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想跨越太平洋--我在中国做外教
分类
作者 (加)李宁玉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是外籍教师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其中有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人,也有来华多年的“中国通”;有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也有知名学者和著名的教育家。他们把自己在中国从事教育、日常生活、游历各地的奇闻轶事、所感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从而使读者了解到真实的中国教育、中国学校和中国学生,以及一个真实的中国。

内容推荐

本书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卓越成就、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人民的热情友好展现出来。

本书的撰稿人多为应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邀请或经加中教育理事会推荐,前往中国大学、中学、教师培训机构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学、教学的教师及文教专家。他们亲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教育变革,看到中国最近几十年在发挥自身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选择和吸收合乎自己国情政体的教育思想”,从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功和社会进步。他们亲历了中国的教学实践,克服了在中国任教所面对的极大挑战。他们“身兼数职,不但要备课、要教书,还要熟悉新同事、适应新环境、克服文化冲击,随时随地都在超负荷运转”。他们亲历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逛农贸市场买菜到挑衣料裁衣,从小心翼翼过马路到度过广州的酷夏,从用汉语拼音标出爱吃的中国菜到通过中国的成语故事和节日典故学习中文,摸索出一套外教在中国快乐生活的绝招。他们亲历了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小城的古风民情,这些旅行加深了他们“对现代中国历史的了解”,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那厚重而纷繁复杂的历史沉淀”,并经历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精神洗礼。他们发现,“中国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名山大川的壮美,而且体现在中国人民内心的和美”。所有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兴奋,让他们思考,让他们重新解读中国,对中国、中国的教育体系和传统、中国人等多方面产生了新的认识:来中国之前,他们中有的自认为对中国并不陌生,“从小看功夫片、吃中餐,甚至在历史课上还学过中国简史”,然而“学习中国历史和为去中国作准备是很不同的两码事”。面对差异,他们选择了理解和自我调整,在“化解彼此的尴尬或看起来有些对立的情形”的同时,也“走出自己的局限性”。他们曾经认为只有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选择,来到中国、了解了中国的教育之后,他们意识到“西方也可以借鉴中国教育的一些理论和手段”。

目录

序/季允石

前言/李宁玉

向中国教师与教育家学习/许美德(RuthHayheo)

教育改革策略:联想中国/迈克·富兰(Michael Fullan)

中国教育印象/吉姆·赛巴思提(Jim Sebastian)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莱斯丽·简纳瑞特(Leslie Jeanneret)

沉睡的巨龙即将腾飞/莎丽·特切德(Shirley Turchet)

苏州——东方威尼斯、花园古城、丝绸之都/海达·马滕森(Hedda Martensen)莎拉·罗茨(Sara Loates)玛丽·蒂洛任佐(Mary Dilorenzo)

爱上一个小城镇——江苏沭阳所见所闻/珍娜·迪格理格利奥(Gina DiGregorio)

身教重于言传——记江苏镇江英语教师培训/西尔维亚·冈萨维斯(Sylvia Gonsalves)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南茜·索任森(Nancy Sorensen)

相互理解文化差异/马克·布查(Mark Butcher)

似曾相识在中国/乔纳森·迈克瑞(Jonathan McRae)

我从未想到我会去中国/伊丽萨·迈克瑞(Elissa McRae)

中国——中原之国/拉尔夫·菲利普斯(Ralph Phillips)

心动心不慌——在南京—邦德九个月后有感/迈克·博尼费斯(Michael Boniface)

回味无穷的私立学校/伊丽莎白·嘉芮(Elizabeth Jarrell)

回眸/道格拉斯·马克(Douglas Mark)

踏上你们的征程/伊丽莎白·威福特(ElizabethWreford)

 附:面对新的挑战/夏梦

我的生活 我的选择 我的命运——从外教到中文原创歌手/麦小龙(Chelsey Mark)

趣味学中文/萨伊·沙里夫-阿萨克瑞(Saeed Sharif-Asakri)

适应生活五“绝招”/简·阳(Jane Young)

尝尝富裕的滋味/纳塔丽·瑙贝瑞滕(Natalie Norbraten)

讨价还价的艺术/艾琳·杜碧(Erin Doupe)

健康生活在酷夏的广州/简·阳(Jane Young)

缤纷布料添新装——难以置信的中国布料市场/伊琬·阮斯德勒(Yvonne Runstedler)

手机天堂/艾琳·杜碧(Erin Doupe)

难忘2007年在中国/诺琳·莱赛迪(Noeline Laccetti)

中国好人/朗·敏兹(Ron Mintz)135

试读章节

适应生活五“绝招”

◎简·阳(Jane Young)

加拿大安大略省资格教师,2004—2006年任教于广州华美-邦德国际学校。

所谓的“绝招”,我指的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惬意的一些建议,比如如何照顾自己,如何省钱、省时间和省精力。

