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所有文明一样,美国文明也是人类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形态。它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年轻,只有不足四百年的历史。但它不是土生土长的文明,而是由成熟的欧洲移民按照自己的理念在新大陆创建起来的。
本书系统而详尽地论述了美国文明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美国文明的表现形式和美国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美国文明(修订插图本)/世界文明大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钱满素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与所有文明一样,美国文明也是人类在特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形态。它最大的特点也许就是年轻,只有不足四百年的历史。但它不是土生土长的文明,而是由成熟的欧洲移民按照自己的理念在新大陆创建起来的。 本书系统而详尽地论述了美国文明的历史形成与发展,美国文明的表现形式和美国精神。 内容推荐 针对国际学术界的“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中国学人提出自己的文明理论,将世界文明划分为12种文明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组织40多位著名学者历时10余年,编纂《世界文明大系》12卷。中央电视台超大型电视系列节目《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据此创意而成,并以之作为理论基础。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的《美国文明(修订插图本)》分册。 目录 前言 上篇 美国文明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第一章 殖民时期 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二、英国移民北美 三、殖民地状况以及和宗主国的关系 第二章 革命时期 一、独立战争 二、宪法的诞生与合众国的创建 三、共和国初期的状况 四、杰克逊时期与社会改革运动 第三章 西部扩张与南北战争 一、西进运动与墨西哥战争 二、妥协失败与南北战争 三、 南方的重建 四、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四章 20世纪的美国 一、“进步时代”的矛盾与改革 二、一次大战与大萧条 三、二次大战至冷战 四、面对当代挑战 五、合众国50州 中篇 美国文明的表现形态 第五章 多元化移民社会 一、移民史与移民政策 二、一体多元的美国人民 第六章 美国民主 一、合众国宪法 二、联邦制 三、司法制度 四、政党 第七 章经济与科技 一、经济体制 二、经济现状 三、科学技术 第八章 文化教育 一、教育 二、文学 三、艺术 四、大众文化:传媒 五、大众文化:电影 下篇 美国精神 第九章 宗教 一、早期宗教 二、内战后宗教的演变 三、宗教现状 第十章 主要哲学与社会思潮 一、超验主义 二、个人主义 三、自由主义 四、实用主义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人名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西班牙和葡萄牙抢先移民美洲后,其他欧洲国家自然不甘落后,于是在美洲大陆上开始了一场殖民竞争,“新西班牙”、“新尼德兰”、“新英格兰”、“新法兰西”等纷纷出现。早期美洲移民的分布大致如下:西班牙从中美向南北发展,但以南美为主。法国从北美纽芬兰向南发展,直到路易斯安那,在那里建立了新奥尔良。荷兰于1566年独立于西班牙后,殖民北美东北部哈得孙河下游,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姆,但是最后在北美大地上拓展立国的却是英国移民。 英国最早涉足北美是在1496年,亨利七世派卡波特去美洲探险,卡波特于1497年到达北美。但由于当时英国的玛丽女王和西班牙联合反法,故一时不愿向西班牙在西半球的霸权挑战。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执政后,英国便想在北美建立基地以袭击西班牙,并夺取那里的财富。英国的经济发展也促使它寻找新市场、开发新路线向世界各地扩展。1584年,沃尔特·罗利从女王处获得建立殖民地的特许状,派侦察船队去北美,到达切萨皮克湾以南海岸,罗利命名该地为“弗吉尼亚”,以示对女王的敬意,可是他在那里建立定居点的努力都失败了。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支配权,开始向北美移民。此后又通过对荷战争,接管了荷兰在北美东北部的殖民地,改“新阿姆斯特丹”为“新约克”即“纽约”。通过七年战争(1756~l763),英国又成功地使法国让出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区域,终于在北美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了完整的英国殖民地。 英国在北美殖民的法定形式有三种。最普通的一种是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允许一个公司建立殖民地,授予其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公司通常是股份制的,由民间私人集资,但国王有权修改和取消特许状,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就是这样建立的。第二种是国王把一个地区特许给某个个人,由他去创立一个殖民地,例如让巴尔的摩勋爵卡尔弗特创立马里兰,让威廉·宾恩建立宾夕法尼亚。第三种是国王直接统治的皇家殖民地,有好几个殖民地都曾一度属于国王本人,其中包括英国在北美最早的殖民地詹姆斯敦。1606年,詹姆斯一世宣称对北卡罗来纳至纽芬兰的二百万平方英里的疆域拥有主权,他特许两个团体前去殖民,各占一半土地以挖掘矿产和开垦耕地,然后将所得财宝的五分之一交给国王。其中一个一事无成便失败了,另一个就成了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 詹姆斯敦 1606年,伦敦的弗吉尼亚公司派遣三艘小船,由约翰·史密斯船长率领去北美冒险。该公司乃私人合资的股份公司,投资者都指望在这类冒险中获利。可是他们并未找到预期的矿藏,104个移民中只有38人活到了第二年,重新派去的人也很难存活。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源不洁,而营养不良的移民自身抗病能力又极差。统治詹姆斯敦的权力属于国王本人,设在当地的参事会并无政府权力,故而管理混乱。伦敦那些急功近利的投资者既不愿在重新选择居住点上花费财力和精力,也不重视必要的粮食生产,只是迫使他们像西班牙冒险者一样去寻找黄金白银。当他们发现目的达不到时,便不愿再向移民提供给养。于是这些从未务过农的移民,其中包括贵族绅士和仆人工匠,便不得不自己学种粮食。1610年,新总督戴尔对殖民地实行恐怖的军事管理,逃离者一旦被抓获将处以火焚或绞刑。 为了改善弗吉尼亚的状况,改组后的伦敦公司决定改革殖民地的管理方式,允许成立代议制议会,给予移民更多自主权,但保留最终决策权。1619年7月,第一次议会召开,决定凡议会所作决议均立即生效,这宣告了北美自治的开始。议会还决定从英国迁去大量妇女,以利安居乐业,并给予每个侈民50英亩土地,詹姆斯敦从此向真正的殖民地转化。 在弗吉尼亚的移民中,有许多是契约奴,以他们到达后的劳动来支付从英国到北美的旅资。契约期限一般为4~7年,期限内可被买卖。这就为大量英国剩余劳力找到了去处。 普利茅斯 第二批移居北美的英国人与詹姆斯敦的移民在成分和动机上都颇不相同,在17世纪二三十年代陆续向马萨诸塞海湾移居的约两万名清教徒大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宗教原因。 宗教改革后,英国成立国教,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领袖,但他无意对教阶组织或仪式教义等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不久,国教内部又出现新的改革派——清教,要求进一步纯洁教会。伊丽莎白时代以降,清教徒受到迫害,新大陆不仅成了他们逃避迫害的地方,也是他们想象中可以实现自己改革理想的试验地。