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称为——中国巴顿,他率中国远征军打出中国虎的威名,他就是“中国虎”廖耀湘。书中以珍贵的史料翔实生动地描写了“中国虎”廖耀湘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这是一部廖耀湘将军的传记,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部蒋家王朝覆灭的秘史。本书以相当大的篇幅揭露国民党军界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的内幕,从廖耀湘这个“天子门生”的特殊视角,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灭亡的重要根源之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廖耀湘与蒋介石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严农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被称为——中国巴顿,他率中国远征军打出中国虎的威名,他就是“中国虎”廖耀湘。书中以珍贵的史料翔实生动地描写了“中国虎”廖耀湘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这是一部廖耀湘将军的传记,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部蒋家王朝覆灭的秘史。本书以相当大的篇幅揭露国民党军界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的内幕,从廖耀湘这个“天子门生”的特殊视角,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灭亡的重要根源之一。 内容推荐 书中以珍贵的史料翔实生动地描写了“中国虎”廖耀湘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一个从“辣椒王国”湖南邵阳冲出来的“犟骡子”,以黄埔六期全校严考前三名的佳绩,被校长蒋介石亲派法国深造学习六年军事。首战昆仑山,大败日军,崭露头角。由于杜聿明的指挥失误,被困缅甸绝域野人山经受非人磨难的生死考验。面对日本“钢军”的强大攻势,英军抱头鼠窜,美军不堪一击。情势万般危难,中国远征军在廖耀湘的指挥下,劲旅如霆,成为日军精锐师团闻风丧胆的“森林之狐”,廖耀湘遂成震惊中外的一代名将。昔日名将最终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工具。不义之师即使拥有美式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廖耀湘机械化兵团,在小米加步枪的我军东野布下的天罗地网里也只能全军覆没。 目录 前言:功过相织/李默庵 主要人物一览表
第一部 血战 第一章 蒋介石的特别批示 第二章 成为“心腹” 第三章 奔赴缅甸 第四章 第一个胜仗 第五章 背水一战 第六章 野人山第一滴血 第七章 野人山第二滴血 第八章 冲出野人山 第九章 印度蓝姆伽营地 第十章 锤炼铁军 第十一章 重返野人山 第十二章 恶战索卡道 第十三章 卡蒙大捷
第二部 兵败 第一章 奉命回国 第二章 南京受降 第三章 开赴东北 第四章 与林彪四平过招 第五章 打下长春 第六章 蒋介石就坡下驴 第七章 军心不稳 第八章 战局危急 第九章 犯颜直谏 第十章 进退两难 第十一章 掉进“迷魂阵” 第十二章 最后一战 第十三章 成了俘虏
第三部 新生 第一章 俘虏“团聚会” 第二章 风卷残云 第三章 北京功德林 第四章 此一时,彼一时 第五章 与文强三部曲 第六章 特赦之喜 第七章 走向新生
后记 试读章节 在中英美三国重庆会议上,蒋介石为了保住此时惟一能运来国际援华抗日物资的滇缅公路,提出派遣中国军队入缅作战。但是,十分傲慢的英国驻印军总司令极其看不起中国军队,当着蒋介石的面,用极其轻蔑的口吻说:“要中国人来保卫缅甸,实在是大英帝国的耻辱。”因而,蒋介石只好命令已经开拔的中国军队“暂勿入缅”。日军大举进攻缅甸后,英国人惊恐万分,慌了手脚,急忙向中国求援,但却坚持要将中国入缅部队交给英国人指挥。蒋介石虽然保卫滇缅公路十分心切,但决不愿受制于英国人。蒋介石对英国向来十分不满。自中国全面抗日以来,英国人为了缓和与日本的矛盾,使日本人不触及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做了很多有损中国利益的事。1938年,英国籍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将中国的关税收入转存日本银行;1939年,英、日达成初步协定,竞承认日本对中国的占领;1940年,英国先是将中国政府在天津存银5369万两交给了日本人,后来又竟至封闭了滇缅公路长达三个月之久,给中国的抗日造成很大困难。1941年,驻缅甸的英军又在仰光劫夺了美国援华的一百五十辆卡车和一批武器弹药。同时,蒋介石也十分瞧不起英国军队。英国军队军纪松弛,斗志涣散,战斗力很差。香港的英国守军对日军不战而降,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节节败退。