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问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
本书就是按照事情的本来面貌如实写照那些被卷入人类最大规模战争的人们,他们头脑糊涂、自封崇高、不光彩、灰心丧气、充满矛盾和谬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帝国的衰亡(1936-1945上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美)约翰·托兰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问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 本书就是按照事情的本来面貌如实写照那些被卷入人类最大规模战争的人们,他们头脑糊涂、自封崇高、不光彩、灰心丧气、充满矛盾和谬论…… 内容推荐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问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口本人民所带来的巨人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冉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夫战的历史,特别是对口本帝国丰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二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部 战争的根源 第一章 “下克上” 第二章 挺进卢沟桥 第三章 “那么,这将是背水一战” 第二部 乌云压顶 第四章 “还原到白纸上去” 第五章 致命的照会 第六章 z作战计划 第七章 “战争的爆发时间可能比任何人想象的要来得快” 第三部 万岁 第八章 “视死如归” 第九章 “我们前面的艰难岁月” 第十章 飘渺的希望难逃的失败 第十一章 “对他们发慈悲就是延长战争” 第十二章 “扪心无愧” 第十三章 转折 第四部 死亡之岛 第十四章 小本经营行动 第十五章 绿色地狱 第十六章 “本人罪该万死” 第十七章 结局 (下册) 第五部 调兵遣将 第十八章 鼠辈与好汉 第十九章 向马里亚纳群岛跃进 第二十章 “七生报国” 第六部 决战 第二十一章 “谁也别心慈手软” 第二十二章 莱特湾之战 第二十三章 “断颈岭”之战 第二十四章 溃败 第七部 苦尽甘来 第二十五章 “绝好机会” 第二十六章 火刚熄灭的地狱 第二十七章 江户之花 第二十八章 最后一次出击 第二十九章 铁台风 第三十章 散兵游勇 第八部 “一亿玉碎” 第三十一章 寻求和平 第三十二章 “那是不用你操心的决定” 第三十三章 广岛 第三十四章 ……以及长崎 第三十五章 “忍不住也得忍” 第三十六章 宫廷叛乱 第三十七章 鹤声 尾声 试读章节 但是,外表宁静的东京却酝酿着一场骚动,一场即将冲向大雪覆盖的街头的激烈骚动。皇宫外侧一端是第一(玉)师团的兵营。该兵营由于陆军省一名少佐告密说他们要发起武装叛乱而引起了当局对他们的注意。告密者说,他从某一青年军官那里获悉,一批激进分子计划于该日刺杀天皇的若干名顾问。嫌疑分子已受到监视,还给政界要员派了应付紧急情况的保镖。首相官邸的门窗都用钢筋和铁条加固,安上了直通警视厅的警报器。可是宪兵队和警方觉得他们满可以从容对付局势。一小撮叛乱分子不管有多么强烈的动机,毕竟翻不起大浪。此时他们对情报所说即将发生叛乱的可靠性如何正半信半疑。这一天眼看就要结束。 他们这种安然自得的态度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负责守卫皇宫的精锐部队中的造反情绪非常强烈。他们的傲慢不逊极为明显,因此已下令于数日内把他们调往满洲。他们露骨地蔑视当局,以致有一支部队竞以演习为名,集体跑到东京警视厅门前去撒尿。这些不服管束的官兵中另有一千四百人正在谋划揭竿而起,准备于次日拂晓前分头袭击东京六个目标,包括警视厅和若干政府官员的住宅。 在为这些袭击进行复杂的准备工作的同时,寻欢作乐的人们却在渐渐黑下来的大街小巷上闲逛寻找消遣。银座——即东京的百老汇第五大街——已经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对日本青年说来,这儿早已成了外部世界的浪漫象征,是霓虹灯、妇女装饰品商店、咖啡馆、美国和欧洲电影、西式舞厅和餐馆组成的仙境。距这里不远的赤坂区(那里的男女普遍穿和服),古色古香的日本也期待着一个欢乐的夜晚。那些脸上涂脂抹粉,身穿五光十色舞服的艺妓,好像是来自古代的不速之客,坐在人力车上沿着柳树成行的蜿蜒的街道穿梭。这里的灯火比较昏暗。警察提着的日本传统的红灯笼,散射出柔和的令人思乡的光芒,宛如一幅迷人的木刻变得栩栩如生似的。 这些叛乱者的动机并不是出于个人野心。