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品读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琳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屡遭坎坷,立下不世之功;宦海沉浮,是非后人评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被称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许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蒋介石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本书深度剖析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他的处世与生活态度,他的困厄与成功,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内容推荐

勘破世态人情,指点成败之机。本书深度剖析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他的处世与生活态度,他的困厄与成功,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

目录

 做人篇

最要虚心——以低调的姿态融人社会

一、“静”字功夫

 1.养心静体:不浮不躁地面对生活/2

 2.变化气质:书中寻找“静”字功夫的真谛/6

 3.宁静致远:先把自己的心安顿好/9

 4.静思默想:考虑不利因素有益于安身/13

 5.收啬生气:冷静中不失灵活性/16

二、“诚”字功夫

 1.血诚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不能丢/19

 2.笃守诚意:扩大生存空间的办法/22

 3.推诚守正:让自己在别人眼里诚实可信/26

 4.天道忌贰:做人的本色保持不变/29

 5.以诚换诚:与人交往诚心相待/32

 6.诚者不欺:要诚实,不要虚假的诚实/36

三“谦”字功夫

 1.谦谨载福:做人厚道会带来一生的福气/40

 2.和平虚明:好人缘比能力更重要/44

 3.力除傲气:言语中不可夸大显摆自己/47

 4.民胞物与:以开放的心态容纳他人/50

 5.胸次浩大:不要用瞧不起的目光抵触他人/52

 6.不能过谦:过分的谦虚也不好/56

四、“敬”字功夫

 1.须重礼节:以平等的心尊敬他人/59

 2.一于恭敬:以感恩的心孝敬父母/63

 3.恭敬不懈:以慈悲的心敬爱长辈老人/66

 4.敬人敬己:以景仰的心崇敬贤者人才/69

 5.敬畏之心:以无私的心尊敬朋友同事/73

 6.礼以居敬:以关爱的心尊敬家人/77

 7.敬而远之:不是什么人都值得尊敬/80

五、“谨”字功夫

 1.多言多败:谨防被自己的嘴坏了形象/83

 2.临深履薄:把持住个人的行为不走极端/87

 3.不栽荆棘:谨防与人构怨成冤家/90

 4.须择远大:谨慎结交,益友是无价的力量/93

 5.疑信杂生:谨防被人怀疑猜忌/97

 6.谨小忽大:不提倡对什么事都谨小慎微/100

 

 做事篇

尽其在我——以中庸灵活的方法打拼博弈

六、“志”字功夫

 1.坚卓之志:志向决定格局,态度决定高度/106

 2.独立之志:在做事过程中树立独立意识/109

 3.规模气象:做大做强须在关键时有主见/113

 4.强毅之气:不断鞭策自己做得更好/117

 5.日进无疆:考验自己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120

七、“恒”字功夫

 1.历久不衰:一天一小步,十天一大步/123

 2.用志不分:放弃杂事.专注一件事/127

 3.无恒内耻:把没有恒心当做一种耻辱/130

 4.困知勉行:恒心带来成功的希望/133

八、“识”字功夫

 1.以识为主:胆识比才能更重要/136

 2.先贵审力:与提携自己的领导搞好关系/140

 3.器识为先:不是谁都能抓住天赐良机/143

 4.识量颇远:判断力影响个人发展空间/145

 5.毋求近功:只追求速度会丧失心智/147

九、“变”字功夫

 1.因时变通:不拘泥于僵化的规则和方法/151

 2.宽利严礼:在宽与严之间拿捏分寸/154

 3.愚明柔强:在刚与柔之间变化手腕/158

 4.能立能达:把自强与圆融结合起来/162

 5.避长击短:在优劣比较中妥当应对/165

十、“退”字功夫

 1.善退善进:做强后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事业/168

 2.人神同钦:成大事者善于在利益上退让/171

 3.豁达冲融:让对方超越自己也无妨/175

 4.绰有余裕:实力弱小的时候不急于出招/180

 5.善刀而藏:实力强大也得避开对手的锋芒/183

 6.以迂为直:绕到对手看不到的地方拆招/186

 

