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
分类
作者 晨辉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国内家长生动鲜活的家教实践案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吸纳和运用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是献给广大父母们的一部力作。

96个“不要”,从孩子的品行、学习、交往和生活各个方面,把家教的误区、禁区一一标识清楚,让父母引以为鉴;把家教的失误、教训加以总结,让父母自我反省。全书分析到位,切合实际,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是一部当代家庭教育的教子心经和行为规范。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广大家长生动鲜活的家教案例的基础上编写的,它吸纳和运用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献给广大父母的一部力作。

简明、实用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它能够为广大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释疑解惑。希翼本书能为父母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目录

学习篇:不可强制,减轻负担

 1.不要用高压政策管教孩子

 2.不要过分强调智商而忽视孩子的创造力

 3.不要忽视孩子的兴趣与爱好

 4.不要限制孩子广泛的求知兴趣

 5.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

 6.不要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

 7.不要强迫孩子学这学那

 8.不要让分数成为孩子头上的“紧箍咒”

 9.不要过分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能力培养

 10.不要限制孩子看课外书

 11.不要限制孩子提问题

 12.不要对孩子所提的问题给予完整答案

 13.不要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14.不要强求孩子做“天才”

 15.不要让孩子迫于压力而机械地学习

 16.不要给孩子负面的标定

 17.不要让自卑与胆怯扼杀孩子爱提问的天性

 18.不要把家庭当学校

 19.不要因过度保护而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

生活篇:宽严有度,有收有放

 20.不要把孩子排在家庭的第一位

 21.不要以消极方式给孩子下达命令

 22.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作比较

 23.不要让保姆代替父母的角色

 24.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

 25.不要泯灭孩子读书的兴趣

 26.不要让孩子沉溺网上聊天而受骗上当

 27.不要强迫孩子做事情

 28.不要因失败的结果责备孩子

 29.不要过分保护孩子

 30.不要扮演搭救者的角色

 31.不要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2.不要让孩子沾染烟酒

 33.不要让孩子以哭来达到目的

 34.不要一味挑剔孩子的缺点

 35.不要嘲笑孩子纯真的质问

 36.不要对孩子“动武”

 37.不要忽视孩子的意愿与权利

 38.不要扭曲孩子的个性

 39.不要一味制止孩子打架

 40.不要用法官问话的方式质问孩子

 41.不要怂恿孩子穿名牌

 42.不要让孩子养成依赖父母的习性

 43.不要让孩子“贪吃”

 44.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

 45.不要用恶言恶语责备孩子

 46.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嘲笑孩子

 47.不要对孩子过分地夸奖

 48.不要责怪孩子与父母争辩

 49.不要让孩子养成说脏话的坏习惯

 50.不要漠视孩子的权利和职责

 51.不要用金钱收买孩子

 52.不要让孩子随意乱花压岁钱

交往篇: 慎莫防堵,引导为上

 53.不要为孩子的交往设卡

 54.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交往

 55.不要当着孩子在别人跟前讲孩子的缺点

 56.不要因语言失当伤害孩子

 57.不要反对孩子跳交谊舞

 58.不要用训导的口气与孩子交流

 59.不要以斥责对待性格内向、消极处事的孩子

 60.不要在孩子的友伴面前强制孩子

 61.不要让孩子孤僻离群

 62.不要刻意让小孩子有男女之别的标签

 63.不要让孩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64.不要干涉孩子的友谊关系

 65.不要限制孩子与异性同伴的交往

 66.不要让孩子被早恋所困扰

 67.不要让孩子蒙上自卑的阴影

 68.不要使孩子“自闭”、回避与人交往

品行篇: 做人教育,切勿轻忽

 69.不要忽略爱国主义教学课

 70.不要忘记家庭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

 71.不要让孩子缺乏同情之心

 72.不要让孩子的诚实出现危机

 73.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

 74.不要使孩子无视纪律的约束

 75.不要让孩子言而无信

 76.不要动辄就责怪孩子不懂规矩

 77.不要忽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78.不要放任孩子学不良的“顺口溜”

