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93-2002年案例为例,全书共分 个章节,主要对欧盟反倾销法及其对中国实施类型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欧盟反倾销法的法源国际性、中欧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争议与欧盟反倾销政策关联性、案例总体评估及其特点分析、中国应对欧盟反倾销措施的对策和建议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阐述欧盟反倾销法的法律渊源和框架为主,分四个内容层次:第一和第二层次分别阐述欧盟反倾销法所具有的法源国际性和法源欧洲性:第三层次解读欧盟反倾销法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在此基础上,第四层次厘清欧盟对非欧盟成员国进行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划分的法律原则。第二部分主要评析欧盟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案例,并总结出了三种类型、三种不同的正常价值计算方式和三种不同的结果。将众多的案例归类分为三种常见类型,简化了对错综复杂案例的理解和解释。第三部分对案例进行了总体评估和原因分析,从宏观层面和微观案例层面归纳和分析了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原因、主要方法和案例中列举的主要理由,并相应提出了中国应对欧盟反倾销措施的16条对策和建议。第四部分展望和探析了中欧贸易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趋势。
引言
第一部分 欧盟反倾销法的法律框架
第一章 欧盟反倾销法的法源国际性
第一节 国际反倾销协定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实践
第二节 欧共体/欧盟反倾销法与国际反倾销协定的对接
第二章 欧盟反倾销法的法源欧洲性
第一节 对外共同贸易政策
第二节 共同贸易保护措施
第三章 欧盟反倾销法: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
第一节 实体规则:倾销与损害的确定
第二节 程序规则:反倾销程序及措施
第三节 反倾销调查的机构
第四节 “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法中的地位
第四章 中欧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争议与欧盟反倾销政策关联性
第一节 欧盟对华政策变迁及其政治法律框架
第二节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争议与中欧贸易政策政治博弈
第三节 反倾销政策成为抑制“中国崛起”工具之一
第二部分 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评析:三种类型和三种处理方法
第五章 第一类型:市场经济待遇及其常规处理案例
第一节 独资和合资案例:节能荧光灯案
第二节 市场经济地位申请:钼铁案
第三节 根据欧共体利益的裁定:硅铁案
第四节 五年期满无复审:耐火黏土案
第五节 多次复审案:16年之久自行车案
第六章 第二类型:非市场经济待遇及案例
第一节 国有企业案例:氟石
第二节 出口价格与类比国:碳化钨和熔凝碳化钨
第三节 20年反倾销案例:彩电(1988—2007)
第四节 反倾销规避:钢铁管接头部件案
第五节 市场经济地位申请案:非合金中厚钢板产品
第六节 价格承诺被拒绝案:家用铝箔案
第七节 盲目选择类比国:钢缆、钢绳、钢索案
第七章 第三类型: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待遇及案例
第一节 打火机案
第二节 硅锰铁案
第三节 “荧光灯”案/“浙江阳光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 不锈钢紧固物及零部件案
第三部分 总体评估、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
第八章 案例总体评估及其特点分析
第一节 第一类型:经济处理原则
第二节 第二类型:政治处理原则
第三节 第三类型:政治标准、经济技术混合处理原则
第九章 导致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经济地位:政治问题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第二节 经济原则解释的局限性
第三节 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常见手段与方法
第十章 欧盟对华反倾销案例中主要列举的理由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产权问题:控股比例、原材料、土地、税收
第二节 价格体制:资源配置、原材料、能源、人工成本核算
第三节 经济技术标准:会计制度问题
第四节 中国企业经济与法律原则错误的混合运用
第十一章 中国应对欧盟反倾销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政治层面
第二节 经济层面
第三节 行为层面
第四部分 中欧贸易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十二章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非关税壁垒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和绿色壁垒:WEEE、RollS和EuP
第十四章 技术质量标准和技术壁垒:非食品类-REACH壁垒
第十五章 关注价格竞争以外的竞争方式
结束语 几点结论和有待讨论的问题
附录:欧共体/欧盟对华实施反倾销的法规、决议、决定、公告文本总目录(1993~2002),附中文注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