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克鲁采奏鸣曲/插图版托尔斯泰小说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列夫·托尔斯泰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托尔斯泰的小说大都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接触各种身份和个性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随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本书收录他的多篇小说,有《高加索俘虏》、《雇工叶密良和空大鼓》、《克鲁采奏鸣曲》、《东家与雇工》等。

内容推荐

《克鲁采奏鸣曲》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爱情悲剧,是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经典之一。花花公子波兹德内歇夫娶了美丽的平民之女为妻。几年后平庸重复的婚姻生活使双方都感到了厌倦。此时风度翩翩的青年音乐家特鲁哈切夫斯基闯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之间的密切交往引起波兹德内歇夫的强烈忌妒,终于在暴怒之下,波兹德内歇夫杀死了无辜的妻子。

目录

译者前言

高加索俘虏

人靠什么生活

一个人需要许多土地吗

傻子伊凡的故事

雇工叶密良和空大鼓

霍斯托密尔——一匹马的身世

疯人日记

伊凡·伊里奇的死

小俄罗斯传说《四十年》的结尾

三个儿子

苏拉特的咖啡馆

克鲁采奏鸣曲

魔鬼

《魔鬼》结局的异稿

弗朗索瓦丝

代价太高

因果报应

年轻沙皇的梦

寓言三则

东家与雇工

谢尔基神父

树皮屋顶上蜂窝的两种不同历史

地狱的毁坏和重建

未完成稿

母亲

谁对?

试读章节

齐林想爬起来,可是有两个臭烘烘的鞑靼人坐到他身上,把他的胳膊扭到背后。他拼命挣扎,甩掉身上的鞑靼人,可是又有三个鞑靼人跳下马来,用枪托敲打他的脑袋。他眼睛发黑,身子摇晃起来。鞑靼人把他抓住,从鞍上解下备用的马肚带,把他的双手反绑,打了一个鞑靼式的结,把他拖到马鞍旁。他的帽子被打落,靴子被剥下,全身被搜遍,钱和表都被拿走,身上的衣服全被撕破。齐林回头看看他的马。这可怜的畜生仍侧身躺着,只有四脚还在空中乱踢,触不到地面;头部有一个洞,洞里不断涌出黑血,周围一俄码①的尘土都被血浸透了。

一个鞑靼人走到马跟前,动手解鞍子。马一直在挣扎,鞑靼人拔出匕首把它的喉管割断。喉咙里发出嘶声,它抽搐一下就断了气。

几个鞑靼人解下马鞍、挽具。红胡子骑上马,另外几个鞑靼人把齐林抬到他的马背上,用皮带把齐林和红胡子拦腰捆在一起,免得他从马上滑下,然后把他驮往山里。

齐林坐在鞑靼人后面,身子左右摇摆,脸撞着鞑靼人臭烘烘的脊背。他只看见前面鞑靼人强壮的脊背、筋脉毕露的脖子和帽子底下剃得发青的后脑勺。齐林的脑袋被打破,眼睛上的血凝住了。他在马上既不能变换姿势,也不能把血擦去。他的双手被绑得太紧,锁骨疼得受不了。

他们翻山越岭,走了很久,又涉过一条小河,走上大路,进入谷地。

齐林很想看清他们走的路,但眼睛被血糊住,身子也不能转动。

天黑下来了。他们又过了一条小河,开始攀登石山。已能闻到炊烟的味道,群犬叫个不停。

他们来到一个山村。鞑靼人都下了马,鞑靼孩子聚拢来把齐林团团围住。他们高兴地尖叫,向他投掷石子。

鞑靼人赶开孩子,把齐林从马上解下,叫唤工人。来了一个诺盖人,他颧骨很高,只穿一件衬衫。那衬衫已很破烂,露出整个胸膛。鞑靼人向他吩咐了一番。那工人拿来一副足枷:两块装有铁环的栎木,其中一个铁环上有锁孑L和挂锁。

他们给齐林解开双手,戴上足枷,把他带到一间板棚。他们把他往板棚里一推,锁上门。齐林倒在马粪上。他歇了歇,在黑暗中摸到软一点的地方躺下来。

2

齐林几乎通宵没有合眼。昼长夜短,他从墙缝里看见天已蒙蒙亮。齐林爬起来,把墙缝挖得大些,往外张望。

他从墙缝里看见有一条路通到山下,右边有一座鞑靼式平顶石屋,屋旁有两棵树。一条黑狗躺在门槛上,一只母山羊带着几只小尾巴一翘一翘的小山羊在屋外走来走去。他看见一个年轻的鞑靼女人从山下走来。她身着花衬衫,没系腰带,穿着长裤和靴子,头上垫着一件长衣,顶着一只洋铁大水罐。她弯着腰走路,脊背傲微抖动,手里拉着一个只穿衬衫的光头孩子。鞑靼女人顶着水罐走进屋里。昨天那个红胡子从屋里出来,身穿绸大褂,腰带上插着一把银匕首,赤脚套着一双软鞋,头上一顶黑羔皮高帽推在脑后。他走到屋外,伸了个懒腰,抹了抹红胡子。他站了一会儿,对工人吩咐了几句话,走了。