 做官篇

耐烦事功——以方圆隐忍的策略竞争官场

十一、“勤”字功夫

 1.以勤报君:让上级喜欢、下级爱戴的方法/190

 2.勤可补拙:多做事不是乱做事/194

 3.勤思善问:“劳心”是勤政的一个方面/197

 4.克勤小物:从日常事务上积累工作经验/200

十二、“爱”字功夫

 1.爱民第一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204

 2.如待子弟:把下属看作自己的亲人/208

 3.见谅于下:以大度的情怀对待犯错误的下属/212

 4.体恤之念:在生活上处处关怀身边人/216

 5.挺膺负责:出现问题时敢于担当责任/220

 6.留人余地:批评不等于诋毁贬低他人/222

 7.剀切劝导:处理下属矛盾不偏袒任何一方/225

十三、“用”字功夫

 1.多选替手:只靠自己,再有能耐都不行/228

 2.不拘一格:打破框框会涌现奇特的人才/231

 3.在人不在器:选拔有用的人才壮大势力/235

 4.不没其长:把人才的优势发挥出来/238

 5.中兴得人:用新型人才激发团队活力/24l

 6.褒之若甘雨:以奖励手段发掘人才潜能/244

 7.以类相求:闲时多为急时储备人才/248

十四、“忍”字功夫

 1.忍辱负重:会忍是领导必具的特质/252

 2.隐忍于中:忍耐中审视因果祸福/256

 3.终日惕厉:功归于上,自己方可安享/260

 4.忍是取势:危难时巧为周旋/263

 5.打脱牙和血吞:在委屈中挺住腰杆/267

 6.小忍待定:忍小事以保大事/271

 7.浑含应之:得饶人处巧饶人/274

十五、“廉”字功夫

 1.守寒素:让自己多保留一些平民色彩/279

 2.不妄取:避免栽跟头的自律方法/282

 3.慎嗜欲:降低欲望,平淡求福/287

 4.以廉服众:公私分清可防止自己搅人浑水/291

 5.不蹈危机:背地里管住自己最了不起/295

试读章节

要做一个有品位、有涵养的人,先得牢牢地抓住“诚”字。“诚”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诚、无妄、纯正等含义。《中庸》的作者子思认为“遵道而行”,要有“择善而固执之”的主观精神——诚。诚也表示人们精神专一的状态,但诚的这种主观精神状态,又被子思夸大为贯通天人的绝对精神。曾国藩以“诚”为本体,认为“诚”就是天道。掌握做人学问,诚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思想。

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交战,作为将帅,他威风凛凛,权势显赫,但他待部下却处处不忘一个“诚”字,并且向手下人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内心之诚乃“血诚”。曾国藩强调:“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

曾国藩的“血诚”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去世了,曾国藩请假回到老家荷叶塘服丧。一天,他在一家饭店写对联,被一位叫韦永富的太平军看见了,太平军要曾国藩帮忙抄几份告示,并说:“我们太平军尊重读书人,你归顺我们,包你有吃有穿,仗也不要你打,日后我们天王坐了江嶙你一个大官当。”

曾国藩先是紧张,但马上镇定下来寻思对策,这告示是绝对不能抄的,否则曾国藩就是不“诚”的人了。那人见曾国藩犹豫,就说不跟我们走算了,帮我们抄完告示就放行。按理说曾国藩可以答应,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替太平军抄告示,岂不是在为反贼做事?

韦永富把曾国藩带到了一个村庄,将他安置在一间屋子里。一会儿,太平军端来了饭菜,说:“先生,吃饱了,然后抄三份告示。”说罢将写着告示内容的纸展开放到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一看,见是《奉天讨胡檄》,什么“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衣食者,上帝之衣食,非胡虏之衣食也。子女民人者,上帝之子女民人,非胡虏之子女民人”,什么“慨自满洲肆毒,混乱中国,而中国以六合之大,九州之众,一任其胡行而恬不为怪,中国尚得为有人乎?”……

曾国藩看完后,气愤地拍起桌子,骂道:“胡说八道!天诛地灭的贼长毛!”他把告示推向一边,做出打死也不抄的架势。

我们且不论太平军是否顺历史而为,但曾国藩内心之诚却是真实的,这也与他做人的基本原则相符合。他常常告诫自己:“知己之过失,、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天下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懵可以祓不祥。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诚),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他在日记中写道:“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以上这些,说一说或许容易,能做到却不容易,但曾国藩做到了。他装病不抄告示,恪守“血诚”。罗大纲听说军中来了一位读书人,连夜跑来看望。希望他归顺太平军。可曾国藩却以敌意的目光看着罗大纲,不为所动。罗大纲是个爱惜人才的将军,他没有计较曾国藩的态度,在他身旁坐下,以尊重的口气说:“老先生路上辛苦了,兄弟们少礼,你受委屈了。看样子,你是个饱学之士,我们太平军中正缺你这样的人,你留下来吧。我向天王举荐,你就做我们的刘伯温、姚广孝吧!”

曾国藩回答道:“刘伯温辅助朱元璋打江山,姚广孝却是朱棣篡夺侄儿位子的帮凶,这两个人怎能并称?”

