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祥先生在这本书中,不仅阐述了婚姻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引入了他独有的思考和新观点,读来清新、自然、贴切,发人深思,令人遐想。正如第一位读稿人顾成子先生所说,“令人叹服”。可以说,这是一本让人思索,富有新意的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婚姻进行曲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徐清祥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清祥先生在这本书中,不仅阐述了婚姻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引入了他独有的思考和新观点,读来清新、自然、贴切,发人深思,令人遐想。正如第一位读稿人顾成子先生所说,“令人叹服”。可以说,这是一本让人思索,富有新意的书。 内容推荐 真正的爱情是两性间的一种默契,施予是爱情的美丽说法,占有是爱情的核心内容。 本书从情为何物,婚姻与性,婚姻与优生等方面进行了考证,使青年读者受到启迪和借鉴。 目录 序 第一章 精与缘是婚姻的前奏 第1节 了解一点中国婚姻的历史 第2节 情缘相辅 第3节 情为何物? 第4节 多种多样的情态 第5节 情态的转化 第6节 情的趋向、节制与规避 第7节 说”缘” 第8节 黄龙洞前求“缘”繁 第9节 缘分种种 第10节 寻求缘分的几种方式 第11节 求得正缘才是福 第二章 婚姻进行曲 第1节 什么是婚姻 第2节 婚姻十八式 第3节 婚姻和性的互补和相斥 第4节 “惧内”是婚姻的一种姿态 第5节 子女对婚姻的影响 第6节 婚姻滋养方式 第7节 情商与婚姻稳定 第8节 婚姻宜有禁忌 第9节 变性人婚姻和无性婚姻 第10节 夫妻老少配 第11节 夫党·妻党·朋党 第12节 外遇是个问题 第13节 略谈天作之合 第14节 疑问婚姻的取与舍 第15节 卸下婚礼的沉重包袱 第16节 测测你的婚姻 第三章 婚姻的后续:优生和人才 第1节 且说优生 第2节 相亲不忘优生 第3节 优生的思路 第4节 优生的选项 第5节 优孕优产简说 第6节 天才、畸才、通才 第7节 特色人才和特色家庭 后记 试读章节 第2节 情缘相辅 正在寻觅婚姻的年轻朋友们,你相信人世问的婚姻,真有缘分这回事吗?你是否认为现代婚姻都是建立在爱情这个神秘而又难以捉摸的字眼儿之上?还有,就婚姻而言情和缘,你认为它们是分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还是相辅相成的两种和合的精神?情和缘,是情在前,还是缘在前?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摆? 对于第一个设问:到底有没有缘分,我相信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对于第二个问题:现代婚姻是否建立在爱情之上,我仍然相信,每一个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对于第三个问题:情与缘的关系,我依然相信每个朋友会作出不同的回答。那么这些回答孰是孰非呢? 让我举个与婚姻有关的例子来说说吧。 在我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一则在温州采风时的故事。有个叫刘巧明(化名)的女子,大专文化,业余作者,她写的一篇具有励志性质的文章在《读者》上发表后,有一个在监狱里服刑的名叫林小庆(化名)的人看到了,很受启发,给作者写了一封信。