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周列国那锅粥(第1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天际孤鸿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一气读来欲罢不能的戏谑东周史。

这是一篇新浪、搜狐、天涯等网站超人气强帖,所有的留言、顶帖无一恶评。

东周列国这锅粥每一粒米都是精挑细选,颗颗饱满,粒粒黏稠,尤其加上具有多年冬瓜粥熬制经验的御膳房天际孤鸿大师傅的精心烹制,你会发现粥不光色泽鲜亮好看,而且入口别样爽滑,实在是居家休闲、外出旅游之必备佳品。所以,我们可以很不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香的一锅粥!保你三月不知肉味!——咱们咕嘟两千年,就图一个乐。要是您能在噗嗤一乐的当儿,还能明白些咱们这片地界最牛时代的前世掌故,那哥几个也就不算白忙活了!

内容推荐

这不是一本单讲历史的书,这还是一本让你忍俊不禁的书。

作者有着汪洋恣肆四通八达的想象力,使你从随便一页的随便一句话读起来,都能遇到一个个蕴含着戏谑能量的快感炸弹! 在这个欲言又止的时代,这种肆无忌惮的能量是骇人的,能让你在喧嚣的凡俗里穿越三千年的时空,获得充满历史感的沧桑之乐!

更妙的是,对于现实的适度调侃,让你在进入历史的同时还能产生奇妙的、正在发生的现场感。

目录

引子 先侃侃传说

 盘古抡板斧 开天辟地

 曝光:女娲同志的七天工作日志

 续集:女娲补天

 818禅让制

第一回 西周的前尘往事

 西元前841年之前的西周

 周厉王跑路

 周宣王发威

 周幽王发傻

 中华第一卖国贼

 西周灭亡的阴谋论

第二回 郑庄公小霸的热身运动

 郑桓公匆忙搬家

 郑桓公死得蹊跷

 叔段反政府事件

第三回 小霸王,其乐无穷啊

 东周NO.1创意大奖——君臣交质子

 东周NO.2创意大奖——小弟抢老大

 郑齐俩小霸结盟

 东周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郑国东门之役

 郑庄公的报复

 高潮之前的戏——伐许

 “上剋下”的剪影

 诈败与真败

 最高潮:马仔VS老大

第四回 英雄驾鹤 一地鸡毛

 祭足叛变

 高渠弥引发的多米诺效应

 一次耍赖引发的战争

第五回 别忘了还有个小霸——齐僖公

 前奏:联军VS联军

 插曲:齐国的帮手们

 变奏:包围与反包围

第六回 郑国还没乱完

 终于输了&终于赢了

 杀与被杀

 郑厉公“反攻大陆”