罗大纲哈哈大笑,他说:“先生,你也太认真了。刘伯温、姚广孝都是有学问、有计谋的好军师,如何不能并称?至于是侄儿做皇帝,还是叔叔做皇帝,那是他们朱家自己的事,别人何必去管!方孝孺不值得效法。我看成祖也是个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建都北京便是极有远见的决策。老先生若是对此有兴趣,以后我们可以在一起商榷。”

曾国藩没料到太平军中也有人才,谈起历史人物是颇有见地。罗大纲临走时希望曾国藩抄几份告示,因为第二天要用。曾国藩说自己病了,头昏脑胀,无法胜任。罗大纲上前摸了摸曾国藩的额头,果然滚烫,便不再为难他,叮嘱手下人去找医生来给先生看病。

谁知与罗大纲一起来的一个湘乡籍士兵认出了老先生不是别人,而是名声响亮的曾国藩,他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罗大纲。罗大纲惊讶不已,他冲到曾国藩面前吼道:“你原来是个大清妖头,险些被你骗了!你不在北京做咸丰的狗官,为何跑到这里来了?”

面对杀气腾腾的罗大纲,曾国藩知道自己只要向反贼乞求饶命,不仅性命可保,还会捞个官当当,但那就不是曾国藩了,宁做方孝孺,不做姚广孝,大不了一死罢了。儒家讲中庸,但并不提倡明哲保身,“大丈夫可杀不可辱”。“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儒家一直把“诚”视作中庸德性观的轴心,它是联结天人,使之合一的规范,它是人无条件地依此规范而行的存在。是人的道德思索与行为规范的凭借;“诚”是贯通天地人的普适规范,它能够将三者有效连接,从而使人的生存处在一种相互和谐的格局之中;“诚”既允诺了在具体的、不完满的伦理实践中,达到全体的、完满的道德理想的可能性,从而开启了中庸作为实践伦理的大门。

P19-21

序言

历史上多少人物,在人们的谈笑、品评中或忠或奸,或善或恶,或真或伪。章太炎说曾国藩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为什么人们喜欢把简单的对立的价值标准,强加在曾国藩身上?

一百多年来,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因巨大的分歧和强烈的冲突而构成一种奇特的“曾国藩现象”——让他充当意识形态代言人,结果他原有形象和真实的人生历程,因夸大功过、凸显是非而模糊不清。他思想的声音、处世的智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被遮蔽,被忽略,被淡化。在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重新走近曾国藩的人生,读他的书信、日记发现:我们身上稀缺的,正是曾国藩身上拥有的;我们灵魂中需要的,正是曾国藩可以提供的,例如做人的诚信谦敬,做事的恒心毅力,做官的勤政爱民,等等。于是感到把曾国藩还归到生活处世这一层面来解读、细品,更加可信,也更加有益于我们的生活。

曾国藩的处世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集中体现,了解了曾国藩的处世智慧,也就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就明白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完全可以在一个人身上整合交融,成为实用的处世方法。人自身心理的矛盾,以及内心与现实生活的冲突,都被曾国藩利用文化的力量予以解决,他自身也就成为历史上杰出的文化传承者,且与单纯著书立说、宣传先哲思想的文人区别开来。他“经世致用”,在学习、工作中,在官场、战场上,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世方法,并获得了成功。

历史上有智慧的人很多,但要么离我们的时代遥远,传奇色彩重,要么其生活经历不丰富,留下的事迹少,而曾国藩离现在不算远,他个人写了大量的书信、日记和文章,还有朋友、同事的书信、日记对他的记载,所以他的事迹非常丰富,并且有一定的真实性,加上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反作用,使得他不像诸葛亮一样被送上神坛。他作为人而不是神的存在,也就与我们的精神距离很近,其做人、做事、做官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就让我们感到可以参照、学习、借鉴。

曾国藩不仅善于把握处世之道,而且擅长将其提炼、概括为内涵丰富的一个或两个字。如:“立身之道,以禹墨之‘勤“俭’、庄之‘静“虚’庶于‘修己’‘治人’之术。”“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情’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等等,浓缩之精湛,涉及面之广,是前无古人的。

曾国藩每总结一个字,都会认真地下功夫,不断提示和鞭策自己。例如一遇到烦心事,立即拿“静”字功夫,让自己的心态平稳下来,积极地应对生活;如人际交往时,就用“诚”字功夫,以诚待人,获得好的人缘;如受到委屈的时候,就用“忍”字功夫,好汉打脱牙和血吞;遇到利益纷争的时候,就用“退”字功夫,退是为了更好的进;遇到做大事的时候,就用“用”字功夫。利用人才,增强力量……曾国藩能够在为人处世、做官、打仗上游刃有余,他成功后没有从事业的巅峰上跌下来,何尝不是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和独到的理解,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这些功夫。

梁启超认为曾国藩“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因困而知,因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分明梁氏对曾国藩的“功夫”非常欣赏和肯定。

本书集中展现曾国藩生前阐述最多的、在他身上体现最突出的处世“功夫”。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他在做人、做事、做官方面的理念、经验和方法,间接地获得一些智慧,也可以通过对这些“功夫”的把握,触摸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