“绝招”一:如何照顾你的肠胃

广州以其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而著称,但在你能真正品尝美食之前,你必须让自己的肠胃适应这样的饮食。你将会发现自己和同事之间可以毫不尴尬地讨论肠胃的蠕动、排泄状况。事实上,不论待在广州或旅行,每个人都会有可能经历腹泻。你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缓解和治愈腹泻。首先,无论腹泻时或腹泻后你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即便这些水分很快便被排出体外,因为一一旦身体出现脱水状况,只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其次,你可以尝试一一些口服药粉比如Semecta。这类草本药粉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将粉末倒入水中搅拌饮用,虽然粉味较重但有类似巧克力的口感。这类药粉可为肠胃提供有益菌种,能帮助肠胃恢复正常。然而药粉也并不总是有效的,当这招不管用时可服用止泻药如Immodium。通常处理腹泻的办法是先排泄再服Immodium,多喝水,尽量将不好的物质排出体外。如果在48小时内症状毫无改善,那么你就必须看医生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阐述。

“绝招”二:如何过马路

面对广州的交通状况,当你从震惊中缓过神来之后,你将不得不学习如何过马路。行人在路上的地位最低并且人行横道线通常难以辨认,而开车的司机总是缺乏耐心但却最有路权。过街时切不可慌乱,通常要分步骤完成。首先,有些事你须铭记于心,不论司机看起来多么疯狂,他们绝不是有心对付你,他们已经习惯每天火急火燎、对行人大呼小叫,自然对你也毫不例外。其次,不要做任何出人意料的事,如果因为惊慌突然横穿马路,也许比静止不动更危险。请相信司机已经注意到你并把你的行动计算在内,所以突发的行动只会令司机措手不及。人行道通常在很短的距离内有许多台阶,走路时要注意脚下,尤其是30岁以上的人要特别小心。这里的台阶高度不符合国际标准,切莫等摔倒或踩空后才开始注意。—旦你学会了如何过马路,你便可以在广州畅通无阻了。

“绝招”三:如何节省电费

电费在中国比较便宜,但若过度使用空调或暖气,你会发现帐单上的数目同样相当可观。一居室公寓的电费最多可达每月350元人民币。若是稍大的公寓并且频繁使用空调,电费可高达700元。以下的小贴士可帮助你降低电费开支:

· 只有当你在公寓内才打开空调或暖气;

· 可在夜间关闭空调或暖气。弄清空调的设置,若这些设置是以中文显示的,你须找人帮你翻译;

· 请维护人员上门为你清洗空调过滤器,由于操作过程并不难,所以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自行清洗;

· 拉上窗帘,可有效抵御夏日的艳阳也可在冬季起到保温的作用;

· 若你不使用冰箱/冰柜,你可在冰箱内放置一些盛满水的瓶子,通过水来保持温度以替代冰箱制冷;

· 打开电表检查是否漏电:关闭所有电器,检查电表指针是否转动,如果转动你须要与学校的电工联系;

· 检查门窗是否透风;

· 只有当你在家时,才按下纯净水饮水机的加热或制冷按钮,否则饮水机为了恒温仍将消耗电能;  · 手动关闭电视机,不要使用遥控器。使用遥控器,会使电视机处于待机状态并消耗电能,而并非真正关闭电视。倘若一直开着电脑,也同样耗电。

通过以上的小窍门,我们可以达到省电的目的,然而,事实上,说总是比做容易。

“绝招”四:如何洗衣晾衣

比起加拿大,在中国洗衣服要多花点时间,有些公寓里配备的依旧是贴着中文用户指南的老式洗衣机,所以在使用机器之前你得花点时间弄清楚功能。

最明显的差异是这里没有干衣机,你只能晒干衣物。你需要一根撑衣杆、衣服架和晾衣绳以便在室外晾晒衣物。

在冬天,晾干衣服需要很长的时间,不过你可以将少量衣物摊放在暖气片上,这样衣物能很快被烘干。在潮湿的5、6月,如果你想在室外将衣物晾干,你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衣服摸上去似乎总是有湿乎乎的感觉,你可以将衣服晾在有空调的室内以便水气尽快蒸发掉。

没有了烘干的蓬松,而是长时间挂在晾衣架上晒干,你很快就会发现衣物被撑开了许多。你的袜子几个月之后看起来可能更像护腿,外套的袖子、T恤的领口也都会变长变大。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你可以把一些衣服挂在椅子上晾干或将衣物折叠摆放在衣架上。

“绝招”五:如何汇钱回加拿大

如何将钱汇回加拿大一直是我们老师争论不休的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做法。有些老师因为要还贷款须要每月向家里汇钱,有些并不急着汇钱的老师可以等到去香港的时候再转帐,其他人会通过在广州的西联汇款每月给家里汇钱。所以你须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汇钱方式。

选择当地的中国银行汇款是最为便捷的途径。所有主要的中国银行都可以办理国际汇款,但不论你选择哪所银行,首先你须要在该银行开户。在我们学校,我们只须将护照交给学校的会计,他们就会为我们办理开户。此外,尽可能在较大的支行办理汇款,通常他们对国际汇款的操作流程比较熟悉。

