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8\23金门大炮战(1958年台海国共炮战全解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沈卫平
出版社 黄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58年夏秋季解放军炮击并封锁金门的行动,曾被称为“八二三”炮战,是当年轰动世界的重大事件。这一年8月23日下午17时30分,459门火炮突然轰击金门北太武山背后翠谷的国民党防卫部,在硝烟飞腾和弹片如雨的瞬间,有三名防卫副司令毙命。随后85分钟内落下的3万发炮弹又将全岛变成一片火海。当年在炮击中被称作“死亡之谷”的翠谷,如今已经被对岸的金门县政府开辟为旅游胜地,海峡两岸游客们到地只是观光,而那场炮战所包含的深刻寓意至今仍值得认真回味。

内容推荐

1958年8月23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做出决定炮轰金门岛。

历史应该记住这一时刻,公元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

人民解放军战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炮击行动拉开帷幕,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画卷是一幅将神奇,壮美和震撼力融为一体的泼墨。

第一波作战暗语“台风”,持续时间15分钟。对北太武山金门防卫部,发射6000余发炮弹。对金门县城东北的敌58师师部,发射了3000余发炮弹。对位于小金门岛中路的敌第9师师部,发射了5000余发炮弹,对小金门林边、南圹的敌25团,27团团部,发射了6000余发炮弹。对大担、二担岛敌营房、炮阵地,发射了近3000发炮弹。对料罗湾敌运输舰,发射了1000余发炮弹……

第二波作战暗语“暴雨”。第一次火力急袭后暂停了5分钟,让海风吹散硝烟,让炮管稍稍冷却,17时50分再度开始,持续5分钟。重点压制开始零星还击的敌炮兵阵地。

第三波为一次短促急袭,19时35分开始,每门炮打4发,对预计中的敌抢救、维修、灭火予以打击杀伤。

目录

01 “鸡”、“蛋”碰撞备忘录

 1.海峡的呐喊

 2.炮火飞鹭屿

 3.血战古宁头

02 地中海漩涡

 1.曙光初现在中海

 2.示威吉尼斯

 3.蒋“总统”梦系中东

 4.火星溅落台湾海峡

 5.粟裕大将多谨慎

 6.对敌“龙王爷”

 7.缓击金门

 8.毛泽东在游泳池接见赫鲁晓夫

03 解放头顶

 1.孔雀东南飞

 2.未雨绸缪

 3.“同志们,要打仗了”

 4.聂凤智“无为大治”

 5.空中转场

 6.银燕展翅搏雷电

 7.“八七”九霄激战

 8.战魔8号

 9.国民党空军习性

04 于无声处

 1.含辛茹苦筑阵地

 2.炮击金门最后敲定

 3.叶飞北上北戴河

 4.蒋介石巡视金门

 5.三个宝贝疙瘩

 6.确定作战方案

 7.确保突然性

 8.“台风”与“暴雨”

05 弹着点

 1.胡琏搬家

 2.硝烟弹雨漫金门

 3.伤心“翠谷”

06 蓝蓝的料罗湾

 1.海鹰,出击!

 2.醉仙岩“大仙”无醉意

 3.鱼雷艇瞒天过海

 4.“台生”、“中海”遭厄运

 5.出击接敌

 6.175好样的

 7.敲锣吓雀,窒息金门

 8.玉碎

 9.料罗夜海

07 “牌”

 1.停射三日

 2.12海里邻海线

 3.艾森豪威尔出牌

 4.中美交锋

 5.赫鲁晓夫开口

 6.狼来了

 7.“第七舰队混蛋”

 8.金门泥淖

 9.蒋介石的“高明”战略

08 炮魂

 1.炮锁金门

 2.“海边青松”安业民

 3.钢钉青屿

 4.“共产主义战士”王邦德

 5.“铁石汉子”胡德安

 6.“特别炮兵”有线广播

09 前线的男女老少

 1.厦门前线民兵

 2.不爱红装爱武装

 3.英雄历史

10 彼岸帅、将、卒

 1.金门“十兵九赌嫖”

 2.蒋经国金门打气

 3.“高级乞丐”俞大维

11 米格墙

 1.“不许轰炸大陆”

 2.豪勇孤胆战漳州

 3.“给美国人看看”