 郑国之乱中场休息

第七回 小白哥哥郑襄公的丑闻

 他爱的人,走了

 他爱的人,来了

 娶她的人,死了

 帮他的人,死了

第八回 打得好辛苦 死得突然

 灭纪服鲁

 跟亲家打架 帮外甥出头

 瓜期无期

 诸儿之死

第九回 小白才露尖尖角

 无知之死

 跑得快还要装得像

 齐鲁乾时大战

 鲁庄公间歇性发威

 小白借刀杀亲哥 叔牙计救把兄弟

 管仲面试拿offer

第十回 小白绊了几个跟着

 长勺之败

 郎城再败

 小白貌似亲小人

第十一回 小白的机会——宋国南宫之乱

 大老粗被耍了

 大老粗动手了

 大老粗得手了

 大老粗失手了

第十二回 正版方伯诞生记

 人气不旺 访客不多

 宋桓公的良心大大的坏

 以德服人 名扬天下

 齐桓公举火爵宁戚

 宁戚奇功 止战之殇

 郑厉公:“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等待认证的日子

 周室子颓之乱 郑国强力反弹

 正版方伯终于诞生了

第十三回 春秋首霸发飙啦

 先来一小段闲话

 伐卫国 携妞归

 招呼兄弟 救援郑国

 章姓的苦难起源

 追杀令支

 兵家孤竹

 心土地换人心:发财的燕国

第十四回 章国后院失火:鲁国庆父之乱

 鲁庄公可怜的一生

 齐国的女人咋都那样

 鲁庄公死前不完美的事儿

 庆父的第一次弑主

 齐桓公的第一次出手

 庆父的第二次弑主

 插曲:庆父&哀美出霸

 齐桓公的第二次出手

 咏叹:庆父&哀姜之死

第十五回 上得了战场 下得了工地

 场子被砸 小弟被尅

 都是仙鹤惹的祸

 荥泽一战 卫国速亡

 大搞基建 城邢封卫

第十六回 播放在诸夏伐楚之前

 谜一样的中国

 其实他不叫商纣王

 不怎么强大的“大”周朝

 楚国上市 黑马诞生

 楚武王熊通

 楚文王熊赀

 楚成王熊恽

第十七回 攥紧了拳头没打架——诸夏代楚

 楚又伐郑 G8起兵

 齐楚口舌之争

 如陵会盟 各回各家

第十八回 姜小白最后的辉煌

 把手插进了天子的裤裆里

 郑文公 墙头草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第十九回 英雄驾鹤 又TMD一地鸡毛

 儿子多了不是好事儿

 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助手们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老大惨死 小人造反

 儿子抢家产 老爹没人管

 高家忙斡旋 小白终下葬

第二十回 傻根宋襄公的痛苦生活

 宋襄公出兵 高家做内应

 反革命反仆 宋襄公再来

 好想要做老大

 这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宋楚小弟各为其主的计谋

 泓水大败 梦碎沙场

后记

试读章节

盘古抡板斧?开天辟地

故事还得从传说说起。所谓“传说”就是传着说。一传十、十传百,即使是最荒诞的“马季下蛋”的故事只要三人成虎,就会有信者千千万,说起来还绘声绘色,而且非常适宜下酒。

咱们先人的传说能和现实迷迷糊糊地映衬起来。

传说在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n次方年以前,世界像个大鸡蛋。可能鸡蛋过期了,蛋黄和蛋白已经混交在一起,混沌不清。蛋壳厚且密,不透一点光,不进一丝风。就在这种黑暗、闷热、浑浊的恶劣环境里,有一个生命孕育了足足一万八千年。

他就是盘古大神。

性别:男。

有一天,盘古终于睁开了双眼。尽管他有黑色的眼睛,却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光明。渐渐地,他满头大汗,呼吸不畅,快要缺氧了的时候,竟然在身边摸到了一把板斧。盘古赤裸裸地活在黑暗深渊中,一无所有,了无牵挂。“无产者失去的只是枷锁,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于是横下一条心,凛然曰:“砸了!”板斧一抡,开天辟地。很好很强大!

鼓掌!

于是,“清”上升为蛋清,就是天;“浊”下沉为蛋黄,就是地。盘古同志“破壳而出”。这也象征着体外繁殖的蛋生动物向更优秀的体内繁殖的哺乳动物进化。撇去感情色彩,从理论上讲,盘古同志可能属于第一个蛋生哺乳动物。不过大家也无需惊讶,即使是现在也存在下蛋繁衍的哺乳动物,比如鸭嘴兽,属于单孔类哺乳动物。

从此世界便划分为天与地。有点像富人区和贫民窟:天上住高贵的神仙,地上住低贱的苍生。

从天上到地上叫做“下凡”。

有微服私访的,像观音菩萨点化唐僧去西天取经,于是唐僧偷渡出国,去印度留学;

有体验生活的,像织女下凡。不过牛郎这小子竟然趁仙女下河洗澡时偷走人家的衣服,害得仙女没法按时返回天庭。估计仙女跟他要衣服的时候多少春光乍泄,毕竟那时候男女授受不亲,看到手臂都是非嫁不可的,更何况神仙要起表率作用。所以织女同志遗爱人间也有些许无奈吧。不过我们可以同时总结出一个久经考验、颠扑不破的真理——“男的不坏,女的不爱”;

有因罪流放的,像卷帘大将沙悟净打破了琉璃盏。为了个破灯也要流放人间,领导发话,小弟无奈,只好因罪下界当个吃人肉的和尚;

