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神道教的历史上,伊势神宫一直备受瞩目。本书集中研究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伊势信仰,从信仰组织、信仰行为和信仰思想等三个方面考察庶民的伊势信仰。庶民伊势信仰组织的特点在于庶民以家庭为单位与伊势神宫的御师结成师檀关系;其行为形态分为直接参拜伊势神宫的类型和非参拜神宫的、以地方社会为平台的行为类型;其思想特点是重视天照大神而轻视丰受大神,天照大神既是保佑现世功利之神,又是国家神。伊势信仰与天皇制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在日本的神道教的历史上,伊势神宫因供奉天皇的祖先神——天照大神而一直备受瞩目。伊势信仰广义上是指对伊势神宫所祭诸神的信仰,但其核心是对两位主神——“天照大神”和“丰受大神”的信仰。
本书集中研究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伊势信仰。首先叙述伊势神宫的建立和伊势信仰在古代中世的发展轨迹,伊势信仰由天皇独占演变为逐渐扩散到贵族、武士和庶民中间。这是江户时代以前伊势信仰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江户时代是庶民阶层的伊势信仰空前活跃的时期。在组织形态方面,发源于室町时代的、以家庭或村为单位与伊势神宫的御师结成师檀关系的模式到江户时代基本覆盖日本全国。
在这种组织形态的基础上,江户时代庶民伊势信仰的活动形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大致分为直接参拜伊势神宫的类型和非参拜神宫的、地方性的类型。直接参拜神宫又有伊势讲的参拜、出走参拜和神佑参拜等形式。农村的伊势讲往往与村落共同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妇女、儿童以及身为雇工、雇农或者仆役的男子可以采取出走参拜方式,出走参拜的大流行则引发全社会规模的神佑参拜。祈祷伊势之神保佑的信仰心理以及暂时脱离日常生活的束缚、追求新鲜体验和狂欢的意识糅合在一起,推动数百万人卷入神佑参拜,并且在神佑参拜流行过程中催生出层出不穷的反秩序行为和各种神异传言。除直接参拜以外,各地的庶民又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信仰活动,以神明社为平台的祭祀是在日本全国普遍存在的活动形态。此外,不同地区的人们还创造出各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形态,如御锹祭和神佑舞。
以上伊势信仰的活动形态表明,伊势信仰既能承载庶民祈求现世的功利和幸福的愿望,又能回应人们对于娱乐狂欢的要求,贴近庶民日常的凡俗生活,并能够与不同地域的地方性文化相结合,从而获得广泛的信众基础,在民间生生不息。
关于庶民伊势信仰的观念层面,笔者否定了日本学者主张的庶民伊势信仰的重心是农业神丰受大神信仰的观点,认为其基本特点是重视天照大神而轻视丰受大神;另一方面,普通庶民与庶民思想者的伊势信仰在观念上又各有侧重,前者主要向天照大神(伊势神宫)祈祷保佑功利性目的,后者则重点强调天照大神的国家神性质,崇拜天照大神的意识与尊王思想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难以割断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意识集合体。这种意识形态是跨阶级的、广泛存在的,它是江户时代日本社会的黏合剂,也使得天皇制的因素能够介入政治合法性、社会伦理以及普通人的基本生存愿望等诸多领域。与其他神道的诸神相比,伊势信仰在江户社会中拥有最广泛的信仰者,构成武士阶级执掌政权所必须面对的文化环境,因此对武士政权的走向以及日本社会的近代化道路产生了巨大影响。
绪章
一、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与研究对象的界定
三、先行研究综述
四、理论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伊势信仰的发展轨迹:从古代到近世
第一节 伊势神宫的创建:皇室对伊势信仰的垄断
第二节 向贵族和武士扩散的伊势信仰:从平安末期到江户时代
第三节 走向庶民的伊势信仰:从镰仓时代到织丰政权时期
第二章 江户时代庶民伊势信仰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 师檀关系网络的形成
第二节 神符的样式及其发放
第三章 江户时代庶民参拜伊势神宫的行为
第一节 普通的参拜伊势神宫行为
第二节 出走参拜及其特点
第三节 神佑参拜的总体情况
第四节 神佑参拜中若干问题的分析
第五节 神佑参拜中的反秩序现象
第四章 地方性的庶民伊势信仰活动
第一节 神明社以及相关信仰活动
第二节 御锹祭与伊势信仰
第三节 神佑舞
第五章 庶民伊势信仰的思想内涵与社会意义
第一节 庶民思想者的伊势信仰的特点
第二节 天照大神信仰与尊王意识:庶民思想者伊势信仰的归宿
第三节 “这还不好吗”现象:伊势信仰在幕末社会转型时期的意义
终章
一、关于本书内容的概括
二、庶民宗教信仰整体中的伊势信仰
三、从伊势信仰看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