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指纹》的作者另一畅销代表作,数十种文字版本风靡全球,长期雄踞欧洲畅销书榜首。日本销量突破1000000册。
这是一本像推理小说般的迷人之作,其中又暗含着生死之谜和古代超级的智慧,实在是值得细细赏读的一本奇妙作品!
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去探求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之谜。不去管它们是如何建成的,而是讨论:何时建的?目的何在?两位作者穷究的结论是:金字塔主要并不是用来做墓穴的,而是有更深一层的用意。在抽丝剥茧般探求谜底的过程里,他们发现,狮身人面像应该在公元前10500年左右便已雕成,而三大金字塔则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成。他们是如何找到这个谜底的呢?是用电脑模拟古代天空星座的位置变化而得!
人类创世之谜的守护神——狮身人面像的目光凝视着永恒的东方,它将告诉我们人类文明起源之谜吗?深埋其下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人类的历史会不会因此改写?
这是一部对古代世界怀有浪漫和神秘情怀的书。世界顶尖的天文学家汉卡克和建筑学家鲍威尔,他们深怀对“金字塔之谜”的情愫,曾亲临金字塔开掘现场,以科学的实证否定了百余年来学院派的研究成果。他们宣称狮身人面像的年代远早于公认的公元前2500年左右,这座宏伟的巨像与基沙金字塔等相关建筑物其实是公元前10500年的天文图象的描绘。地面上的建筑精确地与天上的天象呼应,这种丝丝入扣、富有神秘美感的“天地对应”,在这部推理小说般的迷人之作中,有着抽丝剥茧般引人入胜的探究。
第一部 谜 数不胜数
第1章 地平线上的栖居者
“文明时代的人们都知道那个狮身人面像的相貌特点,它在通往基沙城金字塔的东方之路上护卫着。”
阿米德·法克里《金字塔》,1961
一尊狮身人头的巨型雕像从埃及向东方遥望,其视线恰好与地球30度纬度线重合。这尊雕像是在基沙高原石灰质的岩床上雕出来的,其表面成一体。它全长240英尺,肩部宽38英尺,高66英尺。经过长久的风蚀、日晒、雨淋,其表面已开始龟裂坍塌。但是,人类从久远的古代继承下来的其他遗产仍无法与其比拟——它力量无穷雄伟壮观,神圣而又神秘;它面容沉郁,既像快睡着了,又似清醒警觉。这就是伟大的狮身人面像(注)。以前有的人曾把它奉为永存的神。后来,狮身人面之神——狮身人面像——患了遗忘症,这使它开始昏睡,不再醒来。
多少世纪过去了,千年转瞬即逝。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语言、文化、宗教变了,甚至星座也变了,然而狮身人面像始终无语地沉思着,忍耐地守护着。
先前它总是被风沙埋住,隔了好几千年才有那么一位比较有善心的帝王派人去为它清理一次沙土。曾经有人为了让雕像恢复旧貌,用砖块把那些飞沙走石撞坏的地方补了起来。还曾有人把雕像整个漆成红色,并且保持这个原状达很长的时间。
伊斯兰教统治时期,风沙已经将雕像埋到了颈部,当时的人给雕像起了一个新名称(或许原先早用过了)。12世纪一位叫阿卜杜勒·拉提夫的人写道:“靠近一座金字塔不远,从地底下冒出一个巨型头颅,这就是阿卜勒·胡勒。”接着,14世纪的埃尔马克里齐又记述了一个名叫赛姆·爱德·达赫尔的人,说这位达赫尔“想弥补当时的人们因为无知,哪料却造成宗教上的失误,来到金字塔旁却将阿卜勒·胡勒毁了容”。从那以后,阿卜勒·胡勒就变成了现在这副样子。阿卜勒·胡勒被毁容之后,风沙埋没了基沙城周围的耕地,于是人们就认为这是雕像毁容而引起的。
持久的记忆
阿卜勒·胡勒是埃及伟大狮身人面像的阿拉伯语名称,它被多数翻译者看成是“恐怖之父”的同义语。
不过,埃及学家塞里姆·哈桑为此名称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词源学释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基沙高原做了广泛而深入的发掘工作,找到了一些证据,证明公元前1000至前500年之间曾有些外域殖民者“坎纳奈特人”在埃及低地基沙高原这一带聚居。这些人来自哈兰圣城(此城现位于土耳其南部,毗邻叙利亚),可能是些朝圣者。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些人的记载上看得出来,他们可能住在狮身人耐像附近。有根据证明,他们称狮身人面像为“胡勒”,并把它当作神来顶礼膜拜。
