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幼学琼林弟子规(插图本)/家藏四库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明)程登吉//(清)李毓秀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汲取先贤智慧·铺就成功阶梯。毛佩琦教授作序特别推荐。

选字注音,反复标注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保证读者顺畅阅读。

全书图文相配,再现文章意境;内附《增广贤文》,使读者欣赏到更多充满智慧与哲思的话语。

另外,书中还附有注释、译文,对文中生僻字词详加解释,将原文用明白易懂的语言翻译,扫除时代变迁所造成的阅读障碍。

内容推荐

《家藏四库》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目录

阅读指南

国学与我们同在

编者的话

幼学琼林

卷一

 天文

 地舆

 岁时

 朝廷

 文臣

 武职

卷二

 祖孙父子

 兄弟

 夫妇

 叔侄

 师生

 朋友宾主

 婚姻

 女子

 外戚

 老幼寿诞

 身体

 衣服

卷三

 人事

 饮食

 宫室

 器用

 珍宝

 贫富

 疾病死丧

卷四

 文事

 科第

 制作

 技艺

 讼狱

 释道鬼神

 鸟兽

 花木

弟子规

 一 总叙

 二 入则孝,出则弟

 三 谨而信

 四 泛爱众而亲仁

 五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增广贤文

试读章节

兄弟

原文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须贻同气之光,毋伤手足之雅。

玉昆金友,羡兄弟之俱贤;伯埙仲篪,谓声气之相应①。

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②。

患难相顾,似鹡鸰之在原;手足分离,如雁行之折翼③。

元方季方俱盛德,祖太邱称为难弟难兄;宋郊宋祁俱中元,当时人号为大宋小宋④。

荀氏兄弟,得八龙之佳誉;河东伯仲,有三凤之美名⑤。

东征破斧,周公大义灭亲;遇贼争死,赵孝以身代弟⑥。

煮豆燃萁,谓其相害;斗粟尺布,讥其不容⑦。

兄弟阋墙,谓兄弟之斗狠;天生羽翼,谓兄弟之相亲。

姜家大被以同眠,宋君灼艾而分痛⑧。

田氏分财,忽瘁庭前之荆树;夷齐让国,共采首阳之蕨薇⑨。

虽日安宁之日,不如友生;其实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注释

①埙:一种用陶土烧制的吹奏乐器。篪: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伯埙仲篪:兄长吹埙,兄弟奏篪,音声相和。形容兄弟和睦相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②翕:和好,一致。花萼、棠棣:比喻兄弟。

③鹡鸰:一种鸟的名字,常用来比喻兄弟。《诗经·小雅·常棣》:“鹡鸰在原,兄弟急难。”雁行:像大雁一样并行,引申为有次序的排列,常用来借指兄弟。

④元方季方:东汉陈实有子陈纪字元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著称。元方的儿子长文与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实,陈实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思是两人的才德难分高下。见《世说新语·德行》。宋郊宋祁:北宋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两人同时考中状元,时人称他们为“大宋小宋”。

⑤八龙:东汉的荀淑有八个儿子,都很有才能,时人称他们为荀氏八龙。三凤:唐朝河东人薛收和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都很有名,被称为河东三凤。

⑥东征破斧: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由周公代摄朝政,武王的弟弟管叔和蔡叔不服,于是勾结外人发动叛乱。周公兴师东征,把斧子和刀都砍坏了,最后大义灭亲,杀掉了叛乱的管叔和蔡叔。遇贼争死:西汉末年,战乱不断,饿殍遍野,人们以人为食。有一伙强盗抓住了赵孝的弟弟赵礼,要把他吃掉,赵孝知道消息后,把自己绑起来去见强盗,要代弟弟去死,强盗被赵孝的行为震惊和感动,于是放了他们。

⑦煮豆燃萁: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嫉妒弟弟曹植的才华,想杀掉他,于是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性命不保。曹植略一思索,作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间互相残杀。斗粟尺布:汉文帝的弟弟淮南王刘长谋反,事败后被流放到蜀地,绝食而死。百姓作歌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

