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叙作者儿时与弟弟间的故事,正处于“文革”岁月的少女时代的故事,下乡插队、返城在商店站柜台的经历,恋爱结婚小家庭的亲身体验以及她与女儿间的故事等。在这本书中莫小米给自己作了定位,她不认为自己是作家,而是“记者、编者、读者、作者”,总之是一个和文字打交道、通过文字与人相识相知的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莫小米自选集之你是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莫小米 |
出版社 | 上海远东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是谁》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叙作者儿时与弟弟间的故事,正处于“文革”岁月的少女时代的故事,下乡插队、返城在商店站柜台的经历,恋爱结婚小家庭的亲身体验以及她与女儿间的故事等。在这本书中莫小米给自己作了定位,她不认为自己是作家,而是“记者、编者、读者、作者”,总之是一个和文字打交道、通过文字与人相识相知的人。 内容推荐 一直以来莫小米的文章给人的感觉都是如水般简约轻松,这是一种无声无息的、不易察觉的流动,生活中的小事情、小人物都娓娓道来,到最后总是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启发,很像中国版的《心灵鸡汤》。 但是很明显,这本《我是谁》有别于小米以往写他人故事阐述人生道理的文章,当然跟她这套文集中的另外两本《你是谁》《他是谁》也是不同的。《我是谁》讲述的是她自己。本书直观而真实地记录了莫小米从童年、少年、青年到中年的人生历程。 目录 你是我的长辈,以及长辈的朋友 麻烦谁? 墓地的爱情 左右 孤独的父亲 爱情反刍 藏爱的女人 借助地形 看惯及看不惯 拦腰截断 女囚 如果不是这样 同样的遭遇 为着理想 忤逆 一个人的同学会 圆台面 中途岛 你是我的孩子,以及孩子的朋友 我们的孩子 深深的伤害 童年忧虑 “瞎”折腾 人心被什么打动了 按质论价 不问小孩 反反复复 好看的小孩 欢呼美好 教我如何感动他 没有理由 灭迹 贫困人家 亲爱的小孩 小情人 寻找音乐学院的学生 已经很好 再加一件衣裳 准备受伤 你是我的兄弟姐妹,以及兄弟姐妹的朋友 好日子 过去 一个男人的浪漫史 走过去 感情投资 好意难弃 记忆的底色 纪念日 美到尽头 母爱的弱点 一生相助 遗产 在无意间 最高兴的人 最美的语言 最亲的亲人 你是我的左邻右舍,以及左邻右舍的朋友 其实我们渴望交流 在美好生活的边缘 乳胶手套 一封陌生男人的来信 储蓄尊严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抢救 生病 手中的芹菜 谁能保证不爱 同步 鞋匠的婚事 选择 你是我的同学,以及同学的朋友 爱情故事 从未美过 刻骨铭心的爱情 苦命 谁是赢家 策划了一次同学会 纯度 假设幸福 老的理由 良好人生 目标实现了 你好不好 童言 忧心忡忡 有趣的事情 自由 最高条件 最珍贵的 你是我的同事,以及同事的朋友 联想 记者的立场 好事做到底 新闻进行时 所谓高效 “别处”和“这处” 不好理解 地狱般的日子 感恩的资格 慢慢地绚烂 那一双手 上帝的礼物 时光列车 时机 现代表情达意 孝子 幸福的名字 找人 中年缺席 你是我的读者,以及读者的朋友 错过了什么 轰动效应 200万分之一的相遇 爱的物证 别人和我 花掉这100元 家丑 明天再办 女主人和小保姆 是不是新闻 四层楼 无微不至的关怀 心事美丽 凿穿黑暗 坠楼事件的七个版本 你是我的采访对象,以及采访对象的朋友 小福的存在 英雄事迹 钱对于他们 为什么这样做? 