 4.教训和复仇

 5.空中侦察窥金门

 6.响尾蛇出洞

 7.毛泽东的“绞索论断”

 8.国军“烈士”未“成仁”

12 两国三方演义

 1.让蒋军留在金、马

 2.“毛泽东才会这样做文章”

 3.“我们至少可以再活一星期”

 4.未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

 5.杜勒斯“挨了一记耳光”

 6.杜勒斯:一切为了美国

试读章节

1./海峡的呐喊

转动地球仪,有一只报晓的雄鸡正在引吭高歌。它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上苍把它安放在一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上。这就是你我他13亿龙的传人赖以生存、古往今来令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华夏江山。

如若有兴趣,将“雄鸡”放大100倍,由1:5000000换成1:50000,便可以更为清晰地看到它的细部,在它的胸腹部下面,摆放着参差不齐密密麻麻体状不一的“鹅蛋”、“鸭蛋”、“鸡蛋”、“鸽蛋”。以至于“蚂蚁蛋”、“跳蚤蛋”们——拱卫屏护着辽阔海疆的无数海岛。

某年度高考地理试卷。曾以填空方式要求考生们能够正确回答:中国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群岛和列岛50多个。它们之中,60%集中在东海,30%分布在南海,10%散落在渤海和黄海。面积最大的是台湾岛,海南岛次之,最大的冲积岛是位于长江人海口的祟明岛。沿海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版图最南端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为钓鱼岛东面的赤尾屿,最北端的岛叫小笔架山,中国海岛总面积8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8‰……

兴趣如若再深入一步,在视角前边加上政治的、外交的、历史的镜头,便会看到:中国最屈辱的岛是香港。最凄哀的岛是台湾,最悲壮的岛是金门,最遗憾的岛是厦门……

一部中国古代史是同北方疆域的狼烟烽火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若干雄浑跌宕曲折热闹的大戏则是从诸多有名的海岛上启幕开场的。

1958年短短64天,毛泽东潇潇洒洒把45万发炮弹从厦门甩到了金门。蒋介石则咬紧牙关把12万发炮弹从金门打到了厦门。一场亘古未有震撼世界的炮战,释放出能量强大的冲击波,至今,这个世界仍能从浩渺的空际感测到它所传达的信息。

在多事的金厦海峡和台湾海峡,这并非“鸡”同“蛋”之间的第一次碰撞。但愿它们在相互接近、融合的过程中这是最后一次碰撞。聊以宽慰的是它们每一次碰撞发出的都不是山河破碎坍塌的声响,而是这个民族发自心底的呐喊,以及这片国土不同意再被割裂的抗争。

2./炮火飞鹭屿

厦门古称鹭屿。

当中华文明逐渐从黄河流域向南扩展,越过了长江流域,福州、漳州、泉州这些沿海城市也开始兴盛繁荣的时候,这个岛还是杂草丛生、匪盗出没的蛮荒之所,成千上万只白鹭在茂密的椿树丛中筑巢繁衍,在湛蓝的天空和海面翻飞翱翔,欢快鸣啼歌唱着它们的幸福天堂。

厦门后来迅速堀起得益于它的军事意义。明代对于倭寇的防范,使它与金门一起,成为福建沿海最重要的水寨之一。1627年,老谋深算、海盗出身的福建都督郑芝龙下决心把他的大本营设在厦门,就是因为这个地处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面积118平方千米的海岛,“高居堂奥,雄视漳泉”,“海道四达,帆檣毕集”,“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

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起兵于厦门。

1683年,施琅二次征台,仍以厦门为大本营。

1949年,蒋介石怀着灰暗神伤的心情两赴厦门,严令汤恩伯固守此岛。

“厦门自古要塞之地,东南门户,闽台要冲。台湾安危从来磐于澎湖得失,而澎湖安危,磐于金、厦得失。安居台澎,金、厦战事至关重要,金、厦保卫战是台湾保卫战的开始。”

此时蒋氏,在西南尚有数省地盘,百万大军,但他已对那里的战事不抱信心。他真正看重的地方是厦门。福、漳、泉可以丢,厦门不能丢。厦门易手,他在台湾是睡不安稳的。  郑芝龙之后,其子郑成功在厦门居住了12年。