有作恶作乱的,像无数只神仙的宠物下界当大王。天上地方大,神仙癖好多,什么都能养——阿猫阿狗兔子鲤鱼老虎狮子大象猩猩;

有挂职锻炼的。像下界降妖啦、辅佐君王啦,功成之后返回天庭领赏。

当然也有做无间道搞暗算的,比如附在苏妲己身上的狐妖,也是不胜枚举。

从地上到天上叫做“上访”。

上风上水上天堂,好是好,就是比较困难些。虽然动态的CPI不高,但是房价物价本来就是天价,去不起的。即使有钱有权,不能飞也白搭。那个极乐世界,连高僧玄奘没有到印度取得真经之前也飞不了,何况我辈凡夫俗子呢?

只不过,那时候的天价房子只在天上,如今地上的房子也都天价了。

据说盘古同志为防止天地再次合并,肩挑天脚踏地,一扛又是一万八千年。最后筋疲力尽,倒在工作岗位上。轻轻地他走了,正如他轻轻地来。仰面倒地,奉献了一切所有。他躯体的各个部位分别幻化为了日月星辰、大地山川、花草树木、风雷雨露、金银玉石,等等等等。

盘古同志开辟的这块大地被后世尊为“盘古大陆”。挟洋自重地提一下,这个名字是由德国的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的。1910年,他住院的时候没有护士小姐陪,只能天天盯着地图没事干,最后终于顿悟,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不过,本人没读书的时候就觉得地球的大陆能拼在一起。可惜啊,生不逢时。

且说天地分家,当地上还在闹地震、火山、海啸的时候,天上的甲醛早已散尽。够环保了,可以住神仙了。

这神仙打哪来呢?

传说开天地、创世界的时候,盘古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一起帮工的还有几个徒子徒孙。这些人最后都飘然上天做了远古大神。梁山聚义免不了摆几把紫檀木的椅子,按资排辈起来。盘古逝去之后,原来神神平等的天庭多了个为众神服务的老大,叫天帝。可自认为功劳最大的刑天同志却名落孙山。

他觉得这些年都白干了,被忽悠了,终于出离愤怒了。说道:“反了!”

天帝说:“你敢!”立马拉将出去,把刑天的头砍了。

神仙就是神仙。无头的刑天含恨誓师,把双乳当眼睛,肚脐当嘴巴,外加有一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干戚”,继续上山打游击,战斗到尧帝时才被西王母捉拿归案。算来足足撑了二百七十多万年。

陶渊明说的“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指的就是这个典故。所以,造反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刑天做反政府武装头目的时候,据不那么靠谱的记载,说他还不忘培养后辈,那就是徒弟蚩尤。

这里要加一句。砍掉刑天脑袋的是天帝。正如“美国总统”不是人,是一个国家机关,同样“天帝”也不是一个神,是天界头把交椅的名称罢了。好比东瀛动漫《火影忍者》中,“火影”死了,即位的还是叫“火影”。一代传一代,传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的时候就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玉皇大帝,小名“玉帝”。

可以说,玉帝是最新一届的主宰神,如果天庭没有因为现在的卫星上天和星球大战计划受损伤的话,估计他应该现在还在辛勤地“为神民服务”。

那么,人类又在哪里?

事实证明,盘古大神是有先知般的预见性的。传说盘古的筋脉化成了道路。可是当时大地还没有人烟。世上本没有人,造的路多了,也不会有人。这不是浪费么?

不要急,这叫“规划”。

P1-3

序言

本来,开门见山的方式也是我所喜欢的,让读者直接进入作者所营造的奇妙意境,是一件可以称得上享受的事情,因为这不是一本单讲历史的书,这还是一本让你忍俊不禁的书。作者有着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你从随便一页的随便一句话读起来,都能邂逅一个个蕴含着戏谑能量的快感炸弹!在一个欲言又止的时代,这种肆无忌惮的能量是骇人的,能让你在喧嚣的凡俗里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获得充满历史感的沧桑之乐!