当你在银行办理汇款时,通常你须要先取号,待你的号码被叫到时再去柜台讲明你须要将钱电汇至加拿大,我建议你随身携带一张“我想要汇钱去加拿大”的中文纸条。

汇款时你须准备以下信息:

· 加拿大的银行信息包括:银行名称、支行的完整地址和电话号码、银行代码、银行转账号、账户上你的名字(你也可以向其他人账户汇款)

· 护照和学校证明

· 家庭电话、工作电话及学校地址

· 银行卡

· 用以支付手续费的人民币你须要填写4张表格:

· 非居民个人外汇收支情况表

· 境外汇款申报表(个人)

· 汇出汇款申请书

· 银行表格(全中文)

每周我们可以电汇相当于5000元美金的汇款。每次汇款除了支付手续费80元人民币之外,你还须要按照电汇总额的0.25%交费。你在加拿大的开户行在收到汇款时通常也会收取手续费,从10元加币到20元不等。汇款要3到5个工作日方可到帐,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查询。

我和我的同事们都觉得以上这些生活“绝招”非常有用,有了它们的帮助,在广州生活慢慢变得安全而舒适。

(李景译)  P115-119

序言

亲历中国 解读中国

当中国毅然决然地打开对外开放大门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走向我们、走进中国。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中国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西方人对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认识,使他们重新解读中国。读《梦想跨越太平洋——我在中国做外教》一书,为书中外教在中国讲学、任教、生活和旅行的亲身经历所打动,为他们对中国教育变革作出的贡献所感动,也为他们对中国和自身的重新解读所触动。

《梦想跨越太平洋——我在中国做外教》一书的撰稿人多为应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学院(Bond International College)邀请或经加中教育理事会(Canada China Education Council)推荐,前往中国大学、中学、教师培训机构以及教育科学研究所讲学、教学的教师及文教专家,他们当中有刚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人,也有在华工作多年的“中国通”;有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先行者,也有世界知名学者和著名教育家。北起黑龙江齐齐哈尔,南至海南三亚,东自上海,西到古城西安,都有他们的课堂,都有他们的演讲;北京、广州的繁华都市有他们的身影,山东龙口、江苏沭阳的小城镇也有他们的足迹……他们亲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与教育变革,看到中国最近几十年在发挥自身教育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更加重视选择和吸收合乎自己国情政体的教育思想”(《向中国教育工作者学习》),从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功和社会进步。他们亲历了中国的教学实践,克服了在中国任教所面对的极大挑战。他们“身兼数职,不但要备课、要教书,还要熟悉新同事、适应新环境、克服文化冲击,随时随地都在超负荷运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他们亲历了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从逛农贸市场买菜到挑衣料裁衣,从小心翼翼过马路到度过广州的酷夏,从用汉语拼音标出爱吃的中国菜到通过中国的成语故事和节日典故学习中文,摸索出一套外教在中国快乐生活的绝招。他们亲历了中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小城的古风民情,这些旅行加深了他们“对现代中国历史的了解”,让他们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那厚重而纷繁复杂的历史沉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经历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精神洗礼。他们发现,“中国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名山大川的壮美,而且体现在中国人民内心的和美”(《我从未想到我会去中国》)。所有在中国的亲身经历让他们兴奋,让他们思考,让他们重新解读中国,对中国、中国的教育体系和传统、中国人等多方面产生了新的认识:来中国之前,他们中有的自认为对中国并不陌生,“从小看功夫片、吃中餐,甚至在历史课上还学过中国简史”,然而“学习中国历史和为去中国作准备是很不同的两码事”(《似曾相识在中国》)。面对差异,他们选择了理解和自我调整,在“化解彼此的尴尬或看起来有些对立的情形”的同时,也“走出自己的局限性”(《相互理解文化差异》)。他们曾经认为只有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选择,来到中国、了解了中国的教育之后,他们意识到“西方也可以借鉴中国教育的一些理论和手段”(《中国教育印象》)。

《梦想跨越太平洋——我在中国做外教》一书将中国改革开放的卓越成就、中国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人民的热情友好展现出来。其英文版在全世界的出版发行,对外国人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具有积极意义,也将促使更多的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到中国开创自己的事业。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作为中国政府主管引进国外智力的部门,将为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我们欢迎所有拥有“中国梦想”的外教跨五洲、越大洋来到中国,与我们一起努力,实现“共同的梦想”。文教专家莱斯丽·简纳瑞特从幼时的“中国梦”到实现这一梦想,其间经历了近半个世纪;著名教育家许美德教授从1967年到香港任教到1978年真正踏上中国大陆用了11年;而从未想到会来中国的伊丽萨·迈克瑞,从梦想在中国教学到实现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今天,实现梦想的路途不再遥远。我们祝愿所有外教梦想成真得更快!更美!更好!

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

季允石

2008年10月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