东人的悲苦、希望和奋斗。这是一段悲怆、强悍的历史,一种生命的延续和自强。 《闯关东那些事儿》再现了先辈的悲壮和倔强、顽强的民族精神。它不仅唤回了人们那遥远的记忆,还促使人们去思考、探寻闯关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原因及其历史价值,更能够让我们从这段历史的回忆中感受到山东人那坚韧的意志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内容推荐 两个世纪以前,一股“闯关东”的浪潮席卷了山东,齐鲁大地上的农民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用自己的双腿,开拓出了一条充满艰辛血泪的“闯关东”之路。多年后。当时光渐渐地冲淡了这段历史。一群流淌着山东人热血的东北人,再次悄悄地回到了山东这块土地上,他们用坚定而执着的信念。为自己的父辈、祖辈寻找着当年的故土,向人们展示了那些鲜为人知的闯关东故事。“闯关东”是贫苦民众与命运抗争、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是一段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是一种倔强、顽强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目录 引子 关东大地的山东印痕 张宗昌与历史上的闯关东高潮 张作霖副官的闯关东之路 大连:闯关东者的偷渡金三角 沈阳:写满闯关东印迹 长春:锁不住的“柳条边” 旅顺周家崴子:山东人建立的百年村落 哈尔滨:“山东村”的现代生活 闯关东的胶东商人 老金沟的那些人,那些事 历史上的“朱开山” 放山老把头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的故事 漠视这段历史对不起祖先——高满堂评说“闯关东” 百年记忆闯关东 长白山下的红色家族 “胡子”的真实故事——座山雕副官回忆闯关东 结拜兄弟携手闯关东 百年寻根情 划着舢板闯关东 家谱记录关东往事 寻根忆关东 艰难垦荒建尚志 为破“魔咒”闯关东 闯关东世家 改变一生的闯关东 挑着孩子闯关东 被日本人骗到东北 在关外织袜子的日子 为了爱情闯关东 生死别离闯关东 酸甜苦辣的关东生活 把青春安放在关东 东北林场,我的青春纪念地 林场中的地狱和天堂 东北黑土地的养育 老爸“闯关东”,儿子“闯山东” 最后一代“海南丢” 躲避迫害闯关东 东北是第二故乡 后记 试读章节 张宗昌与历史上的闯关东高潮 张宗昌曾经是军阀混战时期,在全国数得着的大军阀之一,多年来始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一直到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占领北京城后,始终跟着张作霖打天下的张宗昌总算是立起了自己的山头——一举占据了河北、山东以及江苏的部分地区,当起了土皇帝。正是这位土皇帝的出现,让整个山东大地上掀起了一股闯关东的高潮,那么他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发了这次闯关东的高潮的呢? 张宗昌是山东掖县人,少年时代为了生存才前往关外讨生活,结果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闯,却闯出了一个“狗肉将军”。应该说,山东移民大批地进入东北三省,与这位“狗肉将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真正影响张宗昌闯关东的,则是他的母亲祝氏。 张宗昌的母亲祝氏,年轻时也算是女流中的一个人物。她生得体躯高大,健壮结实,诨号“大脚”,是当地有名的“女光棍”,曾只身闯关东,跑遍三关六码头,见多识广,后来回到家乡,自称“黄二仙姑”附体,干起巫婆行当,自此人称祝巫婆。 事实上,祝氏“闯关东”是纯粹属于候鸟式的闯关东——每年开春,祝氏就会从山东掖县老家前往东北三省,而当到了冬天的时候,祝氏又会回到山东掖县的老家过年。这种“候鸟式”的迁徙方式,在“闯关东”的移民大潮中并不少见。 一般来说,这种候鸟式的闯关东者,都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身怀一技之长,而且对于故土有着很深厚的感情。显然,祝氏对于故土有着一种无比的眷恋,而这种眷恋,也传给了她的儿子张宗昌。 祝氏在闯了几次关东后,许是厌倦了这种生活,于是不再闯关东,而是留在了当地,做起了巫婆。