⑧大被以同眠:后汉姜肱,家世名族,肱与二弟仲海,俱以孝著闻。其友爱天至,常共卧起,及各娶妻,兄弟相恋,不能别寝。形容兄弟十分友爱。灼艾而分痛:宋太祖之弟赵匡义一次病得厉害,太祖亲为其烧艾火治病。匡义感觉疼痛,太祖取艾自灼,以示分痛。喻兄弟友爱。

⑨田氏分财:隋朝时有田真、田庆、田广兄弟三人,在各自妻子的鼓动下商议分家,并计划将堂前的紫荆树也一分为三。次日清晨,紫荆树开始枯萎,兄弟三人见状,深为感动,决定不再分家,从此和睦相处,紫荆树也重新枝繁叶茂。夷齐让国: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欲立叔齐为国君,但叔齐认为兄长伯夷比自己贤良,应该传位于伯夷。可是,伯夷自称不如叔齐,也拒绝继位。二人相让不下,于是一起离国,投奔周文王。当时文王已薨,武王正准备伐纣,伯夷、叔齐认为武王伐纣是不义之举,于是又不食周粟,采薇首阳山下,最终饿死。

译文

天底下没有不对的父母,人世间最难得的是兄弟。应该珍惜跟兄弟在一起的时光,不要做伤害兄弟感情的事情。“玉昆金友”,是羡慕兄弟都有贤德;“伯埙仲篪”,是形容兄弟音声相和,相处和睦。兄弟间和谐一致,就像花瓣和花萼交相辉映一样;兄弟一起考试中第,就像棠棣的花竞相开放一样。在患难的时候相互照顾,就像鹤鸽在原野里相互扶持一样;兄弟间相互分离,就像并行的大雁被折断了翅膀一样。东汉的陈元方和陈季方两兄弟都以才德著称,他们的父亲也不能分辨他们德行的高下;北宋的宋郊和宋祁两兄弟在同一年考中了状元,时人称他们为“大宋小宋”。苟淑的八个儿子都很有才能,时人称他们为“荀氏八龙”;河东的薛收和堂兄薛元敬、族兄薛德音都很有名,享有“河东三凤”的美名。周公东征时奋力杀敌,把斧子和刀都砍坏了,最后大义灭亲,杀掉了叛乱的管叔和蔡叔;西汉的赵礼遇到了强盗,他的哥哥赵孝争着代他去死。“煮豆燃萁”,是形容兄弟之间互相残害;“斗粟尺布”,是形容兄弟之间不能相容。“兄弟阋墙”是指兄弟在窝里狠斗;“天生羽翼”是形容兄弟间相互爱戴。姜氏兄弟同盖一床大被睡觉,宋太祖为弟弟灼艾分痛。田家兄弟商量分家的时候,庭前的紫荆树忽然就枯萎了;伯夷与叔齐相互推让,都不肯做国君,一起隐居在首阳山,采野菜充饥。虽说在安宁的时代,兄弟间走动不如朋友间那么密切;其实现今世上的人,都不如兄弟亲近。

P46-48

序言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它们当然也是国学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时代而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学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船坚炮利强势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学这样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学习引进西学,另一方面就是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如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以致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断裂。也许,这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点国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在全面批判全盘西化的同时,却走向全面西化。改革开放30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猛醒,保护和振兴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学术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东西方各国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价。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中国也面临着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机会。

那么,这套国学丛书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流与千百万有志者的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为序。

2007年11月22日于北七家村

书评(媒体评论)

《幼学琼林》是古代蒙学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称为中国古代的简明百科全书。

这(《增广贤文》)一也算是课外读本。这本书收集了古人的名言好句,有关人生处世的格言,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反正男女老幼,容易读懂,也容易上口背诵,几乎是大家共同首肯,好像是人性的共鸣一样。南怀瑾

其中(《增广贤文》)有许多是唐、宋诗人的名句,也有些一是从小说上来的,还有的是民间口口相传的俗语,但都很有文学和人生哲学的意味,所以特别一提。

——南怀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