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陀度人(看佛悟人生)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王宇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在大量的佛教经典故事中记忆精选,当然,佛陀度人,还得从最普通的凡人度起。于是,书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故事,被生活智慧、返朴归真、生死烛照、快乐之道、现实、做自己等呈现给了我们。虽然不是每个故事都让你热血沸腾,但每个故事都会产生它硬挨产生的热量,注入你的身体,滋养你的每一根神经,给予你最朴实的智慧。

内容推荐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去除杂念,心静如水,人的天性便会显现。不求得心的平静,却一味追寻人的天性,那就像拨开波浪而去捞水中的月亮一样。

心中常存知足、感恩、包容。敬重贵人,札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目录

第一章 悠闲人生,始于放下

 1.人生之路始于“放下”

 2.放下,就是解脱

 3.放下即快乐

 4.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5.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6.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

 7.放下,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8.懂得顺其自然

 9.学会放下,人生百年一梦

第二章 正视现实,活在当下

 1.不念过去和未来,活在当下

 2.正视现实,及时回头

 3.珍惜现在,把握幸福

 4.生则洒脱,死则安然

 5.活在当下,做情绪的主人

 6.看脚下才能走好每一步

 7.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

 8.不要试图改变不可避免的事

第三章 宽容待人,快乐源泉

 1.做人要有宽广的胸襟

 2.不指责,少抱怨

 3.以德报怨,修心是福

 4.学会容忍,远离是非

 5.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

 6.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7.宽容不是软弱

 8.不可动怒,百忍成精

 9.宽容比仇恨更有力量

 10.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11.与人无过节,做人更轻松

第四章 灵活变通,绝处逢生

 1.做人不能太固执

 2.生活中不必过于执著

 3.换个角度就是另一种人生

 4.变通乃做人立世之根本

 5.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6.思路决定出路

 7.随机应变,随遇而安

 8.懂得变通,不通亦通

 9.今日不执著,明日不后悔

 10.学会变通,生活将是另一番天地

第五章 摒弃贪欲,清修佛心

 1.没有欲望就没有烦恼

 2.淡化利欲之心

 3.贪多求全要不得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降低一分欲望,得到一分幸福

 7.抵制虚荣的诱惑,灾祸就会远离

 8.知足,幸福才会相伴

第六章 境由心生,心随意动

 1.面对选择,勇于承担

 2.调整心态,快乐生活

 3.成功真谛——自信百分百

 4.为别人点亮一盏心灯

 5.心态改变命运

 6.拒绝做心理奴隶

 7.事事平常看,减压“心”舒畅

 8.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活

 9.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10.心态改变一切

第七章 贵在自我,人生真谛

 1.认清自己的价值,做真正的自己

 2.秀出自己的个性

 3.做自己想做的事

 4.为自己的迷人风度再加一分

 5.不要为别人而活

 6.活出自己的精彩

 7.依靠自己,拯救自己

 8.做人要有主见

 9.人生要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第八章 反省自己,贵在感知

 1.把握自己,珍惜自心

 2.亲身躬行,勇于战胜自我

 3.重新整理你的生活,更新自己

 4.相信自己,大胆追求

 5.平视世界,平视自我

 6.自我反省,感知自己

 7.发现偏离,及时反省

 8.算计别人就是算计自己

 9.保持纯洁善良的内心世界

 10.做人要时刻反省自己

试读章节

功、名、利、禄……现代人对此总是有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放不下,所以才行走得疲惫,活得挣扎。放下纠缠梦想的枝蔓,放下缚赘热爱的功利,放下阻碍信仰的诱惑……心轻者上天堂,但有多少人肯放下呢?“两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还当放手。”佛讲经:如何向上,只有放下。放下不是放弃,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放下利诱,才会步伐轻盈,攀登敏捷;舍弃贪念,才会心无旁骛,抵达目标……

陶渊明虽然放下了“五斗米”,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李白虽然放下了官场名利,却道出了“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清幽;杜甫放下了富贵生活,却看到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悲怆;王维放下了荣华富贵,却悟到了“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雅致。放下不但不会失掉幸福,而且还能成就完美——经过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绝对的完美,但我们可以追求经过放下之后留下的完美。就好比是身上的包袱太多,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放下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轻松上路一样。

古人已有如此高洁的情操,更何况是今人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快,让人疲倦压抑,与其与人争名逐利,不如多给自己制造一些清净安逸的环境;与其与人比权量力,不如度人自度的豁达明朗。可是,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到哪里去寻找宁静的心灵栖息之地呢?这就在于人们不要对生死、得失、荣辱、富贵、贫贱等看得过重,要克制、忍耐人性中的缺点,豁达地对待这些问题。懂得平淡看得失、视荣辱的人,才是生活中真正的智者。

佛说:“色、声、香、味、触五样东西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及本性。”清净心就是真性,清净心就是佛性,就是自性。人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放下功、名、利、禄……不要让这些东西玷污了我们清净的本性。

首先,要放下偏执。佛说:“人活着之所以感到劳累疲惫,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望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致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如果放下偏执,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也就自此解脱。”

