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对古玉器研究感兴趣,如果你想在这方面有所提升,那么,就看看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经历、经验、感受与研究成果。本书就是这么一本书。它源自现任国家文学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文学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鉴定师田俊荣之口述。内容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其识玉品玉的生涯,下编举例了玉器鉴定。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明镜(田俊荣自述)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作者 | 天津文博院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果你对古玉器研究感兴趣,如果你想在这方面有所提升,那么,就看看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经历、经验、感受与研究成果。本书就是这么一本书。它源自现任国家文学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文学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宝玉石鉴定师田俊荣之口述。内容分上下两编:上编是其识玉品玉的生涯,下编举例了玉器鉴定。 内容推荐 本书采取“口述史”的方法,通过宝玉石鉴定专家田俊荣对自己从事古玉器征集、鉴定与研究生涯的回顾,以及对天津传统古玩业点点滴滴的忆旧,讲述其经历、经验、感受与研究成果,直观地“回到现场”,感性地介绍古玉器鉴定中一些看似细小、实则关键的知识,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可资学习、继承、掌握、相传的工具,读来亲切、生动,易于把握,对传授古玉器鉴定经验、普及文物知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目录 上编 识玉品玉生涯 一、学徒 二、征集 三、管理 四、鉴定 五、在驻外使馆 六、经验谈 七、从仿品与真品的对比谈鉴定 下编 玉器鉴定举要 一、先秦 夏商周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 二、秦汉 三、魏晋——唐宋元 魏晋南北朝玉器 唐代玉器 宋代玉器 元代玉器 四、明清 明代玉器 清代玉器 附录 鼻烟壶鉴赏 珠宝翠钻鉴赏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于1961年从天津市文化艺术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文物公司工作。一年后,拜著名瓷器专家肖宏度为师(肖宏度,河北衡水人,古陶瓷经营及鉴定家。先后在古玩店学徒、当店员。1938年在天津泰康商场经营雅鉴斋古玩铺。长于鉴定古瓷器。鉴别确认过明代永乐青花葫芦瓶等真品,引起古玩同行的称赞),学习瓷器。在确定三年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订了十年的师徒合同。1963年我参加了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公务培训,主学瓷器,但主要是跟着师傅学徒。 学徒,开始就是下农村收购征集,全国各地自己建点,河北、山东、河南、包括南方都去过。那时候主要任务是征集和换取外汇。我记得最清楚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外面收购,还真能收上好东西,像官窑的瓷器、商周的玉器都有,价钱还不贵。20岁刚过,跟着师傅出去天南地北到处跑征集。到南方去的最多,江苏一带,苏州、杭州、武汉都去过,在外一呆就是半年。 有时独立收购,对自己有一个心理适应和锻炼成长的过程。1965年我收到一件青花瓷盘的事例,就反映了我在学徒阶段的一些真实情况。当时我在石家庄定县收购,一天,一位老太太抱着一件青花龙的瓷器来找我,我特别吃惊地看着她说,二十多里地您怎么来的,她说走着来的,抱累了我就歇会儿,知道你这收古董。我接过来一看是明嘉靖年的,款写的好,青花也好,盘子也大。我给了她80块钱。当时人们的生活都很困难,尤其是农村。80块钱已是不小的数目。她接过钱就给我跪下了,说你这80块钱算是救了我一家了。我说这是您应该得的。可收完了以后,我这一晚上就睡不着觉了,怕买假了,到了转天,也不想吃饭。那些日子总是研究这盘子,睡觉也是这盘子。80块钱收的,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实在忍不住了,我给师傅打了一个电话,请他过来看看。一星期后,师傅来了,包还没有放下,我说您先什么也别干,看看我收的这盘子。师傅一看说,还行。一听师傅说行,我这一直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别提多高兴了。 我收的这件带官窑款的大明嘉靖年制青花瓷盘,后来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天津博物馆。 十年后,我改学玉器,拜著名玉器专家李敬儒、李季元先生为师(李敬儒,北京昌平人。十四岁在廊坊二条学做玉器,曾在北京琉璃厂远古斋学徒。后在天津泰康商场经商。1958年公私合营后到天津文物公司。在玉器鉴定方面以高古玉为主。老先生是制玉出身,更利于鉴定高古玉器真伪。在文物公司工作的几十年中,从民间征集珍贵文物数十件,其中有商代圆雕玉牛、汉代刚卯、严卯、西周人龙复合型勒子等)。(李季元,天津人。父辈经营珠宝玉器,解放后子承父业。1958年公私合营,1961年到天津市文物公司工作,为国家征集了大量翡翠、宝石、珠、钻真品精品)。那时,师傅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人又朴实。