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但在许多中国人的心里,仍是似近而远。“近”是从地理上讲,“朝发而夕至”,“鸡犬之声相闻”。早在远古时代,两国人民就有密切的往来,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感情上息息相通。“远”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就在20世纪双方已隔绝了30多年,相互了解甚少,简直到了陌生的地步。现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中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终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各方面的往来正逐步恢复和发展。为了使广大读者能够对韩国有一个初步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本书扼要地介绍了韩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巨大变化,中韩双方都深深感到要进一步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应把对方作为自己重要的政治经济贸易伙伴。为了帮助有志于开拓中韩贸易、经济关系的人士更深刻地了解韩国,更好地开展工作,少走弯路,本书不仅对韩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状况、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作了阐述,而且介绍了韩国的经济法规、韩国人对外进行贸易谈判的习惯和做法,以及与其交往中应注意的事项等。
韩国人有顽强的民族自豪感,注意保持民族特点。日本占领期间,妄图对韩国进行同化,不择手段地消灭韩国的民族文化,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人勒令烧掉国旗,老百姓秘密自制国旗,隐藏起来,显示不屈精神;日本人砍掉韩国的国花——无穷花,但无穷花不仅不减少,却在三千里江山上开放得更加鲜艳;日本人要求韩国人改名换姓,采用日本语言文字,韩国人民强烈抵制,使其无法实施。移居外国的韩侨,也长期保持韩民族的习俗,被外国人收养的孩子,长大后也要回国寻找自己的亲人。在国际体育比赛中,韩国人为争取优胜而敢于拼搏的精神,更是令人惊叹。1997年韩国出现金融危机,老百姓响应政府号召,将私人外汇和金银宝饰卖给国家偿还外债,表现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韩国人对儒教思想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到韩国大公司参观的人会发现社训是孔子与孟子的名言;许多人能整段背诵孔孟的著作;人们在交往中讲究辈分,尊重老人、长辈,甚至校友之间也注意前后辈。等级观念强,机关单位、企业内部都严格遵守等级关系,包括讲话用词、坐席位置与姿势、喝茶、抽烟等等。
韩国人生性开朗、乐天,能歌善舞,喜欢外出游玩。在民族饱受灾难的黑暗年代,人们不仅充满爱国的乐观主义,奋斗不息,而且在生活中充满乐趣。每逢节假日,亲朋好友或村民们三五成群,自带简单的干粮,到郊外去游玩,以锅盆为乐器,边唱边跳,日暮方休。韩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会唱歌跳舞。每逢集体活动拉节目时,从来没有人因胆怯而不敢出来表演或扭扭捏捏。由于全民族都爱唱歌跳舞,所以韩国歌厅业特别发达,布满大街小巷。据报刊报道,按全国男女老少人口平均计算,每人每年进歌厅达12次之多。唱歌已经不仅是业余休息的需要或结交朋友、谈恋爱、洽谈业务的重要手段,而且发展成为外交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韩国外务部官员常在宴会后请外交官一起去歌厅,双方放声欢唱后,在缓和的气氛中非正式地就一些棘手问题交换看法,寻求突破点。单从唱歌跳舞能力看,中国还有不少外交官不能适应在韩国搞外交的需要。说起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在韩国不会唱歌跳舞简直是一种耻辱,会令人难以抬头,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更无立锥之地。于是,教唱歌,治“歌盲”的学校应运而生,专门教音乐天资低的人学唱流行歌曲。有一位老师自称他用塑料桶套在学生头上的办法教学生练唱,已治愈1 000多名“歌盲”,并发了财,还准备在海外去扩展自己的业务。
尊敬老人自古就是韩国人民的优良品德之一。老人不仅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而且在社会上也受到普遍的尊重。公交车上有专座,上下车有人搀扶,上车后有人让座;年满70岁时,政府发给老人优待证,乘公交车、理发、洗澡可享受50%的折价优待;免费进公园;对生活困难的老人提供生活和医疗补助;众多的社会福利团体根据孤寡老人和困难户的不同需要,组织志愿者免费为其提供经常性的帮助,如打扫卫生、洗澡理发、医疗等,解决他们的实际需要;为老人提供免费电话热线咨询、救急和法律服务;逢年过节、重大活动时将免费午餐送到家里和在公园玩的老人手里;新闻媒介不断宣传报道敬老的好人好事。如果说尊老爱幼是儒教思想的组成部分的话,那么,韩国人就是“中为韩用”、“古为今用”有选择地继承的优秀典范。据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1999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当年中秋节子女用于孝敬父母的费用人均达14万韩元(约117美元),在孝敬父母的礼品中,现金占70.2%,其次是保健食品(4.3%),服装和鞋类(4.1%)、食品(2.4%)、水果(2.3%)。
