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从中国地形和水系分布的特点出发,分析了以仙霞古道这条连接钱塘江和闽江两大水系的陆上商道的成因和重要历史地位。通过和同类商道——大庾岭的历史地位和保存现状的对比,点出选题的原因。作者用四章的篇幅,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分别从仙霞古道的地理条件、社会政治、军事地位、经济贸易等方面梳理了作为明清时期浙闽咽喉的仙霞古道的形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点明了以仙霞古道为带动因素的整个仙霞山区经济的脉络。在接下来的四章里,作者以翔实的一手现场调查资料,辅以理性的分析,从山区自然经济、集镇经济枢纽、交通运输业等方面详细描绘了仙霞岭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活,为读者铺陈出一幅明清至民国该地区生动的生活画卷,也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农村、城镇资本力量和宗族势力的博弈。全文严谨的考据和生动的调查相结合,体系完整,兼具资料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