 79.不要草率处置孩子“顺手牵羊”的毛病

 80.不要对孩子只讲“言教”,忽视“身教”

 81.不要忽视父母对孩子的表率作用

心理篇: 心理障碍,不容忽视

 82.不要忘记给孩子做心理“CT”

 83.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调节

 84.不要使孩子的心灵笼罩上阴影

 85.不要让孩子心胸过于狭窄

 86.不要让孩子把问题藏在心里

 87.不要让孩子嫉妒心太强

 88.不要让孩子背负沉重的压力

 89.不要让孩子滑入孤独的深渊

 90.不要让孩子因过度忧郁毁了自己

 91.不要让孩子过于焦虑

 92.不要让孩子过分虚荣

 93.不要让孩子成为情绪的俘虏

 94.不要让孩子产生自虐行为

 95.不要让孩子深受恐惧心理的影响

 96.不要让孩子乱发脾气

试读章节

当今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迫切。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已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病态。

从为人父母开始,几乎大半生都是为孩子而活着:从孩子出生到抚养长大,上学就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几乎全过程都恨不得全部承包。这种“承包一切”的爱,充分表达了父母们的慈爱心意,但并没有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适当的能量和养料。现在的家长普遍缺少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的一般常识,许多人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统统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考上大学,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孩子还没生出来,就又是听胎教音乐,又是做胎教按摩,恨不得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一首绝妙的好诗”。生出来之后呢?又是搞零岁方案,又是吃脑白金,恨不得孩子从幼儿园出来就是博士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已经大大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你要为我争气啊,孩子!”“你考不上大学叫我的脸往哪儿搁?”相当多的父母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像口袋里的东西一样可以由自己的意识来支配。成功的父母,会因不出色的子女而感到莫大的羞辱;而不成功的父母,更缺乏宽容,他们把子女的成功当做自己成功的最后赌注。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共有57.8%的家长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市区77.9%的家k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91.8%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天津-曾进行过一项学生升学愿望的调查,发现家k和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孩子愿上中专技校的人数比家长愿望的多,家长愿子女上大学的人数是孩子的两倍。

诚然,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愿望,但如果家长的期望值背离了社会需要和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1993年4月29日,峨眉山市一个杀死父母、杀伤胞弟的19岁杀人犯彭足伟被依法处决了。据他家的邻居反映,他父母非常疼爱他,然而他竞亲手杀死了父母。人们不仅要问,究竞是什么原因使其用残暴的手段杀死父母。杀伤同胞兄弟呢?法医鉴定他精神正常。

彭足伟的父母把对未来的希冀都注入到孩子特别是长子彭足伟身上。望子成龙、出人头地是他们家教的基本准则。他的父亲经常指着电视里面中央领导的镜头对他讲,你长大了,就要像这些大人物一样给老子风光风光。

为了使彭足伟将来能考上高中、大学,每天当他放学回家后,父母就不再让他下楼去玩,而是把他关在家里死啃书本,读报也被视为不务正业,几乎剥夺了他的所有的业余爱好。专制的教育方式使他愈来愈难以忍受,从洗耳恭听逐渐到公然对抗父母。本来基础脆弱的他,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父母不是帮助分析原因,而是一味责怪“没出息”。久而久之,父母的畸形教育观念带给孩子的是心理上的畸形发展。用彭足伟的话讲,家里不像家,而像个派出所,父母就是所长,他就是小偷。

彭足伟开始逃避这个家,他出走过。他因几分之差而不得不去读高价高中。他本来就很自卑,在这一连串的挫折面前,自己就觉得更抬不起头来。他想到父母是近亲结婚,他觉得自己学习差是父母近亲结婚造成的。随着父母更多的责怪,他的怨恨心理愈发强烈,进而产生了自杀或杀人的念头……

