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麦积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张克强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麦积区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从不同的角度解说了鲜为人知的千年历史,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美丽神奇的名胜古迹、尘封千年的古镇名泉、商机无限的商贸重镇、独具魅力的麦积风情、充满神韵的传说故事,记述了麦积区的伏羲文化、秦早期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以及古建筑文化、古遗址文化和民俗文化,以特色鲜明的笔锋勾勒出了“花牛苹果”、“伯阳鲜桃”、“麦积葡萄”、“元龙花椒”、“麦积核桃”等土特产品的绝佳品质。

这是一部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的地方历史读本。为各界人士解读麦积、了解麦积提供了一个窗口。这是麦积区有史以来第一部“史话”,也是麦积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出版是全区人民可喜可贺的大事,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麦积的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实事。

内容推荐

  天水市麦积区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之要冲,是甘肃省和天水市的东大门,也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供华夏子孙寻根祭祖的中华始祖园,被誉为“东方艺术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以及麦积烟雨、仙人送灯、净土松涛、石门夜月、香积积雪、曲溪燕舞、玉兰花香、东柯积翠等自然景观。如今的麦积区位优势非常突出,农林土特产品质优品繁,加工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园区经济方兴未艾。

目录

岁月沧桑

建置沿革/3

麦积名称的由来/8

现代风韵/12

羲皇故量

人文始祖伏羲/19

伏羲创画八卦/20

伏羲与龙文化/23

伏羲封姓氏/24

伏羲卦台/25

伏羲祭祀活动/26

伏羲的文化功绩厂28

先秦故地

秦族源及秦人早期历史/33

秦非子牧马/34

放马滩秦汉墓/35

尹喜与《文始真经》/36

老子与伯阳/38

柏林观/39

东方雅塑

麦积烟雨/43

 麦积山石窟的开凿/43

 北魏法生造像碑/45

 北魏小沙弥/46

 乙弗氏麦积山修行/47

 中国的蒙娜丽莎——西魏坐佛/47

 李允信建造七佛阁/48

 北周飞天壁画/50

 隋文帝敕建舍利塔/51

 庾信与《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并序》/52

 王仁裕与《麦积山》/53

 王了望留墨麦积山、仙人崖/54

 任其昌咏赞麦积山/55

 冯国瑞与麦积山石窟/55

 于右仁为麦积山撰联/56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58

麦积山景区/59

仙人崖景区/61

石门景区/65

曲溪景区/68

街亭景区/69

甘泉寺景区/70

千年遗史

隗嚣避暑宫/75

略阳临渭氐族和氐族之国——前秦/76

唐玄奘西天取经途经麦积/78

杜甫流寓麦积/79

吴氏兄弟筑寨抗金兵/83

三阳、新阳手工纺织业的兴起/84

红军长征途经麦积区/86

宝天兰铁路建设/88

日机轰炸飞机场/90

蒋介石视察中央陆军骑兵军官学校/90

南下支队途经麦积/92

解放北道埠/92

剿灭梅树成匪帮/93

人物撷英

前秦皇帝苻坚/97

“黑秀才”夏景和/98

乡贤胡氏父子/99

雷氏医学世家/101

陇上名儒王尚概/102

现代教育的先驱潘世例/102

进步人士王汝翼/103

实业家胡汝冀/105

爱国将军邓宝珊/106

革命先驱王承舜/109

北伐名将胡文斗/111

抗日名将王治山支/112

布衣将军徐国珍/14

革命烈士岳景宗/116

名胜古迹

古建筑/121

名泉/123

古树名木/125

古墓葬/127

古遗址/128

古镇/130

旅游景点/133

丝路重镇

丝绸古道/145

集镇/146

陇东南商贸中心北道埠/147

经济园区/150

麦积风情

民间艺术/155

工艺美术/162

名优特产/168

风味小吃/180

 特色热菜/180

 特色凉菜/182

 传统筵席/183

 小吃面点/184

 清真菜肴/186

艺文传训/187

 诗词/187

 歌谣/197

 楹联/200

 传说故事/203

后记

试读章节

伏羲封姓氏

相传,伏羲封姓氏就在麦积区三阳川卦台山下渭河中心的分心石上。因伏羲在此封姓氏,此石又名“封姓石”。

传说有一日,伏羲渡渭水,攀援分心石上,傲立石端。头顶白云彩虹,祥瑞盈空,足下渭水击石,浪花锦绣。望昆仑直指高天,观激流远投沧海;仰听百鸟争鸣竟高唱,俯闻渭水秋声万古琴。伏羲独处天地之孤点,广容天下于心中,纵飞思绪,激荡心灵,敞开胸怀,感受自然和谐之美,流连忘返。

