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元的最本质属性,乃是一种贬值的虚值大钱。虽然早期它与银元一起介于主币辅币不分的地位,中期的衰落是因为铜元由应急的辅币被人为当成开辟财源的途径,从而无限制烂铸,造成贬值,因而失去信用。后期的衰落则主要由于国民党法币政策的实施以及日寇的侵略,造成铜的价值高昂,铜元名实不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直到新中国成立,开始实行新的人民币制度,铜元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因为它既不再行使辅币职能,新中国人民政权也不需要拿它来作为生财之道,我们今天收藏研究铜元,完全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与收藏文化的角度看待它,但我们也要充分了解铜元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收藏与投资。
本书旨在解决七个方面的问题:
1.铜元是怎么产生的?其历史过程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退出货币舞台的?历来的一些铜元书,大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在2007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但似乎很多泉友并未认真对待这个内容,于是本来已经澄清了的历史疑问,本来已经说明白了的现象,却依然有不少泉友还在重复旧书旧说。所以本书第一章是再次详细讲解这个问题。
2.铜元收藏与研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前人做了哪些工作?有些什么成果?我曾经有专门文章对此作过介绍,发表在《中国钱币》杂志,但影响不大,与前一个问题一样,也存在宣传不够、普及不广的情况,于是在这里再提出来专门讲,这有助于让我们今天的铜元收藏研究少走弯路,有助于让我们从前人的实践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3.铜元中的各种“阴阳版”、“趣味版”、“错版”、“大片”等等到底是怎么回事?价值如何?这个问题可说众说纷纭,而且旧书旧说的误导与影响非常广。尽管笔者及其他很多有经验的泉友在网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解介绍了,但毕竟上网的泉友是少数,这个问题依然严重影响着很多泉友的收藏。因此本书特别强调这个问题。
4.赝品铜元害人不浅,笔者在已经出版的两本关于铜元的专著中都辟有专章进行详细的介绍讲解,在本书中再次不厌其烦地进行披露,目的就是剖析最新的造假技术与赝品品种,随时提醒广大泉友慎重收藏、警惕赝品。
5.为什么要收藏铜元?怎样收藏铜元?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简单,明白收藏的目的,才能确定收藏的目标,从而制定可行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尽可能合适的、喜欢的藏品。
6.铜元文化,除去政治、经济、历史的因素之外,剩下的就是美的艺术。铜元的艺术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从来没有人涉及到的话题,今天,我尝试着给大家一个答案,从书法艺术与图案艺术的角度,分析、归纳了铜元美的方方面面,由于是草创,难免有些幼稚不足,有待专家学者更多的探索与开拓。
7.铜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收藏铜元多年,恐怕很多泉友还不能轻易地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本书第一次集中介绍了这些价值所在,指出收藏、投资的可行性。希望更多的爱好者、投资商加入收藏、投资铜元的大家庭。
读者朋友们,祝你们收获多多,“捡漏”多多,愿本书助你更好地进行铜元的收藏与投资!
