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王的宝藏》是亨利·哈格德的成名作。这部探险小说于1885年出版,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人的热烈欢迎。此书被译成多种文字,至今世界各地流传。小说是作者根据有关南非的真实历史资料,结合南非的实际地理环境,经过人为的改编,加以动人的故事情节写成的一部杰作。英国爵士亨利·柯蒂斯和约翰·古德上校结伴去南非,在从开普敦到纳塔尔省的船上遇到猎手艾伦·夸特梅因,柯蒂斯请猎手帮他去找北去寻找所罗门王宝矿后失踪的弟弟乔治。柯蒂斯、古德、夸特梅因在上著昂伯帕的帮助下进入马塔比尔国。他们翻山越岭,涉过沙漠,来到库坤纳国。库坤纳国的独裁者凶狠嗜杀,有一名女巫做他的参谋。女巫宣布处决昂伯帕,挑起内战和一系列的冲突。柯蒂斯等人在战争中获胜,帮助原国王伊洛诺希恢复了王位。他们继而在所罗门王的宝库中历险,最后胜利返回,并在归途中找到了乔治。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成。主人公的生动描述使南部非洲的神秘国度和那里的风土人情、山林水兽更加引人入胜。
King Solomon's Mines,中文译名为《所罗门王的宝藏》,它由英国著名探险小说家亨利·里德·哈格德编著而成。这是一部充满正义与邪恶、历经传奇的探险故事。英国爵士亨利·科蒂斯和约翰·古德上校结伴前往南非,在从开普敦到纳塔尔省的船上遇到了猎手艾伦·夸特梅因。途中,他们三人协助一个逃亡在外的伊古诺王子作战,推翻了特瓦拉王的残暴统治,使伊古诺王子成了真正的国王。他们继而在所罗门王的宝藏中历尽艰险,最后凯旋而归,并在归途中找到了亨利·科蒂斯失踪多年的弟弟乔治。
该书一经出版,很快就成为当时最受关注和最畅销的探险小说,特别是受到青年人的热烈欢迎,至今被译成世界上几十种文字,曾经先后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卡通片。书中所展现的传奇故事伴随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童年、少年直至成年。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本书对当代中国的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英文故事概况,进而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水平,在每章的开始部分增加了中文导读。
1.初会亨利·科蒂斯/Meet Sir Henry Curtis
2.所罗门宝藏的传说/The Legend of Solomon's Mines
3.厄波帕为我们服务/Umbopa Enters Our Service
4.捕猎大象/An Elephant Hunt
5.开进沙漠/Our March into the Desert
6.水!水!/Water! Water!
7.所罗门大道/Solomon's Road
8.我们进入库库安拉国/We Enter Kukuanaland
9.土瓦拉国王/Twala the King
10.女巫大搜捕/The Witch-Hunt
11.我们发出信号/We Give a Sign
12.战斗之前/Before the Battle
13.进攻/The Attack
14.灰军的最后一站/The Last Stand of the Greys
15.苦尽甘来/Good Falls Sick
16.死亡地带/The Place of Death
17.所罗门珍宝密室/Solomon's Treasure Chamber
18.我们放弃希望/We Abandon Hope
19.告别依格诺西/Ignosi's Farewell
20.我们找到乔治了/Found
1.初会亨利·科蒂斯
Meet Sir Henry Curtis
我已经55岁了,是写些东西的时候了。我一生中经历很曲折,很小的时候我就开始做买卖,后来又经商、打猎、参战、开矿等。我只是到最近才赚了一大笔钱。尽管非常讨厌最近的这次冒险历程,可我还是准备将其写下来。我认为有如下理由:
第一,应亨利·科蒂斯爵士和约翰·古德上校的要求。
第二,我正在德班治疗左腿的伤痛。这是被狮子咬伤的,现在又复发了。
第三,我儿子哈里在伦敦学医,刚好可以让他了解情况并借此消遣。
第四,我认为这个故事本身特别离奇曲折。
我是艾伦·夸特梅因,是纳塔尔省德班市的一个绅士。名虽如此,我的一生却都只是一个穷商人和猎手。我一生中杀过许多人,但并非滥杀无辜。毕竟这是一个残酷无情的世界。
我在18个月前初遇亨利·科蒂斯爵士和古德上校。那是在从开普敦到纳塔尔的轮船上。亨利·科蒂斯爵士约30岁,胸膛宽、手臂长,有一头黄发和黄络腮胡子,棱角分明的面部有一双灰色的小眼睛,像古丹麦人那般极为英俊。
约翰·古德上校矮壮微黑,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海军军官。他是一位31岁的海军上校。他很整洁,胡子刮得干净,右眼戴着眼镜,除睡觉外从不取下。
船刚航行不久就遇到了夜里恶劣的天气。寒风伴随着浓雾,人们都躲到了甲板下。我就站在发动机旁,自娱自乐地细看对面的钟摆,它标志着船的每一次晃动。
这时约翰·古德上校发话了:“这个钟摆有点问题,晃得真奇怪。”
我问道:“是吗?此话怎讲?”