伏羲正在遐想之时,河面上刮起一阵大风。“风!”岸上有人向伏羲大声喊着,并示意伏羲快点回来,以免被河水所困。这一声惊回了伏羲驰骋神游多时的神志,伏羲这才真的感到起风了,恐怕雷雨将至。正准备返回,突然灵感来临,原来我就是“风”,“风”代表我,于是从我封起,自姓风,女娲亦姓风。于是始封风、云、雷、雨等气象名称为姓氏;然后以所处山(卦台山)、水(渭水)、石(分心石)为姓,以所看到的木、林、杨、柳、熊、龙、牛、马、羊、猴、鹿等动植物名称为姓氏。这样一直封到九十八个姓之后,再也想不出封什么姓氏为好,懊恼之间随手向河中投了一粒石子,只听“咕咚”一声,一时茅塞顿开,封“咕”和“咚”为姓,姓氏数恰好一百,于是称姓氏为百家姓。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人们感到以某些动植物为姓氏不雅,遂改为以动植物名称的谐音为姓氏。

伏羲姓氏文化作为民族的主流文化而被传承,随着汉字的发明,生产种类的多样和生活空间的增大,姓氏数量迅速增多,复姓也随之产生。姓氏以父姓为主要传承形式,亦有姓母姓的。在后来的传承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封地为姓,以名人的名号为姓,臣姓君姓,仆姓主姓,避祸改姓等姓氏传承插曲,但没有一个不传承姓氏文化,伏羲姓氏文化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中。

伏羲卦台

卦台山,位于麦积区三阳川境内,是传说中伏羲画卦的地方。海拔1363米,相对高度170米。南倚白鹿山,西扼凤凰山,北对九龙山,东毗十里沃野三阳川。山如倒扣之瓢,山上有台地平坦宽阔。上古时期,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森林密布,物产丰富,极适合人类生活。1987年后,卦台山陆续出土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器物数十件,与相邻的汝季、樊家城等仰韶文化遗址,都证明了距今7000年一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今卦台山一带即是先民生活的聚集地。

卦台山地形地貌能给予人们思维的启迪。站立卦台山头东瞰,三阳川南北山脉呈外弓形,若抱若合,陇(葫芦河)渭(渭河)二水萦绕呈“S”形穿越三阳川东去,三阳川盆地如同一个真实的太极原图。再看卦台之山,上午太阳照射,东、南均为阳,西、北均为阴;下午太阳照射,西、南均为阳,北、东均为阴。上、下午各方位合成的四象是东为少阴、南为太阳、西为少阳、北为太阴。卦台山处于四周高山的环抱之中,卦台山之西北面有山峰如马,北面有山峰如猪,东北面有山峰似狗,东面有山峰似龙,东南面有山峰似鸡,南面有山峰似凰(雉),西南面有山峰似牛,西面有山峰似羊。故《拾遗记》中说:“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伏羲祭祀活动

祭祀伏羲的习俗起源于秦人。据史籍记载,秦文公十年(前756年)在今陕西洛川设郧畴,祭祀伏羲。两汉时,伏羲被定为春皇,祭礼于春天在都城东郊举行。两汉而下,历代无不举祀。唐代在京师专建三皇庙祭祀;宋代赵匡胤下诏将太昊伏羲的专祀地确定在陈州(今河南淮阳)伏羲陵。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诏令全国各州创建三皇庙,通祀三皇,春秋以时致祭。卦台山(秦州蜗牛堡)建立以祭祀伏羲为主的三皇庙;在伏羲先天殿两侧分别建黄帝、神农殿,陪祀伏羲。从此,卦台山伏羲庙成为有名的伏羲祭祀地。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九月九日用太牢祭祀,礼乐仿孔庙。卦台山是伏羲创画八卦的场所,因此这里的祭祀伏羲规格高于其他州县,并专设庙田145亩作为祭祀伏羲的专项资金来源。直到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诏令严禁全国各地通祀三皇,只准许由官方主持在三皇陵墓所在地举行祭祀活动,陈州伏羲陵为全国唯一的伏羲祭祀地。卦台山也被列为伏羲的另一处陵墓,但官祭取消,民间祭祀尚存。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年),卦台山伏羲庙恢复祭祀活动,仍是春秋祭,祭礼仿文庙进行。正德十一年(1516年),明廷批准秦州在卦台山重建伏羲庙,官祭正式恢复。正德十六年(1521年),巡按甘肃御史许翔凤奏请将拟建于卦台山的伏羲庙改建在秦州西关,卦台山地位下降,逐渐成为民祭场所。清代,卦台山伏羲庙的民间祭祀日期为农历正月十五日和二月十五日,一年两度。民国因之。