上篇 历史沧桑
第一章 铜元产生、发展与衰落的历史
一、铜元产生的背景
二、晚清铜元的铸造
三、民国时期铜元的铸造
四、铜元的衰落
第二章 铜元收藏和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简要说明
二、铜元收藏的早期情况(1911—1920年)
三、分类收藏、研究铜元的开端(20世纪30年代WOODWARD及其著作)
四、中国收藏家关注铜元的时期(20世纪40年代)
五、国内的衰落与国外的延续(20世纪50—70年代的国内外情况)
六、铜元收藏的复兴与交流时期(20世纪80一90年代)
七、网络时代的发展与成果(2000年至今)
中篇 品种版式
第三章 铜元是怎样制造幽来的
第四章 阴阳版等特殊铜元的形成与价值
一、残次趣味品的成因与价值
二、其他特殊币的成因与价值
第五章 铜元名品好版欣赏
一、广东铜元
二、福建铜元
三、湖北铜元
四、江南铜元
五、安徽铜元
六、湖南铜元
七、浙江铜元
八、北洋铜元
九、吉林铜元
十、奉天铜元
十一、江西铜元
十二、江苏铜元
十三、四川铜元
十四、户部、度支部铜元
十五、山东铜元
十六、河南铜元
十七、清江铜元
十八、广西铜元
十九、云南铜元
二十、西藏铜币
二十一、新疆铜币
二十二、民国政府铜元
二十三、山西铜元
二十四、陕西铜元
二十五、甘肃铜元
二十六、河北铜币
二十七、贵州铜元
二十八、绥远铜元
二十九、台湾铜币
三十、伪政权铜币
三十一、代用币
三十二、私铸币
三十三、苏维埃革命政权时期铸币
三十四、香港铜币
第六章 赝品铜元剖析
第七章 错版币、幽谮品与收藏误区
一、错版
二、出谱品
下篇 收藏投资
第八章 铜元审美祝角与铜元文化
一、铜元文化与审美的理论
二、书法艺术美
三、图案艺术美
四、五行观念与铜元上的龙文化
第九章 铜元的清洗、保存方法
一、醋酸洗法
二、盐酸洗法
三、工业混合酸溶液
四、化肥清洗法
五、机油浸泡法
六、水煮法
七、电离法
八、火烧法
九、中药清洗法
十、淘米水浸泡法
十一、味精清洗
第十章 铜元收藏理念
第十一章 铜元的投资经营途径
第十二章 铜元投资价值分析
附录
一、铜元名词术语解释
二、铜元参考书推荐
三、铜元网站介绍
四、铜元品相参考图
后记——为什么要写本书?
主要参考书目
历史的脚步越过了阴霾四布的20世纪70年代,中国钱币事业迎来了阳光灿烂的80年代。这是一个一切事业都在苏醒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一切冒险都可以尝试的年代。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人陆的第一批民间钱币贩子和民间钱币收藏家产生了。经过近10年的地摊收藏、下乡捡漏、简单分类、人喜大悲之后,中国大陆的铜元收藏终于在80、90年代之交迎来了第一批指导收藏的实用目录。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华光普主编的《中国铜元目录》(湖南出版社,1992年版)、张培林主编的《中国机制铜币》(辽沈书社,1991年版)。正是这两本比较简陋、差错较多的小册子,尤其是前者,凭借作者采用的“铜元十级分级制”和“直接标出市场参考价”的便利读者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铜元的收藏热潮。然而在推动收藏热潮之后,并没有随之产生具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与此同时,比较先进的极少数收藏者怀揣着“伍谱”(即1936年的《中国铸造的十文铜币》一书,1971年原版,1991年前后沈阳某藏家简略翻译,油印发行的小本。)开始捡漏了,这个捡漏的过程同时也是后来者进行研究的原始资料积累的过程。《中国铜元目录》这样的目录越是传播广泛,精通《中国铸造的十文铜币》(包括极少数使用英文原版的泉友)的人士越是有捡漏的机会。客观地说,这个畸形发展的状态,有利于铜元版式的大量涌现,有利于收藏热情的提高,更有利于专家、藏家们从最常见的大量普通铜元之中,找出那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新版别、新品种。只有在收藏的基础之上,科学研究的开展也才具有真正的群众基础,也才能把一切理论牢固地建立在实物分析之上,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有利于党和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作为参考,有利于人民银行存发行辅币时借鉴前人的经验。当然也有利于提高收藏者的理论修养。(图013)