陪她,赔他 如花 被迫崇高 第三次机会 改变 假以时日 健步如飞 母亲的记性 男儿有泪 亲情是病 失实事件 失忆 死不逢时 无限可能 一辈子 你是我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感恩的窗帘 爱的忠诚 不甘下嫁 超完美计划 可有可无的东西 老编难寻 没有把握 那不是最好的 暖和 平庸的男人 让路 生死缘 水落石出 推心置腹 雾里看花 心软 寻找山清水秀的地方 一场打赢的官司 庸医和名医 钥匙在原处 你是我的熟人,以及陌生人 钱的想象力 安然渡过 般配 不懂 穿越无人区 后半部小说 回家的路 旧报纸 亲近的仇人 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重要 事情已经改变 说好不分手 听说“农民不怕失去土地” 同谋 统计友情 危桥 卫生间的新娘 孝之殇 一夜交谈 作祟的床垫 试读章节 麻烦谁? 父亲不是个孤僻的人,却极喜单身旅游。 他的老同事老同学遍布各地,有些都是几十年未见了, 但他从不去找他们。他只找一个安静的廉价的小旅店,悄然 而去,悄然而归。 后来在偶尔说起中得知他到过某某地方,那地方的老同 学就会大大地埋怨:这老莫,真是…… 父亲听到此类埋怨,只是淡淡地说:不想麻烦人家。 于是大家都这么说:老莫人真好,那么不愿麻烦人。看来他们一致认为,“麻烦人”确是件麻烦的事儿。 有一天父亲喝过酒后与我谈及此话题。他笑说:他们不 知,麻烦人的时候其实自己同样麻烦,迎来送往,叙旧客套, 你敬一尺,我敬一丈,一来二去,把我游玩的时间都占去了, 划不来。 原来父亲早已把时间都划归了自己的独游。 墓地的爱情 为给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寻找一处合适的灵魂栖息地,近半年来我踏勘了许多墓地。在天空下面,青山怀里,我看到最多的,除了死亡,就是爱情。 一块红色墓碑上镌刻着一个年轻女人的名字,她死时才30岁,是自己结束生命的。没有照片,为什么我想象中的她总是很美?也许是因为名字美,也许是因为墓碑背面带省略号的诗句,以及墓前长年不断的鲜花。陵园的工作人员知道每一个墓的故事,说这女子生前得到了两个男人的爱,要命的是两个人都非常好,她实在不愿意愧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选择了这样,对那两人是公平了,对自己却不公平。两人都常来祭奠爱情,很默契地,从来也不会照面。 比较多的是夫妻合葬墓,是“一起慢慢变老”的,最后永远地依偎在了这儿,让人感觉很温馨。但也有例外,一位老太太,照片上笑笑的,很安祥很富态,儿女成群,却是独葬。听说老先生是个孝子,一定要回到遥远老家的家族墓地去,而老太太却不肯背井离乡。漫长一生的厮守,都下不了“生活在别处”的决心,最终却葬在了别处。 合葬墓中有一些正处于等待状态。有男人等女人,也有女人等男人。一个在里头,一个在外头那只是暂时的,好似恋爱时节,忠贞不二地,总是在老时间老地点约会。等待的年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但无论长短他们总有一天要再度聚首,并且永不再分开。居然也有例外。那对老人的子女分处城乡两地,老母早年死于乡下,老父接来城里养老。老父过世后,在城里的陵园做好合葬墓,再将老母迁来。这本是早就商定了的,谁知乡下的儿女到时死活不肯迁,说是这几年收成好有升官的有发财的有考上大学的,合家的好运气是祖宗带来的,绝不能动祖坟一根草。所以直到现在,老人还守着身边空空的穴位望穿秋水。这真是一个悲剧。爱情被生生拆散通常是因为愚昧,死死拆散,也是。 有一组墓的格局比较独特。一对夫妇,身边是他们的女儿。女儿去世时也是60几岁的老人了,却不是妻子,不是母亲,仍然是一个女儿。这使我想起一位学问高深但性情怪癖的老人,既无法与人相处又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夫人先他而去,能照料他的惟有女儿。