新中国后,祭祀伏羲的活动甚少。1981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十五日),卦台山附近村民自发地恢复祭祀伏羲活动。1988年,时值龙年,天水市于农历五月十三日(传为龙的生日)举办规模盛大的伏羲祭祀典礼,卦台山作为祭祀伏羲的分会场同时进行了伏羲祭祀活动。从1989年开始,天水市政府正式将农历五月十三日确定为伏羲文化旅游节。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节,融祭典和经济文化活动为一体,为祭祀活动赋予新形式、新内容,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7届,每次节庆,卦台山作为公祭伏羲的分会场,举办了一定规模的祭祀活动。2002年,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通过对卦台山的考察,确定卦台山为华夏祭祖基地主题园区之一。从此,卦台山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至此,卦台山仍沿袭正月十五日和二月十五日民间祭祀伏羲的习俗。2006年,麦积区人民政府利用伏羲文化节的契机,首次以官方形式主持了卦台山伏羲祭典活动。从此,一年两度的民间祭祀活动与每年一届的伏羲文化节公祭伏羲活动有机结合,使祭祀和文化交流、商贸活动同时进行,为振兴麦积区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

伏羲的文化功绩

伏羲有着“继天立极”的文化功绩,一生不倦地为天下人的事业奋斗,并有诸多创造发明,其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是数千年来凝聚华夏民族的重要力量。

兴渔猎 打猎捕鱼是原始人重要的生活来源,也是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技术。伏羲借鉴蜘蛛结网捕食之理,以麻丝结绳编织成网,用网捕鱼虾等,开创了原始渔业。用网捕兽,并将食用不完的加以驯养,或在节日祭祀牺牲,众人分吃,此习俗流传至今;或在食物来源的淡季接济生活,由此促成了社会新兴的行业——原始畜牧业。

创历法 农业与天气物候息息相关,而本地四季分明的物候特征为伏羲作甲历、定节气提供了现实基础。伏羲总结了天气的变化规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画八卦 八卦是先民最初使用的一种记号,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创举,是伏羲观察环境、仿效客观事物的结果,反映了先民对万物的分类和概括,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和先民的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造书契 《三皇本纪》说:伏牺氏“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周易·系辞下传》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原始社会早期,人类靠结绳记事。后来思维发达,渐用记号来帮助记忆,传达信息。伏羲造书契,指的是契刻符号,用以记事。有什么事非记不可,就先用一个特定的符号刻或画在什么东西上,相比于结绳记事简捷方便。

制琴瑟 伏羲制作琴瑟,可理解为低级乐弓的理想化。在伏羲时代,肯定是有音乐的;而那时的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如敲瓦盆、敲兽皮、敲石器等,至于弦乐,只限于单弦的乐弓。可以看出,乐舞是原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制嫁娶之礼 伏羲是中国社会由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关键人物,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制嫁娶之礼。俪皮就是两张鹿皮。上古时鹿为本地常见动物,制嫁娶之礼就是一夫一妻结为家庭。这是人类婚姻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发展生产、繁衍人类、稳定家庭、提高男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家庭的责任心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伏羲的文化功绩还有以龙纪官,立九部、设六佐,分管部落内部事务;造室庐,改造居室;发明祭祀,统一人们的道德思想等。

伏羲为天下人奋斗的丰功伟绩和高尚无比的道德品质,与其祭祀活动形成的道德理念、八卦古哲学的道德说教、姓氏文化,以及婚姻制度中的道德伦理、龙文化等一同构成了华夏民族的主流精神文化,影响着历代人们的思想。

P24-29

序言

文明源头说麦积

中共天水市麦积区委书记 蒋晓强

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政府区长 张克强

天水市麦积区是甘肃的东大门,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是陇东南商贸重镇,素有“旱码头”之称。

麦积区地处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自然风光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博大,也有江南水乡的柔媚灵秀。境内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是海内外宾客寻根祭祖、览胜采风的理想去处。在绵延百余里的西秦岭中,陇地林泉之冠麦积山、秦州第一洞天福地仙人崖和素有小黄山之称的石门山,构成了麦积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诗圣杜甫流寓秦州的东柯草堂,国画大师齐白石题匾的双玉兰堂,以及桃花沟、凤凰山、龙园、马跑泉水上公园等景点相映生辉。

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因而有了“羲皇故里”的殊荣,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圣地。这一带是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放马滩秦墓发掘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实物地形图。

这里是“东方雕塑馆”麦积山石窟的所在地,麦积山石窟是世界罕见的石窟艺术瑰宝。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石刻星罗棋布。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的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美文佳句,形成了独特的、五彩缤纷的民俗风情。