今人游鼓浪屿,攀日光岩,观剑石,饮酒泉,到处都留下了“国姓爷”的传说,时时都有一个伟大的灵魂陪伴着你。

初到厦门,下榻于虎溪岩上一小招待所。黎明即起,推窗眺望,不远处有一铁色巨岩,苔藓斑驳,似有古朴镌凿隐匿其间。及近,仔细辨认,乃“郑氏宅邸”四字。一问方知,我在郑成功的行宫旧址酣睡了一宿。

老子遗臭万年,儿子流芳百世。郑氏父子,一个给厦门留下耻辱,一个给厦门留下荣光。

一代枭雄郑芝龙聚啸江湖,称霸闽海,最后被明朝招安,堂堂正正做起了边疆大吏。盗匪得势,沐猴而冠,靠得是凶残、狡诈、权术,大奸大雄,亦人亦鬼。“有枪便是草头王”,中国几千年封建史变来变去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真龙天子没有一个是龙的儿子,全是刀枪的儿子。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到底未能跳出目光短视的羁绊,用自己曾被悬赏万金的头颅去祭了自己朝秦暮楚的“聪敏”。1646年,郑芝龙权衡利弊三日,终于不听儿子苦谏,叛了南明隆武帝,降了清朝顺治帝。后来被康熙帝处死,当他在北京被绑赴菜市口枭首示众的时候,不挣不叫,不哭不悲,只是瞪大了眼珠仰望着南方的天空,似欲把那苍穹瞪出一个窟窿来。

郑芝龙却也功莫大焉,为中华民族生下了一个好儿子。然后满怀着霸业有继的期冀送儿子去念书。20岁的郑成功到南京入太学,师事名儒钱谦益,儒家文化深深熏陶着他。新登基的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初见他时,见其身材魁梧,气宇不凡,甚爱之,抚其背曰:“惜哉。朕未有女以配卿,卿可尽忠吾家,毋忘故国。”并赐予国姓“朱”。“忠君报国”的意识便在他头脑中扎下了根。儿子终于脱胎换骨,他继承了父亲用尸骨堆积起来的资本,同时,抛弃了父亲的匪气盗性,具有了比较完备的人格。

郑成功给厦门重起了一个名字“思明”。他加紧操练三军,那时,他的视线并未东南顾,而是一直盯着西北方的。

1658年,郑成功带甲17万从厦门北伐,舳舻连江,气吞河岳,旌旗蔽日,势盖云山。于戎马倥偬中,心声达于吟事,途中口占一绝,诗云:“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何等的洒脱与自信!可惜天不助力,金陵大败,只得收拾残兵败卒,全线退守厦门。

历史现象颇值玩味。略早些的史可法在扬州抗清,名扬天下,功彪青史。稍后的郑成功在福厦抗清,凡大战六次,中小战百余次,加上一次远征南京,其抵抗之坚,历时之久,杀伐之惨烈,均非同期他人可同日而语,而各种版本史书大多轻描淡写,不褒不贬,无毁无誉,现今一般人也多知其征台,鲜知其抗清。作一个假设,如他打下南京,越过长江,纵横中原,饮马黄河,剑向京都,鞭指长城呢?历史大概便不再吝啬,会向他喝彩的。于是乎,我发现,将中国版图横向切,长城是一条线,黄河是一条线,长江是一条线,浙闽粤沿海是一条线。发生在第一条线的对异族的抵抗,大书特书。第二条线,有口皆碑。第三条线,仍受尊崇。到了第四条线,书还是要书,也只剩下秉实照录的份了。吴三桂在山海关降清,几百年的唾沫能把他淹死几个来回,以后再叛清也没有人赏他一个“好”字。郑芝龙在福建降清,骂声也有,却像细雨和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在台湾降清,历史甚至为他唱起了赞歌:识时务者为俊杰。可见,中国人不认别的,就认中央和正统。新的中央,即便是少数民族取得中央统治地位,并突破长江天堑,大举南进,抵抗便越来越失去原来意义,任何昨天还冠冕堂皇不可动摇的理由都没用,祭起“恢复汉室”的旗帜也白搭。中华民族的传统,历来是族争引起战争,战争决出正统,正统主导统一,统一高于族争的。汉人占绝大多数的所有中国人,最终都将臣服于能够用传统文化和正统政制统一国土的力量。  P4-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3: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