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个世界考古未解之谜,涉及古人类的遗迹、语言文字、建筑、古人智慧悬案等诸多内容,编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探素世界历史与文化,发掘鲜为人知的内幕,揭示其重大意义与影响。
300多幅图片,包括极富艺术与文化价值的出土文物、珍贵的现场挖掘图片、与考古相关的世界名人的画像、颇具人文特色的自然风光及文化遗迹等,信息量大,与文字相辅相成,图文并茂,充分拓宽读者的思维空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
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逻辑严密的分析推理、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为读者全力打造一个舒适、愉悦的阅读空间。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解读与研究历史文化。编者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古人类的遗迹、解读古文明的密码、隐藏在孤寂中的荣华、神奇的语言文字、寻找消失的历史和古人智慧悬案等6个方面,对60个世界考古未解之谜进行全面剖析,深入开掘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的玄机。同时,本书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将人们感兴趣的疑点与谜题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引领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大家在享受阅读快感、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享受和想象空间。
人类的年龄到底有多大?
从人类诞生起,对自身的追问就从未停止过。人类是怎样起源的?人类又是怎样进化的?人类的年龄到底有多大了?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人们心中,促使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去追寻。
中国学者们根据“北京猿人”,也就是早期称为“中国猿人”的、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猿人的资料,推测出人类的诞生已经有了77万年的历史。而与此同时,外国的学者却依据“爪哇猿人”的化石,认为人类的年龄已经有100万年的历史。后来,随着东非地区坦桑尼亚“东非人”与“能人”化石的发现,随着肯尼亚等地砾石工具的发现,学者们又认为,人类的诞生已有200万年的历史了。除了这些含混的观点外,还有人认为人类的年龄已有300万年,甚至500万年等说法。看着学者们莫衷一是的观点,我们更加困惑了:人类的年龄到底有多大了?今后关于人类年龄的说法还会有变化吗?如果有变化,是否变得更久远呢?的确,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这样的两种观点能够得到大多数的学者的公认,那么人类的年龄之说,很有可能是要大大地提前了,那么能提前多久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前呢?
要测定人类的年龄,自然要从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算起。自从1973年开始,在埃塞俄比亚的哈达一带330万~290万年的地层里,出土了大批化石,学者们认为,其中一部分,应该是人类的化石;同时同地所出土的“露西人”化石,显示其生存年代应该在400万年前左右。1974年,在距离奥杜威峡谷40余千米的莱托里尔,出土了13块化石,这些化石应该是属于人的系统或人科的化石。其中一块下颌骨,被明确的定为了人属,用钾氩法测定这个下颌骨的主人的生活年代距今已经有了335万~375万年。1965年,布·帕特森在肯尼亚的图尔卡纳湖西南的卡纳坡发现一块肱骨化石,判断它的年龄在400万年之前。这个化石与现代人的肱骨相似。学者们以“功能鉴别分析法”测定其功能特点已经接近人类。从1932年到1967年,国际科学考察队在埃塞俄比亚的奥莫盆地的70个地点发现有人类化石,年代最古的在400万年前。198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们在埃塞俄比亚的阿瓦什河谷发现了十分完整的“原始人类化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露西人”,“露西人”的定年也在400万年之前。所有这些挖掘表明东非一带300万~400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这表明人类至少已经有了300万~400万年的历史了。但是,有没有新的证据表明人类的出现比这更早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已经出土了足够多的化石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1984年,肯尼亚与美国的专家合作,在肯尼亚发现了一块500万年前的古人类颚骨化石。参加发掘的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专家D.匹尔比姆说,以往的发掘表明东非一带300万~400万年前就有人类,这次出土的颚骨,把人类在地球上的出现时间又向前推进了100万年。
尽管这些化石的出现没有石器伴存,有的还在争论之中,但从总的情况来看,通过“化石形态”与“功能鉴别分析法”已经基本判定它们属于“人属”。如果按照“先木器论”的观点,它们就是通过木器制造而转变成人的。因此,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200万年,最少也是300万年之前,甚至有400万~5007/年的可能。
综前所述,人类的年龄已经有了50万年、100万年、200万年、300万年与400万年(先木器论的说法)等说法,但没有一种说法是可以作为定论的。因为50万年、100万年,200万年与300万年等说法都被否定了,随着考古资料的增多,更古老的人类化石将会不断地出现,这些说法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而300万年与400万年之说证据尚嫌不足,就是连“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本身能否成立尚处于争论之中,更何况由它们推断出来的结论。
就目前情况来看,“300万年”之说属于多数,但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古老的打制石器也不过只有250万年的历史。尽管“先木器论”与“先木器时代论”的说法还有争论,但随着考古学与人类学资料的不断丰富,300万年之前与400万年之说的证据必将日益增多,但是它是否最终会得到学者们的公认呢?这样的说法的前途究竟如何,这些都不是目前的我们可以预料的。如果依据东非地区现有资料来说,人类的年龄已经不是200万~300万年,而是300万年之前,或者更长。至于能提前多少,目前尚难定论。
P2-5
众所周知:人类曾经生活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时间,分别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跨入了文明的门槛。古代人类曾经活动过的许多地方隐藏在鲜为人知的地方(如丛林、海底);有的大半已经消失,只留下了蛛丝马迹(如消失在热带丛林中的玛雅都市)。许多的考古未解之谜亟待我们去破解,诸如人类究竟从何而来?古埃及金字塔是怎样修建的?复活节岛神奇的人面巨石像有何玄机?玛雅都市是怎样消失的?……诸如此类的考古未解之谜我们不能也无法凭空去想象,对古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进行探索和发掘就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课题和现实而紧迫的工作。考古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回归历史的途径,它让我们看到人类演进的清晰进程。
考古工作恰好就是在“探索和寻找过去的世界,用考古学家的发现,把古代人类及其创造的文化生动地重现出来”。罗马城的考古使我们看到了2000多年前古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的壮观,希腊考古发现使传说中的特洛伊城成为信史。这些文化古迹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考古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多次惊喜使我们知道:许多被认为只是近代才有的东西,实际上已有古远的源头,考古发现至少证明了古人的才智、力量比我们想象的更为高明和复杂。
本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研究和探索世界考古史上的未解之谜,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考古资料,选取世界考古史上影响大、受公众关注度高的考古大事,通过科学严谨的文字叙述,从古人类的遗迹、解读古文明的密码、隐藏在孤寂中的荣华、神奇的语言文字、寻找消失的历史和古人智慧悬案等6个方面透析世界考古,将考古的真相娓娓道来,把曾经失落的文明展现在读者面前。另外,我们选择了300余幅精美的图片,通过简洁明朗的版式设计和文字的有机结合,达到具象、直观的阅读效果,力图营造一个逼真的场景,引领读者来到考古现场,零距离感受世界文明的魅力,全方位观察古人创造的文字、建筑、雕塑、科技成就,触摸真实生动的古代社会,为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广阔的文化视野。有本书作为帮手,无疑能让人更清楚地知道异国他乡有哪些珍贵古代文明财富,对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都大有裨益。
当然,因篇幅所限,要用本书对世界所有的考古发现作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介绍是不现实的,编者精选了近60个在全世界有较大影响的考古未解之谜,采用史料与实物并举的方式,使远去的历史揭开它神秘的面纱,给读者一窥真相的阅读快感,用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形式,再现考古活动的丰富与变幻,同时折射出人类对文明兴衰的追怀与感悟、对历史发展的深思、反省及对人类自身命运的追问和关怀,让读者从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