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帮助你提高办事水准、增强处世生存能力的书。
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有不会办事的人。办事的方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由此导致的人生会有天壤之别。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办事不讲方法,缺乏艺术,即使最简单的事情往往也会以失败告终,即使最优秀的计划往往也成为现实中的泡影。研究、掌握和运用办事的艺术,是现代社会生存的需要,是谋事的需要,是达到目的走向成功的需要。
本书既是一本办事的艺术集萃,也是一本蕴涵处世真谛的哲理书。全书从办事的心态、办事的形象仪表、办事的尺度和分寸、利用关系网办事、办事语言的运用、送礼和宴请,以及求人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寻求领导、同事、下属、朋友、同学、亲戚、同乡、邻居、名人、客户帮助办事等角度出发,借鉴和汲取了我国古代处世智慧的精华,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全面阐述了种种办事的方法、手段、技巧,帮助读者掌握办事的艺术,迅速提高办事能力,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达到办事的目的,在社会上找到立足点,在经济上找到财富,在事业上找到成功,在生活中找到幸福。
一个人身处社会中,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办理各种各样的事。办事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同样的一件事,有的人办起来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有的人则困难重重,难达目的,主要的原因在于两者办事方法上的差异。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能否办事,办事能否办出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标准。
本书既是一本办事的艺术集萃,也是一本蕴涵处世真谛的哲理书。全书从办事的心态、办事的形象仪表、办事的尺度和分寸、利用关系网办事、办事语言的运用、送礼和宴请,以及求人如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何寻求领导、同事、下属、朋友、同学、亲戚、同乡、邻居、名人、客户帮助办事等角度出发,借鉴和汲取了我国古代处世智慧的精华,结合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和规律,理论与实践并重,配以生动的案例,全面阐述了种种办事的方法、手段、技巧。通过本书,可帮助读者掌握办事的艺术,提高办事能力,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把握办事的尺度、分寸、火候、分量、次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达到办事的目的,轻松驾驭人生局面,实现事业的辉煌和生活的幸福。
正确地认识自己,给自己定好位,才能把事办好。那些不能正确地自己给定位的人,即使很努力地想办成一件事,但最终结果往往是很令自己失望的。
人生最大的难题莫过于:知道你自己!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一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严重的自卑感不仅会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还可以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干或者干起来缩手缩脚、没有魄力,这样就会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大;旁人会因此说你无能,旁人的议论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因此,必须一开始就打败它,丢掉自卑感,大胆干起来。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缺点往往是优点的过分延伸。过于谦虚,或者由于自卑而谦虚,都是不应该的。自信,可以使你精神振奋、勇于进攻、战胜困难。所以,必须积极寻找自我解脱之路,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
正确认识自己,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这是获得成功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
大多数的成功者表现出一种现实的自我觉察,承认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着明显区别的个体。他们能觉察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更能觉察到由于遗传和环境给自己造成的缺陷,可以借助于镜子看到自己脑袋后面的东西,用别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
现实的自我觉察能使我们自己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潜在能力和将来要去承担的角色及要达到的目标。他们从经验中,或凭借着洞察力、反馈信息、判断能力去不断学习和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他们在生活中不是单靠出力气做事,而是时常开动脑筋,避免发生错误和纠正不足。他们习惯以最诚实的方式鉴别一切,他们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
作为一个正常的人,对自己做人的形象、自己的身体外观、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特长和不足、过去和现状以及自己的价值和责任,总会有一定的认识。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处于各种不同评价和议论的包围之中,有人会赞许你、称颂你;有人会批评你、责备你;甚至还有人轻视你。于是“当局者迷”就成为一种很贴切的形容。那么在各种议论中,究竟哪一个“你”是真实的呢?在投向你的形形色色的目光中,你自己又能否准确无误地分辨呢?你是否从这些评价和议论中汲取有益的营养丰富自己、改善自己呢?还是丧失了自主精神,淹没在他人的议论中呢?