整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涉及铜元的重要整理成果出现不少,但公开出版的不多,其中比较早的有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四川铜币图录》(高文、袁愈高主编),遗憾的是,该书拓图较模糊,仅为简单的品种介绍(全书为小32开本,仅82页,收币140枚),出版至今16年,竟然鲜为人知。后来成都钱币学会义组织编写了一本资料比较详实的《四川铜元研究》(收币398枚),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钱币界比较重视。在分省目录方面,在《四川铜币图录》之后出现的是1991年汀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历代钱币图录》(作者龙吉昌),此书有相当篇幅介绍了“江西十文”铜元的品种版别,可惜图片非常模糊,评级随意,基本没有参考价值。除此之外是江苏无锡老钱币专家吴榕编写的《中国铜币分类》,可惜此书没有公开出版,只存1990年初内部发行,该书的分类只是传统的占钱分类方法的简单加工,并没有进行科学的系统化。还有两种比较重要、没有公开出版的成果,其中首推江苏省钱币学会1988年组织人手编辑整理的《中围铜元资料选编》(征求意见稿),这个稿本仃将近30万字和大量黑白拓图,其文字部分选材十分广泛,遗憾的是缺乏系统、科学的整理,显得杂乱,不方便读者使用,而且图片部分质量太差,可能也是未能获得出版的一个原因。想要利用此书的读者还得花费相当多精力才能从中获取有用的资料。另外一种是沈阳的铜元藏家自主翻译了《中国铸造的十文铜币》一书,采取取其主干,去其枝蔓的办法,把该书有关铜元版别搭配的部分翻译编辑,使用简单的油印方式内部交流。就是这本图片模糊、译文别扭的小册子,对20世纪80、90年代的铜元收藏热潮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可见一本“元典”的魅力不是时间所能磨灭的。国外这个时期没有出现值得重视的成果。一切都似乎意味着一个特殊的准备时期,准备着新的收藏与研究的飞跃。同一时期,香港、台湾等地也出现了一些作品,有名的比如香港马德和编著的《新疆铜元图谱》(1988)、徐祖钦编写的《中国钱币图录》中的铜元部分等。马德和的著作是最早专门研究“新疆铜元”的一个重要成果。 除了专门的钱币目录之外,全国一些地方也编纂了地方性的协史文献,涉及不少铜元资料,比如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编辑,1983年内部发行的《云南近代货币史资料选辑》,提到了铜元的不少原始资料。而从货币史的角度进行分省研究的成果,也首次出现,比如《西藏地方货币史》,山西藏的货币专家肖怀远编著(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版),此书是第一本地方性的历史货币学,其中涉及铜元部分大约占全书二成的篇幅,是国内最早探讨“西藏钱币”的专门著怍。分省进行的历史货币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盛行,并且产生了不少的成果,这些成果虽然不是专门为铜元研究而写,但也为铜元留出了相当的篇幅,为进一步的铜元研究工作积累了资料和经验,是值得加以重视的。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南钱币学会主持的《河南出土钱币丛书》,该丛书自1994年开始编写,1998年出版第一卷《洛阳钱币发现与研究》至今,已经分地区出版了7卷,均为16开本精装,中华书局出版。该丛书除了第一卷之外,每卷部有相当篇幅整理、介绍该地区铜元出土与发现的情况,并附有较多拓图,这些重要的地方性资料对于研究铜元的流通情况与版式分布情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资料与信息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发挥更大的科研作用。(图014)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国外对中国铜元收藏与研究的热潮也逐渐升温。国内外先后出现了好几种铜元专著。包括秋友晃主编的三本巨著(未刊本)也被台湾学者介绍到了大陆。秋友晃先生对中国铜元终生痴迷,为中国铜元的分类研究耗尽半生心血,既培养了不少接班人,也对中国铜元分类学的发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换句话说,秋友晃先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一个民间人士所能作到的一切!紧随秋友晃先生的是一位名叫秋山知久的日本学者、中国铜元收藏家。秋山知久先生从1994年开始,陆续编辑传播了一系列中国近代货币方面的专文。秋山先生的专文总名《近代中国货币的研究》,创刊号发布干1994年10月,内部赠阅,没有公开出版、销售。每个省一册,全面研究该省的机制币。主要是银币和铜元。秋山先生系列著作的最大特色,也即对中国铜元而言的学术意义,在于编辑思想和分类方法两方面的刨见和发展。首先在编辑思想上,作者把中国铜元的铸造放到一个非常广阔、深远的背景之内,每叙述一个省,首先是以地图、文献资料甚至军事作战资料来充分讲解一个省的地理地形、物产风物、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金融情况等,其次才具体阱钱币的品种版别。最后再列出每册的相关附录资料、参考书目。有时候版别之外的内容占到全书一半。这样写的好处在干方便爱好者对钱币的历史背景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否是一种最好的方法,还有待评说。其次在分类方法上,秋山先生另辟蹊径,把每枚币的版别变化之处,分别给出一个代号,面、背都如此处理。然后根据代号位置的不同变化来搭配版别和评定级别。也就是把每枚币的特征单独提出,进行分类对比。这是一种细化工作,一种以微观为分类标准的方法,也许能有效区分多种多样的细目。这个方法的科学价值,目前也还无法评定。但这种创新精神实在值得学习和借鉴。