上尉回答:“我认为船不可能晃到像钟摆所指的那种程度,否则早就散架了。”
此时晚饭铃响了,我、爵士、上校三人坐到了一起。我和上校聊起了打猎的事情。爵士静静听着我们的谈话,得知了我的名字——艾伦·夸特梅因。于是他在晚餐结束后约我去他的舱室抽根烟。
到了他的舱室后,亨利爵士边叼着烟斗边扯起了话题:“听说您曾在德兰士瓦北部的巴芒瓦托待过一段时间,是吧?”
我点头称是,并有些许惊讶,因为我的行踪并非人尽皆知。
“那里有个叫奈维尔的人,你认识吗?”亨利爵士问我。
我回答道:“认识,而且之前有个律师写信问我关于他的事情,我也写了回信。”
亨利爵士说:“那封信转到了我手上。信中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认为奈维尔北行是去打猎。”
稍一停顿,亨利爵士突然问:“我想你知道奈维尔先生北行的更多理由吧?”
我并不愿回答此问题,就淡淡地说:“只是有所耳闻。”
亨利爵士对我说:“我想给你讲个故事,以征求建议,也许还需要你的协助。你在纳塔尔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因为他们认为你极为明智。”
我内心有些慌乱,喝了杯威士忌作为掩饰,不知他后面要说些什么。
亨利爵士接着说:“奈维尔是我弟弟,唯一的弟弟。五年前我们父亲未立遗嘱就去世了。按惯例财产都将传给长子。那时我和弟弟刚好吵架,于是我没有对他提起财产的事情。我弟弟就拿着自己仅有的几百英镑,用奈维尔的名字来到了南非,希望能够在此发财。此后三年他音讯全无,我越来越不安。我很想见到他,我可以为此付出自己的一半财产。” 古德上校此时插进来一句:“但你不可能了。”
“我急于知道我弟弟是否还活着,希望让他回家。我对此调查的结果令人欣慰。那封信显示了我弟弟乔治还活着,于是我决定亲自来找他。好心的古德上校与我同行。”
上校说:“我也是闲着无事而已。先生,现在你可以告诉我们您所知道的奈维尔先生的事了吧。”
P1-4
亨利·里德·哈格德(1856—1925),英国著名传奇小说家,生于英国诺福克郡,父亲是律师、乡绅。哈格德青少年时代受过私人教育,19岁时到南非总督纳塔尔手下做事。此时,南非殖民地正值多事之秋,哈格德走访了一些战争幸存者,同时广泛搜集当地的历史、传说,为他日后的创作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南非回到英国后,哈格德曾试图当律师,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开始写作。1885年,他的第一部探险小说《所罗门王的宝藏》出版,立刻得到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从此,哈格德一举成名。之后,哈格德又以非洲历险、传说为题材陆续出版了探险小说:《艾耸·夸特梅因》(1887)、《杰斯》(1887)、《她》(1887)、《梅娃复仇记》(1888)和《克娄巴特拉》(1889)等。另外,哈格德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在考察英国的农业状况后著有《英格兰农村》(1902),1912年因投身社会公益活动而获得英国骑士封号。
作为哈格德最成功的作品,《所罗门王的宝藏》出版一百多年来,至今仍广受来自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该书故事曾先后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卡通片,它已成为一本经典的青少年读本。
在中国,《所罗门王的宝藏》同样是最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经典小说之一。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所罗门王的宝藏》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中英文对照版。而其中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较受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学习英文的大环境。而从英文学习的角度上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的学习资料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所罗门王的宝藏》,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刘乃亚、熊金玉、赵雪、李丽秀、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我们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