佛说:“不可偏执,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偏执,自可安然自在!”有的人活着总是感到烦恼重重,如果把烦恼比做天空中的一片乌云,而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就不会对你有丝毫的影响。人生大部分烦恼都源自于偏执。不偏执,不自找烦恼,就是大智慧。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不必怅然,态度使然。”星云大师说:“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是自利利他的良方。”每个相逢相知,每个回眸顾盼,每个因缘了断,每个得失聚散,每个生老病死都是定数。老天既让你来到世间,就要你享受快乐,承担悲苦,所以来到世间是你的偶然,离开这个世界是你的必然。佛家虽讲的是随缘,但句句都是要我们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命中自有定数,若一味偏执,痛苦的只会是自己。

其次,要放下居功自傲。人生之路免不了与人相处,如何与人相处得和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吵架是业障。为了避免和他人发生不愉快,就要学会放下架子,尊重他人。

佛祖的大弟子,神通第一。一次,他运用大神通力,到了极遥远的一个佛国。这里有一位广大佛正在说法,佛的身量有三十丈,而听法的圣贤身量一样是三十丈。佛祖的大弟子在这佛国之中出现,就如同一只小蚂蚁一样。

当时,听佛经的众贤士看见小蚂蚁似的佛祖大弟子出现在佛国,内心都非常好奇。广大佛对众圣贤说:“这位小蚂蚁般的小人,正是娑婆世间,释迦牟尼佛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今天以他的神通力,来到我们的国度。”

在广大佛的佛眼之中,如果佛祖大弟子是一只小蚂蚁,而娑婆人间岂不是一个蚂蚁窝!由这小小的故事,我们体会到放下的伟大。人必须把心中的另一个高贵的“我”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形成圆融的人际关系。

每个人都是我们的道场,在这个世界上你不可能独活于世。要想与别人友好相处,把事情做成,最好以一种低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表现得谦虚、平和、朴实、憨厚,甚至愚笨、毕恭毕敬,使对方感到自己受人尊重,这样你无形中就获得了别人的好感。人生之路,有了友谊的相伴,你一定会走得更加愉悦。

……

P4-5

序言

中国是佛教大国,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这两千多年之中,流传下来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佛教故事,其中很多都富有哲理,包含了非常广泛的佛理意义。

佛说:“佛陀能够度人。”然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人如果想取得非凡的成就,是需要自己努力的。但是人生做事,目的性是一大关键。没有目的地做事,就是盲目了。而大量的佛理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许我们在“入”了佛之后,才会深刻地感受到:佛陀是可以度人的。

佛说:“你不可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而使天下太平,正如一个人不能遗弃全世界的石头跟荆棘使所有的道路都平坦。我们要走得更平坦、更远、更长,就要先穿一双鞋子。穿什么鞋子呢?那就是‘放下’。”

佛说:“过去之迹不追,抛弃过去的观念。未来不迎,断绝意识的关联。眼前念起不执不取,心如虚空。”

佛教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有个好的心态,那么它的大多数还是对人生的发展历程有利的。当初达摩到中国来,到南方拜见了梁武帝。因为梁武帝“有眼不识真佛”,达摩于是就离开了。后来,梁武帝后悔了,派人前去追赶。眼看前面已经没有路了,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北魏。在那里,他不吃不喝,面壁静坐了9年。相传,在他面壁的最后一刻,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成佛了。

一天,一个和尚来参访他,这个人就是慧可,禅宗后来的二祖。他想拜达摩为师,但达摩不理睬他。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慧可就一直在外面站立着。后来纷纷扬扬的大雪把他的膝盖都埋没了,达摩仍不为其热忱所动。

慧可绝望了,他用剑砍下自己的一条手臂,递给达摩,表示自己求法的坚决意志。达摩看他意志坚决,于是就答应了他。

此后,达摩开始传扬佛法。他驻足于崇山少林寺,据说,他在那里开创了少林武术。

从上面的这个关于佛的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佛的“驻扎”是经过了坚持、好的心态、现实等方面综合而来的。佛在当初就开始为人的做人、做事起了表率作用,佛陀度人,足可度得。

佛说:“宽容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无染。”

佛说:“不撞南墙心不死,撞了南墙又如何?换个角度,再撞撞试试;擦亮双眼。没准儿你已找到了突破口。”

佛说:“心即神,神即心。无愧于心,即是无愧于神。”

在佛教传入中国这数千年的历史之中,这些佛理故事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又是怎么得到的呢?这就是彻悟。所谓的彻悟,就是无数睿智的禅师用最坚强的身躯和最具哲理及启示的思想和语言点化了世人,于是,一个个故事流传了下来,既点化了前入,更使得后人受惠。

当然,佛陀度人,还得从最普通的凡人度起。于是,书中那些与我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故事,把生活中的智慧呈现给了我们。虽然不是每个故事都让你热血沸腾,但每个故事都会产生它应该产生的热量,注入你的身体,滋养你的每一根神经,给予你最朴实的智慧。

愿此书能够“度”你成功、成才、成事!

编者

2009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3: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