而且,英国主要的精力放在与其休戚相关的欧洲战场,缅甸是“次要战场”。然而,由于共同的切身利益,蒋介石又不得不出兵缅甸与英共同抗日。廖耀湘就是在这极其复杂的情况下率部队入缅作战的。由于何应钦给廖耀湘事先打了“防疫针”,将蒋介石和英国人种种矛盾告诉了他,因而,他对此还是有一定思想准备的。可是,到了缅甸以后,有很多情况还是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是英国军队正式邀请的。而且,中英两国政府在重庆正式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建立了军事同盟。可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英国人控制的铁路运送中国远征军的火车就像蜗牛一样,在铁道上慢慢爬行;可运载英军撤退的火车却风驰电掣,畅通无阻。而一些和中国汉奸一样可恶的缅奸,到处破坏铁路,袭击远征军军车,搞得远征军手足无措,英军却对此熟视无睹。 同时,远征军入缅后地形不详,民情不熟,气候难适,情报不灵。更要命的是,语言不通,缅语翻译奇缺,要对缅甸老百姓解释一些什么,十分困难。用一个军官的话说,到了缅甸,真是“耳聋眼瞎”。这时,作为一个在法国学习了六年军事的高级将领,廖耀湘才强烈地感觉到,他像是率领一支外籍军队,在别国的土地上打仗。这种情况,是在任何一种中国兵书上也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啊! 杜聿明和廖耀湘率部队到达中国边境城市畹町时,就获悉仰光已被日军占领。这预示着这次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将有意想不到的恶战。“凶多吉少”,杜聿明心里这样想,但作为一个主帅,他没有将自己这一想法说出来。 然而,性格直爽、刚烈的廖耀湘,却在宿营时到军部向杜聿明谈了自己的想法:“军座,仰光失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它至少说明,英国军队是一支不甚可靠的军队。在缅甸,我们中国远征军很可能孤军作战。” 杜聿明微微点点头,在师长中,他最相信廖耀湘的判断。因而,他在内心深处,把廖耀湘当成自己的“第二参谋长”,有时其位置之重要,甚至超过自己最忠实的学生,军参谋长罗又伦。 “建楚,”杜聿明直呼廖耀湘名字,“你来得正好,我们和罗参谋长一起商量一下入缅后的作战计划。” “好!”廖耀湘习惯性地扶了扶自己的金边眼镜,在一条木凳上坐了下来。 “我们入缅作战,是半路上杀出了一个程咬金!”杜聿明说话,素来单刀直入,“我想我们进入缅甸的第一步,不宜过速向里伸展,而要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隐蔽于皮尤河南岸,给在缅甸不可一世盲目冒进的日本人当头一棒,来个突然袭击,打他个晕头转向。建楚,你的意思呢?” “我完全同意军座的意见,”廖耀湘说,“孙子兵法日:‘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对狡猾的日军,‘以奇胜’这一点非常重要。另外,我们在国内作战时,未尝不可采取勇猛之战略,冒险尝试。惟今在异国作战,不得不十分谨慎。奇、慎二字是我们在缅甸作战的根本。” “罗参谋长,”杜聿明转向罗又伦,“立即向委员长报告这一作战方案!” 杜聿明和廖耀湘率部队入缅后,蒋介石日夜关注着缅甸的战局,因为这既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也关系到他个人的威望。这是中国唐明以后,第一次派军队出国抗敌。打了败仗,他这委员长的脸往哪儿搁? 左思右想,放心不下,最后决定亲自赴缅一趟。 蒋介石亲飞缅甸北部重镇腊戊。一下飞机,便要召见杜聿明、廖耀湘、戴安澜。后来一想,前方备战紧张,先只召见廖耀湘、戴安澜两人,前来了解一下入缅后的作战情况,杜聿明留在前线指挥作战。 廖耀湘和戴安澜接到蒋介石电令后,立即和杜聿明商量,廖耀湘说:“我们这次去腊戊晋见委员长,一定要将我们在缅甸与日军作战,必须以奇制胜、以勇当先、以慎为本的总的战略原则详尽向委员长呈报,以取得他的支持和训示。” “廖耀湘说的这一点很重要,”杜聿明说道,“同时,廖耀湘、戴安澜二位师长,你们还要向委员长表示我们远征军在缅甸决一死战的决心!” “是!”廖耀湘和戴安澜两人双脚一并。 P22-24 序言 这是一部遵照周恩来总理遗愿完成的作品,连题目也是他老人家生前预拟的。李默庵特为作品题写书名。我们有理由热忱向读者推荐。 它是严农先生积十年心血之结晶。作者是廖耀湘的同乡,至今仍与长期侨居美国的廖夫人黄伯溶保持密切联系,其父抗日著名记者严怪愚是廖耀湘好友,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关系,才有可能在读者面前展开已被历史湮灭的传奇故事。本文配发的数十幅照片,也是初次面世,弥足珍贵。 蒋介石与廖耀湘,曾经在中国显赫一时。他们这一对师生共同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彼此恩怨纠结,爱恨交织,在东北战场血与火的洗礼中,终于分道扬镳。 书中以珍贵的史料翔实生动地描写了“中国虎”廖耀湘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一个从“辣椒王国”湖南邵阳冲出来的“犟骡子”,以黄埔六期全校严考前三名的佳绩,被校长蒋介石亲派法国深造学习六年军事。