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几点建议有助于你发现和正确认识自己。
1.孤独地面对自己
也许你受当今成功人士的价值诱惑,硬着头皮精明强干,纵横商场、职场,挣得汽车洋房、踌躇满志;换一种生活,进图书馆,做学者,宁静深沉说不定更让你心满意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给自己内心的真我一个表现的时间。那么,你不妨给自己放个假,让自己隐退,孤独地只面对一个自己,没有上司、没有工作、没有应酬,看看自己的状态。
2.试着改变某些习惯
每个人都有很多好的和不好的习惯,这些习惯说不定正是掩蔽你真实个性的罪魁。比如你可能经常待在家里看电视,以打发你的剩余时间;你可能习惯于用打麻将的方法排遣孤独;你可能习惯在忧闷之时把自己关在家里等,这些习惯很多并不是你自己的最佳选择,而仅仅是习惯。如果你要发现你的个性,不妨打破这些习惯,发展更多的爱好,以挖掘自己的个性。冲破习惯的牢笼,你会发现另有一个自我存在于你的心中。
3.不过分压制自己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也一定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在不如意的时候,不过分压制自己,有时有助于发展你的个性。
比如,我们有可能在愤怒之极的时候,一改平日温顺屈从的性格,与上司大干一场,并因此对自己的行为极为满意,那么,你会发现,温顺并不是你真实的个性,你其实具有极为强烈的抗争能力、斗争精神,并相当有魅力。如果你时时保持这种状态,你将一改温顺屈从的个性而为一个强干、有魄力的人。在这种状态下,你更为愉快和坦然。
个性是需要发现和发展的,人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个性基因,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它、发展它、丰富它,使自己成为一个魅力四射的人。如此一来,我们在办事过程中,就会使事情变得顺利无比。P22-24
俗话说:“篱笆立要靠桩,人立要靠帮。”不论你是谁,只有当你得到别人的帮助并帮助别人的时候,才能生存,才能求得事业的兴旺发达。然而,“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求人办事是存在着种种难处的。
人的交际能力有高低,脸皮有厚薄,胆子也有大小。这就导致了求人办事的结果有天壤之别。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每个人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虽然每个人都渴望事业的成功与辉煌,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但是,有的人频频碰壁,一无所获;而有的人却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两者为什么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原因何在呢?
无数的事实证明,每一个与成功失之交臂的人,并不是缺乏成功的智慧和勇气,而是没有找到办事的艺术,不能运用办事的技巧和方法。
那些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人,他们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办事的艺术、方法,他们知道见什么样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处处做得天衣无缝、左右逢源。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贱,少年时自然有一帮穷朋友,他当年的那些穷朋友听说他做了皇帝,就去京城面见他,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
这天,一位穷朋友从乡下来到京城皇宫门前求见朱元璋。朱元璋听说是他以前的好朋友,非常高兴,马上传这位穷朋友进殿。谁知这位穷朋友见到朱元璋虽然端坐在宝座上,但昔日的容颜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于是一时兴起、忘乎所以,直言不讳地说:“我主万岁!您还记得我吗?从前我们俩替地主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用瓦罐煮偷来的豆子。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急着想吃,甚至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撤了一地,连汤也被泼得满地都是。你只顾满地抓豆子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吃进了嘴里,叶子梗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还没等说完;朱元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嫌这个孩提时的朋友太不顾及他的面子,于是大怒道:“一派胡言,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后来,这件事让当时的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他想到前面那位穷哥们是因为揭穿了皇上的老底,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于是,他心生一计,信心十足地去见他小时候的朋友——当今的皇帝朱元璋。
