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传记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巴菲特怎样成长为华尔街股神、全球财富之王的传奇历程,全面解析巴菲特的成功,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巴菲特形象。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落入一般传记作品的窠臼,不仅在叙述巴菲特的成长史时融合了点睛之评,还对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方法做了专章介绍。所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此书不仅可以成为青年朋友的励志典藏,也可以为正在股市浪潮中迷惑不定的众多投资者提供很大的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菲特正传--在恐惧中前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赵建 |
出版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巴菲特怎样成长为华尔街股神、全球财富之王的传奇历程,全面解析巴菲特的成功,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巴菲特形象。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落入一般传记作品的窠臼,不仅在叙述巴菲特的成长史时融合了点睛之评,还对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方法做了专章介绍。所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此书不仅可以成为青年朋友的励志典藏,也可以为正在股市浪潮中迷惑不定的众多投资者提供很大的帮助。 内容推荐 在巴菲特的半个世纪投资生涯之中,经历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东西方的冷战,美国数次的对外战争,以及美国国内多次的动乱,石油危机、股票市场的崩盘、9·11恐怖袭击…… 每一次事件,都曾激起金融市场的大动荡,无数的投资者因此而倾家荡产,可巴菲特却总能绝地反攻,乘风破浪,满载财富,高唱凯歌。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虽不绝后但绝对空前。如此巨大的成功,使得巴菲特在全球投资界中,拥有如同教皇一般尊崇的地位,其投资思想也为无数的投资者所信奉。 而在目前的中国,“股神”巴菲特的名望早已经越出了投资界的领域,巨额的财富和高尚的品德,令巴菲特几乎家喻户晓。 相应的,关于巴菲特的的图书也受到了追捧,市面上这样的书不在少数,但客观而论,这类书虽然各有各的精彩,但是,要么更多关注巴菲特的生活、家人、朋友、婚姻以及关于他的趣闻轶事,流于庸俗,要么只管讲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和方法,过于专业,曲高和寡。 现实的成功,总能在历史中寻找到答案,这是历史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要探究巴菲特成功的奥秘,毫无疑问,要回过头去,追寻他一路走去的足迹,研究他一生的历程。要做到这一点,阅读他的传记,当然是最简单的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巴菲特之所以为巴菲特,毫无疑问,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他投资上的巨大成功。 目录 卷一 成长篇——巴菲特的流金岁月 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楼上跳下去。 巴菲特家族与巴菲特 1929,股灾;1930,巴菲特诞生 数字与股票:少年巴菲特最感兴趣的两件事 巴菲特也曾是不良少年 名师高徒,巴菲特的“精神之父”格雷厄姆 收获爱情 菲利普·费雪与巴菲特 卷二 创业篇——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史 我无法忍受一生之中有什么东西是我想要却无法拥有的。 创业,由100美元开始 外部合伙人的加入 牛刀“小”试:玩转美国运通 激流中的选择:暂别股市 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 收购喜诗糖果公司:一笔具有重大意义的投资 股神归来 卷三 投资篇——股神是怎样炼成的 在人的一生中,只要做对几件事就成了。如果投资者能够做到真正熟悉几个行业后进行大量投资,一定会获得巨额利润。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 牵手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的一段传奇 成为报业大亨:一场残酷的个人胜利 婚姻生活遭遇危机 B夫人——巴菲特心目中的理想商人 1987,股市大崩盘中的巴菲特 史上最著名的投资案例:巴菲特与可口可乐 投资吉列 所罗门的救世主 与迪士尼的两次“亲密接触” 投资中石油 2008,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巴菲特 谁会成为股神接班人? 卷四 生活篇——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投资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就在于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不必仅仅穿的像个成功人士。 用财富分享爱和关怀 个人爱好:有桥牌打,不介意坐牢 节俭是一种本色 巴菲特与比尔·盖茨 巴菲特的子女们 卷五 价值篇——学习巴菲特:不可复制,但应该思考 跟巴菲特做生意,大家都能赚钱。 长期投资战略:选股重要,持股更重要 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价格好不如公司好 选股如选妻:不熟不买,不懂不选 反其道而行: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股市生存的两大法宝:控制情绪,保持理性 像巴菲特一样阅读 学习巴菲特的几个误区 掌握退出的时机 卷六 成功篇——巴菲特凭什么 我一直坚信我会成为有钱人,对于这一点,我从未动摇过。 