P21-24
本书旨在解决七个方面的问题:
1.铜元是怎么产生的?其历史过程是怎样的?最后是怎么退出货币舞台的?历来的一些铜元书,大都没有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在2007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有详细的介绍,但似乎很多泉友并未认真对待这个内容,于是本来已经澄清了的历史疑问,本来已经说明白了的现象,却依然有不少泉友还在重复旧书旧说。所以本书第一章是再次详细讲解这个问题。
2.铜元收藏与研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前人做了哪些工作?有些什么成果?我曾经有专门文章对此作过介绍,发表在《中国钱币》杂志,但影响不大,与前一个问题一样,也存在宣传不够、普及不广的情况,于是在这里再提出来专门讲,这有助于让我们今天的铜元收藏研究少走弯路,有助于让我们从前人的实践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
3.铜元中的各种“阴阳版”、“趣味版”、“错版”、“大片”等等到底是怎么回事?价值如何?这个问题可说众说纷纭,而且旧书旧说的误导与影响非常广。尽管笔者及其他很多有经验的泉友在网上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解介绍了,但毕竟上网的泉友是少数,这个问题依然严重影响着很多泉友的收藏。因此本书特别强调这个问题。
4.赝品铜元害人不浅,笔者在已经出版的两本关于铜元的专著中都辟有专章进行详细的介绍讲解,在本书中再次不厌其烦地进行披露,目的就是剖析最新的造假技术与赝品品种,随时提醒广大泉友慎重收藏、警惕赝品。
5.为什么要收藏铜元?怎样收藏铜元?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简单,明白收藏的目的,才能确定收藏的目标,从而制定可行的方案,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尽可能合适的、喜欢的藏品。
6.铜元文化,除去政治、经济、历史的因素之外,剩下的就是美的艺术。铜元的艺术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是从来没有人涉及到的话题,今天,我尝试着给大家一个答案,从书法艺术与图案艺术的角度,分析、归纳了铜元美的方方面面,由于是草创,难免有些幼稚不足,有待专家学者更多的探索与开拓。
7.铜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收藏铜元多年,恐怕很多泉友还不能轻易地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本书第一次集中介绍了这些价值所在,指出收藏、投资的可行性。希望更多的爱好者、投资商加入收藏、投资铜元的大家庭。
读者朋友们,祝你们收获多多,“捡漏”多多,愿本书助你更好地进行铜元的收藏与投资!
写书是因为资料、素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思考有了某种成系统的结果,研究有了某种科学的结论,干是动手加以必要的组织、整理,成为一个整体,最终成为一本值得,广大读者阅读的书。
为什么要写铜元书呢?因为在我写了两本铜元书谱之后,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是铜元图谱或铜元研究理论能解决的。再好的铜元谱,也只能告诉读者:中国造了、发行了哪些品种版式,其价值如何,却始终不能解决铜元收藏中的另一些重要问题:铜元怎么来的?要如何着手收藏铜元?铜元中的特殊品种是怎么回事?收藏铜元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也是2002年我进入钱币网站以后一直在思考的。最让我感到遗憾的问题是:很多已经讲得很清楚的道理,已经有研究结论的问题,却依然有很多人不去了解、不去关注,局限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局限在早就被收藏界淘汰了的不科学的旧书旧说之中。这使我感叹:真正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比科学真理的发现,要落后很多很多!普及铜元收藏的科学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其意义与重要性,恐怕远比研究、证明一个品种版式更重要!没有合理的、广泛的普及,再好的图谱没有人看,许多精力与努力就会白费!
