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溥仪日记全本(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清)爱新觉罗·溥仪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溥仪日记全本》一书是获得溥仪遗孀李淑贤合法授权的唯一版本,是这位中国末代皇帝的亲笔日记首次全面公开。书中240幅照片再现了皇家生活影像!

《溥仪日记》(全本)的价值就在于向世人讲述了一件事实:从历史弯路上走过来的中国末代皇帝,已经深深爱上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祖国。

内容推荐

本书集中了爱新觉罗·溥仪现存一生的日记,包括溥仪在北京紫禁城内当“关门皇帝”时期的日记、在天津张园和静园当“寓公”时期的日记、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时期的日记,特别是溥仪获得特赦后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写于1959年至1967年期间的日记,这一时段的日记内容极为丰富,真实记录了这位末代皇帝在北京植物园,在全国政协,在全国各地参观,在病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这些日记真实、充分、生动、可靠地留下了溥仪的生平轨迹和人生转变。除文字外,书中还收录了240余幅珍贵照片。

目录

溥仪在北京清官当“关门皇帝”期间日记存篇(1912年2月13日一1924年11月5日)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21年

溥仪寓居天津日本“租界”期间日记存篇(1925年2月24日~1931年11月10日)

 1926年

 1928年

召见日记簿(1926年1月29日~1931年11月8日)

 乙丑十二月十六日(1926年1月29日)至丙寅正月二十九日(1926年3月13日)

 丙寅二月初一(1926年3月14日)至三月二十三日(1926年5月4日)

 丙寅三月二十四日(1926年5月5日)至五月十九日(1926年6月28日)

 丙寅五月二十日(1926年6月29日)至七月二十八日(1926年9月4日)

 丙寅七月念九日(1926年9月5日)至十月初十(1926年11月14日)

 丙寅十月十一日(1926年11月15日)至十二月二十四日(1927年1月27日)

 丙寅十二月二十五日(1927年1月28日)至丁卯二月十五日(1927年3月18日)

 丁卯二月十六日(1927年3月19日)至七月初九日(1927年8月6日)

 丁卯九月十七日(1927年10月12日)至十二月初一日(1927年12月24日)

 丁卯十二月初二日(1927年12月25日)至十二月三十日(1928年1月22日)

 戊辰正月初一日(1928年1月23日)至二月二十九日(1928年3月20日)

 戊辰二月三十日(1928年3月21日)至四月十三日(1928年5月31日)

 戊辰四月十四日(1928年6月1日)至六月十七日(1928年8月2日)

 戊辰六月十八日(1928年8月3日)至七月二十一日(1928年9月4日)

 戊辰七月二十二日(1928年9月5日)至九月十八日(1928年10月30日)

 戊辰九月十九日(1928年10月31日)至十二月初七日(1929年1月17日)

 戊辰十二月初八日(1929年1月18日)至己巳二月十七日(1929年3月27日)

 己巳二月十八日(1929年3月28日)至五月二十六日(1929年7月2日)

 己巳五月二十七日(1929年7月3日)至八月二十七日(1929年9月29日)

 己巳十一月十七日(1929年12月17日)至庚午正月念一日(1930年2月19日)

 庚午正月二十二日(1930年2月20日)至四月初一日(1930年4月29日)

 庚午四月初二日(1930年4月30日)至六月初七日(1930年7月2日)

 庚午六月初八日(1930年7月3日)至七月二十四日(1930年9月16日)

 庚午七月二十五日(1930年9月17日)至九月二十七日(1930年11月17日)

 庚午九月二十八日(1930年11月18日)至腊月初十日(1931年1月28日)

 庚午十二月十一日(1931年1月29日)至辛未二月十四日(1931年4月1日)

 辛未二月十五日(1931年4月2日)至四月三十日(1931年6月15日)

 辛未五月初一日(1931年6月16日)至七月二十一日(1931年9月3日)