他们要在那里建立“上帝之城”,供全世界仿效,清教传统构成了新英格兰传统的基调。 最早去新英格兰的101人于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木船,经过八周的海上颠簸,终于到达普利茅斯。他们是清教中的激进分子“独立派”,主张和英国国教彻底决裂。到了北美,他们面对的是一片蛮荒,严寒和饥饿很快夺走了一半人的生命,其精神上的绝望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印第安人的帮助,很难想象他们的命运将会如何。侥幸活到第二个冬天的人们便开创了“感恩节”的传统。 普利茅斯的移民被称为“朝圣者”,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很少与外界接触。虽然“五月花”成了美国移民的象征,但是他们对美国历史的实际影响却并不大。P9-11 序言 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世界文明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是与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速进行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上的交流、分工和合作,先进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克服了过去历史上长期把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分隔开的地理障碍,世界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融入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当前,虽然世界仍不太平,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已不决定于军事实力,而决定于国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的总体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文明的性质和程度将是一个长期起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不少学者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文明问题并进行各种不同文明的比较研究,认为文明和文化的因素将在21世纪的世界发展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世界文明研究是一个十分宽广的学术领域,是涉及诸多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世界文明源远流长,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是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的生动体现。人们的现代生活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古代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也不是已经永远消逝的僵死的存在,而依然活在当代的现实之中。人类昨天的文明是我们今天的文明的根,只有真正理解了人类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把握住人类的今天,并更自觉地去展望和创造人类的明天。从这一点来说,研究世界文明不仅具有历史的、理论的意义,而且也有强烈的现实的意义。 我们认为,研究世界文明首要的要求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尊重历史,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探讨各个文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作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特定的人群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具体历史条件下活动的创造物,都有其自身按历史规律产生和发展的演变过程,有自己的辉煌时期和重大成就,在不同的时代起着不同的历史作用。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有的文明后来衰落了,这也是合乎辩证法规律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文明本身天生有高下优劣之分。过去长期以来在西方国家的历史研究和文明研究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所谓“欧洲中心论”的观点,把西方文明说成天生优越,高人一等,并以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评判其他文明,甚至企图以西方文明去一统天下。历史却充分证明,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霸权观念是极其错误的。远在西方文明兴起之前,其他邻近地区如埃及和两河流域就早已达到了高度的文明并创造了许多光辉业绩,而西方文明的成长就得益于其他文明的哺育。以作为西方文明之源的古希腊文明为例,无论是在天文、数学、医学、建筑、雕刻乃至神话、宗教信仰等方面,古希腊人都从其他文明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因此,历史上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对全人类文明作出的宝贵贡献,都应得到充分承认和尊重。 我们研究世界文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必须确认各种文明的多样性及其文化的多元性。纵观人类历史,自古至今世界上出现的各种文明和文化虽然都是人类的创造,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表达源自人性深处的思想感情方面有其共性,但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各有其特殊性,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不同面貌和相互间的差异。实际上,文明的共性和文明的特殊性、多样性并非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而是辩证地统一的,其共性即寓于特殊性和多样性之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今天生活在全球化时代,将会出现一种统一的所谓“全球文明”,每个人将成为“世界公民”,世界文化也将朝着趋同的方向发展,多样性将逐渐消失。这是莫大的误解,实际情况恰好相反,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这不仅没有消灭各种文明和文化的特殊性和差别,反而使它们获得新的活力而日益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文明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得蓟充分的尊重,因为世界发展的动力恰恰在于这种多样性的共存。假如世界上原有的多种文明果真由实质上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所谓“全球文明”所代替,那么世界不是变得过于简单划一、平淡乏味了吗?如今不同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存在已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肯定。199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2001年为“各种文明之间对话年”,提出要开展和加强世界上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保持文化的多元性,加深各国、各地区人民的相互理解,以清除对和平的威胁,共同合作解决一些全球性的问题。