因此,我接受了出版社的邀请,思考再三,决定把我这十四年收藏、研究钱币尤其是收藏、研究铜元的经验,以及从全国各地藏家、专家、币商那里获得的有用知识和信息,以最简明、最直白的方式,传达给尽可能多的读者。我在接受这个任务之前,曾经担心,我已经写了学术研究性质的《中国铜元分类研究》、写了普及推广的《中国铜元谱》,目前还担负着国家“八·五”社科项目《中国钱币大辞典-清编》“铜元卷”和《中国钱币大辞典·民国编》“铜元卷”的主编任务,再在中间接受这个普及册子的撰写,恐怕会力不从心或者让人诟病,可是责任感驱使我,在科学知识的普及上,一个负责的学者,应该有当仁不让的责任心。于是我接受了下来。
十四年收藏研究钱币的经验,是我敢于承担撰写任务的基础;过手三十多万枚铜元实物,从价值1元的普品到价值最高的珍品,是我敢于写铜元书的支柱;在中国最大钱币网站负责管理与参与交流的经验,在全国绝大部分钱币市场出入的见闻,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与很多铜元爱好者的交流经验,是我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位的参照系。有了这些,有了全国各地老中青三代泉友的支持与信任,我想,我可以尝试着去写这样一本“指南”,每一句话均出于真心与真知。从2006年写下第一本书以来,我一直在告诫自己:出书是一项事业的开端,而不是结束。新的领域需要开拓者,需要不顾冷眼与批评、继续深入、稳步前进的奉献者,需要敢于牺牲某些个人利益去为社会、为广大泉友利益作奉献的理想主义者。我愿意做这样的人。只计较金钱利益的人是可悲的。幸亏我没有,所以七年来我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创作、编写两本对广大泉友有用的书,也才敢于去写这本本该是老前辈、老藏家才有资格去写的书稿。
真理既不掌握在收藏家手中,也不掌握在理论家手中,只掌握在理论联系实际、以真心真情去接触和研究实物素材与文献资料的泉友手中。这样的泉友不少,虽然他们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动手写作,但我亲自从他们那里,从各个钱币网站上,吸取了很多有益的素养,也把我的心得和发现与他们分享,这就是真理发现与分享的快乐。懂得分享的人,才懂得幸福,才真正懂得“泉友”二字的分量。
本书所有的图片中,有很多是全国各地泉友提供的,这里把他们的名字及提供的图片序号写下来,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敬意。(全书678图,195个是泉友提供的,括号后的名字是网名)
孙浩(迷中迷):019~026
魏亚军(铜缘):040、042、178、185、186、397、494 李平文(满汉堂主):089、187、615、642
尹正民(藏银):441
李利山(唐古拉):439
施诚一(1evys):073、079、171、224、264、353、360、423、424、610、611、638
郑仁杰(jacky):125、126、128、226、262、263、266、267、399
刘继武(67511):029、144、245、387、406、414、434、435、436、639
曾文鸿(小曾):072、075、077、080、
081、083、086、107、121、143、155、175、177、199、206、212、213、214、215、223、
233、250、278、347、361、365、386、393、459、472、493、495、497、608、641
王忠跃(孙悟空):046
顾鼎民(三顾茅庐1):053、129、280、293、305、363、509—514。
唐继恩(tje):401。
宁业超(万龙):037。
曹昳(龙城侍卫):051、139、241、279、286、476。
朱政明:104。
陈忠辉(楚天集成):052。
汪洋(sjwv):130、151、152、208、219、256、259、366、483、502、515。
张培林(沈水之阳):064、194。
吴铁城(吴铁城):065。
周责(小江西):141、168、236。
孟雄(蔓蔓):066、074、454。
金琪(常平式):203、234、238。
付哲(阿哲):095、096、098、132、142、289、388、405、425、492、507、508
傅志方(钱眼通天):113、260、261、271、274、343
张国枢(qd006):516
刘海(小小微尘):225
陈忠华(舜泉):358、604
马传德:099、124、127、210、265、281、282、304、378、:t98、419、470、506、606、609
李建清(dongjin):087、145、247、257、349、362、364、372、471、496
唐宗玉(唐山):355
崔晓光(google):420、557
薛制群(阿利):440
夏波(一百丈):456
王爱学(追寻):482、487
张李辉(好泉):527
李皖平(百祯斋主):547
程兴强(莫扎特):549
黄洋(古币虫):550、551、552、553
(排名不分先后)
2008年1月26日星期六
写干武昌15平米租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