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言语哲学建立在拒绝心理化和意指神话的基础上,建立在始终关注自然语言的经验性的基础上。本书通过对“构成性规则”、“满足条件”等概念、对非言辞行为的精神维度学说、对语言与命题内容的区分、对形式化地位的批评分析,回答了维特根斯坦和奥斯汀提出的种种问题。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相继发生的两次辩论的痕迹。第一场辩论的一方借助属于形式言语的建构程序竭力澄清自然语言的建制,另一方则从日常使用过程中挖掘各种自然语言自身的运作情况。第二场辩论的一方批评自弗雷格以来的心理主义,另一方则打着“精神哲学”的旗号,重新赋予言语哲学以大量的心理内容。
作者针对塞尔等语用学家提出的有关日常言语的精神观和精神决定论,围绕若干专题,一方面要准确把握这些语用学家的观点,一方面要准确理解奥斯汀、维特根斯坦、弗雷格等语言一言语哲学家的学术思想,还原他们本来的学术面貌,一方面还要陈述自己对这些思想的评价或批评,颇为不易。语言一言语哲鬯家直接陈述自己思想的专著已很难懂,这种从宏观视野出发、从具体学术思想入手的元文本亦即关于文本的文本就更难懂一些。请读者千万别着急,读慢一些,多读两遍,争取跟上作者跳跃的思路。对一些细节问题一时难以把握时,能够理解作者的基本思想即可。
言语哲学的新三相与行为问性(代译序) 史忠义
若干词义辨析 史忠义
导语
第一章 绪论: 日常言语与背景幽灵
Ⅰ 用法与滥用
1.德摩斯梯尼的魔掌与理想语言
2.承认例外之哲学或一统哲学
Ⅱ 人们如何处置“背景”一词
第二章 构成性规则及其神话
I 规则、游戏与许诺
1.规则概念应用领域的多样化
2.构成性规则的定义问题
(1)标准问题
(2)游戏范式
(3)许诺的优越地位
Ⅱ 规则的因果性
1.规则与规则的构成
2.规则,规则的意指与规则的执行
(1)作为行为“原因”的规则意指
(2)“意向性因果关系”
(3)解释:原因与理由
第三章 精神衬托
Ⅰ 语言现象的外在意向性与精神“衬托”
1.问题:“语词如何与世界关联?”
2.符号派生的意向性
3.被重新心理化的弗雷格与“大脑中的意指”
Ⅱ 内容、满足与调整
1.内容的术语学
2.满足与调整
Ⅲ Isignifier(意指),vouloirdire(想说、意味)
1.“vouloirdire”的习惯及其滥用
2.言说语词之意指
第四章 F(p)
Ⅰ.论弗雷格一种也许无用的标记法的错误的发生学观点
1.弗雷格与断定符:从“断定语力”到“意义”和“思想”
2.维特根斯坦的批评:《哲学研究》,§22
Ⅱ.一种道德发生学
1.黑尔:言说我们所未说
2.奥斯汀:言说我们之所说,做什么呢?
Ⅲ.走向“说即做”就不再是说的哲学语用学
结论
参考书目
部分人名中外文对照
部分概念中外文对照
译后记
跋 理论探索的乐趣
史料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