一定要相信自己 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 成功离不开胆大心细 反思失败 个性魅力是成功的关键 利用人性的弱点 附录 附录一 巴菲特大事记 附录二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5+12+8+2 附录三 巴菲特关于投资的23个答案 附录四 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九个启示 附录五 巴菲特推荐给投资者的阅读书目 附录六 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2009年) 附录七 巴菲特经典语录 试读章节 巴菲特家族是17世纪移民到美国大陆的。约翰·巴菲特,这个法国新教徒后裔、法国休格洛地区的一位纺织工是巴菲特家族最早来到美国的人,他是巴菲特的曾祖父。约翰·巴菲特在1969年与汉娜·泰特斯结为夫妻。 西德尼·霍曼·巴菲特则是巴菲特家族来到内布拉斯加州的第一人,1869年,他的S·H·巴菲特杂货店在奥马哈开张了,由此,也展开了巴菲特家族延续至今的商业史。最初,西德尼的生意做的很艰苦,运货的四轮车由骡子来拉,骡子就拴在杂货店后面的马厩里。 奥马哈始建于1854年。如今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它紧临密苏里河,人口有几百万之众。是美国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是美国小麦、家畜的大集散地。这里的食品加工业非常有名,还有肉类加工、黄油、农机制造、铁路装备、电气、石油加工、铅锌冶炼等工业。其南郊有空军基地,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在地。这个美国西部城镇富有活力和创业精神,能人辈出,锐意进取。 当奥马哈还在其发展的初期时,巴菲特家族就开始置身于这座城市的商业生活之中。他们的位置与后来成为美国富人办公室的森林景区只有1.5公里的距离。 伴随着奥马哈的一步步发展,西德尼·巴菲特的生活也随之富裕起来。 到了19世纪70年代,奥马哈不仅有了铸铁的建筑物,还有了剧院。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奥马哈耸立起摩天大楼,筑起了地铁,人口数也膨胀到了14万。西德尼·巴菲特建立了个更大的商店,并把两个儿子也引入了生意场中,其中小儿子欧内斯特——即巴菲特的祖父——继承了家族经商的基因,他将杂货店的生意发扬光大。 但是到了欧内期特的儿子霍华德——也就是巴菲特的父亲的时候,他却对成为第三代杂货店店主丝毫不感兴趣。霍华德在内布拉斯加大学里念书时,是《内布拉斯加月报》的编辑,他渴望在新闻界任职。在他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遇到了巴菲特的母亲利拉·斯塔尔。 利拉·斯塔尔出生在内布拉斯加一个荒凉而又偏僻的小镇——西点,这个镇子只有可怜的2200人。利拉的父亲约翰·安蒙·斯塔尔拥有一家周报——《卡明县民主报》。尽管如此,利拉的家境也不算太好,她的母亲大多数的时间都卧床不起,精神萎靡不振。利拉和她的哥哥以及两个姐妹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而利拉还要协助父亲经营《卡明县民主报》。从五年级开始,利拉就开始坐在高高的凳子上面用手来操作印刷,后来又用上了活字印刷机。有时,当列车在西点停站时,她就冲上车让乘客填写新闻栏目。每到星期四,这个瘦小的女学生就站在巨大的印刷机旁边,紧紧抓住新闻印刷品的纸张,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将它们逐一拉出来。 16岁时,利拉从高中毕业,为了筹集读大学的学费,她开始四处寻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出现在霍华德·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是想在《内布拉斯加日报》找一份工作,而霍华德正好负责面试。 利拉当年的经历使她语言辛辣,也使她有一种苦涩的幽默。她很美丽,有着仅5英尺高的娇小身材、柔顺的性格以及富有光泽的卷曲的褐发。霍华德很快对这位年轻、睿智、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心。 关于这段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可以作为巴菲特父母爱情的见证,这段经典的情节后来被巴菲特本人多次写进自己的故事。 面试时,霍华德按部就班地问道:“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利拉还没读大学,她思考了片刻,这样答道:“我的专业是结婚。” 霍华德楞了一下,迅即幽默地回答道:“这可是一门不切实际的课程啊。” 最终,霍华德雇佣了利拉,并且很快就提出和她约会。两人都被对方深深吸引着。当霍华德临近毕业时,他向她求婚了。约翰·斯塔尔本希望女儿能念完大学,但对于这对陷入热恋中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在一起。而约翰·斯塔尔也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老人,他同意了这门婚礼,并给了这对年轻人最真挚的祝福。 1925年圣诞节的第一天,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霍华德和利拉西点举行了简单而又朴素的婚礼。据利拉在给孙子们的回忆录中提到,霍华德后来曾对她说:“和你结婚是我做过的最好的交易。”因为当地没有度蜜月的风俗,所以婚礼一结束,两人就直接坐上了去奥马哈的汽车。 夫妇两人搬进位于奥马合巴克大街的一座有壁炉的二层白色平板房中。对于利拉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开端。被一个患病的母亲带大的她,没有任何家庭主妇的经验。由于霍华德要用车,于是利拉在做临时秘书或打印工作时就得搭乘公共汽车,然后她还得走回家做一大堆家务活儿。最初几年,她有时每周比霍华德挣得钱还要多些。 P3-5 序言 发生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又被称为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尽管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但还是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这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花旗银行。 