首战昆仑山,大败日军,崭露头角。由于杜聿明的指挥失误,被困缅甸绝域野人山经受非人磨难的生死考验。面对日本“钢军”的强大攻势,英军抱头鼠窜,美军不堪一击。情势万般危难,中国远征军在廖耀湘的指挥下,劲旅如霆,成为日军精锐师团闻风丧胆的“森林之狐”,廖耀湘遂成震惊中外的一代名将。昔日名将最终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工具。不义之师即使拥有美式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廖耀湘机械化兵团,在小米加步枪的我军东野布下的天罗地网里也只能全军覆没。 就廖耀湘个人而言,他堪称中国的巴顿。他也是一个奇特的火与冰的混合体。他在战斗中炽热、勇猛而残酷无情,却具有哲学家深刻分析的能力。他决不是一个只知拼命的机械化兵团的将军,而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这是廖耀湘作为一个军事家的不可逆转的悲剧。但他同时又是一个“功不浮夸,过不掩饰”的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物,一个掌握蒋家王朝最庞大、最精锐的兵团的司令。他最终选择了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生之路,历史会以同样的忠诚怀念他。 这是一部廖耀湘将军的传记,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部蒋家王朝覆灭的秘史。书中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将激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深层次的思考,读者在关注这些奇闻轶事中可以寻觅到作为历史基础的真理。 本书以相当大的篇幅揭露国民党军界相互倾轧、勾心斗角的内幕,从廖耀湘这个“天子门生”的特殊视角,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灭亡的重要根源之一。关于林彪及东北野战军其他将领如梁兴初、韩先楚、黄永胜围歼廖兵团的描写也很真实、生动,在同类作品中尚不多见。不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读后会感到新鲜有趣,并引起思索;熟悉这段历史的读者,会备感亲切,并拓展想象的空间。 后记 全国政协会议在紧张而热烈地举行。大会休息期间,已经担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吩咐大会工作人员,请全国政协委员文强到会议休息室来一趟。 “报告!师母!”文强走进会议休息室,向邓颖超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文强遵命前来拜见师母!” “啊!文强将军,”邓颖超向文强热情地伸出双手,“请坐。”顿了顿,邓颖超望着已经两鬓斑白的文强说:“你可是恩来临终前想要见一面的唯一一位前国民党将军呀!” “我知道,”文强点点头,“当我走进病房时,看到总理苍白瘦削的面庞,想起我跟随他一起参加南昌起义时魁梧英俊的身影,我怎么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总理眼里也溢满了泪水。我们紧紧地握着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你知道恩来临终前为什么要见你这位前国民党将领一面吗?他是在深深关心着台湾问题和你们这些在大陆的前国民党将领的一切呀!” 邓颖超站起身来,凝视着文强说,“特别是廖耀湘,他于1968年在‘文革’中不幸逝世,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我常常想念这样一位耿直、倔强、热忱、认真的将军。他从一位国民党将军,当了我们的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说明他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恩来和他做了几次交谈,后来,他诚恳地给我和恩来写了一封长信。真诚地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恩来看了以后,很受感动。说,像廖耀湘这样的人,从一个国民党的将领,从一个蒋介石的‘天子门生’,要求成为一个共产主义的战士,这中间是经过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曲折的路程和艰辛的磨练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说明我们党的改造人和统战政策的胜利。你是廖耀湘的老朋友,你也知道,恩来生前曾嘱托廖耀湘或者请廖耀湘托人写~本《廖耀湘与蒋介石》。今后,有谁写《廖耀湘与蒋介石》,你一定要告诉作者,应当将这件事深层次地重重地写上一笔。这就是我对你一件最大的嘱托。” “我一定完成师母的嘱托!”文强站起来,向邓颖超行了一个有力的军礼,“让这部凝聚着总理期望和体现着师母嘱托的《廖耀湘与蒋介石》早日问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