 辛未七月二十二日(1931年9月4日)至九月二十九日(1931年11月8日)

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日记存篇(1950年8月1日—1959年12月4日)

 1956年在抚顺参观的日记(3月5日—7日)

 1957年在沈阳等地参观的日记(5月21日—27日)

 在哈尔滨参观的日记(6月4日—8日)

 在长春参观的日记(6月9日—12日)

 在鞍山参观的日记(6月13日)

 二次参观沈阳的日记(8月28日—30日)

溥仪特赦以后作为公民生活期间日记存篇(1959年12月4日—1967年10月17日)

 1959年

 1960年

3月

4月

5月

10月

11月

12月

 1961年

1月

 1963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64年

3月

4月

8月

 1965年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66年

1月

2月

3月

4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967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初版后记

新版后记

试读章节

溥仪在北京清宫当“关门皇帝”期间

日记存篇

(1912年2月13日—1924年11月5日)

溥仪于1908年11月13日受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召见,次日皇帝驾崩,溥仪以“承继同治,兼祧光绪”的名分“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同年12月2日,溥仪正式登极即位,是为清朝宣统皇帝。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颁发了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根据中华民国政府的“三项优待条件”,溥仪保有“皇帝尊号”,留居紫禁城,从此开始了“关门皇帝”的生活。

1917年7月1日至12日,在短命的张勋复辟事件中,溥仪再度登极又再次退位。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撵出北京紫禁城,他的“皇帝尊号”也同时被取消了。

如果说,宣统皇帝在位的三年里,溥仪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那么,他在北京清官当“关门皇帝”的十二年,则正是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时期。从1911年起,6岁的溥仪开始在毓庆宫读书,先后担任“帝师”的有陆润庠、陈宝琛、伊克坦、徐坊、朱益藩、梁鼎芬和庄士敦。从1914年起,9岁的溥仪开始写日记,逐日记下了9岁孩子读书练字、给四位皇额娘请安、与师傅们交往以及役使宫中太监等活动。尽管从中可以了解溥仪接受教育的情况以及他所经历的早年宫廷生活,然而这位保有“皇帝尊号”的少年还太小,还不懂得在日记中记录思想和感情,加之生活内容单调、刻板,虽有许多本日记存世,却是千篇一律,像流水账。

1922年12月1日是溥仪大婚的日子,这标志着他的成年。然而,比这还早些时候就没有日记留存下来了。

溥仪出宫时,当然不会记得少年时代写下的一摞日记,而忙乱中丢弃在养心殿的这些日记,才得以作为溥仪的遗墨,至今完好地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

这里仅仅选录其中的若干篇。

1914年

甲寅(1914年一1915年)

九月二十六日(1914年11月13日)癸卯 阴

[读《左传》]“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至“是无善人之谓也”,《礼记》“八十者”至“[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二十七日(1914年11月14日)甲辰 晴

读《左传》“夏,成周宣榭火”至“执南郭偃于温”,《礼记》“道路”至“为田九万亿亩”。

二十八日(1914年11月15日)乙巳 晴

读《左传》“苗贲皇使”至“郤献子为政”,《礼记》“自恒山[至于南河]”至“其余六十亿亩”。

二十九日(1914年11月16日)丙午 睛

读《左传》“冬公弟叔肿卒”至“善之也”,《礼记》“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至“方十里者六十”。

P1-3

序言

高振清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他曾经是中国的一代“天子”,像我们这些五六十岁的东北入,都做过他的“臣民”;改造后他又转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位公民,堪称“世界上的奇迹”!所以“溥仪现象”受到史学工作者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经王庆祥同志精心整理并注释、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溥仪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为史学工作者提供了第一手珍贵史料,这无疑是一大贡献。