师傅常说:你要进这行,就得喜欢这行,另外你得像白玉一样无暇,品质得优秀,别犯错误。那时讲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人,只有做好人,才能更好地学技术。 师傅还规定我们一是要学古文,而且古文字要懂,因为什么款、什么名号、别号,包括字画都是古文的,这是基础。我们还学习了三年唐诗宋词;二是学习打算盘;三是学习历史,就是学通史,通史不要求学多深,但是一定要知道时代脉络。 那时的师傅不太注重理论研究,古玩行的工作特性是实践。拿过一件东西先看,看完了以后,他就说,你看这一件就是宋代的特征。我自己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什么,就是一块玉,后来自己悟一悟,总看就找出规律性。对宋代的人物、龙、鹿找出它们的规律性,然后进行排比,再看的时候,就用那种标准看,它们的头、脸有什么特征,身、皮毛、四肢、骨骼怎么做的。慢慢积累经验,多看多问,多找规律,举一反三。 师傅常说,鉴定玉器要“远看造型,近看玉,拿在手里看纹饰,仔仔细细看雕工”。就按着这个程序慢慢对照,有的能够对上,有的对不上,对不上,还得找出哪对不上。所以我那时画的图最多,用的笔记本,现在有几纸箱子。因为没有照相机,走到哪就用笔记,看到造型特别的就画下来。所以搞玉的人基本都会画画,而且必须画出时代的特征来,它的骨骼、肌肉都要画出来,不然下次看,还是记不住。 开始下去收购时,每当收到好玉器就特别高兴,放在身边,天天研究,天天看着纹饰画图。回到天津后,赶紧让师傅看图样,问他是哪个朝代的?是不是唐宋的?师傅说可能是唐宋的,我还得看玉质。我心想看什么玉质。师傅有时也到我们的收购地去看看,看收的怎么样,收的不好也不行。当看错的时候,那几天脑子里没别的事了,光想东西怎么会看错呢,和自己较劲。最后师傅说,看看这玉质,沁色,才知道是芝麻花沁。那时候教人都是用土办法。他说你看过炒芝麻吗?拿擀面杖碾碎了,它就出油,出的那油,宋代就是那种沁色,叫芝麻花沁。 汉代的玉像一片一片的云,跟云彩一样,因为时代久远,整个玉质就被沁均匀了。在实践中,我就按照师傅说的对玉质反复进行对比,从中学习鉴定本领,学徒是慢慢地积累,必须学出点什么,不刻苦,不深研究不可能,不管学什么都得用功。 我们学徒的时候,上班必须比师傅早到30分钟,做卫生、打水。师傅从来不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但威信在那了。我们跟师傅出去收购,年轻人早晨有时贪睡,师傅从来不喊你,走到你门口咳嗽一声,我们吱楞一下就起来了,比钟表还管用。所以我们就是跟着师傅言传身教练出来的。 P3-7 序言 本书采取口述史的方法编写而成。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讲:“采访而得其口说,此即口碑性质之史料也。”一般而言,口述史是亲历者叙述的历史。“叙述”包括口述和笔述,即由访谈者以录音的形式采访当事人为主,兼顾当事人的“笔述”资料,在此基础上由执笔者从语言形式到内容再行加工,从而形成口述史著述。这种著述是经历、经验层面的知识和学术研究历程与成果的综合反映。 口述史的两个核心和要点是记忆和诠释。从文物鉴定来说,记忆可以理解为从事文物鉴定生涯中留下的记忆;诠释则是对鉴定文物过程的理性叙述。鉴于文物鉴定是一门独特的学科,编写这部书采取口述史的方法,对每位专家来说,既能体现他们从事这项专业所遵循的普遍规律,更能体现他们自身的独特方法和视角。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把握叙述性、客观性、真实性,保持原始质朴的“口述”语言。对相关问题的处理,则采取了口述和必要的笔述相结合方法,从而达到和保持整个篇章结构的连贯。凭着专家丰富的经历、经验和研究成果,给读者提供更多了解文物鉴定的视角。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专家许多经验的东西往往寓于个人叙述的细节中。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能够从这些细节中,探寻和传承从事文物征集、鉴定、研究值得借鉴和掌握的要点,学习老一辈文博工作者刻苦、敬业的精神,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李家琳 2009年10月 后记 接受为天津市几位现任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编书的任务后,我们即组织天津文博院研究部人员确定以“口述史”的方法,着手按照“口述史”的规范,拟订访谈内容,与专家达成共识,然后展开访谈一录音记录一形成文字一后期整理,并将主动性与互动性寓于其中,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初稿完成后,交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陈益民先生审阅。他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系统的修改意见。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天津国家级文物鉴定专家口述丛书第一批四本终于出版。 原天津市文化(文物)局局长(现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成其圣、副局长张志首提这一课题,并给予了具体指导与支持。成其圣为本丛书撰写了序言。局计财处处长侯玉贤积极筹措经费,予以资助。张慈生、刘光启、云希正、田俊荣等专家全力配合。陈骧龙、郭鸿林、李凯等专家对初稿进行了审阅,并作了许多订正。天津博物馆办公室、书画部、器物部、图像信息中心等给予了热情协助。天津人民出版社为本丛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本丛书由田毓芬、韩瑞丽访谈、整理、编写,李家磷统稿;文物摄影李国强、刘士刚、贾凡;OCR文字扫描识别贺培姗;编务杨秉强。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本丛书的编写难免存有缺憾,敬请方家指正。 编者 2009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