那如花的女儿就这样耽搁了青春,一生都没有遭逢爱情。当然这是早年的事了。眼前这个女儿,有没有过爱情呢?有,或没有,都已被深深埋在了心底与地下,永不为人知。另一个同样不是妻子不是母亲的女人,却向天下告示了她曾有的幸福与爱情,她的墓碑上分明刻着:未婚夫某某。 墓地所记录的爱情只是人世间的爱情的一部分。 如果说人世间有善变的爱情也有永恒的爱情,那么墓地记录了永恒的一部分,将善变的那部分,留给了文学作品。 左右 老奶奶90多岁了,仍五官清秀,耳不聋眼不花,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让偶尔路过这个小山庄的电视台记者起了采访她的念头。 小时的她爱跑爱跳,是个野丫头,到6岁时被父母缠了小脚。 16岁,父母做主,将她许配到邻村。丈夫短命,在她18岁那年撒手而去。 兵荒马乱,家人离散,万般无奈中,她投靠了出嫁的姐姐,在姐姐家当个帮佣。 姐姐嫁的是大户人家,姐夫是黄埔军校的学员。因为姐夫是家中独子,他母亲对媳妇连生三个女儿不满,就做主将她收为儿子的二房一姐夫娶了小姨子。 她的肚子倒是争气,果然为大户人家添了孙子,只可惜她分娩的时候身边已经没了男人。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她的男人已经成了“专政”对象,她们姐妹俩栖身的那座深宅大院也被农会分掉了。 新社会要破旧习俗,她们姐妹同属一个男人,那怎么成?由妇女干部做主,让她姐姐和男人办了离婚,带着三个女儿嫁给一个老雇农,让她守着年迈的婆婆幼小的儿子,和一个永不回家的男人。 “合作化”,“公社化”,政治运动,分地到户……漫长的日子,不知道她是怎么熬过来的,人们看见的是,她家的一老一小,永远都是收拾得干净体面的,她自己,则永远都是漂亮端庄的。也就是说,在那些物质匮乏、无生活质量可言的岁月,她仍有本事将日子打理得相对精致。 她的诀窍在于一手好的针线活,起早摸黑,飞针走线,描龙绣凤,村里姑娘的嫁衣都归她包揽。最可说明问题的例子是,他们家盖房子,除了买料,工钱全部是她帮人家做手工活,一针一线地还清的。 她的诀窍更在于她的处世态度,无论命运沉浮,始终不叹不怨,不卑不亢,一天一天塌实地过。她向来于人善良,村里人念她不懂政治,“运动”中也不怎么难为她,几十年后她终于等回了白发苍苍的老伴,晚年过得还算不错。 父母做主将她嫁人,婆婆做主让她为妾,妇女主任做主将她留在这桩阴错阳差的婚姻里——她的一生,从来都是被别人所左右,难得的是,她依然能够打起精神,左右自己的生活。P3-P7 序言 我和女儿朝夕相处28年,从她懂事开始,分享眼泪和欢笑,分享甜蜜和苦涩,分享一片风景一段旋律,也分享吵架过后的静思与和解。 我们分享所见所闻,我把它变成了文字,她把它变成了图画。她从事与美术有关的工作。 我的随笔集《直接回家》、《岁月的智力游戏》,是她帮我画的插图,她的《动漫创作技巧》(升级版)书,是我帮她校对文字。 有天回家我讲个笑话给女儿听,说一个40岁女人,一会儿学英语,一会儿学俄语,一会儿学日语,深更半夜打电话给同事,请教起来没完没了,懂几句外语的同事都被她弄得烦死。后来大家才发现,原来她是在网恋,与异国男子谈情说爱。两人笑了一阵。 另一个故事则是她讲给我听的,说某女子生下小孩,第一眼看见婴儿时大惊失色:我和我老公都是双眼皮,这孩子怎么会是单眼皮的呀?——那女子的双眼皮,本是割出来的两人笑了一阵。 后来我把这些事写成了文章,女儿把这些事画成了漫画,她陆续画了许多,取名《都市王老五》,包括“男老五”和“女老五”,一度在报刊上、网络上遍地开花,海外的报纸也转载了。 所以我把女儿的《都市王老五》放在《莫小米自选集之你是谁》当中,应该是蛮贴切的。 莫小米 2007.1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