古埃及语用bw来指“地方”。哈桑根据这个意思合理地推测Abul—HO1纯是胡勒之所(bw Hwl)的衍变,而并非之前大家想象的“恐怖之父”。
古埃及人一提到狮身人面像,总是要用哈兰人的叫法——“胡勒”这个称呼,但他们还知道许多其他称呼,如胡,以及胡尔·恩姆·阿克特。胡尔·恩姆·阿克特是指“地平线上的太阳神”。另外,人们不太清楚为什么古时候的人常把狮身人面像先是看作是古埃及泛神崇拜中的创始之神,也就是自创的太阳神阿图姆·拉,后来又把它看成是“阿图姆的活化身”,塞舍璞·安苛·阿图姆;并且这种转变在古代经常出现。其实说起来,“狮身人面像”这一名称,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在西方大众的头脑中萦回缭绕,而在整个希腊统治时期,狮身人面像的名称一直被误传为赛舍璞·安苛。
古埃及人曾认同了远古时代人们的许多想法,这些想法又以它特有的敏感之处而流芳千年。多少年过去,人们一直将狮身人面像与一条既迷人又恐怖的谜语联系在一起,但愿我们不会愚蠢到对人们这一远古习俗视而不见。
沉静与冷漠
卧在巨大的马蹄形状的沟壕岩床里并由岩床中雕刻出来的狮身人面像给人陈旧的感觉。它是一只凶残好斗而又时常沉睡的高头怪兽,其高度超过六层楼房,长度相当于一街区。较瘦的腰肋部位已深受风雨的凿蚀,四爪原貌已失,只能看到后人用砖石修缮过的痕迹。为了不让它那斑驳的巨大头颅落地,人们用水泥在它的脖颈上做了领子,看上去像是被粗糙地剔过了毛一样。它的面部也已被风雨沙石吹打得模糊不清,但仍能给人一种安宁与永恒之感,在不同的时代和季节,它带着不同的表情和神态,于清晨云翻雾覆的光影中又活了过来。
雕像头上披盖着某一位埃及法老的精美报应女神头饰。狮身人面像冷静地凝视着东方,好像有所期待。用罗马自然主义者波里尼的话说,它迷失在自己的“沉静与冷漠”中;它等待着、注视着,永远盯着太阳从赤道上升起的那一点。
它何时开始于此默默注视着地平线?
它刻划的是何人的面貌?
它作用何在?
为寻找这些答案,我们被迫涉足了一些以前未曾接触的陌生知识领域。我们的身躯仿佛亡逝者的灵魂,穿越了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必须经过的暗域,通过狭小的走廊,进入满是洪流的通道和暗室,遭遇了藏身于暗室之中的凶神恶煞。利用电脑模拟的方法,我们回到了12000多年以前的天空下,在清晨目睹了狮子座从东方冉冉升起,而猎户座在另一方跨越子午线的壮观场面。我们遨游于那些远古时代讲述灵魂再生的古文献,在各种传说和有关宗教的记载中,找到了一块被隐藏起来的遗物,写着独特的“天文术语”,所幸上面的天文术语今天读来很易懂。
这种天文术语给我们的启示使我们确信,我们一定可以破解狮身人面像之谜。不仅如此,在你阅读了本书第三、第四两部分后,也会明白,我们这种鉴定工作将给世人呈现一个窗口,从中可以窥视到在洪水渐渐退去,而人类力求将自己变为神的那段历史时期尘封的往事。我们对这种鉴定工作很有信心,以为它定会大有所获;并确信,狮身人面像和三个大金字塔可能会告诉我们人类文明的创世经过。所以,本书第一、第二两部分主要是彻底重新鉴定这些庞大的古代建筑,评估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这些古代建筑的发掘和研究成果,衡量有关大地测量、地质学和天文学等诸多领域被人们忽视的无数现象和特征。
若将上述方方面面因素都考虑进去后,一块罗塞塔石碑就从我们视野中浮现了出来;它具有多种表现方式:形体外貌、历史编年、寓意象征、符号数字、特殊的天文指令,以及告诉我们会有何新发现,去何处寻找等等的这样一些坐标。
此时,伟大的狮身人面像正耐心地等着我们去探索。
狮身人面像坚守着它的秘密。
狮身人面像捍卫着它的神秘。
注释:
狮身人面像,意指守护人类的精神或人类精神的守护者。传说上古亚特兰蒂斯文明陆沉时,有智之士带着大量的文明精粹来到埃及,在基沙一带重新复兴崩解后的精神文明与智慧,因此在此依当时东方地平线上的狮子座建立起此一巨像,如里程碑般勉人不忘古今永恒的真理与心灵。
P1-7
这本书交到我手上时,是已经翻译好了的,世茂的林正村先生邀我作序。
一开始看,我便被内容吸引住了,欲罢不能,并且自动边看边校改。林先生见我如此有兴趣,干脆请我担任审订的工作。
