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标签,拒绝雷同此书献给成长途中迷茫又渴望快速成长的年轻人青年励志馆系列是意林励志畅销经典图书,《意林》精品文摘荟萃,触动心灵励志最强音。
意林金牌励志图书,打造八年畅销奇迹;用态度赢得信任,用品质赢得好评新时代励志图书,有这一套就够了!一针见血,点破你的困惑与迷茫!当你沉醉于“岁月静好”,我只想唤醒,“不愿意负重前行”的你撕掉向困难妥协的标签,别再过低配的人生!
刘墉、林清玄、罗振宇、咪蒙……助你推翻“成长”的束缚专治各种迷茫、不安、焦虑、丧失自我、多愁善感、无病呻吟等“疑难杂症”用锋利的态度,辛辣的言语写给千万青年的“醒脑”之书。
顾平、杜普洲主编的《比你强大的人都在努力你凭什么不尽全力》是该系列之一。
孤独和彷徨是青春本来的模样。而年轻,是这一生最闪亮的日子。你觉得青春孤独,那正是你在为成长积蓄力量。你觉得无路可走,那正是你突出重围的最好时机。世界上没有立竿见影的努力,没有全然无用的经历,待你全副武装,转身梦想就在身旁。当你情绪低迷甚至想放弃的时候,你要想想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比你强大的人都在努力,你凭什么不竭尽全力。你凭什么不竭尽全力。顾平、杜普洲主编的《比你强大的人都在努力你凭什么不尽全力》集结青少年励志故事,带领青少年欣赏他人生活中的精彩与感动,同时进一步启发青少年用心寻找发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精彩与感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每一天,珍惜每一天。
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
“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这句话,是我年轻的时候跟朋友们聊天时想到的。当时觉得挺有诗意,但这句话的深意,我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沉淀,才觉得用16个字来概括最恰当:甘于寂寞,心态平和,逆向思维,持之以恒。
我就讲一讲大家最熟悉的3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也就是“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的故事。第一个是《黄土地》。1983年11月的一天下午,导演陈凯歌、美工何群、摄影师张艺谋来找我,说他们想拍一部电影,找一位作曲家。我就把我的作品放给他们听,在乐章的尾声,凯歌笑了,其他人都没表情,艺谋就说“你就等消息吧”。
第二天我有事去邮局,这三位也在。凯歌说话了:“季平,你们西安音乐学院的老师推荐的可不是你一个人,还有乐团一位作曲,一个音乐学院的作曲。”我说:“乐团这个作曲比我年纪大,非常有才华。”他又让我说说那音乐学院的,我说:“音乐学院那个作曲家是我的小兄弟,也很有才华。”
其实他们已经定我了,这就是给我下了一个套,看看我是不是小肚鸡肠的人。而我人生宗旨有一条,就是心态平和,与人为善,这非常重要。一个艺术家的心胸有多大,今后的世界才会有多大。
1984年1月,我们去采风,坐一辆四面透风的面包车,向零下10多摄氏度的延安进发,走了一天。晚上住的是土炕,上面有张席子,被褥是黑的,还有虱子。怎么睡觉呢?全裸,把衣服拿皮带一绑吊到房梁上。但是大家的精神头特别好,一个多月里谈的全是《黄土地》的艺术和追求。
回来创作时,我们用的是逆向思维,比如大的唱段出来,一般是抒情段落,空镜头。而在《黄土地》中,翠巧送顾青走时,就是她一个人的独自,唱小曲,伴奏是山野的风——这是以前电影没有的。张艺谋的摄影镜头上、凯歌的导演手法上也是新思维,所以取得了成功。我觉得这是艺术理念逆向思维和持之以恒的结果。
1987年,张艺谋拿着《红高粱》的剧本来了。姜文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第一稿我们想用戏曲的办法写,姜文学不会。后来我跟艺谋商量:“咱就用北方风格写。”我在榆林采风时,有一个打夯的歌:“牛车马车呼啦啦呀,再来上一家伙呀,嗨呼嗨呼嗨呀,家活上摞家伙呀,嗨呼嗨呼嗨呀。”后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的后面就是这样:“从此后你搭起那红绣楼呀,抛洒着红绣球呀,与你喝一壶呀,红红的高梁酒呀。”这就变成了土匪给自己心上人唱的情歌。
电影里土匪姜文把新娘子巩俐从驴背上抢了以后,到了高梁地,那是个重头戏。这配乐怎么写?后来我想了个办法:用了36支唢呐,背后用4支笙,从最低音到最高音排了一个音团。有人说我胡闹,我想胡闹就胡闹,试一把。音乐录完了,配到画面上,非常有冲击力,这是一种非常规手段。艺术家要有创造性,你必须要有艺术的想象力,不人云亦云。自从有了那个唢呐曲以后,西北风全部吹唢呐,这就是一窝蜂。
这是上世纪的东西,讲个2012年和冯小刚的合作。他要拍《一九四二》,要求片尾有一首歌:“生命的河,喜悦的河,缓缓流进了我的心窝,我要唱一首歌,一首欢乐的歌,头上的乌云,心中的烦恼,全都洒落。”当时小刚给我念完以后,我说这牛得很,这是老百姓的词,我写。我在琴上写出来了以后,弹给我老伴听时,我是有些动容的。我在这后面又写了一个四声部的圣咏,让人感觉到生命有多么可贵。
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起飞,对于年轻人来说,要去掉浮躁,甘于寂寞;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和的心。再一个是逆向思维,别哪儿热闹就往哪儿去。自己选一条好路,认准了道,一条道往前走,越走越光明。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