这林小庆想过、写过,而后也就忘了。不料,过了一段时间,林小庆居然收到一封回信,是作者刘巧明写来的。其过程是:林小庆的信,寄到《读者》编辑部,编辑部将信转给刘巧明,刘巧明感觉到自己的文章有了共鸣,于是给林小庆回了信。信中有鼓励他好好改造,重新做人的意思。林小庆出于感激,再次给从未谋面过的作者写信,就这样,一来二去,二人居然通起信来,这其中是不是有点同情、友情,各人有各人的理解。而二人相互之间有了稍许了解,却是千真万确的。更没料到,有一天,在林小庆服刑的监狱门前,来了个青年女子,是来探望林小庆的。无亲无故的她,为什么来?作者刘巧明有没有其他想法,这些问题暂不作探讨。二人通过当面交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却是事实,用刘巧明的话来说,林小庆虽说是个犯罪服刑犯,但内心却是很善良的。从此,林小庆更加努力改造,多次减刑,刘巧明也多次往监狱看望林小庆。 2005年11月20日,在监狱里服刑十多年的林小庆获得自由。这一天,在监狱门前迎接他的不仅有林小庆已17岁的儿子,还有刘巧明!不但如此,刘巧明还陪同林小庆回到家乡,之后还拿出2000元,帮助林小庆修屋。这期间,林小庆大胆地向刘巧明求婚,且最后得到刘巧明的答应。2006年3月,两人同去民政部门领了结婚证,成就了一段姻缘。我将这个故事称之为“高墙内外结奇缘”。 旧事重提,我说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三重含意,一是情和缘是相辅相成的;二是缘无处不在;三是如果您有追求姻缘的念头,请您珍视每一个产生缘的机会。 下面我再讲一个“白发何须求红颜”的故事。 故事背景:上海。 故事地点:外滩公园。 故事中人物有三方。一方:公园巡防队员;一方暂隐姓名,称之为“白发”,也即老年人;再一方为一青年女子,也不提姓名,称她为“红颜”。 故事发生的时间:初夏夜的一天。 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 这一天,巡防人员在公园内巡视。经过一条长椅前,眼睛扫描到一男一女在长椅上“窃窃私语”,语态有点像谈恋爱的样子,可是,警惕性较高的巡防人员感到有点异样,一是一老一少谈恋爱讲不过去,二是很少听到的几句话,如“什么结婚形式”、“30万元”等等,疑问更大。 巡防人员一合计,认为需要审查一下,于是,“白发”、“红颜”被请到讯问室。这一来,两人真是无地自容,特别是这位“红颜”,恨不得找个地缝钻入地里去。 由于是正式询问,二人不得不将本人的身份、年龄、相互关系、今天来公园商谈的原因统统和盘托出。 原来两个人是邻居关系。老人独居在家,有房子、有票子,也有孩子,但子女很不孝,且早就分居在外,不但时时要来“刮老”,而且丝毫不肯尽赡养责任。最让老人伤心的是,自己生了病,想请他们来照顾一下,烧一壶开水,倒一个尿桶的都请不到,不是儿子推女儿,就是女儿推儿子,老人多次恳求子女不得,恨死了,除了骂他们为“不孝”,甚至说,今后我死了,房子、票子你们别想得到!始终盼望不到亲生骨肉的身影出现。最后是邻居“红颜”前来帮忙,烧烧开水、倒倒“马子”,代为叫叫车子,陪同上个医院挂个号子等,终于让老人从病态中回归到健康者的行列。 现在是:老人为了感激邻居“红颜”的关心和照顾,坚决要在自己“百年”后,将房子由“红颜”来继承,老人怕继承有问题,就想到用结婚的形式,解决名分问题,让“红颜”成为自己合法的妻子。但说明在前,这只是去登记一下,实际不会有“婚姻关系”。而这一句活正好被巡防人员隐约听到,所以被带进讯问室。 这一事件,发生在二十多年前,我为什么深有记忆呢?因为二十年前我在讲课时讲过这个例子。当时用这个例子,是说写文章选用材料,要注意“新、深、奇、古、纯”五个字,这个“白发何须求红颜”的故事,是“奇”的好选项,也比较“新”。