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之一,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中西比较诗学史作了专题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中西比较诗学的萌芽时期、中西比较诗学的创立、台港中西比较诗学、海外汉学界的中西比较诗学、诗学话语的论争舆中西比较诗学的拓展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绪论
第一章 中西比较诗学的萌芽时期(1840-1919)
第一节 中西比较诗学出场的学科意识背景
第二节 比较意识的确立与中国诗学谱系的转型——王国维
第三节 现代性诗学的中国视野——裘廷梁、蔡元培
第四节 鲁迅及其《摩罗诗力说》
第二章 中西比较诗学的前学科时期(1919-1987)
第一节 中西比较诗学的早期实践
第二节 “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草创
第三节 梁宗岱的《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及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第四节 朱光潜及其《诗论》
第五节 钱锺书及其《谈艺录》、《管锥编》
第六节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
第三章 中西比较诗学的创立(1987-2000)
第一节 中西比较诗学学科意识的产生
第二节 曹顺庆及其《中西比较诗学》
第三节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
第四节 黄药眠、童庆炳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
第五节 乐黛云及其《世界诗学大辞典》
第六节 饶艽子及其《比较诗学》
第七节 狄兆俊、张法等人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第八节 中国文学批评史建设
第四章 台港中西比较诗学
第一节 发掘认同中国诗学的根基
第二节 在西方话语冲击下兴起的比较诗学研究
第三节 比较诗学的方法论探寻
第四节 “阐发法”与比较诗学
第五节 黄维梁及其“中西互释”观
第六节 比较诗学在台港的最新发展
第五章 海外汉学界的中西比较诗学
第一节 他者的视阔
第二节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
第三节 施友忠等人的《文心雕龙》研究及西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第四节 叶维廉及其比较诗学
第五节 张隆溪、赵毅衡的中西诗学研究
第六章 诗学话语的论争舆中西比较诗学的拓展
第一节 文论失语症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第二节 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与跨文明中西比较诗学
第三节 东西方文论的比较及学科意识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融汇中西文论的努力
第五节 杨乃乔《悖立与整合》与余虹《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垦拓
第六节 中西比较诗学的新开拓
第七章 全球化语境中的比较诗学
第一节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和而不同”
第二节 “大同诗学”的讨论和质疑
第三节 “输出东方”与比较诗学的学科努力
第四节 “化中国”与“中国化”
结语 全球化时代中西比较诗学的另一种承担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