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北部邻邦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它从欧洲往亚洲一直绵延过来,我们只需跨越一条河流,翻过一个山岭,就可以到达那里了。对那个国家的儿童文学,我们本来是非常熟悉的。那里的儿童文学曾经给我们的前辈提供过许多滋养。而今天,在21世纪的新时代里,那里的儿童文学还能给我们孩子带来童趣、带来欢笑吗?这得读从那里引入的新人新作。
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乌萨乔夫,他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成名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儿童文学新人。他的童话陆续传到国外后,就受到愈来愈多国家的童书界的注目,逐渐地,他的童话搭上了德语、法语、英语传播的快车道。
本书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童趣,还能把我们带入比较陌生的动物世界和冰雪世界。这些童书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界,还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让乌萨乔夫来做我们的新朋友吧。让我们把他的书摊开,一步,我们就跨进了我国的北部邻邦俄罗斯。
做大狗好还是做小狗好
小狗索尼亚蹲在儿童广场上,它想:我是长得大些好还是小些好?……
“有时候是大些好,当然是大些好。”索尼亚想,“我长得大大的,猫得怕我,所有的小狗都得怕我,连过路人看见我一个个都提心吊胆的……”
“有时候又是小些好。”索尼亚想,“因为你小,就谁都不用怕你,谁看见你都不用提心吊胆,这样谁都会跟你玩儿。要是你是条个儿大大的狗,那就一定得给你拴上铁链子,还把你的嘴给套起来……”
就在这时,儿童广场旁走来了又高又大的马克斯,它是一条样子非常凶猛的斗牛犬,嘴巴大得惊人,胸脯宽得吓人。
“请您告诉我,”索尼亚很有礼貌地问马克斯,“您的嘴巴被套起来那会儿,心里准是很不痛快的吧?”
索尼亚的问题让马克斯顿时火冒三丈。它可怕地呜呜叫着,要挣脱牵狗链冲过来……它猛一下撞倒它的女主人,向索尼亚扑过来。
“汪汪汪!”索尼亚听着身后传来的呜呜声,吓坏了。于是它想:“还是做大狗好!” 幸好,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幼儿园。索尼亚就从幼儿园木板栅栏的一个小洞里哧溜一下钻了过去。
马克斯个儿太大,不能跟着钻过栅栏洞,只好在栅栏外头呼哧呼哧地大声喘气,就跟火车头一样响……
“到底还是做小狗好,”小狗索尼亚想,“要是我的个儿大大的,就怎么也不可能一跳就从一个小小洞里钻过来。”
“可如果我的个儿很大很大,”它又想,“那么我还用得着从洞里钻过来吗?”不过,因为索尼亚的个儿小,所以它最后还是以为做小狗好。
大狗觉得做大狗好,那就让它去那样以为吧!
芥 末
小狗索尼亚蹲在盛了燕麦的盘子前,它总是吃得不开心。“这人,就是怪啊,”它想,“土豆泥、沙拉、粥、菜汤,一吃一大盘,而那些味道特别好的东西,譬如说香肠啊、果酱啊,或是巧克力啊,总是只吃一点点。”
“这不对嘛,”聪明的索尼亚想,“应当倒过来才对,好吃的吃得多点,不好吃的吃一点点。”
主人伊万天天都这样:往一大盘粥里搁一小块黄奶油,往一大块面包里放一小截香肠。 小狗索尼亚今天就要同人不一样:往一大盘猪油里搁一点点粥,吃香肠和果酱干脆不要面包! 索尼亚回想着过去曾吃到过的那些好吃的东西,口水就滴里嗒啦从嘴边淌了下来。
“还有我没有吃到过的,想来那一定更好吃,”它忽然想,“那种人只吃一点点的东西(人总是这样:越是好吃的,吃得越少)……”
“啊!”它开心得不得了,“我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伊万吃芥末总吃一点点,拿刀尖挑那么一小点儿,然后小心地抹在面包上,随后,皱起眉头,送进嘴里,接着长长地“啊”一声,然后直晃脑袋,再吃起酸菜汤或其他味道不好的东西,好像他吃的是巧克力果冻似的。
聪明的小狗索尼亚从冰箱里取出一个绿色的小罐子,打开盖子,狠狠地挖了一大勺子芥末,想也没想就送进了嘴里。
“啊!”小狗的眉头皱成一团。就在这时,它感到像是遭刺猬猛刺了一下,遭毒蛇狠咬了一口,遭烧烫的熨斗突然碰了一下……
“噢!”它大叫一声,在房子里撒腿奔跑起来。
它的整张嘴都在发烫,都在发烧。
“可能,我变成一条喷火龙了?”它害怕地想。
它想照照镜子,但是它跑得太快,镜子只照出它的尾巴尖尖。
“我得赶快把嘴里的火给灭了!”索尼亚想起来,就向盛水的盆子扑去。
它先喝光了盆里的水,接着喝稀粥,吃昨天剩下的土豆泥,然后喝酸菜汤,吃半个黑面包……
小狗伸长舌头,蹲在镜子前,这下它才知道,为什么伊万吃这可怕的芥末时,总是眉头紧锁。
“这么难吃的东西都吃过,”索尼亚想,“今后世界上最酸的酸菜汤吃起来,也会像吃樱桃酱似的有味道了!”