后来有两个孩子骑马去饮水。马嘴和鼻子都是湿漉漉的。又有几个光头孩子跑出来,他们都只穿一件衬衫,没有穿裤子。他们聚在一起,走到板棚前,拿树枝往墙缝里捅。齐林对他们大喝一声,孩子们吓得尖声直叫,飞跑开去,只看见他们的光膝盖一亮一亮。

齐林渴得要命,很想喝水。他正希望有人来查看,忽然听见板棚的门锁响。红胡子走进来,同来的还有一个身材略小、脸色黝黑的鞑靼人。这个鞑靼人眼睛乌黑,脸色红润,留山羊胡子,剃平顶头。他乐呵呵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容。这个黑脸鞑靼人衣着更讲究,蓝色绸大褂上绣有金银线,腰里插着银柄大匕首,脚穿红色山羊皮软鞋,鞋上也绣有金银线,软鞋外面套着一双厚皮鞋;头上戴着一顶高高的白色羔皮帽。

红胡子走进来,嘴里说着什么,仿佛在骂人,然后站住,用臂肘支着门框,转动匕首,像狼一样斜睨着齐林。黑脸很活跃,仿佛全身都是弹簧,不断来回踱步。他走到齐林跟前蹲下,露出牙齿,拍拍齐林的肩膀,急急地叽里咕噜说着他们的话。他挤挤眼睛,弹着舌头,不断地说:“乌国佬,好!乌国佬,好!”

齐林一点也不懂,就说:

“喝,给我点水喝!”

黑脸笑了。

“乌国佬好。”他说个不停。

齐林用嘴唇和手示意他要水喝。

黑脸明白了,笑起来,望望门外,喊道:

“季娜!”

一个十三四岁的瘦女孩跑进来,她的相貌很像黑脸,看样子是他的女儿。她长着一双乌黑的眼睛,脸蛋漂亮。P4-6

序言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一生创作浩如烟海,他的俄文版全集初版九十卷,后又扩大为一百卷。全集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自传体小说、剧本、哲学论文、文艺论文、寓言故事、政论、书信、日记,以及大量作品的异稿。

在托尔斯泰作品中,小说无疑占主要地位。而托尔斯泰成为世界文化巨人,影响最大的也是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小说不仅是俄罗斯文学的杰作,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除了三部长篇小说,托尔斯泰还写了大量中短篇小说,和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这些小说,即使不包括以民间故事形式出现的作品,至少也有六七十篇。

托尔斯泰的小说大都反映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社会的真实生活,描写了俄罗斯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典型。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们仿佛置身于当时的俄国环境,真可说是身历其境;接触各种身份和个性的人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同时随同他们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自然而然地对他们的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

文艺作品主要是以情动人,阅读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有益的熏陶,并由此产生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

托尔斯泰的一生主要是关心人,同情不幸人们的苦难,思索怎样使人间充满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也就是宣扬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感动了并在不断感动着全世界一切正直人的心。难怪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被译成最多种文字,在经典著作中印数始终占据首位。

中国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介绍托尔斯泰的作品。《复活》早在一九一三年就出版了中译本,改名《心狱》;接着在一九一七年又出皈了《安娜·卡列尼娜》的中译本,译名《安娜小史》。这两本书都由林纾译出,但林氏不懂原文,完全靠别人用中文口述,再由他用中文写出。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译本不能算翻译,只能说编写。

以后我国陆续有人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但大多由英文和日文转译,直接从俄文翻译的很少。新中国成立后,托尔斯泰的作品介绍过来的多了,而由俄文直接翻译的也增加了不少,但通常都是你翻译一本,他翻译一本,很难保留托尔斯泰作品的风格的一致性。

我从一九四二年起开始翻译俄罗斯文学作品,五十年代主要翻译肖洛霍夫小说。我的翻译工作因“文革”中断了十年。“文革”结束后,我开始系统翻译托尔斯泰的小说,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八年,前后花了二十年工夫把他的三个长篇、六十多个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翻译过来。我翻译托尔斯泰作品,主要是想让我国读者更多地了解他的人格,欣赏他的艺术,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

巴金极其崇敬托尔斯泰,称他为十九世纪世界的良心。他多次鼓励我翻译托尔斯泰作品,还把他珍藏的俄文版豪华插图本提供给我。这套托尔斯泰作品集出版于一九一六年,也就是十月革命之前,其中有两百幅精美插图,全都出自俄国名画家之手。这套作品集在中国只此一套,真正称得上是海内孤本,其中大部分插图在中国都没有介绍过。现在,《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中译本出版,这些精美的插图都用在这套译文集里。我想,中国读者一定会跟我一样对巴金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草婴

一○○四年三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8:0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