如同在他们以前的六批人一样——那六批人都失败了——他们企图用暴力和暗杀手段去纠正日本社会的不公正。日本的传统使这些罪恶行径合法化,日本人给这种行为起了一个专门名词——“下克上”(gekckujo)。这个词最初是在15世纪使用的,那时,各级地方到处发生叛乱,地方豪族拒不服从将军…,而将军又不服从天皇。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专制制度在欧洲瓦解,接着出现民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潮流。这在日本青年人中产生了巨大影响,要求变革的呼声甚嚣尘上。政党相继出现;1924年开始实施成人普选法。但是,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在日本,视政治为赌博或摇钱树者大有人在,已揭露出一系列丑闻,如松岛红灯区丑闻、铁路丑闻、朝鲜丑闻等。对贪污贿赂的告发,使国会大楼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伴随日本西方化而来的人口爆炸性增长更加深了混乱。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日本四大岛,加起来几乎不到加利福尼亚州的面积)就有八千万人拥挤在一起。国民经济无法承担每年增加约一百万的人口。农民由于产品价格暴跌而处于饥饿的边缘,他们开始组织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抗议。成千上万的城市工人失去工作,不得不风餐露宿于街头。左翼政党和工会组织纷纷应运而生。 然而,这些运动却遭到各国粹主义者组织的抵制。这种组织最著名的领导人就是北一辉。北一辉既是个国粹主义者,又是一个炽烈的革命者,他把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结合到一起。他那论改革的册子《国家改造法案大纲》不但受到激进派的推崇,连天皇的崇拜者也如获至宝。北一辉的言论吸引了所有渴望改革的人。北一辉写道:“日本正在仿效西方国家的毁灭性榜样。那些拥有金融、政治、军事权力的人们在皇权的庇护下,都在维护自身的不正义权益……。 “没有我们的保护和领导,印度和中国的七亿兄弟绝不能取得独立。 “东方和西方的历史,不外乎是各封建国家经过一个时代的内战后取得统一的记录。唯一可能的国际和平就是经过这个时代的国际战争后取得的封建式和平。这种和平将由于出现一个可以统治世界各国的最强大国家而实现。” 他号召大家去“清除天皇与国民之间的障碍”,就是说,取消内阁和国会。只有一家之长才能有选举权,任何人都不得积聚超过一百万日元的财产(约合当时五十万美元)。重要的工业应收归国有,建立专制独裁制度,女人的活动只能限制在家庭圈子内,以“发扬日本古老的花道和茶道”。 千百万易受影响的、富于理想的年轻人,对政界、财界的腐败以及家中的贫困,本来已深恶痛绝,无怪乎他们一下子就给迷住了。他们能够与这些罪恶势力和共产主义进行战斗,使东方从西方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使日本成为世界各国的领导者。 在西方,这样的年轻人本来能够加入工会或当政治鼓动家以找出路。但是,在日本,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出身于小地主或小商人家庭的青年,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在陆军或海军里当军官。一旦入伍,他们从士兵的口中更深刻地了解到贫困的情况。这些士兵,每当收到家信,都会失声痛哭——由于儿子远离,全家正处于饥饿边缘。青年军官认为责任在他们的上级、政治家以及宫廷官员。他们加入秘密组织,其中有些秘密组织号召采取直接行动和暗杀(如“天剑党”),有的则主张对外实行领土扩张,对内则实行改革(如“樱花会”)。 1928年,这种骚动已到了白热化程度,但是靠了两位在军方范围内活动的非凡人物才把酝酿已久的计划付诸实施。一位是石原莞尔中佐,另一位是坂垣征四郎大佐。前者有才华、脑子快、浮夸、主意多;后者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又富有组织才能。两人搭配在一起是最完美不过的。只要石原想得到,坂垣便做得到。两人都是关东军参谋军官。这支军队于1905年,为了保护日本的利益,被派到面积比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三州的总和还大的荒凉的满洲。 这两个军官认为,要解决日本的贫困只能在中国的满洲找出路,可以把荒无人烟的满洲变为文明的、繁荣昌盛的地区,既可减少国内的失业,还能给人口过多的本土找到出路一在本土,三分之二以上的农场占地不到二又四分之一英亩。满洲还能为日本保持其工业国地位提供它极端需要的有保证的原料来源和成品市场。但是,石原和坂垣认为,除非日本完全控制满洲,否则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当时的满洲还在中国军阀张作霖大帅的统治下,但统治很松散,日本那时也只有在铁路沿线驻扎军队的权力,并从事采矿、农业和商业活动。