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中,尤其是在农村,由于医学科技并不发达,因此每当有人生病,大多是寻找当地一些比较有名的巫婆去给病人治病。因此,祝巫婆靠着给人治病驱鬼画符,勉强可以填饱肚子。 而这个时候,张宗昌也逐渐地长大成人,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在祝巫婆的默许下,他开始跟着山东地区的土匪混生活。_直到了十六岁,时值沙俄侵略东北三省,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因此不少闯关东的山东人,都被招进了筑路队。得到消息的张宗昌在母亲大力支持下,和一群老乡一起,前往东北三省修筑铁路,一度流落到了海参崴附近。 毫无疑问,翻开张宗昌的发迹史,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当年他闯关东的经历,对于他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时值光绪年间,此时的大清王朝在内忧外患下已经开始摇摇欲坠,因此土匪横行,尤其是在地广人稀、森林茂密的东北三省,大大小小的胡子帮会不计其数,张宗昌又是一个自幼好斗的人,加上他曾经在老家地区做过土匪,因此做起胡子来也算是轻车熟路。 在当了一段胡子后,张宗昌再度回到了山东老家,不过回到老家的他,依然是吃胡子饭,自己拉起了一支部队做起了土匪。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当时张宗昌已三十岁,趁着辛亥革命的浪潮,拉队伍投靠山东民军都督胡瑛。不久,即随军到上海,在陈其美部下任光复军的团长。 1913年,张宗昌升任江苏陆军第三师师长。二次革命时,江苏是国民党人讨袁的主要省份,张宗昌第三师被派往徐州防御袁世凯南下的北洋军。然而,张宗昌却在前线倒戈,投降北洋将领冯国璋,从此成为直系之一部。1916年11月,冯国璋出任代理总统,张宗昌则任侍卫武官长。1918年,张宗昌又出任江苏第六混成旅旅长,随张怀芝赴湘参加对南方军队的作战,结果大败而逃,改任暂编第一师师长。1921年,张宗昌又奉命率部入江西,与江西督军陈光远交战。结果,在吉安地区被陈光远打败,所部也被陈光远解散,张宗昌在江苏已无立足之地,只得只身北上直隶省城保定,投靠直鲁豫巡阅使曹锟。曹锟本想收留张宗昌,但吴佩孚等将领容不得这位土匪出身的师长,一怒之下,张宗昌和曹锟手下一名失意军官许琨,远赴奉天投靠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由直系转到奉系。 通过张宗昌的这些经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宗昌是一个首鼠两端的小人,叛变倒戈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张宗昌也有着他自身的精明,每一次的倒戈,都使得他获益匪浅,可见他对于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的判断,有着过人之处。 张宗昌最初闯关东做土匪的时候,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后来,这段表面看似平淡的“闯尖东”履历,却成了张宗昌走向“山东省主席”的垫脚石。 P16-18 书评(媒体评论) 徜徉自山黑水,追寻齐鲁文化,探究历史深处,展现民族精神。 ——王志民(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人闯关外,白山黑水养育移民;孔孟裔出长城,齐鲁风韵扎根北疆。 ——刘德龙(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漫漫闯关路,自强民族魂。 ——王进业(新华社山东分社副社长、总编辑) “闯关东”三个字包含着多少代山东人的悲苦、希望和奋斗。今天。虽然闯关东的人潮已经成为遥远的影像,但这段历史却不能被忘记。《山东商报》发起的“追寻闯关东之路”大型策划,不仅唤回了人们那遥远的记忆,还促使人们去思考、探寻闯关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原因及其历史价值,更能够让我们从这段历史的回忆中感受到山东人那坚韧的意志品格和博大的胸怀。 ——马广海(山东大学教授) 齐风鲁韵孕育了山东人“敢闯”的精神,白山黑水浮现着山东人“能闯”的气魄。 ——仝晰纲(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