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然而,也就在2008年10月,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了“美国富豪榜”。巴菲特个人净资产在33天内竟然增加80亿美元。击败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一举夺回首富宝座。《福布斯》定于每月27日公布最新一期。此前,《福布斯》9月公布的“美国富豪榜”中,盖茨击败巴菲特成为首富。 这次,《福布斯》重新评估美国9月财经动向对国内富豪的影响。从8月29日至10月1日。巴菲特33天内个人净资产增加80亿美元,达到580亿美元。盖茨个人净资产同期减少15亿美元至555亿美元。 这场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无数富豪资产严重缩水。比尔·盖茨、巴菲特都不能例外,根据权威调查显示,巴菲特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并不是隔岸观火,在完成一系列投资前,他的损失竟高达163亿美元,名列美国股市十大输家排行榜第三位。 但巴菲特并没有因此而动摇投资信心,仍能逆市“捞钱”,同时也创造了33天逆市赚得80亿美元的投资神话。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正是巴菲特一贯本色。也是金融危机下,众多投资者最应该向巴菲特学习的一点。 回顾历史,1956年,青年巴菲特在自己的家乡小城奥马哈开始了自己的投资事业。之后,巴菲特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一个破旧的纺织厂,这桩在其投资生涯中并不算成功的生意,却为他带来了一个创造财富奇迹的复利机器,巴菲特和他的伙伴们将其成功转型为一家优秀的投资控股公司,使其一直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不断生产出令人眩目的财富。从1965年到2007年,这43年之中,伯克希尔的平均年复合成长率为21.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在1966年,你买了1万美元伯克希尔的股票,到了2007年年底,这1万美元将增值到3760万美元!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如果你足够幸运,在1956年巴菲特开始自己的投资事业的时候。将1万美元交给他投资,那么这笔资产,在2007年年底将增值到3亿美元之巨! 在巴菲特的半个世纪投资生涯之中,经历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东西方的冷战,美国数次的对外战争,以及美国国内多次的动乱,石油危机、股票市场的崩盘、9·11恐怖袭击…… 每一次事件,都曾激起金融市场的大动荡,无数的投资者因此而倾家荡产,可巴菲特却总能绝地反攻,乘风破浪,满载财富,高唱凯歌。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虽不绝后但绝对空前。如此巨大的成功。使得巴菲特在全球投资界中,拥有如同教皇一般尊崇的地位。其投资思想也为无数的投资者所信奉。 而在目前的中国,“股神”巴菲特的名望早已经越出了投资界,巨额的财富和高尚的品德,令巴菲特几乎家喻户晓。 相应的,关于巴菲特的的图书也受到了追捧,市面上这样的书不在少数,但客观而论,这类书虽然各有各的精彩,但是,要么更多关注巴菲特的生活、家人、朋友、婚姻以及关于他的趣闻轶事。流于庸俗,要么只管讲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和方法,过于专业,曲高和寡。 现实的成功,总能在历史中寻找到答案,这是历史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要探究巴菲特成功的奥秘,毫无疑问,要回过头去,追寻他一路走过的足迹,研究他一生的历程。要做到这一点。阅读他的传记,当然是最简单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巴菲特之所以为巴菲特,毫无疑问,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他投资上的巨大成功。 所以说,要透彻地了解巴菲特,要学习巴菲特在危机中的生存智慧,就不仅要了解他的成长史,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个性,更要了解他的投资思想和投资方法。这两者缺一不可。而本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精心撰写的。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巴菲特怎样成长为华尔街股神、全球财富之王的传奇历程,全面解析巴菲特的成功,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巴菲特形象。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落入一般传记作品的窠臼,不仅在叙述巴菲特的成长史时融合了点睛之评,还对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方法做了专章介绍。所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此书不仅可以成为青年朋友的励志典藏。也可以为正在股市浪潮中迷惑不定的众多投资者提供很大的帮助。 阅读本书,读懂巴菲特的投资人生,那么,无论前路再怎么艰险。相信你都能一直勇敢冲在前。 书评(媒体评论) 全球金融危机下,如何能独善其身?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和投资秘诀将为您提供极具思考价值的答案。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如果你读懂了巴菲特,你就读懂了成功。 沃伦·巴菲特是最为出色的投资者,同时也是大多数投资者的榜样。 ——全球最佳选股者、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人 彼得·林奇 如果人们想提高投资技巧,就必须认真研究投资大师是如何投资的。本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投资技巧。 ——彼得·林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