彭足伟在押时说:“父母的要求太高,我永远也达不到,所以我恨他们。”在他的日记中有一段令人深思的话:“我对天下父母说的最后几句话:父母不但要在生活上、身体上关心孩子,而且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另外,就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能力提适当的要求,不要提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然而,彭足伟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和过高期望,几乎近于病态。父母畸形的教育观念和专制式的教育方法,以及不绝于耳的唠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畸形发展,加之父母的近亲结婚,使他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仇恨心理。这种心理在得不到及时疏导和宣泄的情况下,会导致病态性凶杀,也有可能导致自杀。结果,正是畸形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彭足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旦孩子功课不好,投入巨大的父母往往比孩子更伤心。一位下岗的父亲靠帮人家拉货挣钱养家,在醉酒后哭着对10岁的儿子说:“你爸爸这辈子没啥造就了,就是累死,也得把你培养出个样儿来。你就好好学,将来成个人,让我累死了也能闭眼吧!”

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父母评判子女好坏的标准严重失衡。孩子教育成败多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

“小孩子成绩好,一‘好’遮百丑。”有位家长说:“孩子懒一点无所谓,大不了我当个‘高级保姆’;要是成绩不好,那就完了,将来不是我当保姆的问题,而是孩子饭碗有没有的大问题。懒,仅仅是可能变‘虫’的问题,而分数却是关系到将来是否成‘龙’的问题。”

于是,父母与孩子相处时的焦点只有一个——考试成绩。只要考试成绩好,什么都好说;如果考试成绩不好,怎么都不行,孩子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考试成绩。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家长们对学习好的孩子,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极尽娇宠。每年寒暑假的第一个星期天,商厦、餐厅,挤满了一家三口的购物者,或用餐者,大都是实现考前家长的许诺。当然一些成绩没有达到家长要求的孩子,就会被“你真蠢”,“你真笨”,“没见你这么傻的”,“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此类咒骂声劈头盖脸、不绝于耳地扑来,整个家庭被愁云悲雾笼罩着,失去了往日的欢笑。

不切实际的期望使孩子成不了“龙”。只会扼杀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做家长的要切实摸透孩子的兴趣所在,在孩子赞同的前提下。制定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

P11-13

序言

人类的教育,是同生命的诞生一起开始的。父母是孩子最先接受的老师,家庭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天然课堂。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为天下父母必须承担的责任义务。它不仅关系到孩子未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快乐与幸福。

然而,当代家庭教育中,却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家长越是要求严格,孩子的学习却越是不用功;家长越是管制,孩子却越是不服;家长越是疼爱有加,孩子却越是不听话;家长越是督促紧,孩子却越是让人不放心。凡此等等,让今天的父母感到十分的困惑:孩子到底怎么了?究竟怎样才能教子成才?

如果客观冷静地分析一下,上述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家长身上,出在他们家教方法的不当和失误上。“子不教,父之过。”这是中国古人的家教格言。“母不母,则子不子。”这是西方哲人的家教名句。可见,无论东、西方都认为教育好子女,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在于父母。一个称职的父母会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子女,而不是放任孩子、娇惯孩子;一个优秀的父母会用高超的艺术熏陶孩子,而不是始终压制孩子、责罚孩子。

正如大文豪鲁迅先生所言:“小的时候,不把孩子当人,大了以后,他也做不了人。”今天的孩子之所以不听话、不争气,也许正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家教方法最有效、最能被孩子接受?北京晨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资深研究人员,在全国各地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深入调查,走访了100多个家庭,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高效能父母教育孩子的96个“不要”》,正是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国内家长生动鲜活的家教实践案例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吸纳和运用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父母的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是献给广大父母们的一部力作。

96个“不要”,从孩子的品行、学习、交往和生活各个方面,把家教的误区、禁区一一标识清楚,让父母引以为鉴;把家教的失误、教训加以总结,让父母自我反省。全书分析到位,切合实际,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是一部当代家庭教育的教子心经和行为规范。

未来属于孩子。未来所需要的,当是今天的孩子所应学会和具备的。善于教育孩子的父母,就是造就未来英才的灵魂工程师。希望本书能对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帮助。

编著者

2009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