《麦积史话》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麦积区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从不同的角度解说了鲜为人知的千年历史,彪炳史册的历史名人、美丽神奇的名胜古迹、尘封千年的古镇名泉、商机无限的商贸重镇、独具魅力的麦积风情、充满神韵的传说故事,记述了麦积区的伏羲文化、秦早期文化和麦积山石窟文化以及古建筑文化、古遗址文化和民俗文化,以特色鲜明的笔锋勾勒出了“花牛苹果”、“伯阳鲜桃”、“麦积葡萄”、“元龙花椒”、“麦积核桃”等土特产品的绝佳品质。

《麦积史话》是一部通俗易懂、可读性较强的地方历史读本。为各界人士解读麦积、了解麦积提供了一个窗口。这是麦积区有史以来第一部“史话”,也是麦积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出版是全区人民可喜可贺的大事,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麦积的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实事。

麦积不仅仅有昔日的辉煌,更引人注目的是今日的变化。站在“十一五”的门槛,我们欣喜地看到,麦积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巨变和转折。作为陇原东大门和陇东南商贸中心、物资集散地,麦积区地位独特;四大园区发展方兴未艾,新型工业发展势头喜人;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气候宜人,以林果为主的农林特产质优品繁;面对国家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的五大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麦积发展的步伐。

今日麦积,将从新的起点开始新的长征,再铸辉煌!

后记

《甘肃史话》丛书为甘肃省重点出版项目,旨在把甘肃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以生动活泼的文字、图片展示给广大读者。本丛书由原省委副书记马西林策划,甘肃省委书记陆浩与原省委书记苏荣分别亲作总序。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原省委宣传部长)陈宝生和副省长李膺也对该丛书的出版作了重要指示,给予了具体指导。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周德祥全盘规划和领导了丛书的出版工作。这套丛书高标准、高质量的出版定位,严谨鲜活的文风,图文并茂的装帧风格,是在他一丝不苟的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在提出这套丛书的选题构想获到各方赞同之后,精心设计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这样一套卷帙浩繁、规模庞大的丛书出版工作得以有序进行。作为社长,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相应的是这套丛书出版的每一具体环节他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处长罗和平是最早关注这套丛书出版规划的人士之一,旱在这套丛书的计划阶段,他就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在丛书的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做了许多指导性、服务性工作。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社长管卫中是本丛书的项目负责人,他是这套丛书出版工作中最忙碌的人,他拟订了编纂体例,负责组织各册稿件,审改全部书稿,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安排校对、排版、印制,监督图书质量,实施宣传方案,他的热情、执著、严谨、刻苦的品质,恰巧成就他为这套丛书最合格的实施人。甘肃文化出版社副总编辑车满宝也是本丛书的规划人之一,本丛书十分“养眼”的装帧设计,凝含着他、当然还有编辑温雅莉的智慧心血。

省史志办巡视员、省地方志学会会长张克复对这套丛书的编纂倾注了心力。他对这套丛书的贡献至少在三个方面无人可以望其项背:一是在对这套丛书的推动方面,他运筹帷幄,奔走南北东西,不遗余力宣传呼吁,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终使这一选题喜获各方赞同支持。二是在对各分册主编的遴选方面,本丛书各册主编无一不是当地颇有造诣的文史工作者,无一不对当地文化历史有如数家珍般的了解,张克复慧眼荐举他们担纲各册主编,保证了丛书稿件的质量。三是在对书稿文体篇目的确定方面,他渊博的地方文史知识和丰富的编纂经验,使得诸多疑难问题迎刃而解,使一些有缺陷的书稿最终达到了史实的确凿、布局的完善和表述的恰当。

《甘肃史话》丛书的出版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张家昌副部长和省新闻出版局有关领导李玉政、牛养谦、袁爱华、何志远及甘肃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盂臻等的支持。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也对这一选题计划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全省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对这套丛书的出版高度重视,给予了鼎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他们的支持是本丛书得以成功出版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市、县主持编写工作的宣传部、人大、政协、文化局、志办等单位领导同志的周密组织和编撰人员全身心投入的辛勤劳作,保证了书稿的如期完成和文图质量。

《麦积史话》为《甘肃史话》丛书之一种,书稿由天水市麦积区史志办完成。初稿经主编、副主编和编辑反复修改,送编委会审阅,按照编委会提出的修改意见对全稿作了认真修改、增补。2007年3月稿件报送甘肃文化出版社,又经出版社编辑修改。至此,一本集史料性、知识性、可读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承载着全体编写人员辛勤汗水和心血的《麦积史话》终于脱稿了。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区有关领导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区委书记蒋晓强、区长张克强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此,谨对所有关心、支持《麦积史话》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

与一块地域的悠久丰富的历史和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相比较,任何文字的表述都是苍白的,都仅仅是撷取了几朵浪花。本丛书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寻访甘肃大地历史文化蕴藏的线索图。有兴致的读者朋友们,不妨以本丛书为向导,顺藤摸瓜,寻幽探隐,以您的新发现,来批评、填补本丛书之缺憾。

《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