爱新觉罗·溥仪,的确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因为他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性质的那段社会历史中,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势力的总代表,起到复旧乃至卖国的反动作用。这一面,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已由其本人作了总结,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深入研究;但是研究他历史性转变的一面,即研究他怎样完成了由“天子”到公民、由卖国主义到爱国主义的转变过程,我认为更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对中国有意义,而且对世界也有意义。《日记》的时间跨度长,始于少年时代,终于谢世之前,内容也系统、全面、真实,可以说反映了他一生的经历。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揭示出他完成历史性转变过程的轨迹。

自1979年以来,溥仪研究已逐渐形成为我院的科研优势项目之一,历史所副研究员王庆祥在这方面“投入”甚多,称得起“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投入多,产出亦丰。他所著《溥仪的后半生》是研究溥仪历史性转变的开拓之作,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叙述并评价了溥仪新生的历史。该书出版后即被列入“1989年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在海内外产生了影响。他撰写的《伪帝宫内幕》和《伴驾生涯》等书,也为史学界提供了新的资料。199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爱新觉罗‘溥仪画传》,在海内外发行后受到好评,香港《大公报》评论说:“画传搜集了溥仪‘从皇帝到公民’一生的重要史料图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现在出版的《日记》将是关于溥仪生平的一部最重要的资料,也请容我在此预支一笔:“必将引起海内外读者的强烈反响!”

我为溥仪研究这一科研项目的每一成果而感到欢欣,衷心希望这项研究能够更扎实、更深入地开展下去。我认为溥仪研究不仅有学术价值,更有其政治意义。溥仪所以能够实现历史的转变,固然有其内在的因素,更有外部条件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统战政策。所以,我们通过溥仪研究,更加自觉地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统战政策,这对于推进新时期更加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

王庆祥同志已经拟定了有关开展溥仪研究的系列成果的课题计划,并且继续得到天津人民出版社的有力支持,我很欣慰。在此,我向天津人民出版社表示谢意,并祝愿王庆祥同志在占有资料优势的条件下,不断提高研究的层次,向纵深开拓,写出更有科学价值的、更富影响力的史学专著。

勉为序。

1991年3月20日于长春

(作者系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

后记

《溥仪日记》中文简体字版,自1996年6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至今,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作为溥仪先生唯一亲自执笔写下的日记篇章,一本可靠而重要的历史资料图书,它的价值和影响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本书得以问世,谁的贡献最大?无疑当属溥仪遗孀李淑贤女士。正是因为她对溥仪日记的抢救与保存,并授权予我,又提供日记原本,使得我有机会对这些极为珍贵的日记原稿真迹,加以整理、注释,并付诸出版。本书再版,又做了多项重要的增补和研究考证工作。

一、增补了幸运存世的溥仪在逊清小朝廷时期,也就是他从几岁到十几岁期间写下的全部读书和宫廷生活日记,从中我们可以获知他幼年、少年和青年时代读书的范围,他在那种特殊环境下成长的宫廷日常生活,由此我们也可以领略统治中国近三百年之久的清王朝皇家生活真实而可靠的影像遗痕。

二、溥仪在天津生活的七年,是他人生走向成熟的年代,可以独立思想、独立行动的一段时光内,也曾写有大量日记,却未能存世,是溥仪自己动手在伪满垮台之际为了毁灭罪恶证据而烧掉的。然而,幸运的是历史档案中还保留了那些年代里形成的多本溥仪的《召见日记簿》,翔实地记载着溥仪每天见过哪些人,这是他政治活动最重要的第一手的见证,完全能够证明他当年的思想和实践,价值极高,我们理所当然要把这一部分内容增补入书。

《溥仪日记》(全本)增订再版,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吉林省政协常委、博士生导师邴正为之作序,得到了天津人民出版社社长刘晓津、总编辑陈益民的大力支持,第二编辑室编辑岳勇做了大量踏实的工作,才使本书顺利问世。秦舒老师再度通读样稿,又提出很多重要的意见,也为本书增色不少。当此再版之际,我谨向为本书作出贡献的各位,致以衷心而诚挚的感谢。

王庆祥

2007年11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