那么,现在我讲这个材料,并不是说“新”或“奇”,而是说“情”和“缘”。“白发”由于生病,这是人的常情,在渴求子女前来照顾不得,作为邻居“红颜”,出于同情之心,前去帮忙一下,是很自然的事,体现的是邻里之情。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缘。并且在这个照顾过程中,产生了另一份情:十分感激“红颜”。从这件事例看,二人的邻里之情是固有的,后来有没有仰慕之情呢,我看也是有的。只是提出有个“结婚”的名义,也可能是出于真情。这是男的一方。女的一方呢?邻里之情肯定有的,同情之心也客观存在。是否会接受这一份形式婚姻,也有可能…… 所以我认为:情和缘有连带关系,情的发生,也许就是缘的开始,缘的进程,可能就是情的积累。情和缘相辅相成,有时是情在前,缘在后,有时缘在前,情在后。相互依傍、制约和促进。 …… P12-15 序言 婚姻是人人都有的经历和体验,对于一本讲述婚姻文化的书,几乎人人都有评价的发言权。然而,要为清祥先生的新著《婚姻进行曲》写一些评析性的意见,却让笔者犯了难。原因是,清祥先生在这本书中,不仅阐述了婚姻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引入了他独有的思考和新观点,读来清新、自然、贴切,发人深思,令人遐想。正如第一位读稿人顾成子先生所说,“令人叹服”。可以说,这是一本让人思索,富有新意的书。 那么,清祥先生在这本书中有哪一些新思维呢? 其一,他提出:人心有阴阳之别。以前,我们只听说,人心有善恶之分,心脏有健康与否的说法。从未听说过有男人心、女人心的话题。正因为乏人研究人心,所以,迄今为止,对于同性恋问题、变性人要求变性等现象,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现在好了,用清祥先生提出“人心有阴阳之别”的观点,一经对照,同性恋问题、变性人现象及宦官娶妻等,都可得到合理的解释。且看他对心和性的论述:心的错生,导致爱情和婚姻的异常。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社会现象之一。在我国,乏人研究这一课题,是因为“国学”是混沌之学。而西方科学号称解析,但结果是无法解析心的混沌性和脑子的高度逻辑性。所以迄今为止,西方文明对同性恋现象的解释是苍白无力的。 促使恋爱和婚姻的有两种内动力,一为性,二为心。性有男女之别,它产生并蕴藏于睾丸或卵巢,通过性腺影响性功能。心也有阴阳之分,是对异性产生情爱的策源地,通过眉目、气息传递,产生爱情,并影响性的功能。一般情况下,男人有男性内生殖系统和外部性体征,以及一颗做男人的心;女性亦同理。所以人间有爱情,也有性事,且常常呈重合状态。但是世上有极少数人错生了一颗性别的心,即一个男性人身,生的却是一颗女性的心,或一个女性的人身内,却生着男子的心。这就是变性人固执地要求变性的根本原因。也是同性恋产生的错位现象……” 原来如此。所以,笔者认为,清祥先生的这个观点,是新观点,填补了科学和文化之间的空白。 其二,在诠释“爱情是施与还是占有”这一古老话题时,清祥先生认为,由于爱情产生于心房,有求新求异及流变的特征。大多数情况下,爱情总是在施与和占有之间游离;很难将他们界分。所以他认为:说爱情是施与或占有,都显得有些偏颇。较为妥帖的解释应该是:在激情阶段,爱情以施与为主,在平常阶段,爱情以占有为主。从根本上来说,由于人类具有“个私性”这一特征,爱情的施与也具有占有的成分。在书中,关于爱情是施与还是占有,他写道:“施与是爱情的美丽说法,占有是爱情的核心内容……” 其三,他认为:优生有路径可循。一般说,年轻男女在恋爱或婚姻阶段,普遍关心的是情感的培养和调适。对于成婚后出生的子女是否比自己更聪明一些,虽然很向往,但不知道该怎么做。他对此作了阐述指出,所谓积极优生学的观点不能照搬,但其部分方法,可以参考、借鉴。