更妙的是,对于现实的适度调侃,让你在进入历史的同时还能产生奇妙的、正在发生的现场感。

而我这里想说两句的目的是试图打消一些方面的顾虑。有人说,历史就应该表现兴亡之际改朝换代的沧桑感,过于调侃会造成读者对历史产生虚无感,会让后世的读者以为历史真的只是“很有趣”;其实应该是历史可以讲得有趣,而征战杀伐血泪满纸的历史真相却未必就真的有趣。我认同这样的观点,我们当下的时空,现存的一切,都是过往的历史云烟散尽的一个因果,我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注定如此!所以,体察历史以看清当下不失为对待历史的一种态度。然而,对于遥远的东周,一个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时空,当时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究竟对两三千年之后的芸芸众生有着怎样的价值?

我觉得历史一直在轮回,无所谓什么借鉴。这正是历史之所以可悲的地方,也是其真正荒唐可笑的地方。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作为身处浩渺历史时空的一个短暂生命,我们没有深邃的眼光去梳理历史,也没有勃勃的野心去征服世界,那么,那些决胜千里的运筹帷幄,那些机关算尽的阴谋阳谋对我们有什么用呢?何不放下自己功利的心,端着历史当一盘下酒小菜——说下酒菜都有点造作——或者干脆也不要什么酒和菜,就是一锅米粥,咕嘟咕嘟熬出几碗来,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垫垫心慌是硬道理。千年一叹多假模假式啊,当年纷争割据的诸侯多么威风,那些气壮山河的征伐,纵横捭阖的谋略,如今看来,不过是几粒米在历史的这口大锅里蹦几下,如此而已!而对于东周,天子衰微,群雄争霸,权力纷争之下倒是给了每一粒米散发自己异香的绝好机会,比起以后的“酱缸”,何止判若天渊!

东周列国这锅粥每一粒米都是精挑细选,颗颗饱满,粒粒黏稠,尤其加上具有多年冬瓜粥熬制经验的御膳房天际孤鸿大师傅的精心烹制,你会发现粥不光色泽鲜亮好看,而且入口别样爽滑,实在是居家休闲、外出旅游之必备佳品。所以,我可以很不负责任地告诉你: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香的一锅粥!保你三月不知肉味!

其实,咱们咕嘟两千年,就图一个乐。要是您能在噗嗤一乐的当儿,还能明白些咱们这片地界最牛时代的前世掌故,那哥几个也就不算白忙活了!

后记

当人们开始讲历史的时候,历史就不再是历史了。

我始终持有如上观点,因为一旦要讲述某件事情,总难免掺杂个人色彩,甚至因为史料缺失、记录有误,以至于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貌似说得津津有味,讲得头头是道,细细一琢磨,竟然有可能只是照本宣科,废话连篇而已。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有些虚幻。所谓的“以史为镜”,那也只是照照模样而已。往后的路该怎么走,是万万无法从历史中搬出某种模式来的。

不过要说历史无用就有点愣头青了。这好比人总喜欢回忆曾经的过往,无论爱情亲情友情宠物情,好事坏事囧事雷人事,无论是真的发生过,还是记性不好搞错了,起码,人在回忆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确活过。只不过,有些人活得轻松点,因为他虽然回忆却始终目视前方。有些人活得就累了点,因为他总是回忆,甚至活在回忆里。把这种情结抬高到国家和民族的范畴也是差不多的。

历史短暂的民族就一定能轻装上阵吗?历史悠长的民族就一定会老态龙钟吗?