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把文化多样性提升到“人类共同遗产”的高度来认识,认为它对人类是必需的,并指出应把它看作一笔有生命力的可以不断更新的财富、可以保证人类生存的一个过程。我们今天研究世界文明,就是要从这些“人类共同遗产”中汲取新的启示和灵感,对创造今日的文明作出贡献。 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不同的文明之间需要经常的往来和交流,乃至相互吸收和交融。文明并不是与世隔绝、孤立自在和自我封闭的东西,它需要通过与其他文明的对话、接触和交流从外界不断获得和补充营养,取得新的活力,焕发新的生机,才能茁壮成长、发展壮大。一种文明,不管曾经多么辉煌,一旦把自己封闭起来,断绝与其他文明世界的联系和往来,文明内部不断创新和前进的动力就会逐渐枯竭,变得保守僵化而走向衰落。因此,对文明本身的发展来说,相互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近年来却有人宣扬所谓“文明冲突论”,把不同的文明说成彼此无法沟通、截然对立的东西,断言文明之间的差异必然导致激烈的对抗和冲突,而且把这种文明冲突提到冷战后世界发展“模式”的高度来看待。这样的理论也是违背文明发展的历史事实的。从世界文明发展的整个过程来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和碰撞虽然经常发生,但并不必然导致不可调和的冲突,使一方消灭另一方。历史上确曾有过在不同文明的激烈冲突中文明成果被大量毁灭的事例,但这种冲突往往不是由文明之间的差异所引起,而主要是由于背后的物质利益的推动。一般说来,各个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存、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乃至交融互变,才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我们应更客观地、全面地去看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应片面地夸大它们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以研究世界文明问题著称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文明并非一成不变,它有能动l生,同时又有稳定性。文明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相互传播和借用,既把自己的东西向外输出,又借用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东西,这种借用是有选择的,即借用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以丰富自己。同时,文明又有“拒绝借用”的特性,即拒绝对自己不适用的东西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稳定性。布罗代尔的看法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大体上说,世界上不同的文明就是在这样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面向世界上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文明,应如何正确对待呢?我们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所崇尚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如果加以现代的诠释,可以作为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所谓“和而不同”,其前提首先是充分承认和尊重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存在,肯定和允许事物之间的差异、区别和分歧,然后对不同事物进行适应的调解和妥善的安排处理,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得到调和,最后达到整体的和谐的发展。按这一原则去处理文明间的关系,就应努力维护和保持文明的多样性,主张各国人民有权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文明。各国人民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决不能强迫他们都接受某种特定的文明,都采取统一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保证文明的多样性不受侵犯而得以健康发展。当前,在战争威胁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更应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互相宽容,平等相待,尊重对方,彼此借鉴,共谋发展,使世界文明更加绚丽多彩。这也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以上是我们对世界文明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我们研究世界文明,归根到底还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服务。我们不仅要了解祖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成就,而且也需要具有关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知识,这样才能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话和交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使中华文明更加发扬光大;同时又要根据世界文明发展的形势,制定一套既能推动我国文明建设,又能有效地应对外来文明挑战的发展战略。正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成立了“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并设“世界文明研究”课题组,组织院内外数十位有关专家学者分题进行合作研究,《世界文明大系》这套多卷本著作便是专家们多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世界文明格局,其形成过程并没有预设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各种元素综合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所以我们不应该,也无法设定某种统一的标准来切分。我们经过长期深入研究,反复推敲,也参考了国际学术界比较通行的文明模式理论,如汤因比、亨廷顿等学者的学说,但主要还是本着具体问题具格分析的原则,从各文明形态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宗教、民族、地域、国家等多样标准来划分。如拉丁美洲文明是因为地域形成文明板块,伊斯兰文明主要是因宗教而凝聚的,美国、加拿大是因为国家而形成自己的文明样式。 本书第1版各卷自从1999年开始陆续出版以来虽才数年,但各大文明又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外关于文明问题的研究也有一些新进展。此次进行修订,充分考虑和吸收了这些研究新成果,做了不少增补和修改,还增添了许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插图,希望能有助于读者们加深对世界文明的了解。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一向认为文化交流能够促进人类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友谊。没有文化交流,人类文化就得不到像今天这样的发展。《世界文明大系》为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使我们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了如何借鉴和学习。 ——季羡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