作为对新时代运动密切关注二十余年的我而言,金字塔自然是我深深着迷的一个主题,不过,因为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自己也非这方面的专家,所以,它仍是深埋我心中的一个“谜”。
最早,可能是艾德格·凯西的传记唤起了我对金字塔的一股情愫吧。
这本书也提到,凯西基金会资助学者探求金字塔之谜的事。照凯西的通灵资料所说,在古文明亚特兰提斯陆沉之前,有一些人逃到了埃及,变成了古埃及文明的祖先,建造了狮身人面像,并在它的身躯下留下了有关亚特兰蒂斯的科学知识的记录,在一间储藏室内。而他自己当时(约公元前10500年左右)是埃及的高级祭司,曾将一些卷宗埋在狮身人面像附近。
凯西并且说:“记录大堂”的重新发现与“基督再临”前将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有所关联。
就目前考古学的所有结果来看,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群都仍是不可解的谜。
要建造这样一个庙宇,面临的问题超乎我们想像,即使以现代最先进的工程技术来看也无法达成!
作者访问了负责吊起一个200吨重的锅炉的起重机工程师,他看过金字塔的照片后说:
“这些巨石是如此之大,而庙宇的空间和巨石可以搬运的空间是如此之小,我不敢肯定说能从这里的石墙上较方便的位置吊起一块200吨重的巨石……想想千万年以前的人就能搬运这些200吨重的巨石,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办法。这是个永远都解不开的谜。”
这令我不由得想起我译的《赛斯书》里,曾提到一点点这个问题,据说赛斯在一些私人课里谈到“内在的声音”的用处,还包括了谈埃及人用“听不见的”声音来建造金字塔的资料,赛斯说,罗马人也利用这种声音来在巴贝克建造起庞大、令人震慑的古城。而在《赛斯书》中,他只略略提到:“这‘内在的声音’就是在你自己头脑里你思想的声音……建造‘金字塔,的也就是这种声音,它不是你肉耳能听得到的声音。这种‘内在的声音’形成你的骨、你的肉……”
可惜,没有更详细的资料!
此外,1970年代里英美有一阵子“金字塔热”,但他们并没解透来源和建造之谜,而是研究它的“功能”。他们认为金字塔的斜面,形成了一个能吸取和聚集宇宙能量的构造,物品或生物放在金字塔内部的某个位置,便不会腐朽。这学说引起许多制造大小金字塔形建筑的热潮,当时有不少谈玄学和修行的书中都提到如何利用金字塔能量的方法。
甚至,专门研究“灵魂出体”的孟罗先生,在自己频频出体后的某一天,才猛然发现,他自己住家的顶,便是金字塔形的!他自觉这很可能与他最初自发地开发了出体的能力有关。
我个人则对古文明、埃及、金字塔及其他埃及神庙都有一种怀恋崇仰之心。1989年第一次去埃及,在金字塔边和神庙的超级石柱下流连忘返,竟有一点回家的感觉。
那是怎样的一种震慑啊!
这本书并没有能解开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这个谜。也有人认为这么伟大、超乎人类想象的建筑物,应该是古代外星人传下来的,就如南美印加古文明的一些遗迹一样。
该怎么说呢?也许是,也许不是?
这本书从另一个角度去探求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之谜。不去管它们是如何建成的,而是讨论:何时建的?目的何在?
两位作者穷究的结论是:金字塔主要并不是用来做墓穴的,而是有更深一层的用意。
在抽丝剥茧般探求谜底的过程里,他们发现,狮身人面像应该在公元前10500年左右便已雕成,而三大金字塔则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成。
他们是如何找到这个谜底的呢?是用电脑模拟古代天空星座的位置变化而得!
当时,地面上的建物精确地与天上的天象呼应,丝丝入扣,分毫不差!他们以图片来说明这奇特的现象。古文明的天文知识与建筑技巧一样令人晕眩呢!
这种古埃及人重视的“天地对应”现象,佐以各种古代石刻碑文的线索,真是极为神秘,富有美感的描述。
这是一本像推理小说般的迷人之作,其中又暗含着生死之谜和古代超级的智慧,实在是值得细细赏读的一本奇妙作品!
王季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