要想实现优生之梦,不是没有路径可走,而是要你动点脑筋和花点心思,以及勤跑多走。为此,他对如何实施优生问题,提出了十个思考点,让人觉得很新鲜,也很有价值,从而使人们认识到优生问题并不神秘,普通人也可根据自身条件而尝试进行,可能会圆上一个优生的梦。 在《婚姻进行曲》一书中,清祥先生还对婚姻期内的外遇人品问题,惧内评价问题,对情商认识问题,忘年婚褒贬问题,夫党、妻党对婚姻影响等问题,都作了阐述。一句话,其中有很多新鲜东西,是一本有创见、很实用、值得一读的奇书。 笔者只是个平常人。二十多年的“围城”生涯,也难说对书中写到的“婚姻的甜酸苦辣”体验备至,要全面评述这本书的内涵和价值,自感力不从心。但我相信,社会上需要这本书,待问世后将会得到恰当的评价,无论是赞扬的、批评的,评析的,都会有助于他的新观点的推介。 清祥先生是笔者三十多年的老朋友。十多年前笔者到美国发展,由于从事的是新闻工作,也有机会回祖国采访,和清祥先生仍有很多见面的机会。在笔者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杂家型的学者。读书广泛,思维飞扬,态度严谨,笔耕不辍,待朋友一片赤诚,是笔者很尊重的文友。他的《婚姻进行曲》即将付梓之际,笔者遥致贺意,也希望这本独特的著作能在海外华人世界传播推介。笔者相信,在重视激荡新思维的新世纪,清祥的《婚姻进行曲》会得到应有的呼应。 是为序。 阙维杭 2008年7月于美国加州 后记 2006年初夏,杭州市图书馆办了个展期一个月的“古镇古村摄影图片展”,邀请江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兰溪诸葛村、永嘉苍坡村、宁海前童镇、武义俞源村、富阳龙门镇、诸暨斯宅村、衢州园林村、磐安榉溪村、浦江东明村(江南第一家)等单位的负责人,来杭州商讨“图片展”的参展和布展事宜。恰在此时,我写的《吴越古村落》一书,由广东旅游m版社出版。大概是为了“摄影展”内容多样些吧,负责此项工作的周宇瞵先生邀我在开幕式上讲讲游历占村的见闻和文化,同时现场签名售书。 古村和古镇是我近两年来才触摸的课题,在写作《吴越古村落》时,我曾经走苏南、落闽北、游走浙江的乡乡村村,要讲讲古村的见闻和体验,并不是一件难事。然而,考虑到对古村感兴趣的只会是少数“驴友”,如果演讲起来,台下只有少数几个“粉丝”,将会是何等的尴尬?为此,我没敢应承讲古村的事,只奉命在现场签名售书。不过,这件事倒启示了我:为什么我总是鼓捣冷门课题?为什么不可以研究研究大众关心且可探讨的婚姻话题呢?就这样,我谢绝了诸葛坤亨书记约写《诸葛村》一书的邀请,开始婚姻文化的研究。 在开始做婚姻文化课题时,我曾试着写了开头几节文字,请老朋友童萃斌编审过目,得到他的首肯后,才开始正式动笔。在做整体研究时,需要一些古代婚姻文化的资料。但古文献浩如烟海,于是,我找了我的老同学周维德教授,他是古汉语方面的专家。每当需要这方面资料时,一个电话他就帮我搞定,使我的研究有了许多方便。书稿初成后,承蒙高级政工师顾成子先生无私帮助,细致地通读了全稿,大至立论妥否,中至事例的准确,小至文字和标点的修改,都一一作了指正,弥补了我一贯比较粗放的行事风格,使全书增色不少。书稿复校时,需要核对一些名人原话,此事粗看很小,但对不爱上网的我来说,却有些费力。杭州图书馆何放女士得悉后,主动帮我解决了问题。最后,特别要感谢的是本书责编黄家宝先生对出版工作的倾心关注。他在收到我的书稿后,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费时一个月,看完了全稿,进一步指出一些不妥处,使《婚姻进行曲》得以顺利出版。所有这些,我只有在这里说一声谢谢。 作者 2008年6月18日 于杭州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