P4-6 序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多数西方人认为,东条大将和其他日本领导人——实际上是为数众多的日本人——同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徒是一丘之貉,他们不论受到什么惩罚和遇到什么厄运,都是罪有应得。 事过二十五年,日本已经从精神上和经济上濒于全面崩溃的境地恢复过来,在世界之林中重新受到尊敬。可是,人们仍然不禁要问,我们怎么能钦佩和尊敬一个战争时的行为如同野蛮人一样的民族呢? 本书之目的,主要就是要从日本人的角度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进而解答关于那场改变了亚洲面貌的战争的其他一些问题。为什么一个幅员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那样大小的国家要对珍珠港发动自杀性的进攻,从而使自己与一个国力十倍于己的敌人决一死战呢?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不是像今天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不可避免和非打不可的?打赢那场战争是不是就使美国从此永远卷入亚洲事务呢? 要不是发生了两个情况,我——尽管有我的日本妻子和她家人的帮助——本来是不想写这本书的。这两个情况是日本人对自己不久前的历史所抱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和出现了一些新的重要文献。除了日本外务省和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已经存有的大量材料外,最近又发现了一些曾被隐匿或散失多年的宝贵材料,诸如御前会议和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的记录,过去以为已被焚毁的近卫文磨的部分日记,以及1940年至1944年2月21日担任陆军参谋总长的杉山元元帅所写的长达千页的“笔记”。 重要的是,日本的一些前文武长官,包括天皇的首席顾问木户幸一侯爵、天皇幼弟三笠宫崇仁亲王殿下、珍珠港和中途岛战役的实际指挥官草鹿龙之介提督,以及东条的头号心腹佐藤贤了将军等,都愿意毫无拘束和详细地谈他们不幸的过去。几年前,我为写《扪心无愧》一书搜集材料时,只要一触及某些敏感的话题,他们就面带难色,这种心情已完全消除了。此外,他们相信,战后西方人自己有了在亚洲的种种经历之后,对日本过去在中国所铸成的罪恶应该有新的认识。那些参加过这场战争的人,从将军到士兵,也比较愿意谈起他们的错误,说出过去说不出口的话:怯懦、谋害、杀人成性、投降和开小差。 为了准确起见,他们以及每一个与作者交谈过的、其经历被写入本书的人,都阅读了有关自己的段落,而且往往还添加了说明问题的评论。书中的对话并非虚构。这些对话出自许许多多的谈话记录、档案材料、速记记录和当事人的回忆。例如有关历次御前会议和联络会议的大量辩论部分,就是根据杉山元的“笔记”、最近搜集到的官方档案材料、私人日记,以及作者同出席御前会议的木户侯爵、铃木贞一中将、星野直树和贺屋兴宣等人的谈话记录写成的。木户侯爵在天皇每次参加会议后马上就能得到一份关于会议的报告。 我认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它没有认识到自己同时在打两种不同的战争:其一是在欧洲,与另一个西方民族及其纳粹主义交战;其二是在亚洲,既要同一个求强图存的侵略民族作战,又要在意识形态上同整个亚洲展开斗争。亿万东方人把日本的战斗看做是自己的战斗,看做是一场种族和肤色的对抗。他们还把日本的胜利看做是自己从西方统治下解放出来的胜利。 早在1922年,远东问题权威泰勒·丹尼特就写道:“每个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对现在构成远东问题的种种祸患都负有责任。我们大家还是应该永远丢弃自以为公正和受害的无辜者的伪装,以忏悔的心情面对现实为好。” 如果我们这么做了,1941年与日本的谈判就非常可能以和平而不是以战争告终;美国也不会多年来被迫在亚洲成为道义上的警察。而道义上的警察并不是一个好当的角色,尤其是当它自身的道德还正成问题的时候。 本书就是按照事情的本来面貌如实写照那些被卷入人类最大规模战争的人们,他们头脑糊涂、自封崇高、不光彩、灰心丧气、充满矛盾和谬论。 我已尽我最大努力让事实本身来说话,如果有什么结论的话,那就是:历史不会简单地给人的教训,只有人类本性的再现,而不是历史的重演。事实说明,立足现在,认识过去,给我们的教益只会更多,而不是少了。战后由于我们自身在亚洲所采取的暴虐行径,使美国人进一步看清了上一代日本人当时的战争行动,这无疑是一个可以引为借鉴的例证。 约翰·托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