关键还是心态。

话说回到东周,先秦史料的缺失实在是拜了始皇帝焚书运动所赐。另外自古君王的读书习惯不太好,看的时候拿支笔划出个重点来倒也没什么,可就有些人喜欢改书,简单说两个字——“篡改”。自己改改相对还好些,上升为国家重点工程就不一样了。史上最出彩的一次名为保护实为毁坏的篡改活动就是大清朝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成书过程,据说毁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乾隆爷发话搞运动,牵头干活的是纪昀,也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

我没纪大烟袋那副好牙口,虽然三十未满,现在吃东西竟也常常塞牙。家常不唠,说到“吃”,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把“吃”放在第一位。诸位看客应该不乏北漂、外漂之人,背井离乡就是为了能混口好饭吃吃。独在异乡为异客,一群人在异乡也还是异客,毕竟暂住证始终是要办的。转念一想,本书网络连载的原名是《东周列国大白话》,出版时改为现名《东周列国那锅粥》,终究也没逃出个“吃”字。

掐指算来,本人暂住他乡,4年读书4年工作,一晃8个年头矣。有多少人能在毕业4年后买房买车娶妻生子呢?牛人还是有的,可惜不是我。2008年6月某日,股票亏得腰斩腰斩再腰斩的我郁闷之极。都说亏本事常有,投资须谨慎,转念一想,赚什么钱可以无本万利呢?刷地一下眼前一亮,“可以写书嘛!”

自古文人不沾铜臭,起码表面如此。既然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对80后有所偏见,我就破罐子破摔,对写书的初衷直言不讳了。孔方兄还是多点好。不过,写着写着,慢慢地明白一句总被人提醒的话——书到用时方恨少。想想,这话好像老师和家长都说过,再想想,看来写书也不是空手套白狼的事儿,除了费点脑细胞,之前读书生涯交的学费杂费XX费可都算是前期投资了。不禁又想起了一个被唾弃已久的词儿——“价值投资”。不得不“嗯”一下,点点头,还的确如此。

既然网络已经开始连载,挖了一个大坑就跑实在不是我的风格,在不少顶贴的网友们不懈鼓励、大力支持下,我终于放弃了“挥刀自宫”的想法,继续写啊写,发啊发。虽也断断续续,终于还是过了20万字的大关,可以成书了。与凤凰的签约一切顺利,要是早几日看到论坛留言,估计还能再早点出版。不过,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从网络照进纸张”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已经万幸万幸万万幸了。

可能是因为立意不那么高大,志向不那么宏远,我总觉得诸位看了书后能记住些人名,知道个大概,笑呵呵图个乐就挺好。现如今的人们白天上班太累,晚上上床也不轻松,闲时能端本书翻翻已然不错,要是能在幽默的语言中感悟出点东西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很满足了。反正大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专家,具体怎么回事就还是请专家开个门诊,讲经布道吧。

有人说,写作是一种发泄。在下申明,我不是发泄,因为拿发泄出来的东西给别人看有点忒不尊重人,拿来卖钱就更加不像话了。本书新鲜出炉的草稿先在网上传播,其后左改右改,落实史实,调整段落,第一部20万字好不容易终于在2009年五一劳动节前交稿。

第一部的主要内容是首闹东周的郑庄公、首霸东周的齐桓公、称霸失意的宋襄公等等角色,交代了一些神话故事、夏商旧事、西周往事,除了忠肝义胆、智慧美貌之外,还有数不尽的阴谋阳谋、篡权夺位、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妻妾争宠、臣子叛逆。顺道点了些现实百态,赞者有之,贬者有之,喜者有之,怒者有之,令网友感慨本人码的字到底还是不是在讲历史了。草根说史,插科打诨,时而历史,时而现实,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回到开头说的,为读历史而读历史着实有些乏味。所以,小可不才就熬制出自家的一锅冬(东)瓜粥(周)来,合您胃口,你就多喝几碗,不合胃口,您尽管走好您的路。

说话间,厨房的粥都快糊了。

天际孤鸿 2009-6-1

书评(媒体评论)

楼主高才,以前看东周,向来是看不了多少页就把自己看晕了,楼主条理清晰、语言幽默、以今释古,佩服佩服!我会一直看下去的……绝对要顶贴!

——千帆影

博古通今,厚积薄发,酣畅淋漓,痛快痛快!

——xiamy318

华夏历史,俺最喜欢的就是东周这段激情自由,思想奔放,金戈铁马的中国史上最令人着迷的岁月了,支持楼主!

——罗马上空的鹰

楼主幽默不次易中天。

——有一间米铺

每天来看看,饭可以不吃,贴不能不回。

——找不着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1: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