这位童话新秀是个开心天使
韦 苇
我国的北部邻邦俄罗斯,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度,它从欧洲往亚洲一直绵延过来,我们只需跨越一条河流,翻过一个山岭,就可以到达那里了。对那个国家的儿童文学,我们本来是非常熟悉的。然而近些年,我们的视线更多集中在北欧、美国和西欧,我们对我们北部伟大邻邦的儿童文学显然了解得少了。
其实,那里的儿童文学曾经给我们的前辈提供过许多滋养。而今天,在21世纪的新时代里,那里的儿童文学还能给我们孩子带来童趣、带来欢笑吗?这得读从那里引入的新人新作。
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乌萨乔夫,他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崭露头角,成名于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儿童文学新人。他从童诗创作起步,后来转而成为童话作家。他的童话陆续传到国外后,就受到愈来愈多国家的童书界的注目,逐渐地,他的童话搭上了德语、法语、英语传播的快车道。汉语怎么样?在我们不经意间,乌萨乔夫的低幼儿童话《没头没尾的故事》传入英语世界、法语世界和德语世界的时候,也被译成了汉语。这篇译成汉语在上海发表的童话,很快受到我国儿童文学评论家的注意,将它引来论证“幼儿童话也可以写得意味深长”,“哲学性的思维也是能够蕴涵在幼儿童话的构想中的”,“在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方面,童话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之类话题的实例。乌萨乔夫的这篇童话实在很小,只有五百来字,但是报告春天的到来,不必一定非得是鸵鸟吧,小小个儿的燕子就可以了。
我们从乌萨乔夫这五百来字的《没头没尾的故事》开始,来期待乌萨乔夫。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朋友来满足我们的期待。
浙江文艺出版社一下就引进了四部乌萨乔夫的童话:《聪明小狗索尼亚》、《马霞家的恐龙娃》、《快乐的小刺猬》和《雪娃娃学校》。透过它们,我们可以窥测到今天的俄罗斯作家们向他们的孩子都提供着怎样的一些童书,俄罗斯小朋友都在读些怎样的故事。
乌萨乔夫如今正当红。当红,意味着乌萨乔夫的童话果实正受着孩子们的欢迎,童书界正看好他的童话产品。顺应着社会的肯定性评价,俄罗斯教育部拟定的向儿童推介的童书中,就有五本是乌萨乔夫的。
俄罗斯孩子是躲不开乌萨乔夫的。纵然躲得开乌萨乔夫的书,也躲不过乌萨乔夫的卡通剧和动画电影电视,《聪明小狗索尼亚》、《马霞家的恐龙娃》、《母牛的儿子依凡》、《老熊看牙》、《小绿人的故事》等等,有十多部呢,几乎是孩子一打开儿童档的节目,乌萨乔夫就来了,他笑眯眯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我们说幽默的话题说了近三十年了。其实,层次高的幽默作品,我们难得读到。幽默这东西,不是想有就能有的,想学就能学到的。它和传统、天赋、秉性、气度、氛围和文化结构都有关系,如果在幼儿文学里,那么还同能否准确而到位地把握幼儿的天真与稚拙特性有关系。制造出来的幽默弄不好会让人恶心的,会让人倒胃口的。乌萨乔夫的幽默怎么样?
我是在昆明一个夏天译乌萨乔夫的《聪明小狗索尼亚》的。我一边译,一边一个人偷着乐,无形中把我的欢喜、把我的开心就透支了。后来译《马霞家的恐龙娃》,也看到乌萨乔夫和另一位作者在幽默的叙事中,结构进了那么多职业、性格、年龄、脾气、爱好不同的各色人等,喜剧性的童话趣味像温泉泉眼里冒出来的气泡,好似无数珍珠串儿,呼啦啦呼啦啦,那感觉煞是好呢。
《快乐的小刺猬》和《雪娃娃学校》,除了能让我们感受到浓郁的童趣,还能把我们带入比较陌生的动物世界和冰雪世界。这些童书不仅能开阔我们的视界,还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让乌萨乔夫来做我们的新朋友吧。让我们把他的书摊开,一步,我们就跨进了我国的北部邻邦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