韩国人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家家有族谱,详细记载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及简历,因而不管是近亲或远亲,七姑八姨,相互距离远近,只要愿意找,都能找到。有了血缘关系,就主动相互关心帮助。至今,韩国的大小企业均是家族经营为主,如现代财团由郑周永家族统揽经营权,三星财团是李秉吉家族占据了各属下企业的重要职位,其他的人进入此类企业即使有本领,若没有血缘关系,要想爬上高位是难于上青天。正因为如此,韩国白领阶层转换工作的频率特别高。
地缘关系是指籍贯,即同乡或异乡。同乡之间要相互团结和帮助。非同乡之间则可能存在某种矛盾和对立,主要是庆尚南北道与全罗南北道之间的对立。这两个地方的矛盾对立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据史书记载,古时候韩国分为三个国家,即新罗、百济、高句丽,后来新、罗逐渐强大起来,先后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当时,新罗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庆尚南北道,百济的所在地就是现在的全罗南北道。从那时起韩国历代统治大权全掌握在庆尚南北道人的手里,而处于社会最低层、最贫困的是全罗南北道。大韩民国成立后,韩国政界、军界、财界的大权也一直由庆尚南北道人掌握。而在野党的主要政治地盘则一直是全罗南北道,直到1997年年底金大中当选总统后,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一般说,大学生活是人们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韩国人很重视校友,特别是同窗好友,如朴正熙总统重用陆军士官学校的学生,全斗焕总统特别照顾陆校第11期的学生。由于重视学缘,韩国各种校友会特别多,政界要人也常去参加校友会的活动,借此笼络人心,扩大自己与各界的关系。P6-9
孙正达先生拿来他主编的“世界列国国情习俗丛书”的简介,要我写一篇序。我确实很忙,忙得焦头烂额,而且对他搞的这一行也不十分熟悉,本来应当立即婉言谢绝的。可是,我却感觉到有点义不容辞的味道,没有立即谢绝,意思就是答应下来了。
义不容辞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呢?我看了一下顾问的名单,我的记忆一下子把我带回到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去了。当时,北大还在城里沙滩,形势正处在解放前夕,斗争是异常激烈的。顾问中颇有几个人当时正在做地下工作。我没有那个勇气和他们一起干,但是他们的身份我却是知道而且钦佩的。现在他们都从毛头小伙子变成了老年人,差不多都已经退休、离休。在过去五十年中,他们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同样受到了我的钦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连写一篇序的“勇气”都没有吗?所以我必须答应。
原因当然还不只有这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觉得这件工作有重大的意义。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举国上下正从事艰巨而光荣的建设事业,这事业是空前伟大的,但是需要必要的条件。这条件,我认为,在国内首先是安定团结,群策群力。但是,光这个还不够,国际上也必须是安定团结。我国政府再三声明,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要同外国人民和政府交朋友。当然,如果有哪一个外国政府胆敢欺凌我们,我们也决不会作宋襄公,我们必然会给他们一点颜色看。我现在理解,这就是我们政府和人民的态度。
可是要想达到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作朋友、作好朋友的目的,也决不是轻而易举的。大的政策由我们政府来定,我们可以放心。但是,我们人民,甚至大小官员,只要同其他国家的人民打交道,就决不能认为我们一切都是天下第……·现在就有个别国家抱这种态度,他们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可以为所欲为,这样的国家决无好下场,完全可以断言……我们必须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而尊重的基础是了解。了解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国情,也包括习俗。表面上看起来,习俗是小事,有的简直微不足道。然而,好多不愉快的尴尬场面,就往往出在小事上。我想,我们每一个同外国人打交道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的。可惜——我甚至于想说“可恨”,我们有一些中国人麻木不仁,颟顸昏庸,在同国际友好交往时闹出笑话,甚至贻误大事。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然而,了解外国的国情和风俗也是不容易的,也必须下一番功夫。现在孙正达先生邀集同好,写成了这一套十多本的大型“丛书”,不但对涉外人员有用,对不涉外的人们也是有用的。杜甫诗:“好雨知时节,”这真是一场“好雨”。它一定会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欢迎的。
我祝贺它的出版,是为序。
1997年9月10日
以上是六年前我写的一篇短序。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我说的话还是说到了点子上。现在它又正式在重庆出版社出版,我再一次奉献上我的祝贺。
2003年1月23日