这个穷朋友来到京城求见朱元璋。行过大礼后,便一本正经地说:“吾皇万岁万万岁!回想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虽然汤元帅在逃,却拿住了豆将军,当时红孩儿当关,多亏了菜将军鼎力相助。”朱元璋一听,不禁大笑,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人是他孩提时的好朋友,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于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两个同样的朋友,都想借助同样的一件事情,向朱元璋谋得一官半职,然而却导致了一个被斩、一个飞黄腾达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原因何在?没有别的,只不过是前面的那个人不会办事,而后面的那个人深谙办事的艺术罢了。
是否会办事的差别就是这么大。那个飞黄腾达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既维护了朱元璋的尊严,又委婉地道出了他们儿时的交情,因此深得朱元璋赏识;而那个被斩的人因为不懂得求人办事的技巧,自然也就没那么幸运了。所以说,是否懂得并运用办事的艺术,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会说话、就会办事的。能说会道,办事老练,都是在社会实践和生活经历中锻炼出来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有会说话会办事的先天素质,但后天得来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更是丰富人生、提高办事能力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虽然我们涉世未深,有很多事不可能去经历。可是我们可以向他人学习,获取经验,这样一来就可以迅速提高我们的办事能力和技巧,也能使我们少走弯路。
一般来说,向他人学习的途径有以下3种:
1.通过读书学习
书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中国古语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本好书所介绍的知识和经验,大都是通过对无数人成功与失败的经历进行分析、总结而形成的。这些知识经验,就是我们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通过读书,可以让我们领略到我们所无法接触到的人和事,可以丰富和补充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走向成功,使我们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如果不读书,我们就无法听到先哲的声音,就不会明白那么多的为人处世、修身立业之道,在人际交往和办事过程中,就可能要多碰几鼻子灰,多走些弯路。
在读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依据所学宗旨,确定好所学书目,认真阅读后做出摘抄笔记,写出心得体会。这样就能很好地领会到书中的精华。
人生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的经历毕竟很少,如果我们总是事必躬亲,总是在亲身实践的失败中探索,那我们短暂的一生将一无所成。所以,只有多读书,多学习古人、前人的办事经验、教训,并灵活运用,才能使我们在生活的海洋中游刃有余,顺利地达到我们办事的目的。
2.通过观察学习
在民间,父母训斥子女不会办事时;在单位里,领导训斥员工不会办事时,常说这样的话:“你没吃过猪肉,你还没见过猪跑吗?别人是怎样办事的,你就没看到?你就学不会?”这样的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却清楚地点明了一个简明而实用的常理,那就是通过观察,可以学到很多办事的方法。
因此,一个人办事是否周全、细致、圆滑,固然与他的天生素质有关系,但是有很多东西完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培养、锻炼出来的。
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工作中,我们身边能说会道、会办事的人很多,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是我们所应注意观察和学习的。看他们怎样与领导说话,看他们怎样求同事帮忙,看领导怎样给下属安排工作,怎样批评下属等,然后,动动脑筋分析一下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观察一下这样做的效果怎样。成功方面的,我们应尽量去借鉴、吸收;失败方面的,我们尽量去避免。
香港富豪李嘉诚就非常注意培养他的儿子观察学习别人的说话艺术及办事能力。每当有重要的会议,会见重要的客人,处理公司的一些问题时,他总是让他的儿子在一旁观察、倾听、领会。也正因为他对儿子的悉心培养,才使得他的两个儿子在今天从容地支撑并发展起他的经济王国。
3.通过向别人请教学习
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不论对方地位的高低,知识的深浅,他的专业经验,道德品行,总有一部分足够你去请教、学习。向甲请教一些,向乙请教一些,把它们渐渐组织起来,连贯起来,整个现实社会的真面目便真实地展现在你面前了。认真观察,悉心聆听,得其精华,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宝贵收获。
只要你虚心请教,处处留意,今天学一些,明天学一些,积少成多,长期下去,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办事的高手。
智慧的标志是审时度势之后再择机行事。
——古罗马诗人荷马
凡是遇到一件事,无所适从,最好选择与你无害的一面。
——古代波斯诗人萨迪
我从来不相信世上的好事都是留给幸运儿的,而是留给那些精明于办事技巧的智者。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 鲍比·凯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他的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尔德
为生活,物质固然很重要,但是为了和人们共同生活,能够正确遵守彼此间的正确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